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2020-11-17 13:49方永江
中國蘇軾研究 2020年0期
關鍵詞:蘇軾精神文化

◇方永江

2018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保?]蘇軾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神標識和當代價值、世界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和展示。

一、蘇軾精神的形成

我認為,蘇軾文化(又稱東坡文化、“三蘇”文化)是以蘇軾為代表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豐富的人生履跡、政治實踐、文化創造和師友交游等形成的綜合性文化現象,以“奮厲當世忠誠有為,報國之心死而后已”(簡述為奮厲當世忠誠有為)為精神標識,融哲學、歷史學、文學、領導學、軍事學、養生學、美學、烹飪學等于一體,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世界范圍內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蘇父子在接受中華文化的過程中孕育的、在博通經史的過程中創造的蘇軾文化,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茖W定義蘇軾文化,必須放在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宏大歷史敘述中去考究??鬃觿摿⒌娜寮覍W說是構建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源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叭省奔磹廴?,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親戚朋友、愛平民百姓、愛所有的人、愛天地萬物……這是一種泛愛、普遍的愛,“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2]11蘇軾從小學習儒家經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仁”是他的思想內核,“仁政”是他的政治理想。在朝廷上,因為“仁”,蘇軾剛直不阿、直言敢諫。在地方上,因為“仁”,蘇軾體恤民情、關心民生。他在地方上的政績,正是他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的實踐。

由于仕途挫折,蘇軾把佛禪的“不二”、道家的“自然”和儒家的“安貧”融會貫通,形成一種順應世界、平等和諧、豁達瀟灑的人生姿態。蘇軾宦海漂泊,所到之處,能很快融入當地。因此,林語堂說蘇軾“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2]8。

我們說蘇軾“千古第一文人”,是因為在中國歷代文人中,沒有哪一個的文化造詣和文化成就能夠超越他。他在詩歌、散文、詞賦、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在儒學經典、諸子百家、前朝歷史、中醫中藥、佛教道教、音樂舞蹈、飲食養生、格致方技、天文博物、自然物理等多個領域,都有深湛研究和卓著成就。蘇軾文化經歷了兩宋確立期、元明清傳承期和現當代弘揚期。千百年來,不計其數的文人學者,對蘇軾留下的文化遺產如癡如醉,他們詮釋、演繹、研究,試圖把蘇軾說全、說完、說透,但都差強人意。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先生為眉山三蘇祠題詞云:“說不全、說不完、說不透,永遠的蘇東坡?!边@既是當下蘇軾研究現狀的真實表述,也是茫茫蘇海中的一聲浩嘆,呼喚著更多的人加入蘇軾研究中,使蘇軾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徹,使蘇軾文化的定義更客觀、更準確、更完美。

二、蘇軾精神的內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四川眉山三蘇祠文化遺產保護證書,對東坡文化給予了高度評價。我認為,蘇軾是中國人文主義的杰出代表,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東坡文化是眉山的文化象征,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使之在新時代得到很好的傳承發展。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在實施歷史名人傳承創新工程中,我們應當首先把握蘇軾精神及其豐富內涵。

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什么是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一分子,蘇軾身上彰顯著中國精神。

蘇軾的愛國情操、民本思想,從小養成。他的弟弟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中深情寫道: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3]1117

嘉祐二年(1057),蘇軾步入政壇,宦海沉浮,始終堅守其奮厲當世愛國為民的志向。不以耳目之玩奪口體之資,諫買浙燈;置生死于度外,徐州抗洪;更在垂老投荒之時,籌建東、西二橋。凡此種種,集中體現了蘇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蘇軾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文學藝術追求上,始終勇立改革創新潮頭,故而能成為一位深受人民喜愛的政治家和享譽世界的“文化巨人”。

元豐七年(1084)六月,蘇軾由黃州團練副使調任汝州團練副使時,順便送他的長子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任縣尉,途經九江湖口,游覽了石鐘山,實地考察后,為辨明石鐘山命名的由來,寫下了《石鐘山記》,闡釋了“絕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真諦: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4]1170

生性較真、“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軾無論身居廟堂,還是遠走江湖,始終砥礪其唯真唯是、守正創新的品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潁州求是,停開八丈溝;定州固邊,選帥才、練軍士、倡勇敢、定軍制;海南興學,百袍端合破天荒;古文革新、詩的改革、詞的開派,一代文宗炳彪史冊!諸如此類,集中體現了蘇軾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蘇軾的中國精神,就是他仁愛、平和、忠敬三個方面終生秉持的初心,深刻地展示了他的核心價值觀?!皧^厲當世忠誠有為,報國之心死而后已”的蘇軾精神(又稱東坡精神、“三蘇”精神),既有致君堯舜愛國為民的仁愛精神、勇于擔當守正創新的忠敬精神、平衡和諧美美與共的和合精神等豐富內涵,同時蘊含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理念、個人層面的價值規范。因此,對蘇軾文化的深入傳承發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意義。

