?

齊家:修復鄉村人文傳統的開端

2018-08-02 10:15劉忱
領導之友·綜合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鄉風文明鄉村振興戰略

劉忱

摘 要: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僅應著眼于經濟發展,還應著眼于社會治理和農民農村的文化治理與文化現代化。修復優良家風家教,對于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鄉風文明大有裨益。本文通過對湖北省竹溪縣實地調查,總結了當地基層政府創造性地做好家風家教建設的經驗及工作困惑。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家風家教

中圖分類號:D66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729(2018)04-0070-05

理解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需要一個文化視角。鄉村振興,是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它昭示了當今鄉村振興美好而光明的前景。鄉村振興戰略,將不再僅僅著眼于經濟發展,同樣也將致力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農民素質,使鄉村發展完全融入到現代化的進程之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文明進步過程。我國的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當前農村工作中的復雜矛盾沖突一再表明,當前要解決的三農問題,不僅是發展經濟,還是如何促進鄉村全面發展進步問題。鄉村發展要順應鄉村規律,適應農民需求,用新時代新觀念引導農民,培養農村人才,站在城鄉融合發展、均衡發展和共享發展的高度來理解和認識鄉村振興。

破解鄉村發展困境的文化核心問題是轉變觀念,發現和挖掘鄉村價值,重建鄉村自信,尋找鄉村原有的鄉土文化、傳統文化元素生長空間,讓各種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元素重新整合為統一的、協調的當代價值,重新喚起并激活農民的自覺,讓鄉村文化融入現代文明體系,使之得以復興和重建。這并不是要簡單地回到從前,更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復興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和諧、生態、文明、科學、現代的鄉村文化和鄉村文化形態,是為了滿足廣大農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重塑新的鄉村精神和鄉村理想,培育新農村建設的合格人才。簡單地說,建設好鄉村,就是在文化上守住鄉愁,安放好民族的靈魂,讓鄉村承載著鄉愁,讓鄉愁在鄉村振興中落地。

一、家訓家風建設的緣起

齊家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鄉土文明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家風是一個家族、家庭作風的體現。優良家風的熏育不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更需要家族世代的傳襲。儒學經典著作《大學》中這樣論述“齊家”的作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盵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環節都不可或缺,在這個環節邏輯中,“齊家”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褒R家”之所以如此重要,關鍵在于可整齊家風,進而形成良好風尚,這也是儒家注重“齊家”的目的所在。修身是齊家的基礎,齊家是更高層次的修身,齊家不僅需要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更要將自身道德施于家庭,以實現家庭乃至家族關系的和諧美滿,這也是下一步治國、平天下的根基??傊?,作為修身與治國之間的重要環節,“齊家”之首在整齊家風,之要在修身立德。正如習近平所言,“國如車,家是輪。傳承好的家風,必然能影響、促進形成好的政風和社會風氣?!盵2]

“齊家”是中華文化獨有的文化遺產,它來自鄉土、發揚于鄉土,綿延幾千年而不衰,至今還能影響、涵養家庭風氣和社會風氣。在鄉土文明的生態系統中,齊家是培育、涵養鄉土文化生態的關鍵一環。在當今這個社會急劇轉型的歷史階段,物質主義、拜金思想、消費文化對鄉土文明形成了不小的沖擊。單靠原來傳統的家風家教文化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扭轉社會風氣,必須有意為之地重建和修復。在現代生活中,筑牢優良傳統的根基,讓優良家風家教成為現代人的日用常行,并在現代科技條件下、特別是網絡信息社會中迅速推廣和發揚,成為真正的思想道德不動產。

在家風家教重建過程中,政府何為?這樁事關系到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關系到地方鄉風文明和道德倫理建設的方向和水平,關系到思想道德建設的成效。家風家訓建設事業中,政府的力量不能缺席。要靠政府與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家風家訓建設深入下去、推廣開來。

