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雪紛飛中的火焰”

2020-03-01 16:01趙佼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譯學思辨

摘 要:中國現代詩學是不同詩學理論交織沖突、彼此消長而形成的矛盾體,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考模式難以為繼。甄別現代詩學的種種癥候,彌合古今、會通中西詩學資源尤為必要。龔剛“新性靈”詩學以詩歌創作為基礎,分別從創作、批評及翻譯三個維度就詩歌本質、詩性思維及詩歌形式提出冷抒情、哲性鄉愁、氣韻勝于音韻等詩學命題及譯學命題“妙合”論,形成了融實踐性、思辨性、開放性、自生性于一體的當代詩學觀。探索其思辨之美,依此脈絡整合傳統詩學命題,延伸、引發對“非詩意之詩意”在當代境域下的思考,對建構現代中國詩學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性靈詩學 思辨 譯學

作為“新性靈”詩學的創始人,龔剛認為“詩歌是大雪紛飛中的火焰。沒有澎湃的激情,沒有獨立天地的靜觀,便不能成就一首好詩”,可以說,“新性靈主義是雪萊式的浪漫主義與艾略特式的反浪漫主義的辯證統一”(《龔剛詩話》)。

西方浪漫主義對中國現代詩學的影響不可小覷。浪漫主義詩學標榜文學作品應該真實地表現人們內在的熾熱的情感,以雪萊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而為世所不甚愉悅”a,情感熱烈奔放、言辭大膽直白是其慣有的詩風。而以華茲華斯、柯勒律治為代表的消極浪漫主義詩人構建的意象卻是“令人生懷古之幽情的殘垣斷壁、蒼涼婉轉的郵車號角和月光照亮的古堡廢墟、童話公主、蘭花和在絢麗的夏夜里潺潺催眠的流泉”b。兩種浪漫主義形態各異,訴求卻一致,其中,華茲華斯提出“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c,英國浪漫主義大幕就此開啟。浪漫主義詩學的“主情主義”傾向,引起了中國自由主義文人的共鳴。事實上,抒情也是中國古典詩學一以貫之的傳統,《詩經》《楚辭》即中國抒情詩之先河。

20世紀3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浪漫主義思潮退去,中國現代詩學掀起了知性詩學風潮,充滿冷靜剖析和反諷意味的詩作隨之出現,這類詩“極力避免情感的發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反浪漫主義代表者艾略特認為“詩不是放縱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現個性,而是逃避個性。自然,只有有個性和感情的人才會知道要逃避這種東西是什么意義”。聞一多最初明確推崇浪漫主義詩學:“詩家的主人是情緒,智慧是一位不速之客,無須拒絕,也不必強留。至于喧賓奪主卻是萬萬不行的?!眃然而六年后他出版了詩集《死水》,沈從文評價其是“一本理智的靜觀的詩”。繼長詩《奇跡》發表之后,聞一多開始極力抨擊詩壇流行的自我表現詩風,而徐志摩也開始質疑“詩如白話”的觀點:“我們信完美的體形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現,我們信文藝的生命是無形的靈感加上有意識的耐心與勤力的成績?!眅可見,這是詩歌內在規律的要求,即使沒有外國現代派詩歌的刺激與引導,這種轉變也是順理成章的。

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詩學的起伏更迭伴隨著中國現代詩學對詩歌本質的論爭。對于詩歌本質的理解,龔剛在其《新性靈主義詩學綱要》一文中提出兩個觀點?!捌湟?,走出海子陷阱,長詩與詩的本質相沖突?!眆他認為,“文飯詩酒。淘把米,煮一煮,就是飯。把米釀成酒,需要漫長積淀。酒是糧食的精華,令靈魂燃燒。哪有那么多火?還是那句話,閃電沒有抓住你的手,就不要寫詩”。法國象征派詩人瓦雷里(Paul Valery)說:“一百次產生靈感的瞬間也構不成一首長詩,因為長詩是一種延續性的發展,如同隨時間變化的容貌,純自然的詩情只是在心靈中產生的龐雜的形象和聲音的意外相會?!逼涠?,龔剛“新性靈”詩學還提出“冷抒情”的觀點。這與荷爾德林的“去浪漫化的浪漫主義”不謀而合,所謂“去浪漫化,就是反對濫情。只有以超越的尺度為依托,才是真正的浪漫主義”。而“詩意地棲居”,也就是以神性尺度為依歸的生存。龔剛在對詩歌本質“主情”與“主智”的辯證思考上,以“靈感”詩學概念為契機,進一步提出長詩有背詩性,而所謂“反抒情的抒情,只有在反調情的意義上,才是真誠的”g。就創作思維而言,西方浪漫主義的“靈感”說、象征主義的“契合”論可與中國傳統詩學的“妙悟”說、“心物交融”說溝通。其中,“靈感”概念成為中國現代自由主義詩學的重要理論范疇,應在“五四”時期。值得注意的是,龔剛“新性靈”詩學創立了自己特有的話語言說方式,如“閃電”“冷抒情”“哲性鄉愁”,并且以“新性靈”詩學為根基,將“妙合”一說沿用至翻譯學領域。