三、蘇軾精神的價值

蘇軾精神的時代價值就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契合。

(一)仁愛精神在國家層面的價值

蘇軾早年即以一個改革者的視角對國家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在他應制科考時所做的二十余篇策,以及《御試制科策》等文章中表達了這些觀點。這是他在追求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路上的初步探索,而這種價值導向也引領了他的一生。

蘇軾認為,不管是解決內憂還是外患,甚至實現大一統王朝的政治抱負,都必然要建立在國家富強的基礎之上。在《策略一》[4]774中他談道:國家已經潛伏著危機了,但最大的危機是沒有看到危機的存在。如此,看不出危機而又有發生的可能,那么,就只能等著動亂爆發。天下有政治清明的虛名,但卻沒有實質;有著令人憂慮的事情,但卻沒有具體表現,這就說明存在著不可預測的禍亂。最大的迷障就在此。

蘇軾在《御試制科策一道》里談到了國家當時的狀況是:想減輕百姓的賦稅,但朝廷的財用就會短缺;想威加鄰國,但實力卻不強;想興利除害,但卻沒有賢才可用;想使社會風清氣正,但又沒有良策。[4]910他將國家的情況比作一個“受病有深而不可測者”,“其言語飲食,起居動作,固無以異于常人,此庸醫之所以為無足憂,而扁鵲、倉公之所以望而驚也”[4]774(《策略一》)。蘇東坡以庸醫和良醫對相同病狀的不同診斷,來說明這樣的疾病由來已深,不能用常規藥方治之。

當時的北宋,呈現出一種“虛假的繁榮”,看似無知無覺中,卻是被刻意營造出來的太平盛世。蘇軾用犀利的眼光看到了本質,進而獻策:保邦于未危,制治于未亂。彼時的北宋所面臨的具體情況是之前歷朝歷代都不曾有過的。所以,他譏諷那些沉迷于訓詁,妄圖以三代之舊文、漢唐之遺章來達到富強之目的的士子。[4]774(《策略一》)換言之,國家一定要富強,但卻要探索出一條具有北宋特色的富強之路。因此,他既不完全同意王安石的變法,也不完全同意司馬光的政見,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如何實現國家富強呢?蘇軾找到了其政治基礎:以民為本。這可以說是現代人民民主意識的萌芽。當然,人民民主的實質與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在《御試制科策一道》中,蘇軾提出“夫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耳”[4]910。國家非君王獨有,只不過是讓君王作為代表主持天下罷了。在古代社會,儒家思想建構的家國天下的倫理秩序,很容易讓帝王們產生一種“朕即天下”的幻覺。而蘇軾則洞察到了君王與天下之間的辯證關系,勸誡君王要重視百姓的地位。

他還認為“聚則為君民,散則為仇讎,聚散人間,不容毫厘”[4]2870(《上神宗皇帝》)。作為帝王,雖然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崇,但也處于一種危險至極的地位,“是故古之圣人,不恃其有可畏之資,而恃其有可愛之實;不恃其有不可拔之勢,而恃其有不忍叛之心”,這是國家安穩太平、政權長存的重要原因。反之,如不能得民心,而以虛名、恐嚇、控制百姓,“一旦有急,是皆行道之人,掉臂而去,尚安得而用之?”[4]798(《策略五》)所以,帝王要把握好與臣民的關系,以民為本,深結天下之心,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蘇軾借用周武王的典故來說明治國理政安萬民應當敦教化,從而使社會風氣趨向文明。武王克商后,通過散財、禮賢、冊封、剿逆等實際行動使百姓知其廉、謙、仁、義,“如此,則其教化天下之實,固已立矣。天下聳然皆有忠信廉恥之心……”然而秦、漢之后,“求利太廣,而用法太密”,“民日趨于貪”,道德開始墮落。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可以通過使“難行之言,當有所必行;而可取之利,當有所不取”,“實其言”,“去其貪”,“以教民信,而示之義”[4]833(《策別安萬民一》)。也就是說國家對百姓應當多予、少取、放活,對百姓承諾的事情,即使再難,也應當創造條件辦到,通過“省費用”等方式讓利于民,從而提高公信力,恢復整個國家良好的倫理道德秩序。這樣就能防止民眾因為爭利而相互欺詐,文明之風蔚然于世,才能“久居于安”,“同處于?!?,進而社會才能變得和諧。

