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學習下的探究性學習思考

2019-10-18 02:30張順斌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9年16期
關鍵詞:學習探究性思考

張順斌

【摘要】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走向深度,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研究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探究性學習,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有機會思考;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

【關鍵詞】深度;探究性;學習;思考

所謂的深度學習,是指多層神經網絡上運用各種機器學習算法,解決圖像、文本等各種問題的算法集合.深度學習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

深度學習,就是要讓學習成為一種思考,這也是每位教師應該努力去實現的.在深度學習課堂中,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呢?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的最高技巧應該是教給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所謂的獲取知識,不僅僅是掌握知識,而是學生主動地、自主地去發現真理,解答問題,讓學生觀察到、觸摸到、感覺到他們不懂的東西,生成疑問,然后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一種學生主動學習的表現.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走向深度,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如何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思考呢?

一、探究性學習,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一個班級里幾十名學生,就是幾十個不同的生命體.作為教師,我們能一眼看出各名學生的高矮胖瘦,會根據觀察分配給孩子身體力行的體力勞動,比如,在請學生幫忙抱作業的時候,我們會讓體格健壯的學生多抱幾本,讓身材嬌小的女生少抱幾本.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看到每名學生智力上的差異,有的學生智力發展比較早,而有的學生智力發展比較遲,即使智力發展的時期接近,發展的速度也未必相同.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應該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特點,進行有差異的深度學習.這種學習,對每名學生來說,才是真正的深度學習.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后,引導學生探究“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來拼長方形,怎么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在探究過程中,筆者提供三組個數不同的小正方形供學生探究:一是4個小正方形,二是16個小正方形,三是36個小正方形.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選擇,活動結束后,不論學生選擇哪一組小正方形進行探究,他們都能發現: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來拼長方形,拼成正方形時周長最短.在此基礎上,選擇16個小正方形的學生,他們在探究過程中還能發現:拼成的長方形長和寬越接近周長越短.而選擇36個小正方形的學生還發現了:在拼成的長方形中,小正方形的邊長重疊的越多,拼成的長方形周長就越短.

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探究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加到探究活動中來.如此,學生就會擺脫“看客”的角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他們會在活動中進行個體的思考.這樣的探究活動,會讓學習在每名學生身上真正發生.

二、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有機會思考

小學數學學習,是不斷地由具體事物向抽象概括過渡,是抽象思維培養的起始階段.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思考力的培育者.教師自己越是往科學前沿靠近,就越容易觀察到學生是如何進行思維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在給學生提供材料數據時,經常是非??犊?,而在進行抽象概括時卻顯得非常吝嗇.事實上,對學生來說,教師不把一切都說到底的講述,學生更加感興趣.他們喜歡教師敘述事實,而讓他們自己去分析事實和進行概括.在由具體事實到抽象概括的過渡中,如果學生能感受到自己思維的脈搏在跳動,那么這種過渡就代表著學生思維的迅猛成長.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這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測量長方形的面積,當學生已經把長方形面積的一些數據記錄下來時,對長方形的面積,學生現在還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但是進行概括的輪廓已經在學生頭腦中若隱若現了.此時,教師不用著急地把知識呈現出來,而是把獨立發現的道路讓學生自己去走.教師要做的就是,提供機會讓學生去分析事實數據,使之明白用什么方法才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

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當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收集到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數據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初步的感受寫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再放手讓他們去觀察、探究這些數據背后的數學模型,經歷由事實到抽象的思考過程.當學生在具體事實和抽象概括之間建立起思想上的聯系時,他們就能在內心深處體驗到腦力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發現的樂趣.當學生的思維由事實過渡到抽象時,他們也能立即由抽象走向事實——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

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要使學生能順利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應大膽地把工具交到學生手里.這種工具是什么呢?這種工具包括了讀、寫、算、觀察、表達五方面的能力.

讀,就是能讀懂題目的意思,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某些學生之所以不會進行探究性學習,正是由于他們不會流利地、有理解地把題目讀出來.閱讀題目時,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閱讀過程本身上去,而應該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

寫,指的是能對題目中的信息進行準確的摘抄和記錄,準確分析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和多余信息.掌握各種呈現信息的方法,如,文字表述法、符號法、圖形法、表格法……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

算,就是熟練掌握各種數量關系,能根據各個條件之間,以及條件和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科學計算.這里的算包括四則運算,又不僅僅是指四則計算,還包括常見數量關系的運算,如,速度=路程÷時間、單價=總價÷數量、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觀察,是指能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地對客觀事物進行查看,觀察的時候能按一定順序進行.

表達,是指能將自己所見、所做、所想、所觀察得到的思想,用語言、文字、符號、圖形等各種形式呈現出來,使人聽得明白,一目了然.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時,要關注到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當學生掌握了這些學習工具,他就能夠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能夠進行自主探究,探究性學習就不會流于形式,深度學習就能夠在學生身上真正發生.

學習是一種思考活動,探究性學習更是一種積極主動地思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學習的時空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學習;把學習的目標留給學生,讓他們能朝著最適合自己的目標學習;把學習的工具交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習進入“深度”.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史寧中.數學基本思想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學習探究性思考
淺析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家庭習得環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