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分析中國城鎮結構變遷

2019-09-10 11:43王耀欽
新教育論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城鎮化

王耀欽

摘要: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中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套理論。在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城鎮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文重點闡述了新中國改革開放后城鎮化思想的演變和城鎮化實踐的歷史、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后城鎮的結構變遷,通過分析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的勞動力遷徙受限,從而促使城鎮化的崛起,以及城市環境破壞等物質問題如何決定和改變了城鎮人民群眾的社會意識,以及該社會意識對這些社會物質有哪些反作用。從而讓大家能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待我們身邊所發生的各種變遷。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城鎮化;社會物質;社會意識

一、改革開放后城鎮化發展的歷史

1978~2018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8.13億,城鎮化率從17.9%提升到58.52%,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54個。1996年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分水嶺,這一年我國城鎮化率突破30%,進入了國際城鎮化階段性規律的快速成長階段。我國這一時期的城鎮化發展水平呈現出城鎮人口增長幅度大于城鎮化率的特點。這一時期,我國城市演化經歷了城市化、城鎮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階段,表明我們城市發展的重點從單純的依靠城市轉向了城鎮。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城鎮化率圖如下:

“十五規劃”提出:“推進城鎮化要遵循客觀規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循序漸進,走符合我國國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樣化城鎮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有重點的發展小城鎮,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大城市的輻射作用,引導城鎮密集區有序發展。防止盲目擴大城市規模?!边@意味著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小城鎮是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新方向,同時擴大了城市規模。

1996年后,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城鎮總人口數從3.73億人增長到2018年的8.13億人,增加了4.4億人,增長了118%,達到了城市化增長的高速階段。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是重要表現。我國的流動人口從2008年的2.23億增長到2017年的2.45億以上。如何處理好流動人口與城市化的關系,處理好農業生產與城市發展的關系,處理好城鄉人口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關系,是對我國城鎮化發展提出的更大挑戰。在這一背景下,迫切需要新形勢下的城市化發展新對策,新型城鎮化呼之欲出。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是引導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靶滦统擎偦睉鹇酝黄屏诉^去單純追求城市等級和規模的數量發展型,進而追求“低碳、環保、創新、智慧、平安”為主的質量發展;從過去以地為主的城市化轉變為以人為主的城鎮化;從過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激進發展型轉變為保護環境,依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型,最終實現高效、包容、健康、可持續的城鎮化。

二、改革開放后城鎮化的成就

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城鎮化的飛速發展與城市化與工業化有著緊密的聯系,

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

1、工業化的增長速度

1978年1622億元,1992年突破1萬億元,2007年突破10萬億元,2012年突破20萬億元,2017年接近28萬億元……這條持續躍升的曲線,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軌跡。40年,中國工業化增加值年均增長10.8%,很多產業從無到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縱觀世界歷史,沒有那個國家的城鎮化發展離得開工業化的發展??梢哉f國家要強,城市要發展,百姓要富裕,工業實力必須強。40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實現了從貧窮的農業國到現代化的工業大國,再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經濟大國的華麗轉變。

中國工業化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人的力量,沒有各行各業各種人才的支持和付出,工業化就是空中樓閣。正如著名演員葛優所說道的經典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也正是由于城市對人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中國人員流動的趨勢: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從大城市到北上廣深等超級城市;而從地域上來看,主要的趨勢是:中西部向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不斷遷徙。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不斷往城市遷移,使得中國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同時由于城市空間和資源有限,導致這些不斷遷徙的外來人口逐漸在城市周圍的城鎮定居下來,形成了從城市化往城鎮化的轉變。

2、城市化的增長速度

中國一直以來以農業大國自居,過去我們常說‘10億人口8億農民’。隨著改革開放這40年的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城鎮化成為了世界上的奇跡。中國城市人口目前已經超過了8億,已經遠遠高于農村人口的數量。在這40年中,中國城鎮的數量快速增長、規模急劇擴大,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鄉人口的結構急劇變化,城市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高速發展,城市的社會治理體系也愈來愈完善。

中國城市增長的重要基礎是工業化的發展。1978年到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占全國的比例分別約從30%上升到80%;財政收入,城鎮占全國的比例從20%上升到80%。城市經濟40年長期高增長,增長率平均達到9.5%城市崛起使中國國土空間經歷了重大改變。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1980年建設用地總面積為23.67萬平方公里,2016年建設用地總面積為39.07萬平方公里,增長了1.65倍。其中建成區面積與城市建設用地40年分別增長了7.44和7.88倍。

3、工業化與城市化帶動了城鎮化的飛速發展

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飛速發展,使得城市的人口逐漸向周邊城鎮溢出,進一步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梢灶A見,未來中國城市布局將是由數萬個中小城鎮、數千個中小城市、數百個大城市組件而成。

改革開放40年,資本,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了70%~80%,為了實現工業化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的進行優化升級。正是由于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使得曾經在老城區發展的工業類型的產業不斷向周邊城鎮轉移,即保證了工業化的持續發展,又保證了經濟的增長,同時也有效的解決了中心城市人口資源飽和的問題,將人口過渡到了城鎮,合理有效的分配了資源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三、改革開放后城鎮化存在的問題

人口高度聚集,產業高度集中的城市也是環境問題最突出的地方。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城市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從20世紀90年代的二氧化硫污染到2000年后的氮氧化物污染,再到近幾年的霧霾和臭氧污染,城市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且對人體的危害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沒有把保護環境作為優先目標,一味地在追求經濟的增長。城鎮化的發展不能只考慮GDP怎么增長,人口怎么聚集,也要把環境保護和改善作為城鎮化的主要目標。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我國城市只有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才能著力解決城市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四、結束語

在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中國人民正是由于經歷了新中國解放后近30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并產生了中國需要強大必須大力發展經濟的社會意識,才能在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的先進思想理念時積極擁護,從而取得了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果。這也正是歷史唯物主義中提到的社會存在決定了社會意識,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而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與飛速發展也用事實證明了這一理論。而中國社會由城市化向城鎮化的發展也進一步驗證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參考文獻:

[1]以上數據來源: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和國家統計局,數據時間:2018年1月

[2]《國家十五計劃綱要》

[3]《人民日報》9.28④《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6次報告》

[4]《中國統計年鑒》(2017)

猜你喜歡
歷史唯物主義城鎮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新時代美好生活建構的根本旨歸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論哈貝馬斯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思考巴洛克音樂
從《神圣家族》對生產概念的論述看這一時期唯物史觀的發展水平
歷史虛無主義的三種面向及其實質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概念的當代審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