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辮子與蝴蝶結(六):裝進校園的時光(下)

2019-04-16 18:35
芳草·文學雜志 2019年2期

南帆一九五七年生,一九七七年考上廈門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閩江學者”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福建省文聯主席。主要從事文學理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已出版《文學的維度》《無名的能量》《先鋒的多重影像》等六十余部學術著作和散文隨筆集,發表學術論文三百余篇。曾獲魯迅文學獎(第四屆、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科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華語傳媒文學獎等各類獎項數十種?,F居福州。

夏無雙一九八九年生,本科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電腦動畫專業,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畢業,現供職于中直機關某單位。十三歲出版第一本漫畫圖書,二○一四年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三冊繪本《卡普與卡普》。繪畫作品數次參與多種美展。二○一六年初個展“無雙藝術之路”在北京舉辦。與人合作的動畫片曾獲第五屆亞洲青年電影節最佳學生作品獎、第十屆北京動畫學院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第七屆杭州國際動畫節金猴獎、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等?,F居北京。

南帆:我想了解一個特殊的問題:你是否曾經遭遇校園暴力?這一段時間,不時可以在傳媒上看到這方面的報道。讓我非常驚訝的是,許多打人的主角居然是女生!陰盛陽衰?目前為止,這些女生動手打的是另一些女生。我不得不猜想,哪一天那些“小小鮮肉”會不會淪為女生拳頭之下的犧牲品?

校園暴力涉及利益的爭奪,但是,這些利益通常微不足道。許多訴諸暴力的意圖更多的是爭回個人或者幫伙的“面子”。校園暴力的“獨行俠”少,“團伙作案”多。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少年不僅擁有旺盛的力比多,同時也十分渴望獲得周圍伙伴的承認。相對于讀書乃至體育項目出人頭地,暴力行為更為容易引人注目,也更簡單。有時人們會覺得不可思議:怎么會因為如此微不足道的瑣事大動干戈?現在看來,至少要將成長之中的贏得承認和認同考慮在動機之內。

夏無雙:關于校園暴力問題,我弱弱地說應該是有的。我們那一屆入學時間截止在一九八八年七月至一九八九年六月出生的,而我生日恰好是一九八九年六月,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就一直是全班最小的那個。您也知道,小時候差一個月,外形上往往差別就很大,個子矮,表情怯,膽子小,差不多都這樣。反正從幼兒園一直到小學三年級,我都是坐在第一排,又瘦又小又可憐巴巴,總是被男同學欺負,今天辮子被揪散,明天衣領里灌進沙子,諸如此類,搞得我對去學??謶职Y都犯了,每天上學都像去受刑。校門口每天都站著值勤老師的高年級同學,專門負責檢查儀容儀表,包括有沒有戴紅領巾。也不知怎么回事,整個小學階段我不知丟過多少紅領巾,動不動就丟,找不到了,或者忘了帶上。幸好學校門口當時有個小賣店,沖過買一條頂上,蒙混過關。

另外,小學一年級時恰好碰到的是個特別兇的女老師,她畢業沒多久,個子很高挑,人長得很漂亮,但脾氣特別大,對我們很嚴厲。比如上課時讓我們舉手提問,我因為害怕不敢舉手,就會被罵被罰。有一次不知因為什么事她打了我一巴掌,半邊臉都打黑了。還有一次因為生病遲到了,被罰站,雙手還要高高別到后面,結果沒一會兒,上學前喝的中藥全吐了出來。這些其實我早就沒什么印象,但多次聽我媽跟別人說起。我媽的意思是,上什么學校其實不重要,碰到什么樣的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她說的是對的。當然,老師也是為了我們好,她想讓我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也算一片苦心吧,只是方法可以稍加改進。

南帆:我的中小學時代,校園暴力當然僅僅存在于學生之間。那個時候,師道尊嚴已經完全失效,老師動輒得咎,哪里還敢對學生動手?所謂的“校園暴力”時常是學生之間———當然主要是男生之間———相互承認的形式之一。相當長一段時間,文質彬彬或者謙恭禮讓更多地代表了懦弱、膽怯和沒有出息。一個男孩子迅速建立威信的最佳方式肯定是靠打架。征服他人,挑戰禁忌,這會吸引四面八方欽佩的目光。許多場合,打架并非個人恩怨,而是幫伙之間的較量。特別勇悍的男生會成為幫伙的頭領,他的身邊圍繞著幾個鐵哥們,八大金剛四大鐵漢之類。另一些稍有實力的外圍分子可能在幾個幫伙之間游蕩,待價而沽,若干瘦弱又伶俐的男生殷勤效力,通風報信,以此謀求保護,這些故事都是可以想象得出來的。

