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課標看中高年級識字教學

2018-09-27 20:33陳萬輝
湖南教育·中 2018年9期
關鍵詞:字義學段語文課程

陳萬輝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边@句話反映出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態度。識字寫字作為“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是易于理解的,可作為“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語文課程標準中是怎樣體現的,我們要怎樣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中高年級的識字教學呢?下面將從語文課程標準中“識字數量”與“識字能力”兩個角度進行探討。

一、從識字數量的角度分析

1.語文課程標準對“認識”與“會寫”的規定。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第二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左右會寫”;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見下圖)

從這些數據與圖表可以看到,“認識”與“會寫”的字的數量是逐學段上升的。

2.“認識”與“會寫”的新增數。

首先來看要求“認識”的字的新增數:第一學段要求認識1600個漢字,占到“認識”總數(小學階段3000個)的53.3%左右;第二學段要求認識2500個,在第一學段基礎上增加了900個,新增字數占到總數的30%;第三學段要求認識3000個,又在第二學段基礎上增加500個,新增字數占到總數的16.6%左右。

再來看要求“會寫”的字的新增數:第一學段要求會寫800個漢字,占到“會寫”總數(小學階段2500個)的32%;第二學段會寫1600個,在第一學段基礎上增加了800個,新增字數占到總數的32%;第三學段會寫2500個,又在第二學段的基礎上增加了900個,新增字數占到總數的36%。具體見下圖(圖例1.2)

3.從“認識”與“會寫”的新增數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的要求。

分析以上兩組數據(見圖例1.2)會發現,“認識”的字的數量在三個學段呈現出明顯的階梯式下降;“會寫”的字的數量則在三個學段比較平均,甚至第三學段略高于第一、二學段。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這就要從識字效率與識字質量談起。

(1)“會寫”的新增數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質量的重視。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識字的評價中指出:“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边@可以總結為“會寫會讀知義能用”。有研究報告指出,字義教學才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難點,原因在于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音與形存在的價值就在于與字義“建立錯綜復雜的聯系”,只有達到于書面見字形、在語境聞字音而知字義,并且想用何字就正確書寫的程度,才可以說真正會寫某字。語文課程標準將小學階段2500個要求“會寫”的字幾乎平均分配到三個學段當中,就是為了保證各個學段的識字質量。這也說明“會寫會讀知義能用”———提高和保證識字的質量才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的內在要求。

(2)對“認識”的要求體現了對識字效率的渴望。

相對的,對“認識”的字的要求就低一些。能夠“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大體知道字義”就可認為認識一個字。這降低了識字質量,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可以盡可能多認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低年級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從圖例1.2的數據當中,可以明顯發現第一學段要求“認識”的字數多于第二、三學段。這是否意味著對中高年級識字的要求降低呢?不是的,“多認少寫”原則不僅適用于低年級,實際上也適用于中高年級?!岸嗾J”的目的是盡可能多識字,是為了后面“會寫”做準備的;“少寫”不是真的少寫一點,而是精寫,目的是達到上文所提到的“會寫會讀知義能用”的識字質量。

語文S版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參考》始終堅持“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的原則,三至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參考》則提倡“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反復強調教材上的識字量“是下限”,并要求教師在各學段“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在教材編排上,語文S版教材也采取滾動識字的辦法,即讓一個漢字反復以一二類生字出現在不同課文里,甚至是不同年級里,從而達到反復識字、鞏固提高的目的。所以對識字的要求正反映了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效率的渴望。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中說:“兒童識字太少,內容必受到文字的限制,貧乏單調,落后于兒童的智力發展,不能滿足兒童的學習欲望?!倍嘧R字,不斷增加識字量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談不上任何形式的語文學習。

4.對中高年級識字教學的啟示。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語文課程標準重視識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中高年級的識字教學應當始終重視識字的效率,不能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識字的絕對數量降低而降低對識字效率的追求,應該始終堅持“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應當始終重視識字的質量,在明辨字形、正確讀音的基礎上,增強對字義的理解與把握,提高學生正確使用漢字的能力。

二、從識字能力的角度分析

1.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能力的表述。

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能力的要求:第一學段(一、二年級)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第二學段(三、四年級)是“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第三學段(五、六年級)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這三個學段對識字能力的要求是逐步逐階段提高的,表現為先培育“愿望”,進而養成“習慣”,從而形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也強調:“第一、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p>

2.識字能力發展的不統一。

學生識字能力的發展并不是統一的,有的學生發展得快一些,有的學生發展得慢一些。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中年級學生都養成了“習慣”,高年級學生都具備了“能力”??墒?,我們又要認識到識字能力對語文學習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高低和語文學習的效果,進而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培養和提高識字能力,特別是獨立識字能力,始終是中高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

筆者認為,識字量的多少與識字質量的高低是影響語文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識字較多、理解較透的學生,往往具備較好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語文成績也較好。而識字較少、理解不夠的學生,識字錯誤率(字形字音方面)也高于一般學生。在理解字義時,錯誤不僅表現為“近義錯誤與多義擴展錯誤”,甚至低年級常見的“同音字干擾”也時有出現,還表現為閱讀障礙與理解障礙———往往一字不清、一詞不明便整篇文章都讀不通、不理解(年級越高就越明顯)。張志公先生在《漫談語文教學》一書中指出:“凡是讀書有困難的,筆下文理不通的,十之八九被這道關攔住了———認得少,不夠用,所認的沒弄清楚,不管用?!边@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

筆者2012年至2014年間所教的班級中,有幾名學生語文成績很不理想,連一篇課文都讀不下來,一篇課文中很多字都不認識、不會讀。如果逐個字教授,從時間與精力來說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從四年級到六年級,我要求他們每天中午時間圈出課文中不認識的字,逐一教讀音,只要求讀通課文即可,其他不作過多要求。三年過后,這幾名學生語文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不僅能考及格,個別還能考得八九十分以上。在六年級畢業檢測時,該班語文合格率100%。

三年間,他們在讀書過程中增加了識字量,加深了對字義的理解,同時也無形中發展了識字的能力,使得學習興趣提高了,閱讀與理解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3.對中高年級識字教學的啟示。

中高年級識字教學,首先要清楚地認識到識字能力對發展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要將發展識字能力作為識字教學長抓不懈的重點;同時,也要認識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一種理想狀態,而不是唯一指針,要充分理解和注意學生識字能力發展的高低,有針對性地教學,切實因材施教,要始終關注發展較慢的學生,注意提高和保護他們主動識字的興趣,重視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識字習慣、識字能力,想盡辦法提高他們的識字量。(作者單位:吉首市第六小學)

猜你喜歡
字義學段語文課程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積累真素材 表達真情感 彰顯真性情——第三學段作文指導教學策略探索
“多說一遍”字音字義大不相同!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學
湖州試行普通高中學校學段制
絕和決
燥、躁、噪
一把破扇引發的“憾”與“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