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利用教材?搖有效進行“微寫作”

2020-01-15 14:31趙曉霞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12期
關鍵詞:微寫作荷塘月色文本

趙曉霞

閱讀是為了更好地寫作,寫作有利于閱讀的高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元素,幫助學生搭建多元的寫作橋梁,激活學生的情感,進行有效寫作。在一線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出現以下問題:1.注重文本講解,忽視情感體驗。長期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學生的思維僵化,閱讀感知缺失,情感體驗匱乏,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2.閱讀與寫作分離。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將閱讀課與寫作課分離,閱讀課注重課文的閱讀解析,寫作課注重寫作技巧的灌輸。這樣使得學生寫出的文章機械,缺少靈氣。3.認知錯誤。許多教師雖然有“讀寫共生”的意識,但是在操作過程沒有有機地將兩者結合起來,使得教材成了擺設?;谝陨蠁栴},筆者認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視了對教材的二次開發,致使閱讀與寫作分離,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作用,多方向地挖掘教學資源,從而尋找到閱讀與寫作的連結點,進行有效閱讀,高效寫作。

何為微寫作?顧名思義,微寫作強調一個“微”字,它以短小精悍、語言凝練、內涵精妙為特點。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閱讀教材,系統而有序地開展“微寫作”訓練,促成學生我手寫我心的個性化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挖掘有效素材,進行“微寫作”

不少教師苦于學生寫作沒有鮮活生動的寫作素材。教材中的經典作品都是經過歷史積淀下來的優秀之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巧妙地運用教材中的鮮活素材,尋找到“微寫作”的落腳點,搭建從閱讀到寫作的橋梁,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首先,從不同角度積累素材,明晰“微寫作”的方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挑選有深度的閱讀素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積累素材。我們不僅可以拓寬素材的廣度,而且可以挖掘閱讀素材的深度。比如在閱讀《荷塘月色》的時候,筆者要求學生分別從語言、意象、情感三個角度展開素材積累,并具體運用到“微寫作”中。如有學生扣住文本中的《采蓮曲》,結合“荷”的意象,融入朱自清的人生經歷,對其進行了人物評論的微寫作。

蓮,你宛若君子。柔挺的身影永遠揮指著一個清高不凡的心腸;自清,你正是君子。那日你夜游荷塘,夢幻著六朝少年艷歌流淌,從此,粉衣黃蕊永恒地印刻在你的骨膛。

其次,結合教材素材,進行“微寫作”設計。比如我們結合學生對《荷塘月色》的素材積累,可以進行以下任務單設計:1.選取《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的一些景物描寫作為拍攝對象,寫出拍攝腳本。2.仔細閱讀《荷塘月色》,結合文本中的景物描寫,融入作者的心境,截取其中的片段將《荷塘月色》改編為一首200字左右的詩歌。學生運用自己的積累下來的課文素材,根據“微寫作”任務,展開了深入思考,進行了運用性的“微寫作”。學生在進行任務一的“微寫作”之前,要展開想象,注意細節的合理性,進行場景的再創造;在進行“微寫作”時,學生要注意鏡頭腳本的畫面組合,走進作者的心理,理解作者的情感。而學生要完成任務二的“微寫作”,必須真正理解這篇散文的意境,讀出作者借助景物傳達出的內在情感,從而形成對自然和作者情感的審美認知,同時掌握“微寫作”的一般寫作方法,在不脫離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性寫作。

由此,學生在微寫作的訓練中,不僅對文本的內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還激活了思維,提升了寫作能力,真正地做到了“讀寫共生”。

二、學習課文的寫作技法,進行“微寫作”仿寫

教材中的課文的寫作章法可以為“微寫作”提供藍本。教師可以抓住經典課文的寫作章法,讓學生學會仿寫,從而進行“微寫作”訓練。

學習課文的謀篇布局,打開“微寫作”的思路。作文就好比是打仗,必須講究布兵擺陣,好的課文在謀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講究,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構思技法,從而提升自我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構思。比如在散文閱讀中,我們可以抓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讓學生由表及里地分析課文,從而打開“微寫作”的思路。以《我心歸去》為例,學生在閱讀中,抓住文本的結構進行梳理,得出作者從“在法國的寂寞——想念親人——故鄉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付出汗水和艱辛勞作過的地方才能成為真正的故鄉?!钡膬热莶季?,從課文的構思中我們發現,作者由表及里,由實到虛,層層挖掘故鄉的內涵,表達出“故鄉是人為之付出汗水的生存之地”這一主題。隨后,教師可以圍繞作者的這種寫作技法,以“土地”為話題,讓學生學習這種構思方法,進行相關話題的微構思、微寫作。如有學生的構思如下:土地——萬物生長之根——人的根——歸土——鄉土情結。在這個構思的指導下,學生形成了“微寫作”的片段。

土地是萬物生長的源泉,是萬物之根。任何事物生長于土地之中,最后又消失在土地之中。蕭紅曾記錄下呼蘭河這片土地中溫情,那祖父的園子就是對故土承載的最美的記憶。而故土更多的時候喚起了我們歸鄉的情思,正如劉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證據》中所描繪的,那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成了我們曾經來過、走過的最后的證據,也成了我們割舍不了的鄉土情結。

三、學習課文中的語言,增加“微寫作”的文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經典的語言進行“微寫作”的仿寫訓練,從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詩歌,句式整齊、韻律十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從而達到以讀促寫,學以致用的目的。如我們以艾青《我愛這土地》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詩歌的語言特點,對文本語言特點進行精讀。學生會發現文本的語言采用多種意象組合的形式,駢散結合,注重前后承接。教師為了更好地掌握詩歌的這一語言特點,聯系生活中我們經常唱的歌曲,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演唱,從而掌握寫作技法。比如,我們可以引入《我愛我的祖國》,讓學生反復吟唱,從而感知語言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微寫作”的仿寫訓練。學生在仿寫中,寫下了以下文字。

假如我是一抹彩霞,我應該用我微弱的光芒去照耀:這被彩霞所包圍著的草原,這永遠洶涌澎湃的大海,樂此不疲歌聲嘹亮的鳥兒,和皎皎動人的月光……然后我化作雨,連淚水都融入大地里。為什么我的眼角掛滿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由此可見,學生在“微寫作”的仿寫訓練中,學生對作者的“家園之思”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他們認為艾青的這種情感超越了個人的情思,它不僅是作者情感的認知,更多地融入了國家民族的精神。同時學生在微寫作的仿寫訓練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個性特質也得到了彰顯。

另外,教師可以將閱讀中的“微寫作”仿寫訓練,巧妙地與考場作文做全面的鏈接,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比如,筆者巧妙地鏈接2018年高考江蘇卷的作文題,讓學生將剛才仿寫的段落運用到高考作文中,怎樣展開論述。學生積極地展開思考,得出大體的思路為:家鄉人的口語——鄉土語言的共性特征——形成語言共性特征的緣由探索——人的精神家園之根。這樣層層深入地展開,學生將在“微寫作”仿寫訓練中的片段巧妙地運用到作文當中,起到了升華主題的作用。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做到“聽說讀寫”的有效融合。

總之,教師巧妙地借助教材,對學生進行“微寫作”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語言的現場,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喚起學生的寫作動機。教師需要借助教材中的課文,巧妙切入,設置可以進行“微寫作”的訓練點,從而讓學生在“微寫作”中表達出自己的微言大義。

[作者通聯:江蘇南通市海門區包場鎮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微寫作荷塘月色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