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機制研究

2019-04-20 13:13季冬曉
理論探索 2019年2期
關鍵詞:良性互動國家治理新時代

季冬曉

〔關鍵詞〕 新時代,政黨治理,國家治理,良性互動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19)02-0051-0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政治呈現政黨與國家聯系愈加緊密的結構形態,由此衍生出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內在契合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边@一論述是對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關系的高度概括,指出政黨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核心和根本前提,國家治理是政黨治理的要求和方向。實現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作的戰略選擇。

一、新時代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內在契合性

從理論淵源上看,治理理論以社會中心角度作為出發點,國家和政府的行為和職責是社會訴求的具體體現。廣義上的政黨治理是在現代社會中,執政黨在組織內部和組織與社會之間構筑的治理關系及其過程,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即以政黨為治理主體,以國家、社會和政黨為代表的活動空間和以政黨能力提升為根本的目標指向。狹義上的政黨治理主要是指政黨內部的治理,主要包括整合黨內利益,推動黨內民主化,增強黨內共識,統一全黨的意志。本文采用的是狹義上的政黨治理。國家治理是指通過權力的安排、職能履行和實踐運作,有效處置各種沖突與矛盾,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利益,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發展。它強調的是國家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兼顧治理理論中關于社會的訴求,是一個更為全面和客觀的視角。

在我國,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是黨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黨的治理能力提升是政黨治理的重要目標,也是貫穿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邏輯主線” 〔1 〕,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首先,從本質屬性來看,契合性表現在政黨屬性與國家性質的一致性。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的政黨屬性與國家社會主義性質的本質屬性是契合的,這也是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能夠高度契合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從根本利益來看,契合性表現在政黨利益與國家利益的一致性。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以實現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作為國家意志。從這一點來看,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都是以實現人民利益作為自身的根本目標。正是基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才使得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唯有把黨治理好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

從實踐上看, 從嚴治黨與經濟建設、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都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從這個意義上講,“從嚴治黨是國家治理的縮小,而國家治理是從嚴治黨的放大” 〔2 〕。中國共產黨作為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領導核心,應該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適應改革發展新常態和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形勢,推動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以確保在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下,能夠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經受住歷史的檢驗和各種風浪的考驗,始終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程上砥礪前行。

二、新時代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機制的理論分析

實現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以科學化、制度化的形式呈現。系統從其本原意義上來說是多樣性與差異性的統一,是所有元素構成的復合統一整體,具有整體優化的功能和趨向。因此需要運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機理和規律,完成兩者的互動契合,實現機制的協調和聯動。事實上,“中國以政黨治理優化國家治理是通過長期的制度積累、價值凝聚以及組織革新等路徑逐步實現的” 〔3 〕,從結構要素上分析,包括以下四個部分:法治生成機制、文化發展機制、制度運行機制、本領增強機制。新時代實現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需要通過實施全面從嚴治黨的政黨治理方案, 以黨內法治建設推進國家法治體系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國家意識形態建設,以黨的制度完善推進國家制度成熟定型,以增強執政本領為重要手段,實現政黨權力運作機制與組織功能的制度化規范化,使黨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整體優化。

(一)四大機制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

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制度運行機制、文化發展機制和本領增強機制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協同共進的關系,它們共同構成了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實現機制的統一體。上述四大機制都是圍繞黨實現偉大工程與偉大事業良性互動的目標而形成的,圍繞不斷提升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目標而展開的。用法律治理國家,按照黨內法規及制度來規范黨內秩序,實現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推進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基本前提。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意識形態、思想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政黨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當今國內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如何在新時代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保其在黨的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形態中占居主導地位,不斷提升政黨文化和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是實現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重要前提。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領導制度、工作制度、組織制度科學與否,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縱深發展。因此,要實現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就要不斷加強制度化建設。政黨本領是一個執政黨賴以生存的核心所在,是執政黨價值實現的必要條件和國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有利于促進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因此科學化的本領增強機制是構建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重要保障。