正如“盜亦有道”這句話所說的那樣,當時的“校園暴力”也有一些基本的規矩?!叭跽叱榈断蚋跽摺?,這是人的本性,屢見不鮮,不足為奇,但是,贏得敬重的是“強者”———所謂“強者抽刀向更強者”。能夠制服另一個強者,這個男生的威望不言而喻。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由于許多打架是為了建立威信而不是謀財害命,打得漂亮很重要,必須讓人服氣,重傷對方肯定不是目的,那個年齡的男生也沒有這個膽量。因此,當時的打架以赤手空拳為主,帶有比武性質,一開始就拿根棍棒或者一塊磚頭好像有些丟臉,似乎首先就膽怯了。沒聽說哪一個使用匕首這種致命的武器,這會產生無法承受的后果?,F在的中學生肯定不知道,當年許多男生夢寐以求的防身武器是牛角。黃牛角短短的,光滑堅硬,可以藏在褲兜里;水牛角就是極品了,彎彎的一根放在書包里。牛角來源稀少,有一根牛角的自豪感遠遠超過了現今的男生有一部蘋果電腦。這種狀況可能與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說有關:據說牛角捅在身上不會出血,但可以給對方制造難以痊愈的“暗傷”。我不知道這個傳說是一種普遍的認識,還是區域性的觀念———譬如,僅僅南方人相信?我在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對手,三天兩頭欺侮我。我之所以久久地隱忍,是因為別人告訴我,這個家伙居然有兩根牛角,而且一根黃牛的,一根水牛的,都藏在他那個從不離身的書包里。

夏無雙:聽起來好有神秘感,牛角不出血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我似乎沒有遇到這么尖銳的局面,至少我也從沒見到男同學翻臉來真的打架,更別說拿武器打了。也許你們那一代有野性的男生更多吧?我們就不一樣,從小家里、學校管得都很嚴,打架一時爽,回頭沒完了。而且哪有那么大的仇啊。我們初中時同學關系特別好,沒有小幫派,也沒有愛打小報告的那種廢柴。班上那些學習特別好的教師子弟和學習很差又特別調皮搗蛋的同學也沒有矛盾和隔閡,反正大家都很團結,甚至有人惹禍了全班還會想盡辦法包庇他。比如初三時候我們班轉來了一個女同學,平時她其實跟大家有點格格不入,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總是翹課,眨眼就不知去向,次數實在太多了。我們班主任發現后,當著大家的面警告她,再翹課就開除。她害怕了,但還是忍不住翹課,只是希望自己開溜時,班長別記錄下來。我們就過來大包大攬地說沒問題,肯定幫你,然后全班同學一起勸班長網開一面。如果哪一天老師突然問起她,我們也會一哄而起說她臨時干嘛干嘛去了,總之就是很起勁地為她打掩護,讓她不受懲罰。那種感覺挺別好,非常俠肝義膽的樣子,渾身充滿助人為樂的豪氣。

而另一個同學極其調皮,可能有多動癥吧,比如上語文課的時候,他總是趁老師轉身寫板書的時候溜到教室外面逛一圈,或者竄到講臺底下跟大家做鬼臉。全班同學都看到了,一直偷笑,但是沒有一個人揭發他。他這么玩了快兩年,一次正好碰到段長巡邏,被抓個現行,事情才敗露了。

我初二時迷上一件事,就是每天晚上把班上發生的有趣的事畫成連環畫。所以第二天我去學校時,同學就會圍過來看自己有沒有被我畫進連環畫里面。為了能入畫,好多同學甚至動了歪腦子,把幫我做作業作為交換條件。你英語,他數學,她語文,反正“生意”很火爆,每天都不用愁作業沒有人幫著完成。這事持續了快一個學期,后來不知怎么就暴露了,不可能是誰告密,估計是老師從字跡上破案的。哪個學生每天作業字跡不一樣???然后當然就大事不好。班主任打電告狀,我媽那一陣正在北京學習,接到電話她怒火沖天趕回來,結果可想而知。