自由主義詩學的“天才”說實際上也是“靈感”說的進一步延伸。梁實秋說過:“自從人類的生活脫離了原始狀態后,文學上的趨勢是:文學愈來愈有作家的個性之渲染,換言之,文學愈來愈成為天才的產物?!県重抒情、尚天才、獨抒性靈則是明清性靈派之主張。

“性靈說”作為一種泛指生命靈性的美學思想,早在南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中便可見端倪:“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弊鳛橐环N文學思潮,“性靈說”是在明中葉之后,隨哲學啟蒙思潮的興起而誕生的。王陽明首倡“良知說”,之后王畿將“良知說”推向“性靈說”,曰:“若是真致良知,只宜虛心應物,使人人各得盡其情,能剛能柔,觸機而應,迎刃而解,更無些子攙入。譬之明鏡當臺,妍媸自辨,方是經綸手段?!薄皬恼嫘粤餍?,不涉安排,處處平鋪,方是天然真規矩?!边@里的真性實乃“性靈”i。至羅汝芳,已直接使用“性靈”一詞,曰:“信其善而性靈斯貴矣,貴其靈而軀命斯重矣?!敝链?,“性靈說”已成熟完善。龔剛認為以袁宏道為代表的明清性靈派“以生命意識為核心,以佛教‘心性學為推動,強調文藝創作的個性特征、抒情特征,追求神韻靈趣的自然流露”。這一點在“新性靈”詩學中得以傳承。

龔剛借用《荀子·性惡》中的“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闡發了“性靈并非純為自然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的觀點:“錢鍾書有言‘化書卷見聞作吾性靈。的確,書卷見聞與抽象思辨皆可化為性靈,也就是說,性靈中可包含哲性,有后天修煉、參悟的成分。新性靈主義認為,詩才可后天開發,性靈可后天涵養,這是與天才論的不同之處。有天分自然更好,天縱英才,以氣馭劍,意之所向,隨物賦形,是為至境?!保ā洱弰傇娫挕罚╆P于新、舊性靈之不同,龔剛將其概括為以下兩點:

1.舊性靈主義主張不拘格套;新性靈主義則不僅主張不拘格套、從心而出,還主張詩之氣韻勝于音韻,雖短短數行,亦需奇氣貫注。

2.舊性靈主義主張獨抒性靈,重性情,尚天才,反模仿;新性靈主義則主張厚學深悟而天機自達。不等而等,不期而至,是詩興;一躍而起,輕輕落下,是詩魂。j

其中,龔剛在性靈主義不拘格套、從心而出的基礎上對詩歌形式辯證思考,提出了“氣韻勝于音韻”的觀點。從中國傳統及現代詩學發展的脈絡來看,對詩歌形式的論爭一直都存在,事實上這也是文質之爭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具體表現。早在2003年,龔剛就對這一主題組織討論,并與趙長征署名發表《“新”其形式需是詩》一文,其中提出了“漢語新詩不必受平仄束縛,但漢語詩人不妨訓練一下‘平仄感”這一觀點。之后,他還發表了《朱光潛與文白之爭——兼談學習和創作文言文的現實意義》一文對語言形式進行反思?!皻忭崱闭f既是對詩歌之道的探索,也是賦予詩歌完美詩形、獨特詩意的必然途徑。后現代主義者奧遜和克爾在詩的力學中曾提及氣的運行,認為詩的本身每刻每處都是一個高度的氣的建構,同時也是氣的放射……形式隨著內容的活動,隨著氣的運行而延展成形。一個感悟的瞬間,必須立刻直接引起下一個感悟的瞬間?!皻忭嵳f”是龔剛“新性靈”詩學對其“平仄感”一說的進一步延伸,且與其一貫的詩學話語風格如出一轍。

至此,龔剛認為“新性靈主義詩學是會通舊性靈主義和艾略特所代表的反浪漫主義的產物”。新性靈主義詩學獨具匠心,對如何在獨抒性靈、弘揚個性與逃避感情、逃避個性之間確立必要的張力k進行了思辨。事實上,創作與欣賞活動中都貫穿著一個“我”與“非我”的辯證關系。使“我”化為“非我”,又從“非我”中來表現“我”,就是創作的辯證法;使“我”進入“非我”世界,又從“非我”世界中找回“我”來,就是欣賞的辯證法。l正所謂“愈是個人的,愈是深刻的,就愈帶有普遍的意義。而且也愈會給人一種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m。情性中須融入智性,正是新性靈主義與舊性靈派天才論的一大區別。新性靈主義有新世紀的氣息,體現了網絡化、全球化時代的新精神,又強調哲性感悟,是性情抒發與哲性感悟的結合,是融性靈主義、反浪漫主義,以及受浪漫主義影響的現代個性主義于一體的“非派之派”。

