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群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20-07-06 03:25魏海東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項羽群文言語

魏海東

當今是一個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新科技、新發明、新理念、新事物層出不窮,為了更好的了解并適應社會的需要,人們必須更快速、更廣泛地閱讀。只有積累的知識越多,對某一領域甚至是世界的認識越明了,由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才會有創新的萌芽出現的可能性。教學也是如此,為了更好的適應新高考和社會的需求,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勢在必行,從單篇教學到群文閱讀甚至是整本書的閱讀,已是未來語文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就曾說:我之所以站得高、望得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閱讀或許是就促使我們創新的巨人之一。四川作為高考大省,因為激烈的高考競爭,許多高中學生已成為應試工具、刷題機器。閱讀量的稀少,學生核心素養的不夠,已制約了學生的后續發展。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在應試與核心素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關注學生完全人格的養成,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可以看到,我們的教育已從教知識、教能力發展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了新的關注點。認知、合作、創新、職業四種關鍵能力的培養正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的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甚至被認為是超級素養。從語文學科的角度,群文閱讀能夠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甚至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可能。

目前,小學和初中語文課堂已經將群文閱讀活動全面鋪開,高中還處于試驗階段,所以我們一要向小學、初中語文課堂學習,二還要結合高中語文的實際,卓有成效地開展活動。

要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首先就應該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做出較大改變。如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由重視知識教學到重視理解教學,由講授教學到討論教學,由精熟的字詞學習到閱讀策略的學習。在教學中,傳統的單篇教學主要是培養我們的認知能力,教師的精細講授能夠讓學生很快統一認識,通過知識的高度集中,從而得出標準化的答案。優點是方便對前人已有知識和經驗的整合,但最大的弊端就是讓學生流入對知識和教師的盲目迷信,久而久之就會在思維上陷入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地步,從而讓我們的認知永遠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而缺乏發展變化。而群文閱讀則可以讓學生在多文本中進行比較、整合、判斷,并且思考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它不是指多個文本的簡單相加,而是將有聯系的多個文本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起來的一個閱讀整體,在梳理、整合、拓展、比較等過程中,讓學生從“讀懂一篇”向“讀懂一類”發展,可以豐富閱讀內容、拓展閱讀視野、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品質,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要求學生求同探異,既要有思維的聚合,又要有思維的發散,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就容易出現創新思維甚至是創造性成果。

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摒棄過去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變。首先要力爭營造一種平等的、討論式的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發散性思維,暢所欲言,分享心中的想法。錢夢龍老師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三主四式”教學法就要求以教師為主導,但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尊重學生個體的方式,才能夠使學生敢于分享討論。就像大教育家孔子,面對性格懦弱的冉有,鼓勵他激進;而面對性格強勢的子貢,則是教他謙讓,這樣因材施教,讓學生都能夠與老師交流,都能夠有所收獲就好。只要孩子敢于發言,大膽討論,再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之下,自然就會進入一種思考的節奏。在思考、想象中,創造新思維形成,創新能力就會有所發展。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睆膯纹虒W中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發散思維,不做標準化的結論,只要是正確的、合理的推斷就好。比如我們在必修一教材中學過《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評價都是燭之武深明大義、視死如歸,活脫脫的正面英雄的臉譜式形象。但人總是充滿感情的,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燭之武在去秦軍軍營的路上,面對生與死的選擇,他的內心有沒有過猶豫,畢竟在鄭伯面前,他也曾有過牢騷,這樣的探討和想象可以更加全面真實地認識一個人物。

而群文閱讀更可以強調多角度的觀察,在合適的議題下,通過討論,然后求同,比異,以期達到知識的整合,從而改變我們的傳統認識,得出創新性的結論。更是對創新思維的一種培養。不是機械的循環記憶,都是創新能力的一種表現。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詩歌中的感情,必修二第一單元散文中的感情,如何找到情感的不同和情感表達的不同,就是一個合適的議題。比如在《鴻門宴》的拓展中,談到項羽之死。傳統認知是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我們對英雄的結局是感到可嘆、可惜,但李清照、杜牧、王安石卻從不同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培養我們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認識。

李清照在《夏日絕句》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比私?、鬼雄,對項羽是一種歌頌、贊揚,也暗含對南宋統治者茍安的諷刺。

王安石《烏江亭》如是說:“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卻認為項羽的失敗是一種必然,認為項羽是失去了民心。

杜牧在《題烏江亭》中表達:“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士重來未可知?!痹撛妳s勸霸王應該包羞忍恥。這樣還有機會從頭再來。

對于同一件事,我們不做標準化結論,只要有正確的認知,都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氨容^與整合”是群文閱讀言語行為及智慧生成的關鍵環節,“辨識與提取”的過程提供的是基礎的、零散的信息或感受,而言語智慧生成的終極目標則召喚閱讀主體將由不同言語主體、不同言語環境的多個言語作品的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的閱讀而獲取的信息或感受進行比同較異,進而結構化、條理化,形成圍繞議題的多個言語作品的豐富的、立體的感受和認識。比對異同、結構整合——“比較與整合”是群文閱讀過程中言語智慧生成的關鍵行為。

此外,我們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質疑問難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哲學中就強調懷疑與信仰的辯證關系。只有在懷疑中才能促使創新,我們可以根據已經掌握的正確知識來對面臨對象進行懷疑。比如可以對文章的標題進行質疑,如學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知文中是有月下的荷塘的描寫,又有塘上月色的描寫,荷塘與月色都是文中介紹的重點,那標題給人第一印象是偏正結構,好似文體應該以月色為中心,改成《荷塘與月色》或者《荷塘、月色》是否更好?在最初的閱讀中就可以形成這樣的懷疑思維。然后再去文本里尋找答案,甚至在課外資料中去探討。還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懷疑,比如《包身工》中“蘆柴棒”的稱呼,用的修辭手法究竟是借代還是借喻。當然,還可以抓重點詞句質疑,抓課題與內容的聯系質疑,在篇章結構的特點上質疑,在圖文處質疑,甚至標點符號處質疑等,教師教給學生方法的同時,幫助引導學生篩選提煉出重要問題,使學生的質疑由表面質疑向深層次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做到常讓質疑入課堂,使學生在“思—疑—問—解”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的天地。

另外,“素養立意”的高考語文命題將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語文試題創新,力求有效測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將幫助語文教學,尤其是群文閱讀教學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這也是推動高中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有利外部環境。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不可能“一鍬掘出一個井”來,它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高中語文教育者面前艱巨而又具有深遠意義的目標,我們既要有計劃,又要趕快行動起來,堅持不懈地培養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新世紀人才必將脫穎而出。

[作者通聯:四川南充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項羽群文言語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以“一”融“多”:多維度拓展群文閱讀時空
以“一”融“多”:多維度拓展群文閱讀時空
“反”教語文 破解文本言語形式
項羽虞姬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本期資深大廚:周恩來
周恩來妙語評項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