到了高中,班上同學比較佛系,都是學美術的,大家都很單純,沒有特別多的幺蛾子,關系也相當好。談得來的,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談不來的,離得稍微遠點,也不會有什么矛盾。我可能因為比較喜歡搞笑,男生聊游戲的話題我能湊進去一起討論,女生聊美妝、明星、電視劇的話題我也能跟著八卦一下,所以跟男生女生的關系一直很好,好朋友占很大比例。其中有一個女同學家跟我住得近,每天上學放學她都特地繞一段路,用自行車載我,消耗了不少力氣。前年她結婚,我給她當伴娘,從大清早到晚上,忙得腰酸背疼腿抽筋,總算把她載幾年自行車的苦力給償還了一些。那天感覺真的很奇怪,老想起當年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看到她的那個背影,居然就結婚了,結婚了……太魔幻了呀。

我覺得容易遭到校園暴力的學生一般是那種不愛說話,比較自閉,不喜歡跟同學交流的那些,因為別人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這些人有時被欺負了也不吭聲,他們希望不反抗就能過關,指望對手覺得欺侮他們很無趣,下次就懶得動手了,這當然是太消極了。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不喜歡多說話,但是找機會和同學聊聊天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當同學都在討論一些共同興趣的話題時,加入他們的談話,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讓自己融入集體,成為其中有趣的一員。必要的交流肯定有助于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

南帆:交流和溝通的確有助于減少校園暴力,但這僅僅是一個方面。按照我的觀察,校園暴力可能涉及個人成長、如何進入集體社會、如何與他人相處等一系列復雜的主題。這個主題似乎缺乏理論上相對深入的探討。恃強凌弱的現象幼兒園就開始出現。一些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欺侮另一些孩子,搶玩具,扯女孩的辮子,甚至動手打人。特別糟糕的是,某些時候家長也會介入。學校簡單地宣講“團結友愛互助”的觀念不能解決問題。中小學階段,這種現象又與個人成長、威信、榮譽、自我與他人以及自我在集體之中的身份與位置等問題糾纏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成長過程的重要課題。遇到無理的要求、不尊重乃至欺侮、嫉妒、驕橫無理這一類現象怎么辦,哪怕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不對勁”要如何處理,分寸在哪里,這些問題始終如同暗流隱藏在“團結友愛互助”的觀念下面,甚至讓人不知所措。如果說,女生很快會遇到情感問題的糾纏與困惑,那么,男生更多地遇到如何確立身份的苦惱。我自己就一直有這個問題,如何建立自我與他人的平衡感。這是人際關系之中復雜而微妙的一面,形成的觀念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會一直帶入成年之后。從機關單位里的團伙意識、網絡上的炫富以及近于瘋狂的“粉絲”到研究生因為嫉妒同學的成績而投毒、市民坐過站之后搶奪公共汽車司機的方向盤,這些現象都暴露出相關教育的嚴重匱乏。我不知道青少年教育專家會不會認真研究這個課題。

夏無雙:個人成長、進入集體社會、與他人相處不一定要訴諸暴力呵,完全可以有另一些好的形式。我突然記起了高中時的一件事。我小學的時候《哈利·波特》系列開始風靡,我和同桌都是“哈迷”,就搗鼓弄起一個魔法學校,大家都用代號稱呼對方。我的代號是5656,在我大學同學喊我夏無雙之前,同學都是喊我5656的,比如晚上有同學打電話來,電話如果是我媽接的,對方會說:“你好,我是2727,請代5656?!笔遣皇歉叵曼h接頭似的?上了高中后,我仍然以“5656”自居,后來索性成立一個“5656無限公司”,當然本人就是老大,董事長。干什么用的?也沒干什么,就是組成一個小團體,玩的唄。當時我們還有活動經費,用于過節給大家買小禮物,美名曰“發獎金”。這些錢從哪里來?說起來好笑,在家里一發現我媽有些零錢放那里,我就把它們“沒收”了,大言不慚地說:“歸我公司了?!逼渌瑢W也會把自己買零食找的零錢,或者買飲料剩下的五毛一塊交給我。我都把它們裝進一個專用的小袋子里保管著。當時還會做一些“創匯”的事情,比如幫同學削鉛筆、抄作業,每次賺一毛兩毛的。最有趣的是校運動會時,我們嘻嘻哈哈地出動,四處打聽哪個班需要我們當啦啦隊,喊幾聲“加油”可以賺五毛一塊……想起來真是好玩。其實誰也不缺那點小禮物,但每次“發獎金”時,大家都非常興奮,又蹦又跳又叫的,我也特別有成就感。然后有一屆校運動會,入場式時我們全班來了個cosplay,各種卡通游戲的奇裝異服,太炫了。經過主席臺時還擺造型,把坐在上面的校長和老師樂呵的。

