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草原詩篇

2019-04-16 18:35李魯平
芳草·文學雜志 2019年2期
關鍵詞:多吉扎西賽馬

李魯平

牧業經濟形態的草原就是種植農業范疇的耕地。草原的生活離不開牛、羊、馬,如同平原的鄉村離不開水稻、麥子、玉米,等等。新時期文學以來的大多數鄉土題材創作中,我們已經習慣了耕種勞動如何與農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聯。比如《種包谷的老人》中包谷的收成與老人夢想的關系,《麥客》中割麥子的與父子對未來生活的打算,《生命是勞動與仁慈》中陳東風對傳統勞動價值的堅守與時代變遷中勞動方式的變化,等等,但對于畜牧生活如何進入人的命運世界,牧區以外的讀者還是相當陌生的。

幾年前,《放生羊》產生的廣泛影響,極大地擴寬了內地讀者對藏地生活的想象,尤其對于羊、牛、馬等動物與人的關系的了解。一個老人與一只羊不斷地嘮叨,就像對自己的妻子,其間充滿的現實世界與非現實世界的溝通、對話、道歉、交代、安慰……讓讀者對溫暖、善良、平靜的人生態度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與體認。這并非說,漢族作家就沒有在創作中切入動物世界與人的世界,在平原的稻田或者麥田,我們常常聽見農民罵牛不聽話,罵牛懶惰,農民的口令與牛固執的動作往往大相徑庭,農民與牛的耐心交談彌漫在新翻起的土地之上。在新時代文學的散文創新探索中,李修文的《羞于說話之時》也通過祁連山腳下一群羊羔的哀鳴和眼光,切入對生死緊要關頭的審美發現,在寂靜、純粹的自然背景下,凸顯生命的可能與不可能。

當然,我們終究要說的是三位甘南作家的短篇新作。

一、羊與人

扎西才讓的《達珍》以詩意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女子的不幸命運。達珍并非生來不幸,而是因為與“我”做了一次“過家家”的游戲,因此被認為“沒有教養”,第一次訂婚就失敗。其后達珍退學,十八歲時嫁給了“我的同學”旺秀。再后,因為旺秀的移情別戀,達珍變得瘋瘋癲癲,并在我讀大學時去世。

這是一個很平凡的故事,既無起伏,也不繁復,但卻令人欲說不能,回味無窮。按照通常的理解,小說中的達珍和“我”并沒有真正的戀愛經歷。在整個小說中,“我”與達珍僅僅有過一次類似于戀愛的接觸,即初中還未畢業,十五歲的“我”想離家出走,到桑多鎮以外的地方轉轉,正好十七歲的達珍騎著摩托要去縣城。這是“過家家”事件之后兩個人第一次單獨見面。十七歲的少女,胸脯高挺,眼睛黑亮,嘴唇紅潤,少年抱著少女的腰,騎著摩托沖進縣城。這是他們真正感覺對方美好的同行經歷。而且兩個人在桑多河邊進行了一次意味深長的關于羊與人的談話。除此外,兩個人沒有其他的愉快的接觸。其后,雖然“我”幾次遇上達珍,但“她”顯然已經思維混亂。

