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知識難點的形成與突破

2019-09-10 10:55陳達榮
新教育論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教學要求浮力液體

陳達榮

摘要:初中物理教材各章有各章的難點,各節有各節的難點,每個知識點有每個知識點的難點,有些難點是由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客觀性造成難以理解形成的,有些難點又是由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準備知識的不足等主觀性形成的,本文就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形成教學難點的原因進行初淺的分析,并對突破難點的主要途徑做簡單的經驗介紹。

關鍵詞:難點的形成;難點的突破

教學難點就是教材中學生難以接受,教師感到難以處理的內容。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地形成與發展,抽象的概念和規律不易理解和接受。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知識的竅門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物理教學中“授之以漁”的重要課題。下面就針對形成教學難點的基本原因及突破難點的主要途徑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形成教學難點的基本原因

1.相關的準備知識不足

物理學本身有著嚴密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是一環扣一環的。這就決定了物理教學要有一定的系統性,注意前面學習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要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做準備,后面的學習要充分利用前面的準備知識,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對這一點注意不夠,往往就會造成教學上的難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

如浮力一章在研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和浮沉時,就需要大量地聯系和綜合運用前面學過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又如密度的概念、重力G = mg = ρVg、二力平衡和平衡條件、壓力和壓強、液體內部的壓強的計算等。學生在計算物體所受的浮力時,常常由于前面某個環節上的準備知識沒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使浮力的學習受到了阻礙。因此,在分析教學難點時,不能只注意產生困難的知識點本身,還要看到準備知識的掌握情況。

2.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

遷移原理是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理。正向遷移有利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但思維定勢引起的負遷移卻干擾對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正確理解和掌握,給物理教學帶來困難。如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學生往往有這樣的錯誤觀念,即認為物體的慣性與它的運動速度有關,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這個錯誤觀念在學生學習物理以前就已經形成,盡管學物理時再三告訴他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跟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但一碰到具體問題,思維定勢仍然在起作用。如認為車子開得快不容易停下來,開得慢容易停下來,是由于兩種情況下車子的慣性大小不同造成的。他們很難于真正理解慣性的概念。

學生在學習物理公式之前,已經學過大量的數學公式,因而習慣于用數學公式代替物理概念。如學完物體的浮沉條件以后,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一艘輪船停在海面上,船上放下一個懸梯,梯子露在水面上的長度是1米,如果海水開始上漲,每分鐘上漲5厘米,10分鐘后懸梯在海面上的長度還有多少?”相當多的學生認為10分鐘后懸梯露在水面上的長度還有0.5米。這就是因為不少學生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和心理傾向,見到數字就想到運算,很少再從物理意義去思考問題。這就影響和阻礙了學生對物理概念和本質的理解,造成一系列的思維障礙和困難,形成教學的難點。

3.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容易混淆

有一些物理概念,其內涵或外延有某些相近之處,掌握這些概念如果不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常常被表面上某些相似所迷惑,造成理解和運用上的錯誤,致使學生感到掌握這些概念很困難,甚至有的長期困惑不清,影響到后續課的學習。如全部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 = ρgV,液體內部壓強公式為P = ρgh,兩個計算式很相似,容易混淆,而且浮力和液體壓強有某種聯系(浮力大小等于物體上下表面所受的液體的壓力差),因而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有的學生常常用計算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來計算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而且總是認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和它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浸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思維過程復雜而感性認識欠缺

初中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學習往往需要從具體的感性知識入手,但如果學習缺乏感性認識,思維過程再稍微復雜一些,就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如學生對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很容易理解,但對容器側壁也受到液體壓強,甚至在特殊情況下容器蓋也會受到液體壓強,由于缺乏感性認識就很不理解,因而形成教學上的難點。

5.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不當

教學難點有的是由于知識內容本身的性質特點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學生的思維和心理障礙造成的,還有的是由于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不當人為造成的,而知識本身學起來并沒有什么困難。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是,習慣于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即從有代表性的感性事物入手,歸納出它的本質特征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規律。初中物理的絕大部分概念和規律都是這樣得到的。如果不注意這個特點,同樣的內容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來講解,學生就會感到不好接受。這顯然就是由于教學方法不當而造成了難點。教學要求要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要求過高,也會增加不必要的難點。如浮力的計算,現實教材要求并不高,計算也不復雜。但浮力問題的類型較多,解決方法靈活多變,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當的難度,比前面幾章是一次較大的飛躍,因而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一般不宜超過教材的教學要求。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浮力教學中的不少難點是因為要求過高造成的。

二、突破難點的主要途徑

教學中的難點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突破教學難點要有針對性,要根據上述形成難點的原因,分別采取不同的途徑與方法。

1.注意分析研究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征和思維規律

教學中的不少難點都帶有共性,這說明難點的形成和學生自身的思維習慣、認知特點有密切關系。教師要注意總結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做到既適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又改造他們不合理的認識結構,以達到克服難點以致從根本上減少難點的目的。這是我們突破難點的一條重要之路。

2.分散知識難點,分解教學要求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總結出了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分散的經驗。分散難點確實是解決教學疑難問題的有效途徑。要想做到難點分散,就必須分解教學要求。對于某些難點,不能企圖一次就達到要求,而要有一個逐步掌握逐步深入的過程,這樣會大大減少難點的形成并有利于難點的克服。如浮力的教學中,除教學要求過高外,要求過急也自然地形成難點。在解答浮力問題的要求上應該是有層次的。首先應該要求學生會計算浮力,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然后再把二者結合起來。急于要求學生做大量的綜合題,他們就會感到浮力很難,理不出頭緒來,大大增加了學習難度。注意控制綜合的時機,分散難點,在教學中十分重要。

3.加強物理實驗

充分發揮表象的作用。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物理圖像和展現物理過程,常常是學生出現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重視物理實驗,通過實驗展現物理過程,并充分發揮通過實驗所形成的表象作用,對于形成概念,認識和理解物理過程有很大的益處,因而也是突破難點的基本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就會找到更好、更科學的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要求浮力液體
液體小“橋”
五顏六色的液體塔
層層疊疊的液體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新高考對“曲線運動”的考查特點及命題趨向研究
不會結冰的液體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