(二)四大機制在邏輯上具有銜接性

1.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中的法治生成機制、文化發展機制和制度運行機制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第一,法治與文化之間的內在邏輯。法治的形成是人類在關注自身價值和命運安排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種制度安排,它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一定的文化環境。而文化作為精神要素,也必須以法治作為基礎,并對法治的各個環節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法治實踐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積極的文化背景下,人們更容易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同理,法治也會對文化產生作用。社會生活中各種文化相互交錯,有時會導致文化沖突的發生,這時形成相同的行為規則顯得尤為重要。法治建設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法治能把文化行為納入規范化的規則之中。同樣,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與文化建設生成機制也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第二,法治與制度的內在邏輯。法治的作用在于規范權力和保障人權,它推崇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法治需要通過剛性的制度約束作為保障,因此,憲法和法律是法治得以確定和實現的重要工具。憲法和法律通過各項具體的法律制度和規范章程將法治理念具體化,并成為民主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在形成過程中也會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或者面臨權威的控制和程序失控的風險,這就需要法律的強制力來抵御在制度形成過程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政黨法治則在推動政黨制度法制化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樣就能更有效地保證制度規范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樣,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與制度運行機制相互促進、互為保障。用法治的思想去健全法律制度體系,完善法律運行機制,促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共同發展,是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關鍵所在。同樣,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需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生成機制,給法律秩序生長提供良好的空間,通過在黨內、黨政、黨社和黨際之間確立科學化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來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三,制度與文化的內在邏輯。從一定程度上說,制度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制度是以深厚的文化基礎作為支撐的,而不僅僅只是一些規則、條文。同樣,政黨文化是以制度為依托,將政黨文化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這種制度是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規范性的。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文化發展機制與制度運行機制也緊密相關。構建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文化發展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通過教育宣傳的方式增強人們的認同感,更需要通過制度建設的方式來強制和約束,同時借助制度化的載體來實現政黨文化發展。因此需要完善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文化發展機制,以更好地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從而提升其價值理念和精神內涵,推進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規范化制度化。

2.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文化發展機制、制度保障機制是本領增強機制的基礎,這三大機制的共同目標就是更好地推動本領增強機制。中國共產黨領導13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既要政治過硬,更要本領高強。本領高強的實質就是黨的綜合能力強。中國共產黨的綜合能力體現在其價值系統和制度系統上,主要包括政黨的組織結構、制度安排、政黨文化、政黨法治等相關要素。除此之外,廣義上的黨的綜合能力還涉及文化資源、法治資源和制度資源等多種資源。黨的法治、文化和制度建設水平直接影響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本領和綜合能力。一個政黨只有將法治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上的優勢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世情、國情、黨情下進行有效地創新,使其不斷轉換成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才能完成由歷史到現實、理論到實踐以及主觀到客觀的實質性轉變。因此,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文化建設機制、制度保障機制是本領增強機制的前提和基礎。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四大機制中,目標指向是本領增強機制,其他三大機制則是本領增強機制的前提和基礎,它們之間既呈現出一種連續性,又呈現出一種遞進關系,并組成了有機的統一體。

三、新時代健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機制的路徑

在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實踐中,對政黨治理的探索已深深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進入新時代,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的治理推動了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有效實現。新時代健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實現機制,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健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

從現代法律層面上講,治理國家需要法治,管理政黨同樣依賴法治,法治就是在崇尚法律至上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和實施有效的運行機制,來實現對國家和政黨事務的管理。法治在國家治理層面上體現為依法治國,在政黨治理層面上體現為依規治黨。中國共產黨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即更好地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法治則是實現這一根本目標的必要手段。新時代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要求堅持貫徹法治精神,在健全法律制度和完善法治運行機制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持續協調發展。

