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紀晚期英國鄉村人口流動研究

2018-09-10 16:03陳立軍
北方論叢 2018年4期
關鍵詞:人口流動英國

陳立軍

[摘要]中世紀晚期,英國鄉村社會出現了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這種人口流動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尚未完全確立的前提下出現的,呈現出與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口流動模式完全不同的特質。鄉村市場的興起、鄉村工業的發展,以及土地市場的出現,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鄉村社會的人口流動。中世紀晚期鄉村的人口流動不僅打破了鄉村社會內部的壁壘,有利于社會交往的擴大及文化的交流,而且也促進雇工隊伍的壯大,為英國鄉村社會的轉型莫定了基礎。

[關鍵詞]英國;鄉村社會;人口流動;中世紀晚期

[中圖分類號]K5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8)04-0133-08

人口流動是重要的社會、經濟及文化歷史現象,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的程度,也因時代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1](p.5)。巧世紀以后,伴隨著莊園制解體,英國鄉村出現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這一時期的人口流動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尚未確立情況下進行的,體現出與工業革命時期完全不同的性質和特征。

對于英國鄉村的人口流動,部分學者認為,工業化之前不存在人口流動的現象。例如,菲利普·斯科菲爾德認為:“在中世紀的背景下,村莊共同體意味著自我管理,相互支持,共同防御,共同的儀式和集體信仰,但也意味著隔絕與狹隘?!盵2](p.71)沙普洛和福塞爾也認為:“即使到了都鐸王朝時期,很多人都是生于某個村莊,并且一生都生活在那里直到去世。他們很少離開自己的村莊,最遠也就是去過距離幾英里外的鄰近村莊?!盵3](p.17)

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對此提出了新的看法。例如,著名的鄉村史學家拉夫提斯通過對瓦爾博斯等莊園的研究指出,在黑死病之后,那里出現了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4](pp.67-68)。歷史學家克拉克也認為,從巧世紀中期開始,英格蘭南部和中部地區的鄉村就出現了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5](pp.213-252)。哈維等人通過對中世紀晚期土地市場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是那些我們認為最為穩定的土地持有者中也存在著人口流動的情況”[6]。拉斯萊特則認為,中世紀晚期的英國鄉村,不僅存在著人口流動的現象而且人口流動的頻率很高[7](p.68)。國內學術界則很少涉及中世紀鄉村人口流動問題,少數學者在討論城市化或者工業化時,略有提及[8]。

從目前研究現狀看,大多數學者對于中世紀鄉村人口流動都采取了概況性研究,重點強調人口流動的地域性特征,以及模式的探討,忽略了對其發生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的研究。對于中世紀英國鄉村人口流動的研究尚有研究空間。工業化之前,英國鄉村社會是否存在著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如果存在,內在動力是什么?人口流動對鄉村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本文略加分析。

一、鄉村人口流動的概況

15世紀以后,整個西歐范圍內連續發生洪水和災荒,致使谷物價格不斷攀升,各地爆發了多次農民起義。當時的農民起義首領貝爾甚至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口號[9](p.212),聲稱:一農奴制是違背上帝的意愿的?!盵10](pp.373-375)“農民的起義使得農民迅速覺醒……他們要求更多的自由并試圖用武力來獲得它”[11](p.147)。經過長期抗爭,束縛在農民身上的各種枷鎖逐漸消除,人口流動也就逐漸成為鄉村社會生活的主題。例如,從巧世紀晚期埃塞克斯郡的教會法庭檔案中可以看到,在那里有近76%的人有過遷徙的記載[12](pp.166-179)。在沃里克郡的金斯頓,1387年的檔案中共記錄了巧個家庭。到1394年時,5個家庭已經離開莊園,1394-1426年間7個家庭離開;1426-1430年間,則有4個家庭離開,此時村莊中僅有2個家庭尚未遷走。在拉德布魯克村莊,從1374、1389、1446和1457年的稅收檔案中可以看出,1374年時,那里有31個家庭,81年后,只剩下4個家庭。該村莊每年人口的流動頻率為1%;特別是在1389-1446年間,人口流動頻率則增長到了1.3%[13](p.15)。同樣,在沃塞斯特郡的肯普西莊園,1432-1441年的檔案中共記錄了103個人,到了1499-1507年時,僅有25個人仍舊居住在原地,那里每年的人口流動頻率也在1%以上[14](p.366)。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如霍利威爾一卡姆一尼丁沃斯和瓦爾博斯等莊園,1350-1449年間,人口流動頻率超過了1%;到了1400年以后,呈加快趨勢[15](p.35)。