以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為例,該縣原本生態優美、民風淳樸,近年來,在外界現代文化泥沙俱下的大環境影響下,人們的價值觀也悄悄地發生了轉移。留守人員的增加,鄉村人口結構的不均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都使當地不孝順老人、不對子女負責、街坊鄰居不和、黃賭毒等壞風氣露出了苗頭。如何既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延續發揚人文傳統,是竹溪縣委、縣政府的兩樁大事。所以,縣里確定的兩大工程就是“外修生態塑形,內修人文鑄魂”[3]。這兩大系統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是當地生產生活的核心要素,也是不能丟棄、不可再生的珍貴傳統。竹溪縣意識到,人文軟環境雖然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它影響的是每個普通人的幸福感、歸屬感和文化自信心,它創造的不是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是為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是對鄉土文明、公序良俗的涵養,是一種以傳統文化元素參與當代鄉村治理模式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種立意長遠、福澤后代的“人的建設”過程。這個以家風家教為主題的活動,以傳統經典教育為突破口,以家庭為基本單元,深入開展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把道德教化融合滲透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環境建設、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其結果就是,令人看到一個既充滿朝氣、創新精神,又保留著傳統鄉村沉穩風格、從容氣度的竹溪,特別是在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家風家教領域有獨特的做法,具有典范意義。

二、挖掘家風家教傳統,

在實踐中探索家風家訓作用

竹溪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在基層工作的抓手是群眾文化工作,就是要善用當地人民熟悉的文化資源,以弘揚本地傳統文化為抓手,使這些攜帶了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的家風家教元素適應新的時代環境,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并凝聚成新的鄉村精神。這是竹溪長遠發展強基固本的大計。

調查中,他們重新認識了竹溪的人文歷史內涵及其在日用常行中的強大力量。歷史上的竹溪是個移民縣,自明代起,這里就是“湖廣填四川”人口遷徙的必經之路,不少來自其他省份的移民中途來到這里落戶為生。為了讓子孫后代銘記自己家族的來歷,當地居民保存了書寫治家家訓、懸掛家訓匾額、確立家規家訓等習俗。當地婦女還爭相把這些家訓內容做成繡品,裝裱懸掛,暗中也較量女主人的女紅水平。這種銘記歷史、堅守祖訓的傳統是竹溪獨有的文化資源,是竹溪人為之自豪的安身立命根基。

在調研中,他們發現了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家,平時樂善好施,多次資助后人讀書上學,救濟貧困的街鄰,當鄉鎮政府敲鑼打鼓為他送去“仁者壽”的牌匾時,老人家激動萬分。從此更加積極做善事好事,也帶動了本地鄰里守望相助風氣的好轉。一位擅吹嗩吶的鐘姓村民,經常在村民有紅白事時前往吹奏掙錢。但他從山上搬到山下后,母親卻未隨他一起下山居住。他也不去探望母親,只是每天往山上母親住的房子眺望一下,只要有炊煙飄出,說明母親還活著,就撒手不管。鐘姓村民“不孝順”的名聲傳出去后,他被村民當成“晦氣”之人,多次派輩分高的老者去斥責他,并按照當地習俗,辦紅白事不再請他。生意的慘淡和鄉鄰的責斥讓他幡然悔悟,將母親接到身邊照顧。由不孝到孝順的轉變,全因當地對“孝順”家風的弘揚,這讓縣里的文化宣傳干部有了信心,感到在當前社會環境里,傳統鄉土文化依然富有生命力,是應該好好利用的優秀文化資源。

除了家風家訓內容的特別之外,修訂族譜也是本地傳承家風家教的風俗。該縣至今還保留著傳承了800多年的祠堂、家譜等珍貴文物。不同的家族也形成了不同的家規家訓。這些家規家訓在保留形式上也十分特別。翻看這些發黃、發脆的老物件時,竹溪縣工作人員意識到遇見了寶貝。因為一般家庭傳承下來的家規家訓,都是積極正面向善的內容。但是,有了良好的家訓仍不能說明問題,關鍵在于是否真正遵循并踐行了那些家規家訓。所以,政府的工作思路就露頭了:倡導優良家規家訓不能止步于空談,在對家風家訓進行甄別、選擇和倡導時,除了挖掘有利于社會和諧、有利于家庭幸福的內容外,更看重這個家庭和個人的實際行動,把身體力行優良家規家訓作為一種精神導向,把知行合一看成行為規范。這樣,才能避免空談道德建設的形式主義,形成真正的社會輿論監督和行為約束,帶動村民的精神境界提升,推而廣之,讓優良家規家訓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發揮引導和推動作用。

竹溪縣委縣政府把倡導新的文明家風家教,作為鄉村治理的一種有效力量。家風家教屬于家庭和鄉村自治的傳統倫理范疇,但又不是脫離國家法律的存在,而是與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相聯系的思想資源和組織資源。它所蘊含的鄉土傳統文化一經喚起,就會在鄉村治理中發揮預想不到的積極作用??梢?,家風家教散發著潛在的影響力和隱形的約束力。政府的道德教育工作,就是要借助家風家教和傳統文化的作用,因勢利導,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文化宣傳一定要和當地傳統文化接軌,才能讓政府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內化成無形的力量。

