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法視野下的領網權

2019-01-20 17:50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恐怖主義公約主權

盛 欣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在各國共同呼吁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今天,網絡主權得到廣泛認可。但是,即使確定了國家在網絡空間享有主權,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也決定了其難以被法律規制,體現在各國享有國家主權的網絡空間范圍難以確定,網絡犯罪的打擊難度較大。于是有學者參照領陸、領空和領水提出了“領網”的概念,但實際上領網并不如前三者般容易界定范圍。因此,明確領網的范圍,提出維護國家領網主權的路徑是本文的寫作目的。

一、領網權的含義及其法理基礎

(一)領網權的含義

領網權,也即領網主權,依據《聯合國憲章》確定的國家主權原則,即“領網權”是國家在基于領土基礎上行使網絡空間主權的國際法邊界,是國家行使主權的新疆域。各國對在領網范圍內的網絡空間行為主體、網絡基礎設施、數據傳輸活動等享有主權。領網權對外具有獨立性,一國對于網絡的管理不受他國干涉,對內具有最高權威性,國家有權管轄本國網絡系統、管理和控制網絡空間信息跨境流動、防范和打擊網絡攻擊行為。

(二)領網的界定標準

對于領網的界定標準問題,并沒有一個官方的定義,學界也是眾說紛紜。界定領網范圍的前提是對網絡空間的層級關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網絡空間是一個垂直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層次:首先,網絡由附著在物體上的有形設備和代碼組成的,而且這種組成方式是最基礎的;其次,就是信息存儲、傳輸以及轉換的數據層級;除此之外,還有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管理部門以及普通網民等等行為主體組成層級。網絡空間具有不同的層級,既包括有形的設備和行為體,也包括無形的數據傳輸活動和信息流。在網絡層級關系的基礎上,按照這個邏輯能對領網的范圍作準確的界定。

各國之間行使主權都有明確的疆界,國家在疆界范圍內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管轄,外國對邊界的侵犯也就是對國家主權的侵犯。在國際法視野下,網絡空間是虛擬的,網絡空間邊界模糊不清,對于領網范圍的界定,顯然難以按照領陸、領空和領水的標準對其定界,所以將網絡空間分離成有形的部分和無形的部分,再分別對其定界,將是解決領網范圍界定問題的不二之選。對于網絡空間內有形的部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網絡相關的組織和個人,包括中央或地方網絡管理部門、網絡有關行業組織、網站運營者(網站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網絡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互聯網基礎設備所有者、網絡從業人員、利用網絡進行信息傳輸的大眾等。以上組織機構和個人的國別、注冊地是判斷其領網歸屬的基本依據。另一類是計算機、光纜、衛星、交換機、網絡基站、服務器、路由器等進行網絡數據傳播所需要的基礎網絡設備。無論是與網絡相關的組織和人,還是與網絡相關的基礎設施,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有形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在領陸、領水、領空范圍的基礎上對領網加以界定,也就是位于我國領陸、領水、領空范圍內,與網絡相關的組織、人以及基礎設施均在我國領網范圍內,我國有權對位于我國領網范圍內的與網絡相關的組織、人以及基礎設施進行獨立自主的管轄,嚴厲打擊損害我國領網主權的組織及個人,不受他國干涉。

相較于與網絡相關的組織、人以及基礎設施,那些隱藏在網絡數據傳輸過程中的信息流,不具有固定形態、不存在固定位置,可以到達網絡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其特殊性決定了其不能依托于領陸、領水、領空等空間范圍來進行界定。在數據跨境傳輸的過程中,數據從一個國家發出,經過多個國家,最終在另一個國家接收。對這一部分無形的數據或信息流定界,是確定領網范圍的重中之重。

信息主權和數據主權是領網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正確界定領網范圍,必須對無形的數據或信息流進行定界。信息流雖然具有虛擬性,但借助現有技術仍可獲取其發出和接收的網絡服務器地址,以數據跨境傳輸過程的兩端網絡服務器所處位置來劃定這部分無形信息流的疆界是不二之選。因為在數據跨境傳輸過程中,對傳輸路徑兩端國家影響較大,與信息流動途經國家關聯度較小。

另外,采取植入病毒軟件、網絡侵入等技術手段突破一國網絡防護體系(如防火墻、密碼系統、入侵檢測系統等),擾亂網絡秩序,竊取國家機密和借助網絡傳播恐怖主義言論、分裂國家的言論等的行為,都是威脅國家領網主權的行為。所以,領網應以本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的網絡空間設立的網絡技術防護屏障為界。任何個人或組織非法侵入一國網絡技術防護屏障,均視為對該國領網的侵犯。