在《策別安萬民二》[4]839中,蘇軾回顧了在三代的時候,通過制度建設,讓親戚鄰里之間相親相愛,互相幫助,互相慶賀,互相撫恤,互相贍養,同心勠力。人們平安無事,沒有爭端。這已經部分實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從而彰顯了“和諧”這樣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

總而言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目標中,“富強”作為經濟建設實踐,在蘇軾那里,表現為富國強兵、興修水利、疏浚河湖、輕徭薄賦等主張及行動?!懊裰鳌弊鳛檎谓ㄔO實踐,就是要擺正當政者與百姓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實現統一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有機結合?!拔拿鳌弊鳛槲幕ㄔO實踐,在蘇軾那里則體現為敦教化、興學校等治策,通過傳播先進文化,開啟民智,為國家輸送棟梁之材?!昂椭C”作為社會建設實踐,是中國從古至今都希望實現的目標,蘇軾所處的時代也不例外。他主張在社會關系中嵌入一套倫理規范,來化解社會沖突,從而實現一種良好的社會狀態。

蘇軾的仁愛精神,具有時代價值,他的愛國愛民、奮厲當世是行政的榜樣。新時代新征程,要求各級黨員干部修仁心、行仁政,做仁人君子、仁人志士;對祖國和人民具有最深厚的感情,像愛惜生命一樣愛惜祖國和人民的榮譽,愛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始終胸懷赤子之心,始終牢記“以百姓之心為心”,把民生做深做細做實。習近平同志在多種場合向黨的各級干部敲響警鐘,解決好民生問題是各級黨員干部重要工作之一。他說“心無百姓莫為官”,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權,就要為民辦事?!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翻開共產黨九十多年的奮斗史,正因黨旗上始終銘刻“人民”二字,才得天下,才使政權穩固、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習近平同志《在新疆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引用蘇軾:“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保?]進一步告誡廣大黨員干部:要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忠誠干凈擔當來推進黨的各項事業。

仁愛蘇軾,明大德、以天下為己任,一生確實做到了愛國為民、“奮厲當世忠誠有為”,堪稱精神標桿。

(二)平和精神在社會層面的價值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生活于北宋的蘇軾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當然,蘇軾所處的封建專制統治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實現人的存在和發展自由的。因此,在他那里表現得更多的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蘇軾在《超然臺記》[4]1104中處理“物”與“我”的關系上,主張達到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以此來避免為物事所累,也就根本不會有“美惡橫生,而優樂出焉”的物質性煩惱。他一生幾起幾落,宦海沉浮,卻能始終保持著這種曠然豁達??梢詮乃赓H謫后的一些詩句中看到這些表述?!伴L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6]2150(《初到黃州》),“春風搖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楓翻鴉伴水宿,長松落雪驚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6]3379(《書王定國所藏〈寒煙疊嶂圖〉》)。蘇軾貶官嶺南、海南后,歷經艱難險阻,但詩詞中的意境卻未曾變過,“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6]4418(《舟行至清遠縣……》),“汪汪春泥已沒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誰言萬里出無友,見此二美喜欲狂”[6]4536(《游博羅香積寺》)。他在這樣的環境中使得心志釋放,“窮猿既投林,疲馬初解鞅”[6]4509(《和陶歸園田居》其二),他甚至感到自己的被貶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南來萬里真良圖”[6]4570(《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6]4741(《食荔枝二首》其二),“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6]4835(《吾謫海南,子由雷州……》)。甘其食,美其服,逍遙游,誰能出其右?蘇軾以齊物觀之,大道至簡,應該生于自然,歸于自然,順應自然,從而實現意志上的大自由。

窮而不困,潦而不倒。在被貶期間,蘇軾創作了大量的《和陶詩》來直抒胸臆,也許不僅僅是在詩作的韻律上相和那么簡單。這些都為現代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對自由概念的多維度理解,一種安身立命的多樣化選擇。那是大喜大悲之后的淡然寧靜,那是做了實事之后無愧于天地生民的深藏功名?!爸裾让⑿p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保?]35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正是精神自由的瀟灑境界。