當然,你們那個時代不可能有這種故事。那時候好像有一種特殊的氣氛,人與人關系總是很容易緊張起來,大人是這樣,小孩之間當然也會受影響。

南帆:我的中小學時代,拳頭的分量在平衡感的建立之中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這是比較糟糕的狀況。

夏無雙:您不會告訴我,您以前居然跟人打過架吧?

南帆:確實打過啊,很意外?小學停課的那一年,除了各種游戲之外,我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與幾個小伙伴在一起練習武術。沒有正式拜師,我們是跟隨年齡更大的一批年輕人一招一式學習打拳,他們平時有一個師傅指點,但我們沒見過師傅。我陸續學會了幾種拳術套路,應該說也很像模像樣的。出于實戰需要,幾個小伙伴經常彼此捉對練習散打。我的性格之中進攻性能量不多,練習打拳是為了給自己壯膽。那個年代,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校園里,動不動就會遇到各種挑釁。街頭的挑釁還有繞開或者躲避的可能,反正撒腿就跑。校園里就沒有辦法了。同學之間每日相見,緊張的關系必須產生一個明確的結局。

學會打拳之后曾經與別人打過幾場,記不清了,似乎互有勝負吧,有時只是推搡幾下。中國的拳術實戰意義如何,這一直是有爭議的問題,爭議的雙方還舉行各種比武,網絡上不斷有這方面的報道。有個搏擊狂人不斷地挑戰各路武林高手。我是不是由于練習拳術而提高了作戰能力,這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小學畢業前夕,我在眾目睽睽之下打了一架,以大獲全勝而告終。鄰班的一個男生不斷欺侮我,原因不明??傊?,他盯上我了。下課的時候,同學們一起站在走廊上說笑,他必定要特地從另一個班級走過來取笑我,對我說一些難聽的粗話。前頭已經提到,據說他的書包里有兩根牛角,我不敢招惹他。但是,這種狀況愈演愈烈,我覺得忍耐不下去了。有一天晚上,我下決心解決問題。我做了一個夢,在夢里動手了。第二天下課期間,他又如法炮制,當眾無緣無故地奚落我。我突然出手,一拳打在他臉上,他愣住了。我大打出手,拳腳交加,從操場的這一端打到那一端,他哇哇大哭,滿臉是血。我之所以越打越狠,是因為非常擔心他得空從書包里把牛角拿出來。最后我被老師抓了,挨了一頓痛斥。打架是非常不對的,但是必須承認,這對于一個男生的信心建立產生了意義。

上中學之后,我再也沒有打架行為。那時懂事了一些,因為未來的生活重負已經擺在面前了。

夏無雙:什么生活重負???我上中學時才十二歲,您也不會比我大太多。這么小的一點年紀,還啥事不懂啊。

南帆:當時的中學學制僅四年,跟現在六年制不同,四年一轉眼就過去了。畢業之后必須進入社會工作,自己養活自己。沒有理由也無法依賴父母,這是多數人的基本觀念。父母傾全力幫助子女甚至供養子女,直至很多人成年之后還理所當然在“啃老”,這似乎是你們這批獨生子女之后出現的事情,我們那時根本無緣享受。根據當時的經濟收入狀況與多子女的家庭,即使父母愿意也有心無力。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學校門已經基本關閉,只有少數工人、農民和士兵可以通過當地政府的推薦直接上大學,免除考試,他們的正式稱號是“工農兵大學生”。我們不存在中學畢業之后考入大學的情況,所以,中學畢業之后,我的前途肯定是下鄉插隊??梢杂懻摰闹荒苁遣尻牰嚅L的時間,以及日后如何謀生。

