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賢名相范仲淹的江蘇足跡

2021-01-05 05:29◎劉
江蘇地方志 2020年6期
關鍵詞:泰州范仲淹蘇州

◎劉 芹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2020年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帶我們領略了北宋王朝的人文風貌,更感受了“全文背誦天團”屏幕再現的北宋文壇。盡管故事有真真假假的演繹,卻不能削減大眾“百聞不如一見”的熱情與興趣。劇中第一位出場的是北宋文壇大家晏殊,第二位文壇大家出場時頭戴斗笠,穿著布衣,身后還拉著一車行李,被應天府書院的門人當作農夫趕到一邊,竟是寫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其時,原知興化縣的范仲淹正在丁母憂期,守喪于應天府,遇晏殊守應天府,應晏殊之邀執掌應天府書院。

順著范仲淹的出場,我們追尋范仲淹那些年在江蘇的足跡。范仲淹祖籍蘇州,生于徐州。范仲淹33歲任泰州西溪鹽倉監,歷時三載;37歲任泰州興化知縣,歷時一年丁憂去職;46歲守任祖籍蘇州,在職一年多召還京;50歲知守潤州,十月左右改知越州;64歲前往潁州任職途中,卒于徐州。他與江蘇血脈情深,守任江蘇一方宦海情深,時時、處處、事事彰顯名賢名相風范。

一、徐州:生命歷程的起點與終點

《宋史·范仲淹傳》:“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狈吨傺拖茸孢撝萑耸?,后因中原兵亂,其高祖范隋舉家南遷至蘇州。五代十國時期,其曾祖、祖父、父親三輩都在南方的吳越國為官。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范仲淹父親范墉跟隨吳越忠懿王錢俶降宋,官終武寧軍(治今江蘇徐州)節度掌書記。富弼撰《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銘》:“墉,博學善屬文,累佐諸王幕府,端拱初,隨錢俶納國,終武寧軍節度掌書記。公即掌書記之第三子也?!眳窃酵蹂X俶于端拱元年(988)暴病而亡,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屈辱生活,算是真正地捐國于宋了。范墉于同年升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第二年即989年,范仲淹出生。據樓鑰《范文正公年譜》載,端拱二年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武寧軍節度掌書記官舍。淳化元年(990),范墉病卒于徐州,范仲淹隨母、兄歸葬父于平江(今蘇州)天平山祖塋。后母貧無依,改嫁平江推官朱文翰,范仲淹遂改姓朱,名說?!端问贰し吨傺蛡鳌份d:“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至此,范仲淹以朱說之名隨母侍繼父輾轉于各處任所生活。

范仲淹的人生終點也在徐州。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以重病之身移知潁州,行至徐州途中,沉疴不起,在這里畫上了人生的句號。富弼撰《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銘》:“皇祐四年夏五月二十日甲子,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范公以疾薨于徐,吏走驛馬,以公喪聞,天子感慨”。仁宗“嗟悼久之”,奈何病患無情,“初,范仲淹病,帝常遣使賜藥存問”,亦是人力不可為。便也只能贈兵部尚書,謚“文正”,遣使就問其家,以表悼念。后范仲淹入葬洛陽伊川萬安山下,仁宗親篆其碑“褒賢之碑”。富弼撰墓志,歐陽修撰神道碑,名公顯宦也以祭文等方式表達對范仲淹的哀悼崇敬之情。生命歷程的起點,沒法選擇;生命歷程的終點,于范文正公也一樣地力不從心。生于斯,死于斯,也算是這位名賢名相與徐州的一種緣分。

二、泰州:仕宦生涯開啟之處

據樓鑰《范文正公年譜》,范仲淹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詢知世家,感泣辭母往應天府書院求學?!端问贰し吨傺蛡鳌酚涊d了范仲淹刻苦求學的經歷,“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贝笾邢榉四辏?015),范仲淹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改任集慶軍節度推官,上《奏請歸宗復姓表》,始復范姓,更其名。樓鑰《范文正公年譜》記錄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調監泰州西溪鹽倉,系銜仍舊。天禧五年,范仲淹33歲,所任泰州西溪鹽倉監,即西溪鹽倉的鹽稅督察,主要負責與鹽倉、鹽場官員共同處理政務,同時監察鹽倉、鹽場官員業績。范仲淹泰州西溪鹽倉監任職歷三年,至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止。

