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名茶志》“凌云白毛茶”(節選)翻譯實踐報告

2019-10-21 17:19黃鈺珊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關鍵詞:意譯音譯目的論

黃鈺珊

摘要:茶的歷史文化外宣翻譯是人類交流思想感情,傳播文化,促進社會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民族之間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本實踐以《中國名茶志》“凌云白毛茶”(節選)作為翻譯研究對象,以目的論為理論依據,結合音譯、意譯的翻譯策略,指出白毫茶簡介的翻譯應以中華文化為取向,依托文化背景進行翻譯,譯本應達到既突出文化本質,又能使讀者理解的目的。

關鍵詞:白毫茶 目的論 音譯 意譯

1.目的論下的茶文化研究

趙淑萍提出從歷史淵源、茶文化、茶道精神和茶文學的角度研究茶文化的英譯,實現其文化交流作用(趙淑萍,2013);柳菁指出,結合“目的論”翻譯原則和茶名翻譯宣傳的目的,作者提出應靈活運用翻譯方法,加強茶文化背景知識和注重讀者接受和理解(柳菁,2014);張紅彩指出,為了實現目的語國家受眾對譯文的期待,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原則更加強調翻譯本身。目的論的原則是基于架起原文與譯文二者之間橋梁的目的,而這也是目的論的最終旨歸(張紅彩,2018)。

2.茶語言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

2.1詞匯翻譯

在翻譯過程中,源語言中的某些詞語難以在目標語言中找到準確的詞語,特別是文化負載詞,四字成語,例如源文中出現的“驚蟄”、“丈”、“尺”、“星羅棋布”。這些蘊含著中國特色的詞匯,在翻譯過程中,是不可能單靠一種翻譯策略或翻譯技巧就能很好表達它的意思。因此,“驚蟄”被譯為JingZhe(the third one of twenty four solar terms, beginning o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March 5th, and ending on March 21th.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laboring people of our country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Jing Zhe and regarded it as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ploughing. During this time, the temperature rises and the land is thawed and softened.),“丈”被譯為Zhang (1 Zhang about 10 feet),“尺”被譯為Chi (1 Chi about 0.9 feet),作者在此皆采用音譯和注解的方法,以期使外國讀者了解認識文化負載詞?!靶橇_棋布”被譯為scattered all over like stars in the sky or pieces on a chessboard,這里作者采用直譯方法,意在讓外國讀者能感受到原文中溶洞的多與美。

總之,詞匯翻譯,特別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我們首先要了解其深意,并遵循目的論的忠實原則,采用直譯、音譯、意譯、注解或以上幾種方式的結合,讓外國讀者能理解。

2.2句式翻譯

中英文句式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性。中文句式上很少會有連接詞,而英文句式上的連接詞是非常多的,因此,作者在將中文翻譯成英文時,會先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并采用合適連接詞或過渡詞。例如源文中的“春芽萌發期3月中旬,1芽3葉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1芽3葉百芽重平均為99克,始花期11月, 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開花結實少,花小”,和“需在氣候溫和、濕度大、日照弱、漫射光多、海拔700——1000米、土層深厚的地方種植,在桂南氣溫高,日照強的地方種植,成活率低,長勢差”,從這兩個句子,我們不難發現句中沒有一個連接詞,但翻譯過程中要加入,使外國讀者能理解。第一句話中,有四個時期,春芽萌發期、1芽3葉期、始花期、盛花期,譯成英文時,我們需加入“and”連接詞。因此,整句話被譯為Spring bud germination period is in mid-March, one-bud-three-leaves period is from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when one-hundred-bud weight (total weight of 100 new shoots) is averaged 99 grams, flowering lawn period is in November, and flowering period is from late November to mid-December with less flowering and fruiting。第二句話中,我們發現前半部分講的是白毫茶在什么條件適合生長,后半句講的是在桂南的自然條件下不適合生長,前后部分存在轉折,因此,作者加入連接詞“however”,整句被譯為it needs mild climate, high humidity, weak sunshine and diffused light with an attitude of 700~1000 meters, planted in the deep soil. However, it has low survival rate, poor growth potential when planted in place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strong sunshine in southern Guangxi.