(三)領網權的國際法理依據

領網權植根于國際法理,主權是國家在其管轄范圍內的最高權力,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不存在固定的物理邊界,國家是否在網絡空間內享有主權是學界一直以來討論的焦點。美國曾大肆宣揚其所推崇的“全球公域說”,認為網絡空間上不存在國家主權,網絡空間應當是全球共享的公共區域。后來的學者通過分析論證,提出了網絡空間不具有全球公域的特性,全球公域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對于“地球主權”的共享,不帶有某個國家的標簽。而網絡空間實際上帶有濃重的國家色彩,首先,網絡空間的形成不是天然的,而是科學技術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網絡空間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網絡的使用者、網絡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網絡相關的管理部門或行業組織等都在一國領土范圍內,個人的國籍或住所地、機構的登記地或注冊地都帶有明顯的國家印記。其次,光纜、衛星等網絡基礎設施需要國家投資建設,為保證正常的網絡秩序,需要國家以法律形式對網絡信息傳輸的各個環節加以規制,網絡技術由國家資助開發,也必然由國家掌握其使用范圍。最后,從主權的起源上說,領網權作為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上的延伸是具有國際法理基礎的。主權具有對內最高性,有權管轄國家范圍內的一切人和事物,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它需要社會倫理道德以及國家法律提供行為范式,提供保護和制裁,這也是主權產生的原因之一。沒有法律和道德的規制,信息的交換無規則可言,網絡空間將肆意發展,呈現一種“無序”的狀態。主權具有對外獨立性,國家對其領網內的人和事物的管轄排斥他國的干涉,國家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狀況和網絡科學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的網絡政策,以此對抗網絡霸權,對任何非法侵入網絡防護屏障的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打擊,這也是一國維護領網權的重要表現。

二、網絡空間內外形勢嚴峻催生領網權

(一)外部威脅挑戰國家主權

2013年,“棱鏡門”事件意外暴露了美國推行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美國國家安全局以反恐為名,監聽著全世界范圍內的信息流動和數據傳輸,輿論一片嘩然,也給各國加強網絡信息安全以及反對網絡霸權敲響了警鐘。過去的十幾年間,在全球范圍內爆發了多次黑客攻擊導致大范圍網絡癱瘓的事件,動輒數十個國家的網絡系統受到影響,黑客利用路由器漏洞、病毒軟件等手段損害網絡防護網,竊取重要國家機密,威脅國家利益。更有甚者,非政府組織或個人有預謀地利用網絡并以網絡為攻擊目標,以破壞目標所屬國的政治穩定、經濟安全,擾亂社會秩序,制造轟動效應為目的的恐怖活動,恐怖主義向信息技術領域擴張。與傳統的恐怖主義相比,網絡恐怖主義的犯罪分子更隱蔽,攻擊范圍更廣,打擊難度更大,受損失程度更高。網絡霸權、非武力的網絡攻擊、跨國網絡犯罪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等等日益猖獗,通過互聯網對一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各方面秩序造成極大損害,挑戰國家網絡安全法律底線,給國家領網主權造成了威脅。

(二)內部缺乏自我規制能力

網絡空間的形成是人為的產物,網絡空間本身不具備自我規制能力,國家主權的介入很有必要?;ヂ摼W在誕生初期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空間,信息自由流動,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國家的干預,但這種信息自由與國家干預之間的價值對抗在網絡遭受黑客攻擊,淪為犯罪工具時變得毫無道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其被錯誤地認為是一個超越了物理空間的區域,從而免疫于國家主權逃避國際監管。網絡空間的自我規制能力不足,不能從國家的監督和管理中脫離出來,因此網絡空間擁有主權,應當在尊重領網權的基礎上設置網絡規則。

三、維護領網權的路徑

(一)加強國際分工與合作

1.制定數據跨境傳輸的國際標準

對于打擊網絡犯罪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的國際協調與合作而言,主權原則不應被錯誤地理解成障礙,而應作為根本出發點加以尊重。維護數據主權是維護領網權的重中之重??缇硵祿鬏斣诨ヂ摼W時代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數字貿易、跨境支付以及國際交往都伴隨著數據的傳輸,數字化的傳輸方式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維護領網主權,首當其沖的就是應該對數據傳輸進行規制,并結合對數據類型的管理。近年來,各國掀起了加強數據管理的浪潮,各國之間需要在數據跨境傳輸方面達成共識或是制定共同認可的傳輸標準,維護數據跨境傳輸的安全性。各國在領網權和跨境數據傳輸上缺少共識,在解決數據跨境傳輸的問題上應加強國際合作,各國在相互尊重各自國內立法的同時,有必要吸收和借鑒現各區域現行法律文書或各國立法中的先進經驗,探討形成通行做法或共識。中國應起到主導作用,堅定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上推廣自己的數據跨境傳輸標準以及領網權理念,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新的數據跨境傳輸的國際標準的過程中,中國應積極建言獻策,積極推動數據跨境傳輸規則趨同化,并以此為基礎塑造網絡空間中的主權觀念。

