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

2019-09-10 01:44周麗霞
新紀實 2019年9期
關鍵詞: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摘 要】本文探討了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學習模式的由來以及發展趨勢,同時文章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途徑、方式方法、模式,特別是探索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關鍵詞】網絡環境;課堂教學;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并促進學校教育越來越走向個性化、網絡化發展。這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使受教育者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現代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顯著特征。

一、網絡環境下“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主導—主體”型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科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教師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在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學科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提高信息素養水平。

“主導—主體”型教學模式的教學結構包括:“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 “提供平臺,自主學習” → “多元交流,合作互學” → “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 “總結評價,提升認識”。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以音像等手段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注意,激發自主學習的愿望,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確定學習內容和目標。在這一環節,創設情境是關鍵,提出問題是目的。主要通過創設生動、感人的情境,愉快精彩的活動或者提出富有誘惑力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索研究的方向。目的是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提供平臺、自主學習

教師提供接近學生認知發展區的材料,組織學生活動。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發現。目的使學生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主動構建新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公開課《光合作用》教學時,提供Flash動畫“光合作用的過程”,結合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有絲分裂”時,教師設計一個導學提綱,再播放Flash課件“有絲分裂”,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去自主探究。此外,教師也可在課前通過搜索下載相關的資料制成網頁,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學習平臺,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在網頁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進行有效學習。

二、微課課程化整為零,開創學習新體驗

所謂“微課”, 即微型教學、微型課件,是指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講授某個知識點、技能、案例等微內容的教學課件,內容聚焦于知識講解,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主要用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與能力發展。

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的冗長而言,微課程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針對性強。每個視頻片段都是一個小知識點,而且結構完整。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篩選自己需要的知識,這個知識點可以是理論解析、實戰案例、flash演示、情景模擬等各種素材,可以滿足學生的自我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樣教師的講解只是學生學習知識中的一個工具,形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活動,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有別于傳統填鴨式課堂的不同學習體驗。

同時高職學生的學習有其自身特點,對感興趣的東西積極性高,同時對于枯燥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學習效率較低。而微課能夠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學不斷重復的乏味和理論教學的枯燥,每部分的時間短,效率相對較高。微課中加入的實驗課教學環節,也特別適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者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整個學習過程,開創學習新體驗。

三、突破知識傳播局限,養成移動學習習慣

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的課堂形式,通過互聯網媒介,促進課堂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可以將知識與技能更快、更廣地傳播出去。

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直接影響到網絡教學的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安排。在這個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普遍感覺到學生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而且個體間的差異極大。因此,最好是在基礎年級(如剛入學時)調查研究整個年級學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建立一個能力發展系列目標,各學科通力合作,幫助學生形成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核心的能力基礎,同時也應注意加強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合作學習。

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但在現實中,高職高專學生的移動設備終端設備用來打游戲、聊天、購物、刷微博、微信等休閑、娛樂活動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并沒有將其作為一個主要的學習工具來使用,這方面教師和學校有義務進行引導和推動,讓學生養成主動進行移動學習的習慣。

四、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創設多種學習模式

(一)講授型模式

由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策等材料編制成HTML文檔, 存放在WEB服務器上,學生通過瀏覽這些頁面來學習知識。教師和學生間利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便以電子郵件的方式來詢問教師, 教師通過電子郵件給予解答。雖然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再像傳統課堂教學那樣處于同一空間, 但通過網絡,教學的透明度、靈活性、開放性反而大大提高了。目前這種教育方式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二)討論學習模式

在INTERNET上實現討論學習的方式很多,耳熟能詳的是BBS。這種系統具有用戶管理、討論管理、文章討論、實時討論、用戶留言、電子信件等多種功能,因而很容易實現討論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一般有專職教師監控, 即由各個領域的專家或專業教師在站點上建立相應的學科主題討論組,學生可以在特定的主題區內發言, 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論, 每個人的發言或評論都能即時地被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習者看到。這種學習過程必須有具有發言特權的領域專家監控,以確保學生的發言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 防止討論偏離當前學習的主題。

(三)探索學習模式

一般由某個教育機構設立一些適合由特定的學生對象來解決的問題,通過INTERNET向學生發布,要求學生回答。與此同時,提供大量的與問題相關的信息資源供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查閱。另外,還有專家負責讀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供幫助,幫助的形式是給以適當的啟示或提示。探索學習模式有四個基本要素,即問題、資料、提示和反饋。將這四個要素組織和銜接好,便能在簡單的技術背景下, 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協作學習模式

利用網絡以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 由多個學生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合作,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的理解與掌握。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共享信息、交流協作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從網絡數據庫中獲得所需課程的有關資料, 然后通過網絡參加有關的協作組。這種模式以支持網絡上群體學生之間的協同工作為目標, 能實現多點間的交互操作,將會幫助學習者超越時空的阻隔, 使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協作來共同完成任務。在基于INTERNET的協作學習過程中,基本的協作模式有競爭、協同、伙伴、角色扮演等。

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最大限度的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知道,多媒體及網絡最適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反之,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必須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特有的優勢,照顧學生的差異,學生能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侯政.線性代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4):14-14.

[2]周麗霞.淺議微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J].數字化用戶, 2014(8).

[3]王恒新:構建學生主體:新的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08期.

[4]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年第04期.

猜你喜歡
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