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閱讀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020-12-14 04:19彭敏
讀寫算 2020年33期
關鍵詞:發散思維群文閱讀小學語文

彭敏

摘 要群文閱讀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閱讀教學效果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因此得到了教師們的推廣和使用。本文中筆者從緊扣文本選擇內容,師生共同探討群文閱讀的資源;明確群文閱讀主題,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豐富群文閱讀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及以讀促寫,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等方面談談在群文閱讀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發散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203-02

閱讀一直以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教學的效果。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采用說教式的單篇閱讀教學形式,導致閱讀教學效率比較低下,難以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也難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自有人提出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以來,在活躍學生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本文筆者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談談自己的經驗。

一、緊扣文本選擇內容,師生共同探討群文閱讀的資源

根據教材文本選擇恰當的文學作品是開展群文閱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前提,它不僅關系著能否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也影響著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要緊扣教材文本,明確群文閱讀組合的依據。如同一題材、同一作家、同一主題和同一體裁等,教師要通過把握教材文本之間的內在關聯,擴展閱讀的資源,并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按照文本之間的內在關聯將其整合起來,實現有效閱讀。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教師可以在教材收錄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將課外優質的民間故事引入到課堂中去,如《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和《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等,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激發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學生觀看完多媒體后,教師讓學生在班級內交流討論下自己的觀看體驗。

例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將農村田園生活作為群文閱讀的主題。為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教師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描寫農村田園生活的詩歌作品,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感受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明確群文閱讀主題,發揮小組合作精神

開展群文閱讀,教師首先要立足課本教材,明確閱讀的主題,圍繞主題搜集文學作品,將課內外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指導學生在精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寫作手法和作者的情感態度,收獲更多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從文本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小組成員之間優勢互補,形成思維的碰撞和擴散,提升群文閱讀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課文第七單元時,本單元的閱讀主題是與“狐貍”相關的,因此在課前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狐貍”相關的寓言故事,如《失算的狐貍》《狐貍和籠里的獅子》《狐貍和猴子大王》《狐貍兔子和烏鴉》等。這些寓言故事對學生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性,閱讀難度也不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各抒己見,分析和探討問題。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閱讀主題的任務:1.你最喜歡哪篇寓言故事,為什么?2.記錄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小組內同學一起探討,解決問題。3.以上的幾篇寓言故事,都提到了“狐貍”,借助這個形象,作者想表達的意圖是一樣的嗎?為什么?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完成探究任務:學生一起精讀同一篇寓言故事,略讀其余的寓言故事,然后重新分組,每位學生分別精讀其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最后交流探討閱讀的體會,就需要回答的問題達成共識。

三、豐富群文閱讀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有效的閱讀形式可以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收錄了我國“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在開展這個單元的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分角色表演和小組合作等閱讀形式,達到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國的“四大名著”以《三國演義》為例,借歷史人物故事表達了歷史的滄桑巨變、個人在歷史的浪潮中的無力之感,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很難體會到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因此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在營造氛圍的同時,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主題。

例如,以《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角色表演和小組合作等方式結合起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從而豐富語文閱讀的形式。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歷史的天空》,讓學生在歌曲營造的蒼涼而蕩氣回腸的曲風中感受歷史的滄桑、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無能無力和后人對前人的感慨。教師讓學生在歌曲營造的氛圍中分角色表演課本中的主要人物,在表演的過程中重點把“借箭”的前后經過表演出來,通過學生的神態、動作和表情等,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神機妙算。通過分角色表演,教師給予了學生表現的空間和自由,發揮了學生的才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在朗讀完了以后,教師還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就《三國演義》中喜歡的某個故事或者人物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下自己的看法。

四、以讀促寫,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閱讀和寫作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將從閱讀中獲得的語言組織能力、寫作技巧和方法帶入到寫作中去。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語言、寫作技巧和內容示范,是一流的寫作范本。在語文課上,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領會作者在文本中對言語、修辭手法的理解和運用,還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練筆”,以讀促寫,讓學生仿照課本內容進行句段的仿寫。此外,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把“名著閱讀課”納入日常語文教學中去,可以進一步規范小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方面隨意性和自主性過大的問題,從而發揮文學名著應有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熟讀背誦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和優美句子,再帶領學生從修辭和表現手法等方面賞析課文的藝術特色,然后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就熟悉的某一景物進行寫作,可以是美麗的校園,也可以是曾經到過的某一旅游勝地。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又能提高學生運用和組織語言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首先要緊扣文本教材,以作品的主題、內容、或者題材為依據,選擇恰當的群文閱讀的資源;明確群文閱讀的主題,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中就閱讀主題進行合作探究,收獲更多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從文本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達到群文閱讀的效果;以讀促寫,讓學生仿照課文的語言表達、寫作技巧進行仿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結尾的續寫,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就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或者作家作品進行對比分析,全面提升文學素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393。

參考文獻:

[1]張海峰.群文閱讀中學生分析比較能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7(32):38-39.

[2]王丹如.師古學古,“今”為“古”用——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3):25-26.

[3]俞慧春.“單元整合”式群文閱讀“整”什么——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甘肅教育,2016(09):88.

猜你喜歡
發散思維群文閱讀小學語文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例談發散性思維訓練
金融新晉軍的“發散思維”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