我上初中的時候,父親眼疾在家休養,這一段時間他和我有不少交談。如同那個時代的許多人一樣,謹小慎微和憂心忡忡的情緒在父親的性格之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根據歷史經驗和父親自己的人生經歷,他斷言每一個人一輩子必定會遇到戰爭。戰爭的周期與人的生命周期肯定會出現重疊。區域性的局部戰爭時間短一些,世界大戰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由于戰爭能量巨大,幾年或者十幾年都會對人生形成重大的影響。例如,對于中東一些國家的人民,戰爭是生存之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大問題。那里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得扛槍上戰場,甚至殘酷地充當人肉炸彈。當然,我等草民根本不可能思考如何阻止戰爭,父親總是迅速地把思想集中到這個問題上:必須學會一些過硬的生活本領,從而可以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活下來,掙到一個飯碗。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城市,當時過得最為愜意的都是一些具有實用技術的人才,例如汽車司機、殺豬的師傅、廚師、木匠等等。推崇殺豬的師傅和廚師,是因為他們吃肉肯定沒有問題了。父親最愛重復的一句話是,萬貫家財,不如一技隨身。功課好當然不是一個缺點,但是,重要的是,應盡快學好這“一技”作為生活的保障。

我在少年時代涉獵過圍棋、乒乓球、書法,這些愛好都包含了日后謀生的意思。學好書法,日后可以在鄉村幫助別人寫對聯,如果被某一級乒乓球隊或者圍棋隊看上,一輩子的飯碗就沒有什么問題了。當時曾經觀察和嘗試我所能接觸到的多種實用技術,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后半輩子居然從事學術工作,而且還是研究文學。父親是語文老師,空閑的時候愿意傳授若干語文知識給我,甚至還想教我寫幾句詩,但是,他在這個方面非常矛盾———他不斷地表示,我長大之后決不能從事文字工作。與文字相關的職業太危險了。他當年在業余大學教書,寫作課的時候教學生寫作論說文。他常常課余替一個得意的學生批改作文,例如指出他的哪些方面論述不夠充分,論據不足,無法有效地反駁對方的論點,如此等等。然而,運動一來,這個學生率先貼出大字報揭發父親,大意是他當年已經在作文之中批判了某個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父親批改時居然認為他的駁斥不夠有力,這是包庇反動分子。父親完全不記得這件事,但是嚇得暈頭轉向,大氣不敢出。從此他產生了文字恐懼癥,任何文字最好都不要留存下來,以免大禍臨頭。如今我居然又從事文學工作,這像不像一個諷刺?用電影里面的話說,一切都是命啊。父親當年比較看得上的高級技術是裝配無線電收音機。在一個語文老師看來,這種實用性的科學還是安全的,只要不用收音機聽敵臺。但是,他自己對此一竅不通。我沒有條件接觸這種科學,也買不起所需的各種無線電器材。一個小小的夢想而已。

夏無雙:難以想象,要是今天您老人家是個廚師或者木匠,會是什么樣子。就是成了什么無線電專家,感覺畫風也完全不搭啊。

南帆: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年輕時茫然站在很多岔路口上,未來有各種可能性,向左向右都只在一瞬間。人生有太多偶然性了。曾聽你媽說過,你小時候閱讀面很廣,作文也挺有意思,大約也有指望你當文二代的意思。但事實上你卻對文學沒有太大興趣,而是轉向于繪畫了。文學與藝術雖然是相通的,但畢竟還是有距離?,F在很多已經成名的作家,包括你媽在內,都跨界畫畫。雖然他們與專業畫家技法上不可比,但也另有一種味道。對藝術而言,人文底蘊畢竟是重要的。一個人多出幾樣技能總不是什么壞事。設想一下,若干年過去,因為機緣巧合,有一天你會不會也突然跨過界寫起小說什么的?