在任泰州西溪鹽倉監期間,范仲淹寫有詩文《西溪見牡丹》:“陽和不擇地,海角亦逢春。憶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贝嗽娮饔谇d元年(1022)。牡丹雖名貴,陽和春暖,海角泰州之濱亦可睹其逢春綻放之美。詩人不禁憶起上林牡丹之色來,卻分明禁不住對故人的思念。這份情懷在詩人《西溪書事》中表達得尤為直白且真摯,更多了對未來的期待、信心與壯心,“卑棲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蒙叟自當齊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響亮頻聞鶴,夜海曈昽每見珠。一醉一吟疏懶甚,溪人能信解嘲無?!痹娙肆碛幸皇住对佄谩?,寫得頗為形象生動,寓意極巧且深刻,“飽去櫻桃重,饑來柳絮輕。但知離此去,不用問前程?!币恍┱偷臒o恥貪婪行徑,恰如蚊蚋?!疤幗h”的范仲淹,心憂朝政若此。天圣元年(1023),富弼侍父至海陵。當時泰州通判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進士,又同任職泰州,結下深厚友誼。泰州人氏胡瑗、周孟陽是一方風流名士。此五人意氣相投,相交甚歡,常常相聚游會,賦詩論道。以此滕子京在泰州署內建文會堂,作為五人聚會之所,亦為一時風流雅事。范仲淹有詩《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東南滄???,幕府清風堂。詩書對周孔,琴瑟親義黃?!痹娙艘嘣诖藭r唱出“君子不獨樂,我朋來遠方”的情懷,怕是后來詩人《岳陽樓記》那一句千古絕唱最早的靈感之源。詩人此期還有詩文如《歐伯起相訪》《酬滕子京同年》《得李四宗易書》《題西溪圣果院》《野色》等,友情酬唱、即景賦辭之中頗多感慨,書寫出詩人豪放、豁達的英雄氣息,并飽含有詩人建功立業的凌云壯志。

范仲淹在泰州西溪鹽倉監任職三年期間,除了文壇雅事唱誦古今家國之外,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全系在泰州各大鹽場之中。通過走訪,他看到興化一帶由唐大歷元年(766)淮南黜陟使李承實修筑的常豐堰,因戰亂年久失修,坍圮廢而不治,已失去攔海護田之功。每當海潮泛濫,西水狂瀉,鹽場亭灶沖毀,農田滌蕩,民宅受損,家破人亡。于是他向江淮發運副使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重新修筑捍海堤堰,以救萬民之災?!端问贰埦]傳》:“泰州有捍海堰,延袤百五十里,久廢不治,歲患海濤冒民田。綸方議修復,論者難之,以為濤患息而蓄潦之患興矣。綸曰:‘濤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獲多而亡少,豈不可邪?’”

泰州文會堂前范仲淹雕塑

范公堤遺址

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37歲,因發運副使張綸薦,知興化縣事,主修捍海堰。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役既興,會大雨雪,驚濤洶洶且至,役夫散走,旋濘而死者百余人。眾嘩言堰不可修,詔遣中使按視,將罷之。又詔淮南轉運使胡令儀同仲淹度其可否,令儀力主仲淹議?!碧焓ニ哪辏?026)八月,“仲淹尋以憂去,猶為書抵綸,言復堰之利”,請張綸無論如何定要修成捍海堰,并表示若有事故,朝廷追責,一人獨擔其咎?!端问贰埦]傳》載,綸“表三請,愿身自臨役。命兼權知泰州?!碧焓ノ迥辏?027),張倫與胡令儀負責修堰,逾年堰成,《宋史·張綸傳》:“復逋戶二千六百,州民利之,為立生祠?!睆埦]及胡令儀因此重修捍海堰之功皆得遷官。此即電視劇《清平樂》第一集中所提范仲淹修堰因丁憂去官之事,原來重修捍海堰首倡和實際促成者恰是范仲淹。明代以后,人們為了紀念范仲淹當年的憂民之心與此利民工程,即將阜寧至啟東呂四的海堤統稱為范公堤。清人高岑有詩《范堤煙雨》“拾青閑步興從容,清景無涯憶范公。柳眼凝煙眠曉日,桃腮含雨笑春風。四圍碧水空蒙里,十里青蕪杳靄中。踏遍芳齡一回首,朝暾紅過大堤東?!狈吨傺碗m無復修捍海堰之實,然功績自在民心,至今為人稱道。