這樣一個故事為什么會令人不忍釋懷?就具體的個人閱讀,我覺得有幾個因素,其中之一是作品所抵達的“真”。十歲的時候,“我和達珍約定好”,要做一回兩口子。這是游戲,也并非游戲。說是游戲,是因為孩子過家家的事不必當真。說并非游戲,是整個過程中,兩個人逼真地扮演了兩口子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兩個孩子的內心深處,的確是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半。比如,當“我”聽說達珍訂婚的消息,出現一系列反常:憋得慌、惡心想吐、哇哇大哭,后來變成哈哈大笑。在十五歲與達珍唯一的一次外出中,“我”再次問達珍是否“還當我是你的男人”。聽到達珍嫁人的消息后,“我”的心立即有了荒涼感。顯然從十歲開始,一直到達珍出嫁前,“我”并沒有把過家家當作兒戲,而是非常在意達珍在游戲以外,到底屬于誰。對達珍同樣如此,盡管“她”之前從未表白,對“我”的試探也躲避再三,嫌“我”太小,還需要長高,還需要看緣分,但在她發瘋之后,依然能記得“我”是“她”的男人,依然記得“草房”和“過家家”??梢?,從游戲里到游戲外,“我”與達珍的角色和關系都已經根深蒂固?!拔覀儭睕]有把兩個人的關系簡單地視為天真的游戲,或者說游戲早已從種子萌芽、開花,演變為真實的現實。從游戲的天真,到現實的真誠,兩個世界的交錯與纏綿,構成小說《達珍》的重要藝術特質,也是小說讓人難以釋懷的因素之一。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坦蕩直率。旺秀與拉姆草的私情被發現之后,拉姆草的丈夫木匠不是通常生活中所見,一上來就你死我活地打架,而是從蛇皮口袋先后拿出錘子、鋸子、鑿子、刨子、斧子、墨斗,每一樣工具都帶有一個威脅的后果,砸頭、鋸腦袋、鑿眼睛、刨臉皮……但旺秀沒有躲避,也不說話,木匠哭了半天,又將工具收拾好走了。這一最令人揪心的沖突就這樣結束了。這樣的處理矛盾方式,并不多見,也許只有在藏族作家的作品中才可以見到。顯然,不是木匠不會打架,更不是旺秀不敢面對打架,而是打與不打二人都知道如何面對、如何處理,果然,木匠沒有用帶來的工具報復,旺秀和拉姆草也斷了來往,旺秀雖然沒有得到懲罰,也自然知道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況且達珍的去世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一種懲罰。令人感動的坦誠之處還有旺秀對“我”講述如何娶到達珍的?!拔摇币恢闭J為達珍并不喜歡“我”,否則不會嫁給旺秀,但在達珍病重期間,旺秀打電話請“我”回去看看達珍,承認達珍一直喜歡的是“我”,當年是因為家窮,先設法把生米煮成熟飯,然后娶了達珍。同時,旺秀也坦白了當年找拉姆草正是因為達珍口口聲聲說喜歡“我”。這種坦誠需要無比的勇氣,沒有為自己辯護,沒有推卸和責怪。達珍去世后,旺秀再次打電話請“我”幫忙埋葬,旺秀再次說達珍把“我”當她男人看。旺秀的表達沒有虛情假意,也不是禮貌,更不含雜仇恨、嫉妒、反感,而是一種徹底放下的平靜、坦蕩,甚至懺悔。小說《達珍》講述的無疑是一個悲劇,年輕漂亮的達珍沒能嫁給自己的男人,而與旺秀成為夫妻,最終因為精神失常而去世。三個人都不是情感的勝利者,但都是坦蕩面對命運的勇士,達珍從不否認愛的是“我”,旺秀也不否認自己曾經用不光明的手段得到了達珍,“我”一直想娶達珍并因未能實現而怪罪達珍與旺秀。至少在作品的最后,我們看到了三個人的磊落和坦誠。這是這樣一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的誘人之處。它促使我們反復思考,達珍的愛情和命運為什么會感人。

《達珍》當然沒有直接寫到牧羊生活,但小說在詩意的敘述中,不經意地討論了“羊與人”的關系。在桑多河邊,達珍覺得自己有時是部落首領有時是乞丐,而“我”覺得桑多鎮、學校都是羊圈,但如果羊圈的主人是達珍,“我”愿意是羊。在小說的最后,“我”再次表達了對桑多鎮幾百年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厭倦。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作家試圖以達珍的不幸,“我”與達珍愛情的失敗,表達對古老的傳統思維、固有習俗、生活方式,等等的批判與不滿。在小說中,“我”的內心一直充滿對變化、變革、發展的渴望,“我”在初中未畢業時就已經萌生了離家出走的想法,讀高中時“我”不斷思考“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而達珍更是一個積極擁抱外部世界、向往自由的熱情奔放的姑娘,在“我”詢問達珍能否帶我走的時候,十七歲的達珍就說出了“想走就走,別婆婆媽媽的”這樣豪情萬丈的話。但在現實面前,無論是達珍還是“我”,都成為了羊。