夏無雙:不可能,至少可能性很小。大概是近廟欺神,反正我從來都沒有想當作家。小時候家里到處都是書,雖然閑著無聊時確實看了很多,什么書都隨手瞎翻瞎看,但那時我向往的是當法醫和天文學家。想當法醫是因為那時非常著迷推理小說,所有案件山窮水盡時,總是法醫找出關鍵線索然后柳暗花明,真的好酷。但是當法醫這個夢想被我媽堅決反對掉,她無法容忍剖尸之類的活。而想當天文學家的原因是,我小時候的另一個愛好就是看各種天文科普讀物,通過這些書,宇宙的大門打開了,非常有趣而神秘。但是,這個專業太需要智力了,而我智商不夠,只好算了。于是,只能爭取實現我最后一個夢想:當個畫家了。

從小到大,我媽其實也沒特別把往文二代上培養,反而我喜歡畫畫,她也積極,包括幫我找畫室、找美術老師什么的,這應該跟她這個人比較文藝有很大的關系吧。其實我媽一開始最想讓我學的是舞蹈,可我實在沒有這個天賦,韌帶硬得夠嗆。還有我媽一直想讓我精通一門樂器,以前送我學古箏,最近又動員我學古琴,結果我是個五線譜學了這么多年仍然不太清楚,簡譜都恨不得用手算的那種音癡。學了那么多年的樂器,現在差不多也忘光了,殘存的一點樂感,最多只是用來唱唱KTV。我媽因為自己學生時代跳舞、畫畫、打籃球、練田徑體操乒乓之類的,反正挺全面,所以估計也想把我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美發展的才女,結果我天賦有限,智不夠,體沒有,勞更是不會,也就德和美勉強夠用吧。

說個笑話,高一校運會時,我報了個一百米比賽。預賽我跑得賊努力,沖過終點時候好像是第二還是第三,我還沾沾自喜,以為肯定能進入下一輪。結果沒成績,成績被取消了,因為我跑偏了,是跑到別人的道上沖過終點的。第二年,我的小伙伴們為了預防這類問題再次發生,她們在我那條道的終點站著,手里舉著我二次元男神的海報。這次我倒是進了決賽,但由于這個方法著實既顯眼又弱智,很長時間過后,我仍然成為同學的笑柄,確實太丟人了。不過我的手工倒是無師自通,捏個小東西、做個衣服、拼個家具什么的都還行,估計是遺傳自我外婆。在我媽眼里,這些技能都沒啥用。還是您說得對,一個人多幾樣技能總不是什壞事,至少日子比別人豐富一些。

南帆:但是高考的重壓下,其實很多學生都缺少精力和時間去學習考試以外的技能,家長也一樣,你們感到疲憊不堪,父母感到的是“心”累。如有可能,許多父母真愿意替子女做作業。如何當好獨生子女的父母?這是這一代父母面臨的全新問題。

魯迅當年曾經提出如何做父親的問題,父母親在子女的教育體系之中起的是什么作用?這似乎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F今,許多父母的責任似乎就是將孩子趕到習題的海洋和補習班去。這些父母與老師目標一致:考上大學,萬事大吉,“不拼搏沒老婆,不用功沒老公”“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如此等等。父母與老師的手機聯成一個嚴密的羅網,他們的子女無處逃遁。大學是一個終極目標,卻沒有多少人愿意想一想進入大學干什么。大學至少包含了知識的探索與創造,然而,如果中學時代的習題海洋和補習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壓抑,幾年高強度重壓之下,從此喪失了對于知識的真正興趣,那么,即使考入大學也無濟于事。網上不是每年都會出現高考后學生狂撕課本的照片嗎?大學之后很多人又報復性地厭惡學習,這都很值得反思。當然,多數父母隱約覺得,跨入大學校門,今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和出路,他們也就盡到責任,可以松一口氣了。我這么說并非批評父母,而是希望改變社會輿論氛圍和制度保障體系。愿意不愿意讀大學以及什么時候讀大學,似乎都可以設計得寬松一些。同時,各種學習方式———包括大學之外的———都應當顯示出真正的吸引力。進入大學之后,許多學生并不缺乏基礎知識,而是缺乏創造力,研究生之后更明顯,這也是中小學教育必須考慮的。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早就已經注意到類似的問題,可是,十幾二十年過去,這種狀況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古今中外的一些偉人出生于教育環境良好的家庭,他們的父母既能使孩子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又能激勵他們探索熱情,既能夠保持孩子的自由天性,又能使他們避免懶散懈怠,許多經驗是值得中國父母深思和研究的。