三、尊重群眾的文化需求,

激發群眾的文化熱情

在認真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竹溪縣研究出臺文件,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政府引導、試點先行的辦法,深入開展“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這個活動既吸收傳統方式,又與現代內容相對接;既是民間行動,又和政府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更多時候,是以民間為主體,由政府來推動,各方共同組織完成的。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則分別采用了傳統與現代方式的區別與結合。簡單說,就是“照著講”、“接著講”和“新故事新講”。

所謂“照著講”,就是對傳統方式的依照和遵循。如政府為表彰村民而掛牌匾,就是一種傳統表彰方式?!柏翌~是古建筑的組成部分,相當于古建筑中的眼睛”[4],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代的治理傳統中,為本地樂善好施、見義勇為的民間人士制發匾額,作為精神獎勵,是政府分內的責任。匾額的內容多是圍繞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內容制作的。由政府為本地德高望重者制發匾額就形成了一種維系社會精神、弘揚優良鄉風的有效方式。這個傳統在其他地方散失嚴重,但在竹溪仍然有生命力。竹溪縣委、縣政府繼承并將這一方式推陳出新,既表達了政府對民間善德善行的積極倡導,又表明了政府對這一歷史文化形式的尊重態度。對傳統方式的借鑒和遵循,結果便是既得到了群眾對這一做法的認可,又激活了當地這一特有的傳統文化。

所謂“接著講”,就是以更多現代方式傳播家風家教傳統,對家譜的古老形式進行現代化重構。家譜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家譜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志,家譜)之一,對于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續家譜本是民間事務,政府的工作就是為搜集整理家譜傳統組織專門的“百家訓”整理工作小組到鄉村中尋根、采風,整理新編了《竹溪縣家規族訓輯略》,大力推動了這項工作的健康發展。此外,還把這些特色家訓,在報紙、電視、網站、微博、微信、戶外廣告等媒介中發布分享,使“百家訓”四處傳播、遍地開花,竹溪人由家風而形成的文化自信被激發了出來。

所謂“新故事新講”,就是用新的文化方式把當代道德建設的新思想、新風尚傳播弘揚出去,傳播和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引導當地藝術團體以身邊故事的方式,把體現家風家教的道德模范人物故事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曲藝、文學等形式。這是由政府主導的文化團體與民間文化團體共同創造的。戲曲劇種“山二黃”是省級文化遺產項目,是漢劇之母,在當地流傳很廣,百姓十分喜愛?!吧蕉S”戲曲近年來也圍繞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進行文藝創造,如新編大型古裝戲《爹爹你掛墻頭》,詮釋了盡孝不能等、孝老愛親天經地義的孝道觀。竹溪至今還完整地保留了一些民間自發的藝術形式和團隊。如向壩(鄉鎮名)民歌藝術團、“春常在”“映山紅”等民間藝術團體,他們平時是農民,農閑時則到社區、村莊演出,教化民眾,娛樂生活,尤為擅長即興創作,把當地的好人好事編成文藝節目。他們的文藝活動通過政府采購,得以到全縣各鄉鎮、村莊演出,村民不僅能觀賞,還可以參加進去,自編自演,進行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如果我們把專業文藝團體的“三下鄉”活動比做“竹溪蒸盆”(當地名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那么,民間的藝術團就是新鮮、水靈、接地氣的家常菜?!罢襞琛彪m然好吃,但不能天天吃,而“家常菜”這種文藝形式,給鄉村帶去了真正的文化營養,喚起了當地民間文化的熱情,也實現了政府與民間在文化方面的良性互動。

四、創造環境,以基礎設施

和制度保障村民為文化主體

1.基礎設施建設。竹溪縣領導認識到,除了自然生態,文化也是一種生態,是“軟環境”,也必須維護。所以,并沒有把不惜一切代價發展經濟放在首位,相反,卻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按照因地制宜、功能實用的原則,通過財政扶持、社會捐助等方式,健全完善鄉鎮文化站、鄉村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宣傳文化墻、鄉村道德講堂、鄉村青少年宮等,實現了創建活動有舞臺、文化育人有陣地的目標。竹溪的鄉鎮文化站在管理上還探索了一條因地制宜、服務群眾的路子,受到湖北省委宣傳部的重視。