構建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要培養有利于實現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既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社會上層建筑中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法律的思想、理論、規范、實施和實踐等一系列組成因素。法治文化本身就是以價值驅動的方式來影響法律的制定、實施和遵循,以此來推動法治的長遠發展。成熟的法治文化是成熟的法治文明的基本前提。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在法治生成機制建設上,重點體現在法治價值體系的構建層面。構建法治價值體系首先要構架法治主體結構,在此基礎上筑建政黨執政文明與國家法治文明聯系的橋梁,促進兩者協調發展。這既是作為制度文明的政黨法治對黨和國家關系的基本界定,也是構建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成機制的基本原則。具體來說,黨內法規的制定必須遵守憲法和黨章,既不得與憲法和黨章的原則和內容相抵觸,也不能超越憲法、法律和黨章所規定的范圍。在技術層面上,要健全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統籌規劃程序,明確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邊界,健全黨內法規之間的銜接機制和配套規定措施,增加規定和保護黨員個人權利的內容,增加有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程序性規定;在實施層面上,要健全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實施效果評估程序,以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效果評估為依托,根據評估情況及時反饋、修改完善相關法規和法律。此外,還應建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沖突的事后排除機制,確保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相沖突時能得到科學合理、快速有效的解決。

(二)健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文化發展機制

文化是政黨發展和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可以通過傳播和擴散的方式對人的認識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引導黨員干部逐步形成對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理性認識和價值理念。從這個角度上說,它對黨和國家的法治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價值理念、指導思想、大政方針和制度運行能否長久得到貫徹和執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兼容并蓄中西方優秀文化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全體共產黨員所認同的政黨意識、政黨倫理、制度規范、政黨心理和政黨作風。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既要傳承不同歷史時期寶貴的黨內文化,又要注重廣泛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積極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形成獨具特色的政黨文化,為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

建設新時代的政黨文化,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作為連接點,將黨內倡導的價值取向轉化為黨員個人的自覺行為,并與國家意識形態形成密切的關聯耦合。政黨文化的載體包括物質載體、行為載體、心理載體等,其意義在于成為聯系政黨倡導的文化取向和黨員主體的紐帶,進而推動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從加強物質載體建設上看,要不斷加強黨報黨刊的吸引力和親和力。新時代大數據、微文化、微傳播帶來了傳播方式的創新,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傳媒蓬勃發展,這些都給黨報黨刊提出了新的要求。黨要順應潮流形勢,積極創新思想理念,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的同時,不斷創新黨報黨刊的宣傳方式,豐富黨報黨刊的時代性內容。要加強新時代的輿論引導,增強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文化底蘊,提高黨報黨刊的權威性和信任度,培育積極健康的政黨文化。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黨心民心,增強其親和力 、吸引力、凝聚力,鞏固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文化根基。從加強心理載體建設上看,要加強黨員個人的心理建設。要以黨員個人的認知、意志、情感等作為內在驅動力不斷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鞏固黨員的黨性心理。要將黨員的自我修養與自我鍛煉,內化為個體的行為活動標準和生活方式。黨員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道路上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從加強行為載體建設上看,要加強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黨員干部的作風不僅能夠反映黨內文化水平的高低,同樣對于黨組織形象的維護也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過程中,必須切實抓好黨員干部的行為作風建設,在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等方面,都要認真貫徹執行八項規定。今后更應該以八項規定細則為指導,步步深入、層層落實、久久為功,從源頭上剎住不良作風,使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行為作風,推動作風建設實現整體轉變,為實現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保駕護航。

(三)健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制度運行機制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語境下,制度治黨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契合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而衍生出的新敘事話語,是國家治理的應有之義,也是政黨治理的關鍵環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通過對各種制度構建來提升國家治理的成效,從而使制度建構過程成為優化國家治理結構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也在黨的領導下走向成熟完善,這一總目標進一步明確了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制度關聯。