夏無雙:您指出,你們這一代做父母的很多人存在問題,獨生子女問題確實是新冒出來的,全家就一個,矛頭當然都對準我們。像你們父母那一代,家里孩子多,誰還管得過來???而且那時也窮啊,做父母都忙著掙錢,也不像現在這樣,一門心思花在孩子身上,整天琢磨孩子學什么,然后上什么大學,找什么工作之類的。

南帆:“望子成龍”哪一代人其實都一樣。小時候我父親也一直擔心我后半輩子挨餓,所以努力為我設計一個可行的目標。當然,他的視野是那個年代和他個人的經歷所賦予的。其實那時我和父親也曾達成共識過,我們共同鎖定的目標是木工。鄰居雇了一個木工打家具,我站在旁邊看了兩天,很快就掌握了木工的基本技術,例如鋸、刨、鑿,等等。我買來了鋸片和刀片,自己制作鋸架和刨刀架子,加上錘子的鑿子,很快就做出了幾把方凳,甚至使用了很長時間。

當時我還想要另一種鋸片,福州買不到,就寫信到南京托我一個叔叔代買。叔叔五十年代大學畢業之后,留在南京的水利學院當教師。他果真買到了鋸片寄來,同時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我當時也讀到了這封信,大約三頁紙,我還清楚地記得叔叔的筆跡———他已經去世多年。信中大約有這么幾句話,大意是木工是很好的職業,父親可以支持,但是,不要因此放棄讀書,知識還是有用的,可以放寬一些眼界。叔叔的話說得很委婉,我不知道父親有什么感想,但是,這幾句話對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當然,我并沒有因此拋開木工活而專心讀書,生活的道路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改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的這一輩子根本不會與大學打交道———我至少必須做好下鄉插隊十年的打算。我想說的是,在那種只能盯著飯碗的日子里,我突然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心中存下了另一種念頭,這是非常幸運的。

夏無雙:恩,感覺你好感慨啊……但是,有沒一種可能,就是做父母特別放松,特別相信自己的子女以后不會挨餓———“車到山前終有路”之類的放松和自信,這樣難道不更好嗎?要知道,家長對我們學習以及未來的緊張兮兮,雖然動機都是好的,但真的有時候讓人挺崩潰。童年少年好苦啊,現在都不敢回頭多想。每次考試后就公開排出名次,再開家長會,當著所有家長的面公開成績排名情況,誰考得好,誰考得多差多差,太殘酷了,成績差有學生家長頭都抬不起來。相比較,我覺得對兒子只要求以后當個木匠就行,這種家長真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啊。您看,您最后不是木匠,而是教授,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反過來,如果一開始就指定您是教授,而現在您卻是木匠,什么感覺?哭吧。

南帆:如果當木匠,其實我也可能是一名好木匠。不管怎么說,考慮各種選擇的時候,這種功利的視野上一代人始終如影隨形。對于我,對于父親都是如此?;謴透呖嫉南㈥懤m傳來,我很遲才開始復習功課———當時在鄉下插隊,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與我無關的事情。消息越來越真切,我終于找人要到了幾本復習資料開始讀書。報考什么專業呢?由于中學的語文曾經得到老師的鼓勵,那就考中文系吧。我的資本僅僅是少量的語文知識、幾篇中學作文和胡亂看過的若干本書名都沒弄清的小說。但是,還有什么更適合的嗎?經濟學、社會學之類幾乎一無所知。

有趣的是,高考復習期間,我突然對數學練習題發生了很大的興趣。那時拿到了一批練習題,做起來竟毫無困難,每天就在那兒做習題玩。我妹妹當時報考工科———她也是七七級大學生,她覺得我的數學水平已經不亞于她了,文科考有必要在數學上浪費這么多時間嗎?由于她的提醒,我才戀戀不舍地把數學放到一邊。日后公布高考成績,我的數學接近滿分,但是,歷史與地理很差。因為中學沒有讀過,很多基本的概念都說不出來。

當然,我從未考慮改變專業去學理工科。不是因為沒有興趣,而是因為沒有錄取的可能性。當時覺得,考入大學的成功率無比重要。對于一個知青說來,這的確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沒有人敢于視為兒戲。另一方面,我對于文學的確有興趣,迄今也沒有改變。我當時的基本目標是考入福建師范大學,進入廈門大學已經是額外的收獲。至于北大清華之類從沒考慮過。北大中文系在福建招收的名額僅兩個,我覺得傻瓜才會把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名額進行賭博。后來我分別認識了這兩個福建省“七七級”的北大中文系學生,一位畢業后分配在福建師范大學當教師,另一位是我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的同學。