除此之外,我也發現英文的被動句式很多,因此,我在處理沒有主語的中文句式時,會采用的是化主動為被動的方法對句子進行調整。例如源文中的“1985年凌云縣農業局又在玉洪鄉先鋒嶺瑤旗山村發現一株老茶樹?!焙汀?980—1983年,凌云白毫茶場種植16.49公頃白毛茶,平均公頃產1 365——1 500千克,其中0.23公頃平均產干白毛茶188千克?!钡谝粋€句子中,談及“在瑤旗山村發現一株老茶樹”,我們不能知道是誰找到的老茶樹,所以把該句轉換為被動句,即一株老茶樹被發現,因此譯為In 1985, an old tea plant was foun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Ling Yun on Yao Qi Shan Village of Xian Feng Ridge in Yu Hong County. 第二個句子借用there be 句型來翻譯該句,即“那兒有16.49公頃白毛茶被種于凌云白毫茶場”,也是把其改成被動句式,可譯為In 1980 - 1983, there are 16.49 hectares of Pekoe tea planted in Ling Yuns Pekoe Tea Farm,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1,365~1,500 kg, of which 0.23 hectares has an average production of 188 kg. 句式的轉換處理也是為了符合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在句式翻譯過程中,我遵循了目的論的連貫原則和目的原則,使譯文更易于為外國讀者接受。中譯英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使用連接詞,也要注意在沒有主語的句子上面,轉換句式,化主動句為被動句。

2.3其他翻譯難點

翻譯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詩句的翻譯是非常不易的。中國翻譯前輩許淵沖老先生曾經針對文學翻譯中的詩歌翻譯提出了一個“譯詩八論”的理論,即:譯者一也、譯者藝也、譯者異也、譯者依也、譯者怡也、譯者易也、譯者意也、譯者益也。我們從中也能看出推敲其意境,語境的重要性,還有其詩句的工整性。因此,源文“晴時早晚遍山霧,陰雨成天滿山云”被譯為in the sunny day, the frog is all over the mountain from morning to night; in the rainy day, the clouds are all around the mountain all day long,該句在翻譯過程中,將詩句位置做了微調,把“早晚”、“成天”放于詩句后面,這樣翻譯后,不會讓人產生譯文前面過長的感覺。

除此之外,還有容易出現錯譯的一些專有名詞,例如,“曬青”、“系統發育”?!皶袂唷币婚_始是被譯為withering,后面通過查找資料發現,withering主要是枯萎的意思,而“曬青”指的是在自然條件下日曬吹風自然萎凋,所以將其譯為sun-dried。同樣的,“系統發育”也是一個專有名詞,譯成phylogeny,該詞指的是動植物系統發育過程,符合源文意思。

無論是詩句還是專用名詞的翻譯,我們首先要知道其深意之后,才能譯好原文.翻譯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出現錯譯的情況,這個就需要我們多細心檢查,多查閱資料。

3.結束語

在整個翻譯實踐過程,我學到了很多。一是,為了加大翻譯源文的信心,我搜索大量相關信息并進行實地調查,從中了解了制茶過程,當地茶文化及其發展;二是,在閱讀全文時,我發現許多文化負載詞,地名和專有名詞,這加大譯文的難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查閱各種材料來了解其含義,并找到恰當的單詞和短語進行翻譯。對于冗長而復雜的句子,我會反復閱讀和思考,然后仔細分析其結構。三是,在目的論規則的指導下,我學會了采用直譯、意譯、音譯、注解或以上幾種方式的結合,使句子更易于被外國讀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柳菁.目的論指導下的茶名外宣翻譯問題與對策研究[J].語文學刊·教育教 學,2014(4):51-54.

[2] 張紅彩.目的論視角下茶文化外宣資料英譯研究[J].思考·探索,2018(4):347.

[3] 趙淑萍.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農業考古,2013(2):313-315.

猜你喜歡
意譯音譯目的論
目的論視域下英語電影字幕的翻譯研究
翻譯目的論下江蘇菜系英譯研究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從目的論角度看中藥藥名英譯
論外漢音譯的意義關聯
淺談直譯與意譯的合理結合
音譯規范的韻律學視角探究
目的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英漢外來借詞(loan—words)互譯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