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域文化的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2020-08-13 07:14趙靜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陜南校本建筑

趙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边M行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各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但是因時間、課程資源、專業知識等原因,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線教師普遍感到負擔重、難度大的工作,多數處在低水平狀態徘徊?;诘赜蛭幕泥l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鄉土文化與地理學科專業知識結合,可操作性強,是建設和開發校本課程的有效途徑。

一、基于地域文化開發校本課程的有利條件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顯然,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域文化與環境相融合而打上了環境的烙印,成為一種能反映所在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獨特文化。

人的成長,既是在一定區域中生存發展,更是長期浸染于地域文化的熏陶中,每個人或多或少對地域文化有著感性體驗和理性的認識。作為中學教師,具備較為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如能將本學科專業知識與地域文化有機融合,既能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又能較方便地獲取課程資源(地域文化就在身邊),能駕輕就熟開辟出新的研究領域。作為中學生,即使不通過學校教育,也對地域文化有著切身的感性體驗,如因長期的耳濡目染,對傳統的民俗活動有著天然的親切感。而地域文化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將高中地理知識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用科學的理論來揭示地域文化的特性與豐富多彩的內涵及形成原理,既對學生有較大吸引力,又能提升學生對地域文化的理性認識。上學期,我校開展中學生地理大講堂活動,我所做的關于“自然地理環境對地域文化的影響(建筑篇)”和“自然地理環境對地域文化的影響(飲食篇)”的兩場報告,每場都吸引幾百名學生參與聆聽,這說明學科專業知識與地域文化相融合的課程是受學生歡迎的,既拓展了學科視野,更加深了對地域文化和地理環境的理解和認識。

二、《陜南建筑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構想

(一)《陜南建筑文化》校本課程的由來

2018年主持申報縣級教育科研課題《基于地域文化的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研究》(課題編號YXYB18-19015),其中一項重要研究項目是開設具有洋縣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建筑是凝固的藝術,不同地區的建筑,都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所形成的建筑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深入研究討論,地理科組決定開發與當地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又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陜南建筑作為校本課程的主題。

(二)《陜南建筑文化》校本課程內容簡介

社會文化對建筑領域的影響深刻,陜南風格建筑是在陜南地域文化影響下的產物,體現了陜南人民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傳統,是我國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陜南建筑具有獨特的陜南文化藝術風格,這種文化藝術風格特征主要表現在適應陜南氣候、地形等地理條件的建筑設計和造型,以及富于陜南地域文化內涵的建筑裝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歷史性。通過研究身邊的陜南建筑文化,學習陜南文化的務實、開放、創新、包容精神。

(三)《陜南建筑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思路

1.課程開發流程

為真正實現陜南建筑文化深入研究,整個課程的開設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進行,其中課前部分的研究主要由教師來完成,課堂以師生互動交流和學生競答為主,課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完成作業。

2.課前:教師研究

由于沒有現成教材可借鑒,老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收集陜南文化、陜南建筑等相關資料和文獻,以及相關的視頻和圖像資料。視頻和圖像可以作為知識點評歸納的生動資料,以增加課堂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老師認真研習資料,選取其中與校本課程密切相關的內容,諸如陜南建筑與地理環境(氣候、地形、水文等)的關系、建筑裝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陜南建筑發展歷史與演變等;根據研習所得,提煉歸納,集體研究討論制定課程標準。

3.課堂:師生互動——靈活的方式,風趣的課堂,大眾化的參與

由于校本課程的開設實施走班制,師生間和生生間的交流沒有在行政班上課順暢,而且是選修課,主觀意愿上容易被忽視。因此,課堂形式應靈活多樣,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授課內容,以知識競答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每堂課安排部分學生說說所見所聞,介紹當地的建筑風貌或外出旅游認識的各地民居特色。

4.課后:學生研究,展示成果

校本課程的課時有限,因此可以采取“興趣在課堂,研究在課外”的方式。40分鐘的課堂只是為學生搭建了解陜南文化的橋梁,積累相關陜南建筑文化的知識。而對陜南建筑文化進行專題性的研究則放在課后讓學生去實施。老師提供一些陜南文化的研究性學習課題供學生課后選擇。如:陜南地理環境與陜南文化發展的關系;陜南建筑與陜南地理環境的關系;陜南風俗與陜南地理環境的關系;陜南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家鄉建筑中的陜南文化元素探討;陜南建筑文化中海外文化元素分析;陜南文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城市規劃應如何保護陜南傳統建筑文化等。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設計課后研究課題。

學生研究主要在周末和寒暑假進行,開學后提交研究成果。成果呈現方式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形式,如研究報告、手抄報或幻燈片等均可以。老師挑選出代表性成果在全年級展示,既讓作者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借成果展宣傳《陜南建筑文化》校本課程,擴大課程影響力。

(四)課程評價——棄傳統考試手段,以課后研究活動代替

校本課程設置的原則之一是課程的開放性和選擇性,其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蛾兡辖ㄖ幕返脑u價摒棄了傳統的考試方式,而代之以學生課后研究活動作業為主。具體評價內容和比重是:平時表現(出勤、課堂表現、競答)占50%;研究報告或論文占50%。沒有了考試的壓力和束縛,同學們興致高,課堂表現活躍,競答積極,課后研究有動力,活動報告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真正達到了張揚個性、發展特長的目的。

猜你喜歡
陜南校本建筑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尷尬的陜南
陜南民歌藝術生存狀態分析與研究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價值導向的校本課程建設——以“蘭質教育”校本課程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節氣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策略
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保護與創新研究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