對于哲性感悟即哲性鄉愁的思考,龔剛在《從感性的思鄉到哲性的鄉愁》一文中予以闡釋:“鄉愁并不限于狹隘的地域層面,而是包含了三個層次:一是懷戀故土式的地域鄉愁,一是身居海外卻活在美麗方塊字中的文化鄉愁,一是一種本源意義上的鄉愁,也就是哲性鄉愁。按照中國神秘主義哲學的觀念,對本質真實或絕對真理的直覺即沿著虛無之路返回家中,而掌握本質真實的愿望,則是一種身在他鄉的故園之思。因此,一切有目標的思考都可以在情感層面被喻為一種鄉愁,一切對存在本質與形上歸宿的求索均可被視為哲性鄉愁。當人們找到了信仰,找到了個人化的《圣經》,哲性的鄉愁也就隨風而散?!眓龔剛的“哲性鄉愁”這一原創性詩學命題其實也是對“情性中融入智性”、崇尚“頓悟”的延伸。在對神秘主義哲學觀思辨的基礎上,他進一步闡發了新性靈詩學批評觀。

龔剛提出:“崇尚融會貫通基礎上的妙悟。長久的體驗,瞬間的觸動,冷靜而內含哲性的抒情,大抵就是我所謂新性靈主義詩風。而李贄、金圣嘆的性靈化批評,加上會通古今中西文白雅俗的知識視野和美學參悟,即我所謂新性靈主義批評?!眔錢鍾書早已指出詩話“不成體系”之弊:“許多嚴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學系統經不起時間的推排銷蝕,在整體上都垮塌了,但是它們的一些個別見解還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時效?!倍霸?、詞、隨筆里,小說、戲曲里,乃至謠諺和訓詁里,往往無意中三言兩語,說出了精辟的見解,益人神智,把它們演繹出來,對文藝理論很有貢獻”。龔剛強調對“詩話”批評的復興既不是文學研究形態上的復古,也不單純是詩話體的現代轉化,而是“更重興會妙悟和具體鑒賞的文藝研究模式在現代中國學術演變之大趨勢下的命運和前景”p,并依此延伸出“如何以白話文的形式對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及相關背景做出片言居要、富于靈心妙悟的評價,且又能在統一的風格下連綴成篇”的新一輪思考??梢?,“新性靈”詩學雖無意構建所謂的宏大體系,卻自成體系,具有自生性、開放性。

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的形成與對西方詩學、詩歌的譯介密不可分。龔剛“新性靈”在對古今中西詩學思辨考證的基礎上,從文學尤其是詩歌翻譯實踐中獲得大量靈感,提出了文學翻譯“妙合”論,將傳統詩學、美學范疇沿用至譯學,對構建當代有中國特色的譯學理論有重要意義。

張柏然提出:“建立中國翻譯學,我們要立足于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思維方式,從本民族的語言與文化現實出發,我們不能機械地照搬和套用西方翻譯理論模式,應該一方面吸取這些理論對翻譯共性的描述,同時要根據本國的語言特點,透視語言中所反映的文化精神,構建具有本國特點的譯學理論??v觀一千多年來的中國翻譯理論,我們有著自成體系的譯學思想,無論是‘信、達、雅還是‘形似、神似之說,都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整體思維方式,以及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中的審美思想,這是中國譯學理論發展的基石,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兼收并蓄,構建符合我國語言文化特點的翻譯理論模式與操作系統?!眖張柏然對現當代譯學發展趨勢的思考也進一步驗證了龔剛“新性靈”詩學及其文學翻譯“妙合”論的命題價值。

龔剛“新性靈”詩學的魅力還在于其獨特的思辨之美能引發對古今中西詩學命題進一步的聯想與探索。穆旦談及西方現代詩與傳統舊詩時提到:“此詩是模仿外國現代派寫成的,其中沒有風花雪月,不用陳舊的形象或浪漫而模糊的意境來寫它,而是用了非詩意的詞句。這種詩的難處,就是它沒有現成的材料使用,每一首詩的思想,都得要作者去現找一種形象來表達,這樣表達出的思想,比較新鮮而刺人?!倍蕴匾苍峒埃骸靶略姷脑搭^可以在以往被認為不可能的、荒蕪的、絕無詩意可言的事物里找到;我實際上認識到詩人的任務就是從未曾開發的、缺乏詩意的資源里創作詩歌,詩人的職業要求他把缺乏詩意的東西變成詩?!眗龔剛因循“新性靈”詩學的思辨路徑,提出了“非詩意之詩意”,看似不合邏輯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深意?