從表1中可以看出,如果以50年作為一個時段考察,可以發現鄉村人口流動的情況是極為頻繁的。例如,1327-1381年間(大約相當于一代人的生活時間),該地區的人口遷移率已經超過60%;1381-1525年間,人口遷移率超過了90%。如果從更長時段看(即1327-1525年間),僅上斯勞特村莊的一個家庭還居住原地,該村莊人口遷移率已達到87%;而其他兩個村莊的人口遷移率則達到了100%。換而言之,就整個葛拉塞斯特地區來看,從14世紀到16世紀,那里甚至已沒有一個家庭在一個地方終老一生了。

從表2可以看出,1327-1524年間,在19個村莊中,一直居住在原地的村民比例僅為8 %n,人口遷移比例高達92%。當然,以稅收名單進行人口統計會存在的問題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鄉村中較為貧困的家庭。由于這些家庭經濟較為窘迫,可能交不起世俗協助金甚至是地租,因此,他們的名字不會出現在稅收檔案之中。根據戴爾估算,在1327年伍斯特莊園里,大約有40%的佃農免征世俗協助金[14](p.109)。哈維也認為,在南林肯郡的一些人口聚集區,只有26-35%的佃農征收此稅[16](p.28)。但是,窮人往往更希望通過遷移到別處謀生改善生活。因此,從實際情況看,那里人口的流動比例要遠遠地高于所統計的數據。

綜上可知,從巧世紀開始,英國鄉村已經出現了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村莊荒廢的現象。例如,名日勞斯的牧師對15世紀后期沃里克郡各地區村莊狀況進行了調查。他發現,在斯頓里村莊僅剩下1戶人家;在克萊菲爾德村,僅僅剩下1個農場;在蔡斯特德村,剩下3戶人家;有些地方的村莊甚至已蕩然無存[17](pp.159-160)。為了挽回局面,一些領主試圖采取強制的手段加以解決。例如,在格拉斯頓伯里地區,從14世紀晚期到16世紀早期的莊園檔案中,羅列出已離開莊園農奴的名單,在名單下面附上了一條命令:要求逃亡者的親屬必須確保他們返回莊園,否則將處以3先令4便士或者是6先令8便士的嚴厲罰金[18](pp.32-35)。然而,這些禁令最終卻不了了之。上述情況表明,隨著農奴制的解體,農民不僅獲得了自由遷徙權,更為重要的是,它表明英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

二、鄉村人口流動的特點

中世紀晚期的鄉村人口流動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流動距離、人口結構,以及社會結構等方面有著鮮明的特點。

第一,中世紀的鄉村人口流動存在著距離衰減的規律,即隨著遷徙距離的增加而人數逐漸減少。普斯發現,“在14世紀的埃塞克斯鄉村,人口的流動并非是毫無目的或者隨意的長距離遷徙,很明顯,他們都是在共同體內部進行流動,一般活動的半徑是10-15英里”[12](p.162)。

從表3可以看出,遷徙距離在10千米以內的人口,占流動人口55.6%;而遷徙范圍在20千米以內的人數為61人,占流動人口的75.3%。在所統計的81個人中,有56%的人口流動距離少于10千米(6.2英里);只有11個人的遷徙距離超過了25千米(15.5英里)。其中兩個人移民去了倫敦,其他人則遷人了萊恩修道院、伊普斯威奇,以及諾維奇等地的一些較大的鄉鎮。而懷特通過對16世紀中葉諾??丝さ姆ㄍビ涗浹芯恳餐瑯佑∽C了上述的論斷。在他所列舉的83個案例中,只有2.4%的人在諾??丝鹊倪w徙距離超過了20公里,另有2.4%的人遷出了諾??丝とチ烁h的地方;有35%的人遷移到了鄰近的堂區,但其距離也沒有超過20千米[19](p.273)。當然這種現象并非是一個特例,在英國的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在1472年沃里克郡桑伯恩的伊夫舍姆莊園(這個莊園與村莊是重合的),那里村民遷徙的目的地都不遠,一般只是在7-20千米范圍內,只有5個人移居的地方較遠。只有1/3的農民會移居到城鎮,但這些人并沒有在目的地生活多久,他們又從城鎮返回了鄉村[20](p.36,42)。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絕大多數的人口流動都距離較短,這也就決定了人口流動的趨勢主要集中在鄉村社會的內部。