對于“平等,公正,法治”等問題,蘇軾認為,“夫天下有二患:有立法之弊,有任人之失。二者疑似而難明,此天下之所以亂也”。蘇軾主張法治,國家要制定法令,但更要重用良才來實施,否則立法和司法就會產生矛盾。治大國,若烹小鮮,法令一旦成文,就不要輕易地去更改,若想實現天下大治,更為關鍵的是選賢任能付諸執行。蘇軾直陳當時的怪象,“夫有人而不用,與用而不行其言,行其言而不盡其心,其失一也”。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君王不知如何用人,沒有給予人才足夠的信任來施行這些法令。因此,才會出現這樣局面:后世腐儒教條式的仿效賈誼、董仲舒,以立法更制為事,以為治天下皆如此。但這些變改,最終卻惑亂世主[4]786(《策略三》)。簡言之,蘇軾主張依法治國與以賢治國相結合。

蘇軾還認為“厲法禁自大臣始”[4]806(《策別課百官一》),在官員的擢升上應當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同意有定制,應該“以才之優劣為差”。對待百姓“可取之利,而有所不取”;對待豪強,嚴禁他們“多取其地而少其賦”等。并且,蘇軾在《上神宗皇帝書》中,對皇族和貴族子弟的一些特權進行限制表示了堅決的支持。凡此種種,都體現出了他對公正的追求。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蘇軾在密州收養棄嬰,在鄂州、黃州拯救溺嬰,以及在儋州倡導黎漢團結都體現了平等的思想。在《和陶勸農六首》中,“咨爾漢黎,均是一民。鄙夷不訓,夫豈其真。怨忿劫質,尋戈相因。期謾莫訴,曲自我人”[6]4866。這也與他崇尚佛法有關,《法華經》“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薄堕L阿含經》“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边@種平等的理念,也與儒家“有教無類”“人皆可以為堯舜”,以及道家“齊物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學貫儒釋道三家的蘇軾從中找到了共通之處。

蘇軾曾對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保?]11而他被貶至未開化之地,依然可以和默默無聞的讀書人、匹夫村婦相往來。常有朋友鄰居來看望他,他也時?;卦L。最讓人感動的是,蘇軾與當地的少數民族同胞相處融洽。他與黎子云兄弟交好,并親歷修建“載酒堂”,在蠻荒之地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在此三年間講學明道,儋州教化日興,海內外才子接踵而來,拜東坡為師。儋州成了海南島的文化中心,尊師重教的傳統也衍展開來。蘇軾北歸九年之后,其在儋州所收門人符確成為海南第一個進士,填補了自隋朝開科舉以來海南地區的空白。蘇軾在《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中說:“華夷兩樽合,醉笑一歡同?!保?]5029這是傳承禮贊民主團結的光輝詩篇。

蘇軾的平和精神,具有時代價值,他的平衡和諧美美與共是修身的典范,并且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彰顯出新時代嶄新的人性之光。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學的論斷,這就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引起全社會的強烈共鳴,也帶給我們極大的心靈震撼。平衡,對社會重要,對個體同樣重要。面對名利、錢財,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群居”還是“獨處”,各級黨員干部都應當始終保持內心的平衡,始終懷有一顆平常心態,行穩致遠。

習近平同志在《從政雜談·為官四要》一文中說:“為官之德在于清廉。為官一場最起碼應留個清名。持身必須以清廉為準則,凡利祿名譽‘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當官做領導,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因此在錢財、名利問題上犯錯誤的可能性總會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時不刻意‘慎獨’,不注意防范‘找上門來’的錯誤,老是懷著僥幸心理去為不可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保?]“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4]27(《赤壁賦》),強調了心存敬畏、堅守底線的重要性。

平和蘇軾,守公德、以百姓心為心,一生確實做到了美美與共“奮厲當世忠誠有為”,堪稱一代師表。

(三)忠敬精神在個人層面的價值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

在蘇軾的作品里,《江城子·密州出獵》直抒胸臆,表達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氣貫長虹: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7]136

當時蘇軾正在密州太守任上,年齡已近四十,一次出獵激發了他的干云豪氣。整首詞都表達出他的男兒本色:對國家和百姓無比的忠誠與熱愛。

盡管蘇軾有安邦定國之能,但卻對長期在地方任職并不消極怠慢,“此心耿耿,歸于憂國”[4]5516(《與滕達道六十八首》其八)。自己的革新主張得不到重視,那么他就只能在具體的行政過程中艱難地踐行著自己的政治理想。諸如救災救荒、糶糧施藥、興修水利、整飭軍紀、救養棄嬰、免除賦稅、發展生產、民族團結等方面,都做出過顯著成績,到處贏得百姓的贊賞。時至今日,蘇東坡任職過的地方人民群眾依然在懷念他的千秋功業,這些都可以佐證他是一個赤誠敬業的良吏。