夏無雙:跟您不同,我高考前著重點不是復習文化科,而是先要拿到藝考的成績。高考前我去校外培訓機構辦的畫室上了半年補習班,就是專門應付藝術考試那種,周末和假期一整天上課,其余時間一般是白天學校上文化課,晚上再趕到畫室,反正就是畫畫畫,強度非常大。等到三月份藝考過了,我就一下子松下來,每天呼呼大睡,補覺呀,之前缺太多了。高考前體檢,發現自己睡胖了十來斤,很壯觀。美術生文化課要求不高,雖然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文化課要求算高的了,但也就四百多。如果沒記錯,我那屆錄取線是四百三十分。

南帆:你的高考與我的經歷完全不同。你當時是憑著個人興趣,管他日后就業形勢如何。藝術考試的名額非常少,你還非要上北京電影學院的動漫專業不可,全國只按成績從高到低收三十個吧?如愿以償當然取決于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但是,你可以義無反顧地往前沖,沒有某種功利性的考慮追在背后,你媽也沒有這個顧慮,這就是時代的差異。

夏無雙:其實我媽當時還是有顧慮或者說焦慮的。高考志愿我只報了北京電影學院,而且注明不接受調劑,現在想想確實挺冒險的,考不上就毀一年,那時是無知無畏。她就不一樣,高考錄取線公布出來之前愁個半死。

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各種補習班,甚至有的報了好幾個學科,周末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前往補課班的路上,幾乎不可能去公園或者野外和小伙伴玩。另一些補習班晚上開張,中小學生上完學校的課再上補習班上課,是不是聽著頭皮都會發麻?許多小朋友上補習班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功課趕不上,而是因為班上的其他同學都上補習班。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上補習班就有被淘汰的危險。想一想就明白,現在的家長不僅分擔了各種壓力,同時,他們的辛苦程度不亞于子女。除了陪同小孩上補習班,學校還要求家長參加一堆活動。我們那個時候哪有這么多破事,平時都是自己學,家長最多就是初三和高三的時候加強監督一下,看看有沒有在偷懶。當然剛才說了,對子女是否考得上他們也很焦慮,畢竟上好高中對上好大學很重要,而上好大學對以后就業也很重要。要是有一天學習成績不重要了,學生就仙了。

南帆:我們結合各自的經歷聊了聊自己的學生年代。比較而言,你的文化環境和學習條件比我好多了。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你們的學生生活之中人文的內容太少了。所有的目的都是盡量把各種知識塞入腦子,即使人文的知識也僅僅是知識。背誦唐詩宋詞無非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培養審美情趣。人文內容的匱乏將帶入大學生活,繼而進入成人的日子。我們可以遇到不少優秀的理工科知識分子,他們的專業成績可能相當漂亮,但是,許多人的內心枯澀、單調、刻板,顯現不出豐富、開闊的人文情懷。

我曾經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為例說過一個比喻。清華的學生肯定聰明、清晰,具有很強的實干精神,善于準確而迅速地抵達預設的目標。如果及時地把規則告訴他們,他們就能將游戲玩得最好。北大的學生相對散漫自由。如若告訴他們游戲規則,他們首先就要討論這種規則是否合理,甚至一輩子都在討論之中。當然,這里所說的清華、北大無非是一個象征性的符號。許多人認為,社會需要的是大量工科人才,實干興邦。我贊同這種觀點。但是,社會不能沒有反思精神,沒有批判能力,沒有審美情趣。許多人文的內容不是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知識或者技術,也不是若干用于背誦的警句格言或者“雞湯”時文。人文的內容將融會于個人的素質、人格、情懷以及為人處世之中。僅有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還可能表現出思想、性格、情趣的貧乏。某種程度上,這種貧乏也將限制專業知識的持續拓展。

我不知道中小學的教育管理機構是否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即使意識到,教育方式、師資配備或者制度保障還要花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對于一個民族的未來,這個問題事關重大。我相信遲早要進行這方面的努力,我們拭目以待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