2.組織人才,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讓更多人從麻將桌前、從電視機前走出來,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使文化活動進一步成為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先導。在這類活動中,也涌現出一批在鄉村中有威望、能擔當的鄉賢,為鄉村的進一步發展培育了人才。

3.樹立道德模范標兵??h里把組織開展“竹溪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評選及“好家風你我共尋、好家風你我共享、好家風你我共育”等活動制度化,推出一批家風建設典型。在鄉鎮,組織開展“傳承好家風、慈孝伴我行”主題活動,村村評樹家風典型,院院展示家風故事。依托鄉村講堂,開辦專題講座,講述身邊人的慈孝故事。崇德向善之風,蔚為大觀。政府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體,把優良家風人格化,讓鄉親們看到身邊的好人,知道要見什么“賢”思什么“齊”。

4.與鄉村治理相適應的制度保障。鄉村善治,首先要有良好的鄉風為引領。鄉村治理與鄉風文明、與鄉土文化的生態環境互為表里、互相支撐。把文化活動制度化、常態化對于鄉村善治十分必要。特別是近年來的鄉村治理難題的原因,就與以行政村為單元有關。在撤村并鎮后,以行政村為單元帶來了很多問題,主要是因為村民的利益不能在行政村內達成統一。因此,一些山區地方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開始了治理單元下沉到自然村試驗[5]。竹溪是山區縣,下放治理單元的治理模式,非常適合竹溪農村發展現狀??h里在自然村開展了村民自治小組的試驗,讓村民在自治中自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自行調解矛盾糾紛,也制定了自己的家規族訓,建立本自然村的組織形式和文化認同。文化的引領,對移風易俗、涵養文明鄉風、現代政風的作用已經顯現出來,也將會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這個試驗是有價值的。

總之,竹溪經驗告訴我們,文化是一篇大文章,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出特色,有文化特色才能提升文化品質,有品質才能可持續發展??偨Y竹溪縣的鄉村文化建設經驗,有這樣幾組關鍵詞:其一,文化、傳統文化、本地本土文化。在這組概念中,本地本土文化是土壤、是根基。這是本地社會發展、文化生態涵養的根本問題,只有凈化土壤、培育根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建設才能有實效。沒有優秀的本土本地文化作為土壤和根基,否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無法深入人心、無法落地。因此,文化建設必須扎根自身的文化。文化要在傳承中不斷創造,但不能拘泥于觀念的簡單傳達,而是要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本土本地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其二,黨和政府、人民群眾、文化工作者。鄉村工作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意愿,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積極性、主動性,倡導和弘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所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6],才能找到發揮自己才華的空間。其三,政府工作、文化工作與鄉村治理融合,文化工作起到了對其他工作的引領作用。

竹溪的蓬勃發展,正是依托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品質,不能不說,這與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倡導自然生態的保護與人文道德的建設理念與行動分不開,正因為如此,竹溪的后發優勢可期可待。竹溪縣委縣政府的主動作為和順勢而為,是當地文化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對縣級政府而言,鄉村文化建設領域就是一個文化陣地。如果正面的東西不去占領,甚至忽略和漠視的話,負面乃至反面的東西就會占領。占領文化陣地不能僅僅靠灌輸和宣傳,更多時候要形成與民間文化的良性互動,要借人民群眾的勢,發揮群眾的力量。所以,文化的文章絕不是經濟社會發展之外的輕松活兒,而是重頭戲,是前行道路的明燈,是不走彎路的路標。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擔負起自身的文化使命,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鄉愁落地,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文化成果,享受更大的文化福利。

參考文獻:

[1] 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 高潔.家風正,民風純,政風清[EB/OL].新華網,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7/c_1114401986. htm,2015-02-17.

[3] 陳赟.外修生態塑形 內修人文鑄魂——十堰“十二五” 時期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回眸[EB/OL].十堰文明 網,http://hbsy.wenming.cn/wmbb/201510/t20151027_ 2079459.shtml,2015-10-27.

[4] 鄒丹婷.簡論古建筑中的匾額文化[J].絲綢之路,2016, (4):45-46.

[5] 賀雪峰.治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猜你喜歡
鄉風文明鄉村振興戰略
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淺析教育對涼山彝區新農村鄉風文明道德建設的影響
皖北美麗鄉村建設中鄉風文明培育解析
鄉風文明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