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RM-Ⅳ眩暈診療系統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療效觀察

2019-11-13 06:08杰,楊飛,李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9年5期
關鍵詞:眼震規管前庭

雷 杰,楊 飛,李 玲

(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 a.耳鼻咽喉頭頸外科;b.耳鼻喉聽力中心,四川 德陽 618000)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gi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發病率高,占周圍性眩暈的17%~20%[1],且BPPV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人群,尤其在50~60歲人群中發病率較高[2],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手法復位已被證實為治療BPPV的有效治療手段[3],對于后半規管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復位,水平半規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滾法或Gufoni法,但因臨床經驗不足、治療手法不規范或存在復雜BPPV等,BPPV手法復位在我國推廣與臨床應用受限[4]。SRM-Ⅳ眩暈診療系統通過可控的旋轉角度和旋轉速度將半規管中脫落的結石精準復位,彌補了傳統手法復位的不足,可通過患者整個身體的運動而快速有效治療BPPV[5,6]。本文主要分析我院采用SRM-Ⅳ眩暈診療系統治療BPPV患者的療效及對其主客觀癥狀、生活質量、復發率等的影響,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德陽市人民醫院2018年5~8月收治的BPPV患者113例,納入標準:①符合BPPV診斷標準[7],有頭部運動至某一特定位置出現短暫眩暈的病史;②變位性眼震試驗陽性,且有短暫的潛伏期與疲勞性;③未合并其他可導致眩暈疾病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排除標準:①MRI或頭顱CT檢查診斷為腦梗死及腦出血,引起的眩暈癥;②經神經耳科學檢查確認為其他神經系統與迷路問題導致的眩暈癥;③合并其他耳部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56例、B組57例,其中A組男15例,女41例;年齡18~88歲[(53.18±5.49)歲];病變部位:右后半規管:21例,左后半規管:16例,右水平半規管:6例,左水平半規管:9例,右水平嵴帽:2例,左水平嵴帽2例,B組中男19例,女38例;年齡20~86歲[(52.79±5.67)歲];病變部位:右后半規管:19例,左后半規管:19例,右水平半規管:9例,左水平半規管:5例,右水平嵴帽:2例,左水平嵴帽2例,多管BPPV 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A組:采用全自動化SRM-IV前庭功能診斷治療系統治療BPPV,經電腦程序控制,主要由硬件系統(全自動三維運動旋轉座椅、無線視頻眼球運動攝取采集器,座椅可經水平或垂直方向旋轉,眼罩中安裝有無線紅外攝像頭)、軟件系統(BPPV診斷與治療計算機軟件程序,含前庭功能檢查、視頻眼球運動存儲分析程序、三維運動旋轉椅旋轉角度與速度控制程序)、后臺工作站(對BPPV制定檢查治療方案,含眼球運動顯示窗、眼震曲線顯示窗、運動轉移位置顯示窗、隨轉椅運動而改變的三維雙側耳蝸前庭系統解剖顯示窗)構成,記錄旋轉刺激過程中受試者的眼球運動,并將其顯示于電腦屏幕上,經甩頭試驗、位置試驗、翻滾試驗,診斷出半規管耳石脫落位置,按照特定的角度和速度使用全自動化SRM-IV前庭功能診療系統進行復位治療。B組:使用手法復位進行治療,同樣采用甩頭試驗、位置試驗、翻滾試驗,對于外半規管BPPV進行Barbecue翻滾法,后半規管BPPV采用Epley管石復位法,前半規管BPPV采用Semont管石復位法診斷出半規管耳石脫落位置,按照特定角度與速度手法進行復位治療。治療后1周、1個月、3個月回訪。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治愈時間及治療有效率,療效評估標準[5]:痊愈:病理性眼震能引出,眩暈與眼震均消失,且患者體位改變未見眩暈癥狀;有效:眩暈與眼震均減輕但未消失,體位改變仍有輕度眩暈癥狀,無效:眩暈與眼震無變化甚至加劇、轉變為其他類型,治療有效率=(痊愈數+有效數)/總例數×100%。②采用眩暈調查問卷(UCLA-DQ)、運動敏感度指數量表(MSQ)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內主客觀癥狀改善情況,UCLA-DQ問卷共5項,每項含5個選項,眩暈頻率分為罕有、有時有、約1/2時間有、經常有、持續有,記1~5分,眩暈程度分為非常輕、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依次記1~5分,得分越高主觀癥狀改善效果越差。MSQ量表含17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眩暈癥狀強度(0~5分)、眩暈持續時間(0~3分)兩個方面,總分為所有條目得分之和,滿分0~136分,得分越高客觀癥狀改善效果越差。③采用主觀舒適度問卷評估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內舒適度,該表從眩暈、平衡障礙、惡心、嘔吐、頭部充血、恐懼感五個方面進行評估,每個項目記1~4分,1分為極度不舒適,2分為不舒適,3分為舒適,4分為較舒適,總分5~20分,得分越高舒適度越高;④采用眩暈障礙量表(DHI)評估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內生活質量,該表包括軀體(P)、情感(E)、功能(F)三個方面,共25個條目,每項均按否、有時、是依次記0、2、4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⑤記錄兩組治療后1周復位并發癥發生率及治療后1個月、3個月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組內不同時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愈時間及治療有效率比較A組治愈時間(6.15±0.65)d短于B組(6.98±0.7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429,P<0.01)。A組1次性治療有效率、第2次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4.64%(53/56)、92.86%(52/56),均明顯高于B組80.70%(46/57)、78.95%(45/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58、4.497,P<0.05)。