第二,從人口結構來看,存在著性別與年齡上的差異。從性別和年齡結構來看,這一時期的鄉村人口流動呈現出如下特征:女性普遍高于男性;年輕人普遍要高于老年人。

從表4可以看出,22.1%的男性一直居住在原出生地;近77.9%的人則在有生之年至少遷徙過1次;女性自出生以來一直居住在原地的僅為18.2%,女性的人口流動比例高達81.8%,高于男性3.1個百分點。普斯通過對1601-1710年英格蘭南部和中部地區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34%的男性一直居住在原出生地并終其一生,而女性的比例則為24.1%[12](p.170)。這一數據與表4所得結論基本一致。如果以20-30歲為年齡段推算,在這年齡段上,女性(47.3%)人口流動率要明顯高于男性(26%)。這主要是因為鄉村中的年輕女性由于婚姻,以及財產繼承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數人出嫁到外地,所以,從人口流動的比例上來看,女性的人口流動性要明顯高于男性。例如,海爾斯歐文莊園檔案中,曾記錄了一個叫托馬斯·科林的人,共有7個女兒,其中2個嫁到外地,另外5個在他去世后由于無法交納繼承稅,最終被迫離開了[21](R6)。從年齡結構看,鄉村人口流動的比例與年齡結構成反比。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20-30歲年齡段是所有年齡結構中人口流動比例最高的,年齡越大則人口流動的比例越小。例如,1349-89年間,“在沃塞斯特郡的19個莊園中,共計有346人先后離開了莊園,其中女性占1/3,她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非常年輕。如果再把未婚的男性統計進來的話,那么年輕人將占據流動人口總數的一半左右”[22](pp.243-270)。同樣,從表44可以看到,50歲以上的流動人數僅為19人,占人口比例9.4%0之所以出現這個現象主要是由于年輕人更希望去經濟發達的地區謀求更好的生活,而年紀大的人則更希望固守田園。

第三,從社會結構來看,存在著社會階層上的差別??死撕蜕nD指出:“在鄉村社會中,較為體面的人其流動性要比手工業者、仆工以及勞工要小?!盵23](p.29)奈爾通過對什羅普郡的海利村莊研究后也認為:“在圈地之前的村莊共同體中,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類型:那些擁有一定土地的人,即使他們所掌握的土地僅僅為4英畝或者5英畝大小,他們在結婚之后也仍然會選擇留在原地生活;而那些沒有土地的人則是每3年或者4年,有的甚至是在更短的時間內,從一個村莊流動到另一個村莊?!盵24](pp.57-58)

從表5(下頁)可以看出,土地持有的大小及類型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鄉村的人口流動:自由土地持有者要比那些慣例土地持有者更為穩定;大土地所有者要比小土地所有者更為穩定。這主要是因為自由持有地往往是最為有利的持有,因為它幾乎等同于所有權[25](pp.29-30)。所以,那些自由持有農很少外出謀生,而租賃持有以及沒有自由地的家庭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則流動比較頻繁。

從表6(下頁)可知,村莊中富裕農民的流動性要普遍低于一般農戶。這是由于這些富裕農民已經成為了鄉村社會的“頭面人物”,他們長期占據著村頭、陪審員等職位,把持著鄉村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大權[26]。而那些較為貧困的農戶則為了生計四處奔波。賴特森和萊文通過對埃塞克斯郡特靈村莊的研究表明,1580-1699年間,村莊中的鄉紳、大農場主是鄉村社會中最為穩定的因素;農夫和手工業者則屬于不穩定的階層;處于二者之間的約曼階層,其人口流動情況也處于二者之間;而那些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貧窮勞工,直到1620年時,這一類人大部分還都處于快速流動之中[27](p.81)。

此外,鄉村的人口流動還存在著地區性的差異。例如,東部地區人口的流動比例要高于其他地區;高地地區的人口流動要高于林區。例如,在萊徹斯特郡的凱沃斯哈考特村莊(該地區是典型的林區),1412-1527年間,那里有近27%的家庭仍舊居住在原地,人口遷移率僅為0.63%[28](pp.123-127)??傊?,這一時期英國鄉村社會的人口流動尚處于內部流動的階段,并且存在著性別、年齡、社會階層,以及地區上的差異。但從整體來看,這一時期鄉村人口流動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有些地方甚至還出現了從城鎮向鄉村“倒灌”的現象[29]。例如,從1307年赫特福德郡的鄉村稅收檔案中可以看到,一些人的姓名中有諸如“de London,de Aylesbury”等字樣,很顯然這些人都來自城市[30](p.120)。