健全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制度運行機制,要通過一系列的規則、慣例、程序為黨組織和黨員的規范性活動劃定合理邊界,使黨的建設和治國理政走向法治化的軌道。一要加強黨政良性互動的制度體系建設。要對黨政職責分工有一個正確的規劃和認知,既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又要保證各個機構協同聯動、高效運行。二要加強黨內良性互動的制度體系建設。首先是要完善民主集中制,堅持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統一起來,落實民主集中的各項具體制度安排,強調在發揚民主的同時又要善于集中統一。其次要進一步加強黨內重大問題決策制度改革,鼓勵和支持廣大黨員參與黨內重大問題的決策,通過健全體制機制保障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和民主權利的增強,進一步提高黨員參與決策的熱情。再次是要促進黨委會決策水平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加強黨內民主監督,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三要加強黨社良性互動的制度建設。加強黨社良性互動制度建設的核心是厚植黨的社會基礎,通過打造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來進一步改革社會治理制度 〔4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治理中肩負的責任,就是要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為此必須要進一步處理好社會治理中黨委領導、政府職責、社會協調、法治保障和公眾參與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明確黨在社會治理中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要結合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依照黨治國理政的需要,按照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行使權力,通過黨組織在社會中的領導力,實現黨對社會的治理和引領;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現社會治理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健全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制度運行機制,要扎牢制度籬笆,狠抓制度執行。第一,要明確制度執行權責,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應將制度執行目標進行有機分解,努力實現責任清晰、責任到人、責任到崗,做到抓落實要一級級抓、一層層落實,形成各盡其能、各負其責的良好局面。要對責任人的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嚴格考核,并將考核績效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同時,還要對虛假執行或者執行不力的責任人,作出相應責任追究及監督問責,最大限度保障執行主體對制度的責任感和敬畏感。第二,要把立制度、守規矩、講紀律擺到突出位置,強化違反制度行為的懲戒機制。習近平多次強調指出:凡是違反黨章和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的行為,都不能放過,更不能放縱。為此,黨的各級組織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查處那些對制度規定隨意變通、惡意規避、置若罔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嚴重行為。第三 ,要完善制度執行資源的開發利用機制,提高制度的執行活力。執行資源的有無、優劣和是否充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制度執行效果。因此,我們要不斷提供充足的資金財力、充分的物質準備、成熟的技術條件、通暢的信息渠道等執行資源,為制度執行力系統有效運轉提供必需的潤滑劑和加速器,從而使人、財、物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出最大的整合效應。

(四)健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良性互動的本領增強機制

政黨本領是一個政黨在享有現有政治資源的基礎上為了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促進自身的長足進步而必須具備的素質。中國共產黨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70年,在新時代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根源就在于有強大的政黨本領作為國家治理的堅實支撐和根本保證。政黨本領是黨的長期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直接關系到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整體效能的實現程度。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化解在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中所面臨的生存危機,規避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實現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良性互動,需要不斷增強政黨本領。一是要增強政治領導的本領。黨要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鑒別力和判斷力,要有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的政治意識。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自覺堅守。要在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進程中把握方向、謀劃全局,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要善用戰略思維把全局,善用創新思維促發展,善用辯證思維抓根本,善用法治思維求善治,善用底線思維謀主動,致力于解決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進程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二是要善于學習。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人生成長之梯。重視學習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每一位黨員干部在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實踐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每一位黨員干部必須要把學習作為一種人生追求,認識到學習對于整個黨的發展的重要性,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強固立身做人之本,夯實為政做事之基,更好擔當起歷史交給共產黨人的使命和責任。三是要勇于實踐。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學習是前提,實踐是關鍵。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都屬于實踐范疇。黨在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歷史進程中,必須進一步激發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改革創新精神,堅定地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覆蓋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在推動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過程中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首要考慮因素,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四是要不斷增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領。從具體實踐上看,民主不能僅僅局限于靜態層面,即從制度上來定義和規范民主,還要從動態層面發展民主,使得民主能夠生動鮮活起來,讓民主參與形式更豐富多彩起來,保證政治參與的過程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因此,中國共產黨應該以民主的態度、民主的行動來增強自身本領,實現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肖貴清,田 橋.政黨治理引領國家治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邏輯理路〔J〕.山東社會科學,2017(7):5-12.

〔2〕劉建軍.政黨治理的中國方案——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三重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7(1):1-7.

〔3〕任 勇.以政黨治理優化國家治理的中國經驗〔N〕.人民日報,2017-05-21(05).

〔4〕胡象明,齊 磊.邁向協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土化價值與實踐邏輯〔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8.

猜你喜歡
良性互動國家治理新時代
營造互動的主題墻飾
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有效銜接的路徑探索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融合時代輿論監督中的媒體互動
從國家治理看審計反腐倡廉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