守其正方能創其新。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第一文人”的蘇軾,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蘇軾的高文大冊固然值得稱道,他的小文小說也獨樹一幟。明代袁宏道曾說過:“坡公之可愛者,多其小文小說。使盡去之,而獨存高文大冊,豈復有坡公哉!”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曾寫過一篇堪稱妙文的游記《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4]8082

短短八十五字,有時間、地點、人物活動、景物描寫,還有作者的感慨。這篇妙文對后世影響很深,開了明清小品文的先河。

蘇軾對古文革新運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不僅有理論的突破,而且躬于實踐??梢赃@樣說,蘇軾是韓愈、柳宗元發起的古文革新運動的繼承者,是歐陽修的繼任者和得力助手,是這場曠日持久的古文革新運動的最后完成者和集大成者。蘇軾詩歌的藝術成就涉及多個方面,集中代表了“宋調”的特點,體現了宋詩的最高成就;蘇軾詞開豪放一派,他對詞的認識、詞的內容、詞的風格等,都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和創新;作為一代書法家的蘇軾,是“宋四家”之首,其《黃州寒食詩帖》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稱天下三大行書……

蘇軾的忠敬精神,具有時代價值,他的心存敬畏、知止有定堪稱道德的楷模。他針對王安石變法的種種弊端,犯顏直諫,迭遭厄運,一貶再貶;他又懷揣“一肚子不合時宜”,被奸人誣為“謗訕朝廷”,依然筆耕不輟?!爸两癫回潓?,凜然照塵寰”[6]2458(《夢中作寄朱行中》),憂國憂民憂天下,對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忠心耿耿、忠貞不渝,是一根不折不扣的魯迅所稱道的“中國的脊梁”,是一座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的道德高峰。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從政雜談》等文中引用了蘇軾“臨大事而不亂”[4]793(《策略四》),“臨利害之際不失故?!保?]3840(《陳侗知陜州》)的名言,強調了在紛繁復雜的世事中,不要亂了方寸;在物欲橫流中,要保持應有的定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各級黨員干部自覺增強黨性鍛煉,極有裨益。

忠敬蘇軾,嚴私德、善養浩然之氣,一生確實做到了守正新創“奮厲當世忠誠有為”,堪稱道德高峰。

四、結語

蘇軾作為百科全書式的歷史名人,長期以來一直處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焦點和中心。2000年,法國《世界報》策劃“千年英雄”欄目,刊載了十二位生活在一千年前后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杰出人物,蘇軾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度嗣袢請蟆窞榇藢iT發表學者馬為民的文章《西方人眼中的蘇東坡》,“出口轉內銷”的蘇軾,迅速掀起國學熱中的新高潮。特別是人民日報社出版發行的《習近平用典》,其中引用古代名人名言名句最多的,除《論語》之外,便是蘇軾的名言名句,分別輯錄入為政篇、勸學篇、廉政篇、辯證篇,更讓蘇軾迅速成為現象級話題。

追慕先賢,傳承發展蘇軾文化,對其精神實質的發掘受到多方面特別是蘇軾遺址遺跡地高度重視。眉山作為蘇軾故里,作為蘇軾文化、蘇軾精神的發源地、發祥地,主動扛起傳承蘇軾文化、弘揚蘇軾精神的大旗,對蘇軾文化、蘇軾精神持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創新實踐。1997年8月,眉山從樂山分離出來,設立眉山地區,中共眉山地委、眉山行署帶領全區人民發揚“艱苦創業、苦干興區”的精神,如期實現了“三年樹形象、五年大變樣”的奮斗目標。撤地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帶領全市人民發揚“忠誠有為創一流”的精神,經濟社會各項發展目標始終鎖定全省第一方陣,豪邁跨進“千億俱樂部”,奮力建設開放發展示范市。其間,結合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強力推進蘇軾文化傳承創新“七個一”工程,廣泛開展蘇軾精神大討論,有效提升了市民素質、城市品位。其他遺址遺跡地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蘇軾文化成為這些地方底蘊深厚的城市名片,蘇軾精神也成為這些地方深入人心的城市精神。

這些探索,正是弘揚蘇軾精神“奮厲當世忠誠有為”的生動寫照。

注 釋

[1]《中秋佳節 聽習近平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見中國新聞網: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9—14/8956170.shtml,2019年9月14日。

[2]林語堂:《蘇東坡傳》,張振玉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4]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人民日報評論部主編:《習近平用典》,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

[6]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詩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詞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歡
蘇軾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虎虎生威見精神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蘇軾吟詩赴宴
誰遠誰近?
拿出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