命運永遠是牧羊人,是羊圈的主人。這是最令人沮喪的,也是《達珍》這個作品令人傷感的源泉所在。正是因為命運弄人,一個美麗而年輕的生命消失了,她曾經那樣健康、向上、堅定、坦蕩。這樣一個故事,無疑是詩意的甘南草原令人憂傷的一章。

二、也是羊

王小忠的短篇《五只羊》直接以“羊”為線索,講述人的情感和命運,看起來是一個典型的草原生活、牧區生活題材?!拔逯谎颉笔悄奈逯??刀智次旦為了買拖拉機,賣掉了最大最肥的五只羊。張三坤請刀智次旦拉羊到小鎮去賣,一次拉五只。拖拉機陷進泥坑,把張三坤甩了出去,人沒搶救過來,刀智次旦用五只羊賠了喪葬費??墒虑椴]有結束,張三坤家還要命價,刀智次旦被警察抓走判刑,又賣掉多半牛羊。刀智次旦再次回到班瑪草原,最好的朋友道吉草趕著五只羊來到了牧場。而阿媽要去寺院請阿克金巴念經,又要賣掉五只羊。因此,“五只羊”不是確切的五只羊,是不斷變化的羊的數量單位。以“五”為單位,可能剛好五只羊的價錢在班瑪草原是一個辦事的通常的價碼。假如一輛三輪拖拉機一萬元,每只羊大約是兩千元。那么,刀智次旦賠償的喪葬費是一萬元,阿媽去寺院獻經也是花了一萬,道吉草送來的羊也價值一萬,當然,刀智次旦賠償的命價就無法計算了。

因為來來往往的五只羊,刀智次旦的故事得以展開,每一次羊的出現,人物形象及其命運必然向縱深發展。第一次出現“五只羊”的背景,是草原上的人都搬走定居,人越來越少,刀智次旦喜歡的道吉草也要搬走,他的媳婦夢泡湯,他渴望改變自己的生活,并找一個媳婦。果然在賣掉五只羊買了拖拉機之后,刀智次旦的生活很快得到了改善。刀智次旦從草原的寂寞、安靜、冷清中解脫出來,對未來增添了信心。第二次出現五只羊,作品敘述了張三坤販羊的無數困難,路途遙遠,時間漫長,賣不出好價,羊市嫌樊灣村太遠,羊太少,劃不來,也不愿意上門。但張三坤做夢都在羊市上走動,看得見的錢卻賺不到手。這是貧窮的無比尷尬的深層次原因,也是逼迫張三坤鼓足勇氣上門,找刀智次旦用拖拉機運羊的原因。張三坤反復安慰自己做最后一次,但就這一次張三坤丟了性命。刀智次旦賠償的“五只羊”不僅僅是喪葬費,也是一個牧民追求富裕、擺脫窘境的夢想破滅的象征。第三次、第四次出現“五只羊”是刀智次旦回到草原之后,通過阿媽獻經需要賣掉五只羊、道吉草趕來“五只羊”,敘述車禍之后,阿媽以及阿克金巴等人在化解矛盾,贏得張三坤家人諒解以及維持阿媽生活付出的努力,呈現出在這一事件中草原人的善良、堅韌、羞愧。道吉草趕來五只羊以及后來騎著馬返回草原,不僅僅是對困難中的刀智次旦物質的支持,也意味著刀智次旦新的一頁的開始,是刀智次旦重新面對草原生活的強大力量支撐。

無論如何,在《五只羊》中,作家并沒有去描寫真正的放羊生活,羊只是在趕來趕去,賣來賣去,在人物的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物的命運中成為至關重要的內核。刀智次旦、張三坤、道吉草、阿媽、阿克金巴,這些或主要的或次要的人物,圍繞著羊的運動而運動。因為少了五只羊,有了拖拉機,刀智次旦既自信也傷感;因為多了五只羊,刀智次旦和阿媽充滿感激;因為賣出去五只羊,張三坤歡樂、踏實……但也因為“五只羊”,張三坤喪失生命并因此導致刀智次旦的人生發生重大變故。