2.2 兩組主客觀癥狀改善情況比較A組治療后1周、1個月、3個月UCLA-DQ中眩暈頻率與眩暈程度、MSQ評分均低于B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主客觀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2.3 兩組舒適度比較A組治療后1周、1個月、3個月舒適度評分高于B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舒適度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DHI評分比較A組治療后1周、1個月、3個月DHI評分低于B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DHI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A組治療后1周出現頭昏、頭部不清晰各1例,對照組出現頭昏4例,頭部不清晰3例,嗜睡2例,均在持續數天后自行緩解,A組并發癥發生率3.57%(2/56)低于B組15.79%(9/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99,P<0.05)。

2.6 兩組復發率比較A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復發率分別為3.57%(2/56)、5.36%(3/56),與B組5.26%(3/57)、5.26%(3/5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3 討論

BPPV為眩暈中較常見類型,終身患病率為2.4%,且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2倍,隨眩暈醫學的發展,前庭診療設備的更新,BPPV的診療越來越精確化[8]。經傳統耳石復位可快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眩暈患者痛苦,但因臨床治療中手法規范與醫生經驗問題,導致臨床療效不穩定,治療的精準性及有效率不足,并發癥發生率較高[9]。SRM-Ⅳ眩暈診療系統彌補了傳統手法復位中頸部因素影響效果、不適合手法復位而放棄治療、手法不熟練和不準確而療效較差等不足,通過將受試者整個身體固定于設備,在身體整體變化狀態下以視頻眼罩觀察眼震情況,復位效果可靠,可重復性強,近年來在BPPV中得到了應用[10]。

以往對于BPPV,主要依靠經典的Dix-Hallpike與滾轉試驗等方法評估患者眼震方向以明確診斷,在這些方法中標準的體位改變方向與變換速度為準確判斷病變半規管的必要條件,且在復位治療中精確的角度控制與特定速度的體位翻轉為一次性治療成功的關鍵[11]。本研究顯示,A組治愈時間短于B組,說明SRM-Ⅳ眩暈診療系統可縮短BPPV治愈時間,而A組1次性治療有效率、第2次治療有效率高于B組,與孫家蘭等[12]報道的SRM-Ⅳ前庭功能檢查與診療系統治療后半規管及水平半規管BPPV的1次治愈率、1次有效率及2次痊愈率、2次有效率均高于經典手法復位的結果一致,說明SRM-Ⅳ眩暈診療系統在BPPV診療中有較高應用價值。全自動SRM-Ⅳ眩暈診療系統利用三維空間的特點,避免了部分患者因肥胖、恐懼心理、頸部活動受限等無法配合的因素,彌補手法復位的不足,為BPPV患者提供更廣泛的治療選擇,此外該系統由機械、電子及圖像處理技術相結合,而在三個軸方向上隨意轉動,為BPPV的復位治療提供一種直觀、準確、快捷而又安全可靠的新手段[13],因此本研究A組的主客觀癥狀改善效果也明顯優于B組。

本研究也顯示,A組治療后1周、1個月、3個月舒適度評分高于B組,而DHI評分較B組低,這與牛傳貴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SRM-Ⅳ眩暈診療系統的應用,不僅能提高BPPV患者診療舒適度,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與上述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也發現,A組治療后1周并發癥發生率較B組低,兩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證實SRM-Ⅳ眩暈診療系統較經典手法復位治療可明顯降低并發癥,對復發率無明顯影響。手法復位常受操作者經驗不足、操作不統一及操作不規范、操作不便等限制,而使治療效果參差不齊,而SRM-Ⅳ眩暈診療系統對BPPV的診斷與復位可達到自動化精確的定位、定量及定速,在全自動過程中,患者身體固定在設備上,通過變換身體位置而進行復位,且能精準控制患者轉動體位的角度,提高操作準確性,經儀器內程序操作控制復位治療椅,勻速或變速多方向旋轉,運動速度可達180°/s,加速度可達200°/s,并充分震蕩引起淋巴液流動,使半規管內脫落的耳石借重力作用自垂直的半規管總腳或水平半規管的長臂而回到前庭橢圓囊,提高了舒適度,另外該診療系統中所用的視頻眼罩在運行過程中能清晰過程患者眼震電圖,減少裸眼視覺觀察的誤差,提高對耳石定位的準確率,這在手法復位中難以完成[15]。但本研究也發現,A組第1次治療中有3例無效,第2次治療中有4例無效,這可能與患者對SRM-Ⅳ眩暈診療系統耐受力差、配合度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有關,因此在采用SRM-Ⅳ前庭功能診療系統前可與患者充分溝通,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提高其配合度,達到最佳療效。

綜上所述,SRM-Ⅳ眩暈診療系統在BPPV患者中有較高應用價值,不僅能改善其主客觀癥狀,也能提高患者舒適度、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值得在臨床推廣實踐。

猜你喜歡
眼震規管前庭
離地性眼震水平半規管BPPV診治策略
豁痰定眩方治療痰濁上擾型前庭陣發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視頻眼震電圖在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①
遠離眩暈一運動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190例特發性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半規管功能分析
視頻眼震電圖在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中的應用
上半規管裂發生率及其HRCT特征
動物也會暈車嗎
眩暈伴Burn眼震一例
不同方式半規管阻塞術治療頑固性梅尼埃病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