詩意并不簡單等同于詩的意義,而是詩之所以為詩的東西,抑或“詩外的東西”,盡管“意”與“詩外的東西”內涵不完全等同,但都強調詩是文字以“外”的東西并可成為美感主體。葉維廉認為“意”可以引申為“意緒”,指“兼容了多重暗示性的紋緒”,可感而不可盡言的情境與狀態。換言之,“意”指作者憑借一種美感活動領域,發散出多種思緒或情緒,讀者進入此領域獲得與作者相同的情緒。s其實,對于詩意的感悟有一定傳承性,并具有相對穩定性。穆旦所言“非詩意的詩”是在悖論中尋求必然,尋求超越。顯然,龔剛“新性靈”引發的“非詩意之詩意”的思考也如“大雪紛飛中的火焰”一樣充滿思辨之美,這也許會讓我們對新詩的歷史使命及未來發展趨勢有更新的認識。

詩學研究或以文化淵源為界,或以“詩學性質”為界,或以“詩學時間與形式”為界的思考模式在豐富詩學認知的同時,仍然受到二元對立思維的影響,難以從整體辯證把握,更難有新的突破。龔剛認為:“新性靈派乃非派之派,妙用隨心,也不必自縛手腳,畫地為牢。新性靈主義創作觀是一種崇尚各隨己性、以瞬間感悟照亮生命的詩學信念,并非教條。換言之,新性靈主義創作觀是機動靈活的、強調個性的、主張先天與后天相結合的,而非機械的、呆板的、一成不變的?!眛

包括文學理論在內的人類的知識,與生命一樣是一個活的、開放的、整體性的系統?!霸妼W”以其靈動的模糊性而適合于“模擬”這一“系統性”,并承擔整合與協調系統之內紛繁多樣之差異性(內與外、無限與有限、整體與個別、現實與虛構、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等)的功能,它是一個富有彈性、可以讓“理論”——包括“反理論”的理論、反“詩學”的詩學——既彼此滲透交纏又各自騰挪自如的自由游戲的空間。因此“詩學”所表象的是世界“大的理性”,而追求明晰分界因而自我拘束的“理論”反而是“小的理性”?!霸妼W”古老而常新,既與現代德國早期浪漫派心心相印,也與以《易經》為代表的中國詩學殊途同歸。u因此新性靈融實踐性、思辨性、開放性、自生性于一體,不斷建構和創新,履行了“詩學”的應有之義,也具備了比較詩學方法論的意義,其思辨之美值得我們不斷地探索、挖掘。

a 魯迅:《摩羅詩力說》,見《墳》,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9頁。

b 卡爾巴特:《論諾瓦利斯》,劉小楓選編,林克譯,香港道風書社2003年版,第193頁。

c 華茲華斯:《抒情歌謠集序言》,見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下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頁。

d 聞一多:《詩的格律》,《晨報副刊》(下1926年5月13日。

e 徐志摩:《詩刊卉言》, 《晨報副刊·詩鐫》1926年4月1日。

f 龔剛:《新性靈主義詩觀七劍詩選·前言》,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g 龔剛:《新性靈詩學綱要》,見《中西文藝輕批評》,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

h 趙小琪、張慧佳等:《中國現代詩學導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320頁。

i 成復旺:《新編中國文學理論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jk 龔剛:《新性靈主義及其對中西詩學的會通》,《太原學院學報》2019年第4期。

lm 錢谷融:《有情的思維·錢谷融文集卷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4頁,第265頁。

n 龔剛:《從感性的思鄉到哲性的鄉愁》,《淮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年第1期。

ot 龔剛:《新詩百年與新性靈主義詩學建構》,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年5月13日。

p 龔剛:《科學思維的局限性與“詩話”批評的復興》,《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年第1期。

q 張柏然、姜秋霞:《對建立中國翻譯學的一些思考》,《中國翻譯》1997年第2期。

r 張新穎:《T·S·艾略特和幾代中國人》,《文匯報》2012年8月19日。

s 葉維廉:《中國詩學》,上海時代傳媒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24頁。

u 劉耘華:《詩學本義與詩學再詮——“比較詩學與比較文化叢書”編纂前言》,見趙小琪等著:《中國現代詩學導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作 者: 趙佼,太原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譯學思辨
朝鮮朝官方對南戲《五倫全備記》的接受考——以譯學漢語教材的選定為中心
國內譯學詞典研究述評(1988—2018):成就與挑戰
一種譯學理論創新:口譯的譯后模因論
A Study of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Jerome Model, the Horace Model and the Schleiermacher Model
第八屆全國譯學詞典及譯學理論高層論壇會議通知
國內譯學詞典研究:回顧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