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駕齊驅,打造立體式校本教研文化

2020-08-04 11:11許和英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校本教研教材

許和英

摘要:基地校工作已進入第四個階段,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以校本教研文化建設為龍頭,開展閱讀專著、集體備課、課題研究等三大領域的文化建設系列工作,打造立體式校本教研文化。

關鍵詞:立體式;校本教研文化

基地校工作已進入第四個階段,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以“打造校本教研文化品牌”為指導,以校為本,以校本教研文化建設為龍頭,開展閱讀專著、集體備課、課題研究等三大領域的文化建設系列工作,現做以下總結。

一、閱讀專著——奠基工程,夯實教師專業成長的底蘊

(一)緣起

“生本教育·智慧課堂”的課堂是學生高度參與、高度投入、情感愉悅的高效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以下現象:

第一,教師的教學行為出現了一些茫然:生本,以學生的哪些為本?是所有還是由教師認為自己需要學生表現的那些?第二,教師認為有效的教學必須是學生不停地在開展活動,如動手、合作、討論等活動,導致學生沒有安靜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特別是中下生和學困生,成為旁人。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

(二)舉措:研讀教師急需的專著,修煉教師內涵

1.為回歸數學課堂本真而讀。

聘請福建省陶行知教育研究會會長兼執行秘書長福建教育學院鄒開煌教授為顧問,引導教師研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論》,剖析“教學做合一”的內涵。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中的做是什么?在勞力上勞心——無論哪種做,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動腦。鄒教授讓教師踐行:教師讓學生動腦之前,自己要先動腦;教師要讓學生不入題海,就先要自己入題海。這樣的理念解讀,把一味追求熱鬧課堂的教師拉回到“思考中做”路上來,讓數學課堂回歸到思維訓練上,課堂更踏實、更高效。

2.為提升專業素養而讀。

(l)學習共同體閱讀專著《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教師會讓課堂游離于教學本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對教材本質即教材之理并不清楚?!缎祵W教材中的大道理》-書,受到教師的喜愛。甚至有教師用“沙漠中的綠洲”來形容這本書的實用價值。

(2)成效一:學習這本專著,教師明白教材之理,同時能批判性地解讀教材,讓教學圍繞教材之理進行,“生本”為數學之本,讓學生學習到數學的本質、感悟思想方法的本質。

(3)成效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以“落筆有據,言之有理”為主旨,我們在12月6日舉行了首屆“學生數學解題說理大賽”。

二、集體備課——孵化工程,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

(一)緣起

我校開辦五年來,我們一直在探尋“真研究、真思考、真學習”的集體備課制度,讓集體備課實現“五轉變”:從求量轉變為求質,從粗糙轉變為精致,從散漫轉變為集中,從師本轉變為生本,從隨意轉變為充分;讓所有教師直接面對自身真實的教學問題,開展思考、探索,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師由“真問題”而發生“真思考”,學生“真學習”,使廣大教師踏上了一條由“問題——研討——行動——反思——行動……”的校本教學研究之路,構建真實有效的小學數學校本教研模式,創建“教、研、學”三者之間的良好生態。

(二)措施

我們建構了“問課—一備課——上課——辯課——立課——煉課”為“六環”的集體備課模式和校本教研研討模式。本學期,我們重點研究“六環”中的問課和煉課這兩環。

1.問課:借助數據之眼,著力于精準教學。

2.煉課:著眼于系統構建,實現結構化學習。

三、課題研究——攻堅工程,提煉教師專業成長的成果

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們發現:課堂低水平的互動導致學習低效。由此,我們把“生本互動策略的研究”作為課題研究專題,讓課題研究攻克這個壁壘。

(一)聚焦專題,讓課題研究深度開展

本學期,構建“生本教育·智慧課堂”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的研究重點是生本互動策略的研究。在黃畢年主任理念指導下,開展了數學對話的四種策略、有效對話的五步模式、開發數學對話資源的六個要訣措施等課堂互動對話策略的研究,讓生本互動在課堂對話的深度開展下走向深入。

(二)改革觀課議課方式,讓課題研究深度開展:導研單

1.導研單產生的思考。

上學年,我們從“課程性質、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文化”等四個維度開展觀課議課,教師們反映:觀察點太多,無法聚焦學生的學,也導致議課時無法深入分析。本學期,我們從這四個維度出發,借鑒袁曉萍老師的研究成果,設計了針對不同課型的“導研課”,聽課前就發給教師們,聽課過程中或結束后填寫,力求使聽課、評課活動“前”有規劃與主題,“中”有線索與抓手,“后”有跟進與改變。

2.導研單類型。

“初級教師”導研單、“欣賞式”導研單、“同課同構”、“同課異構”導研單?!皩а袉巍蹦茏層^課教師提前明確研修任務,深度介入活動;“導研單”還能有效避免在觀課和議課過程中觀察視點的流散與中心的轉移,從而提高觀課、議課的實效。

四、結語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教研制度,以生為本,以校為本,立足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深入開展閱讀專著、集體備課、課題研究等活動,打造屬于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的教研文化品牌。

參考文獻:

[1]洪雨露.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成果書系現代學校建設的實踐研究[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2]張奠宙.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嚴小衛.帶著鄉野氣息,展示民族魅力:以畬族文化小專題研究為抓手提升歷史校本教研實效的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11).

[4]孟憲樂.立體化校本教研模式: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策略[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5]鄧海云.構建校本教研文化促進教學質量提升[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6(1).

(責編 張欣)

猜你喜歡
校本教研教材
教材精讀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價值導向的校本課程建設——以“蘭質教育”校本課程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節氣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