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 + ”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分析

2020-08-13 07:14林志堅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互聯網

【摘 要】面對互聯網在意識形態領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的挑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守好課堂主陣地,提升課堂育人實效,本文分析了在“互聯網 +”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狀,提出了“互聯網 + ”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一、“互聯網 + ”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狀

( 一) 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網絡挑戰

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互聯網 +”教育的開放性、虛擬性和即時性,以及其海量的信息和信息碎片化的特點,改變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學生即使在上課過程中,也在持續使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實時查閱資料、進行思想交流。但這種信息的聚斂會帶來注意力的匱乏,這種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會使大學生對事件的認識趨于零散、片面和膚淺,不能對知識形成全面、整體和深層次的思考。此外,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成熟的階段,一些非主流的甚至錯誤的信息極有可能引發大學生思想的混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這就必然需要教學模式的變化與之相適應,否則,將無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多還是傳統的 PPT 加黑板的講授方式。這種狀況嚴重脫離了新時代網絡社會實際,更不能適應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發展的需求。再好的授課內容如果缺乏有效的表現形式,也會使實際效果大打折扣。這種現狀與互聯網社會的高速發展極不適應,需要改變以往的知識傳授過程,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 二)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話語引導力受到網絡挑戰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任務不僅要解決學生“知不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學生“信不信”的問題。進入網絡時代,在有限校園與無限信息之間,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激烈?!盎ヂ摼W+”提供的海量的教育資源,這就使得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和傳播者,學生對教師授課的依賴性明顯減弱,傳統教育中教師對知識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面對多種社會思潮、多元價值觀的沖擊,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價值在于回應實踐、指導實踐、引領實踐的發展,更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離理想預期還有一定差距,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跟不上網絡社會發展的步伐,不能有效回應網絡社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的挑戰,不能及時跟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而是關起門來講理論。這導致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在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能夠隨時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還能夠時刻關注學生的品德養成。但是,在線上網絡課程中,思政課教師受地域條件的阻隔而喪失對學生真實情況的掌握,這不利于對思想政治理論人才的有效培養,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才的有效培養。這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適應新時期的教育環境,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表達方式,滿足網絡社會條件下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新需要。

二、“互聯網 + ”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策略

( 一)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

面對網絡社會的強勢來襲,各大媒體對大學生的廣泛影響,要減少網絡媒體負面信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就要主動出擊迎接挑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結、凝聚億萬網民”221,學會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助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破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難題。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理念,適應新境遇,順應新形勢,掌握新方法,積極學習信息知識,提高駕馭互聯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使互聯網成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積極力量。其次,教師要主動融入新技術的應用,利用好教材、黨的文獻、媒體報刊、經典著作、網絡資源等,依托教材而不囿于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穩定性與實際內容的動態性,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再次,從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出發,要盡快形成以大學生發展為中心,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大學生廣泛參與為目標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體系。教師利用好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節,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整理資料。

( 二)打造信息化教師隊伍,加強教師話語體系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建設從本質上講就是在網絡社會如何實現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同問題、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問題,也就是在網絡環境、網絡思維下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創新凝聚共識,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這尤其需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互聯網 +”時期,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都在泛化,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于老師。

參考文獻:

[1]楊源.“互聯網 +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 3) .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 學習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林志堅(1966.06-),女,漢族,山東平度人,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該論文為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中國傳統文化與新媒體視域下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SJGZY058?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互聯網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