三、鄉村人口流動的原因

什么原因推動了15-16世紀的鄉村人口流動?以波斯坦為代表的“新人口論”認為,14-15世紀,隨著黑死病的爆發,人口銳減,導致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勞役地租開始向貨幣地租轉變,使得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松懈,進而也引發了鄉村的人口流動[31](pp.469-485)。波斯坦的“新人口論”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術界解釋中世紀鄉村人口流動的主要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后,”新人口論”逐漸受到質疑,以布倫納為首的西方學者對此提出了批評。布倫納指出,縱觀整個歐洲的歷史,同樣的人口發展趨勢,卻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區,產生了不同的結果。14世紀后,隨著歐洲人口的銳減,在西歐地區確實出現了租金下降、農民獲得自由遷徙的現象,但此時的東歐地區卻出現了“農奴制再版”[32](pp.30-75)。皮雷納則認為,商業的出現,以及城市的興起才是中世紀晚期鄉村人口流動的主要推動力,“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城市開始像莊稼一樣茁壯成長”,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吸引了那些向往自由生活的農奴,向新興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流動[33](pp.57-58)。這些觀點從不同角度對中世紀晚期鄉村的人口流動原因進行了分析,但其缺陷也顯而易見。實際上無論是人口的膨脹,還是商品經濟發展,“所導致的封建制度解體與農奴制加強的證據同樣之多”[34](pp.39-40)。筆者認為,中世紀晚期的人口流動主要是與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有關。

首先,鄉村市場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流動。徐浩指出:“13世紀英國市場和市集的發展受到商業化和封建化的雙重推動,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當時英王向領主頒布了大量的建立市場和市集的特許狀,授予他們征收交易稅和攤位費的權利,保護市場市集不受附近興起的農村市場的侵害?!盵34](p.53)由此可見,中世紀鄉村市場的繁榮程度。布萊克頓指出,中世紀村莊與市場的距離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9.7千米(6英里)。布氏認為,中世紀的鄉村人口流動很明顯是受到了農民市場的設立以及定期鄉村集市的影響[36](pp.198-199)。同時,中世紀鄉村市場數量要遠高于近代社會[37](pp.466-592)。因此,鄉村市場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鄉村的人口流動。例如,在14世紀的拉姆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鄉村集市叫圣·艾維斯。每次集市那里都聚集了大量來自外地的商人,甚至連弗蘭德斯、法國、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商人也經常光顧這里[38](p.157)。在人口流動較為頻繁的諾丁漢郡,那里的鄉村市場多達30多個,其中很多都位于小的村落[39](p.331)。這些“鄉村市場上的農產品基本上都是由那些農戶來供應的”[40](p.97)。此外,在一些鄉村地區,每年還要定期進行種子和家畜的交換,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對品種的優化,從而提高收獲的品質和數量[41](p.241)。通過頻繁的市場交易,以及參與鄉村集市,各村莊之間的人口流動也日益頻繁。農民通過買賣農產品彼此之間不僅加強了交流與合作,而且也擴大了社會交往范圍。

第二,鄉村工業的興起吸引了更多人口的流動。到15世紀前后,鄉村工業開始興起,釀酒業、制造業及毛紡織業紛紛發展起來,加之這一時期勞動力的價格不斷上揚,因此,吸引了很多鄉村的手工業者紛紛離開本地,向一些鄉村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流動。像約克、諾維奇、布里斯托爾、溫徹斯特,以及??巳氐鹊氐泥l村,那里的鄉村紡織業十分發達,因此,吸引了周圍32-40千米(20-25英里)范圍內很多農民移動到這些地區[42]。我們可以從諾??丝蓚€莊園看到鄉村工業的發展對人口流動的影響。海文莊園位于諾??藮|北部的鄉村毛紡織業地區,而塞克斯索普卻位于這個區域的外部。 1520-1620年間,在諾維奇鄉村工業所招收的學徒中,12名來自海文莊園,只有3人來自塞克斯索普莊園。由于海文漢姆莊園所擁有的人口要比塞克斯索普多,如果把這個因素再考慮進去的話,那么,海文漢姆莊園的學徒人數將是塞克斯索普的三倍之多[19](p.213)。帕頓對16東個盎格利亞地區的學徒契約所做的研究表明,隨著諾維奇鄉村毛紡織工業的興起,那里吸引了大量的農村人口向該地區流動[43](p.91)。由此可見,鄉村工業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各地區的人口流動。