2.倡議各國發揮鄰里監督的作用

“鄰里監督小組”起源于美國,當時的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號召美國人民響應“鄰里監督計劃”,提高警惕,及時發現潛藏在美國境內的恐怖分子。鄰里監督小組被稱為美國式的“全民聯防”。對于網絡攻擊、網絡犯罪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等威脅國家領網權的行為,各國應發揮鄰里監督的作用,一旦發現網絡攻擊、網絡犯罪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等威脅國家領網權的行為,及時向各國網絡安全主管部門分享情報,使其他國家或地區第一時間采取技術手段進行防御,避免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在合力打擊網絡犯罪分子的過程中,應摒棄成見、互通信息、共商共享、守望相助。維護領網主權,需要國際社會樹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意識。

3.齊懲網絡跨境犯罪及恐怖主義

維護國家領網主權,需要嚴厲打擊網絡跨境犯罪及恐怖主義。在全球層面制定一個關于打擊網絡犯罪的公約,構建有效的合作機制和法律框架是十分必要的。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磋商已進入新階段,聯合國網絡犯罪政府專家組作為聯合國框架下探討打擊國際犯罪國際規則的唯一平臺,發揮著重要作用。

歐洲委員會網絡犯罪《布達佩斯公約》是在全球范圍內網絡犯罪領域較具代表性的公約,部分歐洲國家認為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制定新的打擊網絡犯罪公約。他們認為,該公約已為各國通過簽署或加入該公約以及在國內法中予以借鑒吸收等方式所廣泛接受,是當今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的唯一黃金標準。他們呼吁,各國應積極采納并加入該公約,并表示制定新公約將降低現有打擊網絡犯罪的國際合作標準。但實際上,《布達佩斯公約》是區域性公約,區域外國家未參與到公約談判的過程中,內容不具有代表性;公約規定了嚴苛的加入程序,區域外國家需在全體公約締約國一致同意的基礎上才可加入公約,不具有國際性公約所應具備的開放性;公約具有滯后性,其制定于21世紀初,已遠遠落后于時代,無法涵蓋互聯網新技術下的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等新問題。

網絡犯罪具有跨國性和全球性,應對該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多邊合作。在全球層面還沒有一個關于打擊跨國網絡犯罪的公約和有效的合作機制和法律框架,所以新的網絡犯罪國際性條約應在聯合國這一最具代表性的平臺上制定。先有區域性公約,在此基礎上發展成國際條約更能被各國接受,針對新技術和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公約將更具先進性和代表性。

另外,各國應通過互惠以及雙邊或多邊條約或其他安排,在調查、取證、起訴、引渡以及關閉非法網站等方面提供協助,根據能力和責任相適應原則,網絡資源技術大國更應積極回應法律協助請求,進行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維護領網主權,嚴厲打擊跨國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

(二)完善國內立法與監管

1.細化規則與彌補漏洞

對領網主權的威脅正在日益增長和快速演變中,我國也在不斷完善網絡安全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的頂層設計,近年來先后頒布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網絡安全國際合作戰略》,陸續出臺了《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相關法律的基本框架已定型,應當對其規則進行細化,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做到有法可依。出現新形勢或新問題時,現有法律的漏洞應及時彌補。網絡空間治理具有特殊性,立法時既要突出政府的主導作用,也要明確網絡服務商等行為體的責任;既要加強網絡安全法律體系的權威性,也要保護人權,保護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完備的網絡安全法律體系能為維護領網權提供有力的保障。

2.監管數據與防范風險

信息社會的崛起和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為新的犯罪類型、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的蔓延提供了現實基礎。目前中國及其他主要國家網絡犯罪應對體系雖彼此相異、各有側重,但在規范層面的路徑設計上均呈顯著技術先行、風控為重和多方參與的特點。從技術層面,我國應對非法傳輸至我國領網內的數據進行監管,重視個人信息的保護。另外,加大對網絡安全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是維護國家領網主權的必由之路。頻發的黑客攻擊事件證實了現有網絡安全防護屏障在技術層面上的缺陷,黑客攻擊事件發生后不能及時補救造成更大損失也證實了專業人才的缺乏,在技術防范和人才培養上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

四、結語

領網權應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的延伸,國家在其領網范圍內享有主權,國家在規則制定時應明確領網邊界。切實維護領網權單憑一個國家之力難以實現,需要國際社會的協調與合作。在國際法視野下,國際社會應樹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意識,積極推進相關領域全球治理與規則制定,在全球網絡空間綜合治理上共商、共建、共享,各國也應該在法律層面和技術層面提高網絡空間治理水平,切實維護領網權。對于我國而言,維護領網權對我國現階段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網絡強國、構建為“互聯網經濟帶和21世紀網上絲綢之路”也將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恐怖主義公約主權
圖書借閱公約
我國刑法視域下的恐怖主義犯罪本體論綱*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尋找最大公約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貴陽首發白皮書:五年建成主權區塊鏈應用示范區
觀點
國家實施國際恐怖主義行為的界定
數十國扎堆宣示海洋主權
釣魚島主權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