羊在小說里,既是真實的羊,也是一個建立起虛構的班瑪草原世界的符號。作品最終展現的是班瑪草原上,幾個牧民為改變生活面貌付出的努力,為實現夢想承受的代價,以及在應對突發變故中呈現出來的高貴品質。這同樣是一部詩篇,一部班瑪草原向往美好的詩篇。

三、現在是馬

與《達珍》《五只羊》不同,完瑪央金的《多吉的賽馬》寫的是賽馬和馬的主人。更不同的是,《達珍》所觸及的“羊”,是意念上的“羊”,是反思人的生活狀態時找出來的一個草原意象?!段逯谎颉分械难蚴乾F實的“羊”,是推動小說故事情節發展、凝聚虛構世界的核心元素?!抖嗉馁愸R》的馬則是與人平等的故事的聚焦點,是與人物的生活相交織的馬。

在純粹的意義上,小說敘述了豐富的養馬知識,如,關于母馬和配種;又如,一般牧民的馬吃草料、豆子、玉米、紅蘿卜,配種站的馬吃雞蛋,喝糖漿,毛油光水亮,體重可以達到五百多斤;以及諸如給馬加料、打掃馬圈等與喂馬有關的勞作。這些細節營造出濃厚的草原生活氛圍,也自然地成為烘托熱愛放馬生活的多吉的背景。一個純真的把馬看得無比重要,把獲得賽馬名次看得無比重要的小伙子的形象。他給自己的馬取名“扎西”,寄托吉祥;他不讓扎西給長得很差的母馬配種;他擔心扎西的飲食和健康;他希望自己的小母馬能配種成功,下一個跟扎西一樣的賽馬……這些圍繞馬而生發出的枝枝蔓蔓,讓多吉的形象生動鮮明地樹立在草原上,也樹立在讀者的面前。

《多吉的賽馬》也是一個輕盈如行歌般的作品,小說中沒有復雜的人物矛盾沖突,甚至就沒有沖突,整個作品包括多吉在內,出現過四個人物,多吉以外,就是阿媽、云次力以及收奶員。多吉與云次力之間并沒有實質的沖突,無非是多吉不喜歡云次力,因為云次力到處傳播多吉收錢就會讓賽馬配種。這充其量屬于一個伙伴不遵守承諾,給另一個伙伴帶來了麻煩,是一種不快,不是紛爭、不是爭斗、不是仇恨。多吉與阿媽之間同樣如此,多吉除了責怪自己的阿媽糊涂,沒有其他的意見。在多吉看來,阿媽的糊涂在于,一是讓自己找不到親生阿爸,二是不讓自己用扎西配種賺錢。在其他問題上,多吉不僅對阿媽沒有任何意見,反而十分尊重甚至依賴阿媽的意見。比如,多吉害怕出門遇見過去因為配種收過錢的人,阿媽則告訴他,過去小,不懂事,不知道羞。比如,多吉擔憂扎西生病,小母馬還沒有長大,阿媽則安慰,扎西老了,是老天爺讓扎西休息,小母馬長大了再說,不要急。這些建議和安慰,多吉都愉快地接受了。這些只能算作草原世界一對母子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交流,當然不是分歧,不是爭論,不是矛盾。而且,自始至終,阿媽沒有一句對來自河南的收奶員的意見。這個多吉的父親,在收完牛奶離開草原之后就再沒有出現過。盡管多吉多次詢問阿媽關于自己的父親的事,但阿媽沒有回答,而是數念珠。多吉自己也沒有表現出對不負責任的收奶員的怨言和怨恨。