第三,土地市場的形成加速了鄉村的人口流動。土地市場的形成不僅加速了土地的流轉,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鄉村人口的流動。早在13世紀,東盎格利亞地區就出現了土地市場,但最初的交易規模不大。到了15世紀前后,土地市場變得異?;钴S。例如,15世紀的亨伯利法庭檔案記載,那里每次開庭都會有4件以上有關土地交易的記錄,平均每年有16件,這意味著平均每年要有10%左右的土地要轉手[14](p.301)。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土地交易都是在家族之外進行的。菲斯由此發現英國的許多莊園在1300-1400年間,家族內部的土地交易從56%下降到了13%O [44](pp.89-91)。這些大規模家族外的土地交易說明,很多的土地的購買者可能來自其他村莊。例如,在1307年的圣艾維斯,陪審團指出,一個名叫亞當·古德里奇的農奴,在尼丁沃斯那里購買了一塊自由地。為了移居那里,他向領主支付了2先令[45](p.151)。達文特研究了拉姆齊修道院一個拉普頓村莊的土地交易情況。1280-1397年間,非自由農之間的土地交易多達292次,而這個村莊中只有近1/3的人參與了土地的交易活動。顯然,很多的土地購買者都是村莊的外來人口[46](pp.142-149)。土地市場的活躍也吸引了一些市民從城市開始向鄉村流動。例如,在16世紀,2名諾維奇議員就曾在海文漢姆莊園持有過土地;1480年,一個倫敦的布商——托馬斯·凱森曾向這里進行過放貸,并短暫地持有過一塊土地[47](p.39)。在埃塞克斯郡,一些布商通過購買附近村莊的土地發展紡織業;在貝德福德郡,市民和鄉紳也紛紛來到農村購買土地[48]。由此可見,隨著土地市場的形成,很多農民為了獲得土地而進行遷移,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村人口在不同地區間的流動。

四、鄉村人口流動的影響

首先,鄉村的人口流動打破了村莊之間的壁壘,有利于加強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盡管“這些村民遷移的不是很遠,一般都是在7-20千米的范圍內,但這種短距離的、小范圍的村與村之間的人口流動仍然具有一定的意義”[13](p.13)。村莊中的那些外來者可以帶來一些豐富的閱歷,從而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例如,北沃塞斯特郡的喬治·安德希爾,于1479年離開了漢普頓勞文特村莊,移居到了8千米(5英里)遠的哈特雷伯里。在那里獲得了一塊大約巧英畝大小的土地,并從事釀酒和賣酒的職業近20年,同時還兼做面包、蠟燭和肉類的經銷商。1482年安德希爾做了當地的堂區執事,5年后,又成為莊園法庭的陪審員。安德希爾的復雜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商業的發展[20](pp.33-35 )。此外,人口流動也對鄉村的建筑風格產生了影響。例如,從1380-1520年間肯特郡的農民房屋樣式來看,在設計形式及建筑結構上都與周邊地區有著相似的風格,這說明這些建造工匠必定來自于附近的村莊或城鎮;在索??丝さ暮C鳚h姆堂區,一個堂區執事雇用了一個來自諾??丝さ耐呓池撠熜藿ń烫玫乃?,但其門窗的風格則取自于布蘭登斯頓[491(pp.547-549)。