既然如此,《多吉的賽馬》魅力在哪里?是賽馬扎西?是多吉?仁者見仁,我想答案是多種的。但有幾個特點也許是多數讀者會承認的。首先是作品中以阿媽為代表的人物身上體現出來的寬宏大量。阿媽對河南收奶員就是如此,對收奶員窗前的叫聲,阿媽心知肚明,所以她慈善地說進來吧,并用手指著男人的頭說離開阿媽阿爸的娃娃沒人管沒人疼,孽障得很,隨后還念了唵嘛呢叭咪吽。作品對阿媽與收奶員的描寫雖然簡短,卻有著耐人尋味的復雜和韻味。阿媽主動讓收奶員進屋,飽含著一種寬厚的慈悲;阿媽接受收奶員上炕,是一種母性自發的疼愛;最后才是阿媽與收奶員的男女之情。顯然,她不是因為糊涂而懷上了多吉,也不是因為沖動而有了多吉。她對將要發生的事及其后果十分清醒,但她沒有猶豫與斗爭,而是以一種無邊的大,包容了這個夜晚及其以后的生活。在扎西獲得賽馬冠軍之后,配種的絡繹不絕,但她勸告多吉不要收鄉親們的錢,并警告這樣下去,會把扎西累垮。但多吉并不接受阿媽的建議,阿媽低頭數她的念珠去了。在多吉問自己的父親時,阿媽同樣是低頭數她的念珠。她不回答,不堅持,不反駁,用數念珠代替對一切的回答。她當然可以構造無數的道理,也可以敘述自己的心路,更可以挖掘各種借口,但她沒有這樣做。不是心虛,不是氣短,而是她有自己相信的世界,她沉浸其中并充滿力量。因此,對阿媽這樣一個普通的草原女性,說寬宏大量并不夠準確,寬宏大量暗含著對世事曾經有過抱怨,暗含著世事有確鑿的錯誤和缺陷,她的身上真正體現出了無上之愛。

另外一個特點是小說呈現的新時代的變化與草原生活的相互關系。云次力介紹配種站的馬吃雞蛋、喝糖漿,而且是用電腦從外國買回來的。這一介紹雖然輕描淡寫,類似于少年的吹牛聊天,但把互聯網購物和先進的養馬信息帶到了草原。同時,小說肯定地寫出了牧民對現代世界的態度。多吉和阿媽確信云次力不是撒謊,多吉并決定去縣城看看,也讓自己的小母馬到配種站配種。從依賴一匹好馬配種的傳統方式進入到接受配種站的現代繁育方式,一種草原生產方式悄悄發生了變化。但這一切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完成的,比如阿媽的一句話“你去縣上看看吧,看看啥就知道了”。這種舉重若輕非得仔細品味,不然難以察覺。

如此說來,《多吉的賽馬》顯然是通過一個關于馬匹配種方式轉變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熱愛草原和馬的純真的少年形象,通過多吉與阿媽的養馬生活,傳達出草原闊大的仁慈和愛,也在草原生活描寫中融進了時代最前沿的變化。清澈、慈祥、單純,又富于變化。這無疑也是一部草原詩篇。

《達珍》講述的愛情敘事,所表達的對草原上羊與人角色的思考,對新的草原生活方式的期盼,在憂傷中,夾雜著沉郁的呼喚,是憂傷之歌;《五只羊》敘述草原牧民對幸福和富裕的渴望,他們為之受傷的理想必然又在愛情的鼓舞下重新展翅,是美好之歌;《多吉的賽馬》平靜地講述人對馬的熱愛,人對人的厚愛,人對時代的擁抱,是大愛之歌。三部作品,都來自甘南草原,充滿濃郁的草原風貌,但題材側重各異;既有相似的詩意般的敘述風格,也有或傷感或深沉或平靜的不同藝術氣質;而且三位作家都顯示出純熟的以平凡生活和日常細節托舉重大關切的藝術水平。正因為如此,三部短篇得以如同詩歌一般,描繪出美麗仁慈的甘南。

猜你喜歡
多吉扎西賽馬
貧困青年刻苦自學
名馬拍賣
《小鸚鵡從教記》之得意忘形不聽勸
多吉的賽馬
賽馬奇案
你好,歲月
如果
馬照跑
見與不見
扎西次登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