其次,鄉村的人口流動有利于雇工階層的興起。英國的雇工階層大約從12世紀開始形成,但是由于人口流動受到諸多的限制,因此,最初的雇工隊伍規模不大。到了巧世紀前后,隨著莊園制走向解體,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揚,使得外出務工已經成為鄉村流動人口的主要目標,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雇工隊伍的壯大?!皬拇?,雇工成為農村經濟運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50](p.184)。在東英格蘭地區,雇工的人數幾乎占到男性人口的50%0-70%[51](pp.30-31)。這些雇工基本上由鄉村的流動人口所組成。例如,前面談到的沃塞斯特郡,在1349-1389年間,共有346人先后離開了原來的莊園,這些人絕大多數從出生地移居到做雇工的村莊[22](pp.243-270)。從15世紀晚期埃塞克斯郡的教會法庭檔案中也可以看到,近76%的人都有外出做雇工的經歷[12](pp.166-179)。這些鄉村的流動人口,特別是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以勞動力引進的方式進入雇工市場后,受到特別青睞[52](pp.226-228)。例如,1395年的霍頓,約翰·泰勒為了讓約翰·厄普頓作為一個裁縫為其工作3年,特向領主提出特許并交納了6便士;約翰厄普頓為了招募領主的一個維蘭——比阿特麗斯·厄普頓為其工作,特向領主提出特許并交納12便士;1438年的維斯托,瓊·阿提諾克為了從一個農夫手中招募一個名叫沃爾特·海沃德的雇工,為此,她向他提供了一間可以長期居住的房屋[45](p.172)。這些措施無疑吸引了更多的流動人口加人到雇工隊伍中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雇工隊伍的發展和壯大。

綜上所述,工業化之前英國鄉村已出現了一定規模的人口流動現象。莊園制的解體,商品經濟的滲透以及鄉村工業的興起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著鄉村的人口逐漸地脫離農本經濟的束縛,開始向非農產業流域內流動。正是這種流動性的存在,使得鄉村社會在經濟、思想,以及文化等方面與外部世界保持著交流與合作。鄉村人口的流動也擴大了農民的社會交往范圍,古老的鄉村社會逐漸地突破了共同體的束縛,開始走出了狹隘、封閉的世界,為鄉村社會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C.Pooley and J.Turnbull,Migration and Mobility in Britain sincethe 18h Century[M].London:London England Ucl Press,1999.

[2]Phillipp R Schofield,Peasant and community:in medieval Eng-land,1200-1500[M].New York:paigrave macmillan,2003.

[3]Jean Chapelot and Robert Fossier,The Village and House in theMiddle Ages[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

[4]J.A.Raftis.Warboys,Two Hundred Years in the Life of an Eng-lish Medieval Village[M].Toronto:Pontifical Institute of Mediae-val Studies,1974.

[5]P.Clark.“Migration in England during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C]//P.Clark and D.Souden,eds,Migration and Society in Early Modern England,London:Hutchin-son Education,1987.

[6]P.D.A.Harvey,The Peasant Land Market in Medieval Englan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p.126;Z.Razi,The myth of the immutable English family[J].Past& Present,1993(140),pp.3-44;J.Whittle.Individualism and the family-land bond:a reassessment of land transfer patterns among theEnglish peasantry[J].Past and Present,1998(160),pp.25-63.

[7]P.Laslett.“Clayworth and Cogenhoe”[C]//P.Laslett,eds.,Family Life and Illicit Love in Earlier Generations:Essays in His-torical Soci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8]王章輝.英國工業化與農村勞動力的轉移fJ}.世界歷史,1996(6);谷延方.推力與拉力——中世紀英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化動力機制初探[J].北方論叢,2010(4).

[9]Jean Fmissart,Chronicles 1337-1410[M].London:PenguinBooks Ltd.,1968.

[10]R B.Dobson,The PeasantsRevolt of 1381[M].London:Macmillan,1983.

[11]Maurice Ashley,Great Britain to 1688-A Modern History[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1.

[12]L .Poos,A Rural Society after the Black Death:Essex 1350-1525[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3]C.Dyer,Were late medieval English villages‘self一contained?[C]// the Social Histow of Rural Communities,1250-1900,Hatfield: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press,2007.

[14]C.Dyer,Lords and peasants in a changing society:the estates ofthe Bishopric of Worcester,680-1540[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15]Z.Razi,The myth of the immutable English family [J].Past&Present,1993(140).

[16]B.F.Harvey,“The population trend in England between 1300and 1348”[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1966(16).

[17]W.Page.H.A Doubleday,The Victoria History of the County ofWarwick[M].Vol.2,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4.

[18]R.H.Hilton,The Decline of Serfdom, in Medieval England[M].London:Macmillan,1969.

[19]J.Whittle,The Development of Agrarian Capitalism:Land andLabour in Norfolk 1440-1580[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0.

[20]R.K.Field,Migration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the case of theHampton Lovett villeins[J].Midland History,2013(8).

[21]Z.Razi,Family,Land and Village Community in latter medieval

猜你喜歡
人口流動英國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路徑探究
通向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階梯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人口遷移流動下的農村居民養老問題探究
英國“脫歐”的經濟賬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拔牙有“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