范仲淹在興化知縣任上,還有一件重要功績:興辦學宮。自隋唐科舉以來,興化考中進士者寥寥無幾。儒者出身,明白讀書修身之重;名相之質,常念朝廷飽學人才之需。興化南城外,滄浪河畔,興化學宮,應運而生。范仲淹聘請名師前來授課,當日泰州文會堂摯交好友滕子京、胡瑗、周孟陽等自是回不起面子,承邀必當前往講學授課。還有海陵名士許元、查道亦于興化學宮“論道談藝”。一時俊杰名流,皆因范仲淹得齊聚興化。因此范仲淹在興化學宮也特意興建了一所文會堂,與滕子京泰州所修文會堂遙相呼應,將往日那份“君子不獨樂,有朋來遠方”的情懷傳唱至興化。興化這片土地上“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緒,有262人中舉,105人中進士,文武狀元各1人”,與范仲淹興建興化學宮有很大關系,文正公興化教育之功誠不可沒。天圣五年(1027),范仲淹守母喪于南都應天府,晏殊出守應天府,邀范仲淹掌應天府書院。天圣六年(1028)十二月,范仲淹守喪期滿,經晏殊推薦,召為秘閣校理,躋身館職。

三、蘇州:宦海沉浮起落之所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六月,范仲淹46歲,從睦州(今浙江桐廬)移守蘇州。電視劇《清平樂》中有范仲淹謫守睦州的情景,赤腳下河飲水賦詩“蕭灑桐廬郡,烏龍山靄中。使君無一事,心共白云空?!彪m因廢后一事被貶,心情卻無半點難過?!妒挒⑼]郡十絕》之山清水秀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離任睦州移守蘇州,劇中未有交代。其時蘇州正值水災,《宋史·范仲淹傳》“州大水,民田不得耕”。范仲淹剛上任,便立即投入救災,思考水患治理之法。此前昆山、常熟有三十六浦,其中茜涇、下張、七鴉、白茆、滸浦最大,潮水泥沙逐漸淤塞,于是他提出“疏五河,導太湖注之?!钡姆桨??!澳既伺d作,未就,尋徙明州,轉運使奏留仲淹以畢其役,許之?!边@一次蘇州的治水工程,范仲淹算是趕上了。在疏浚五河同時,他提出“新導之河,必設諸閘”的建議,原因在《上呂相公并呈中丞諮目書》中寫得非常明白:“常時扃之,御其來潮,沙不能塞也”“旱歲亦扃之,駐水溉田,可救熯涸之災;潦歲則啟之,疏積水之患”。范仲淹對蘇州水利地勢了然于心,方得這些治水的真知灼見。又如“設置屯兵,專治浦閘”等建議,對于朝廷而言都是極為受用的非常好的水利經驗。范仲淹在蘇州的治水工程,既解決了水患又兼顧了農田水利,妥善處理好了蓄水與泄水、擋潮與排澇的矛盾。范公恩德功績,百姓自有評定,當地人將浦閘名為“范公閘”,修筑的圩堤叫作“范公圩”。元代任仁發在其《水利集》中論道:“范文正公,宋之名臣,盡心于水利,嘗謂修圩、浚河、置閘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三者備矣,水旱豈足憂哉?”

守任蘇州,對于范仲淹而言,相當于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祖塋天平山,必是要去祭拜的。天平山恰有那號稱“吳中第一水”的白云泉,石壁上刻有唐代白居易手書“白云泉”三字,樂天居士曾吟此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蹦阆?,范仲淹這樣的名賢,少不得是要去觀瞻的,興致極處,亦當如樂天居士一般,如此《天平山白云泉》一首便也出爐了。詩人任守期間,走了蘇州很多地方,如泰伯廟、木蘭堂、洞庭山、虎丘山、閶門、靈巖寺、太湖、伍相廟、觀風樓、南園,每一處都讓詩人詩興大發,終成《蘇州十詠》,有景、有故事、更有各種交織不清的感情,確也呈現出文正公名賢名相的風骨。政務之外,名士儒雅風流韻事依舊,酬詩和唱之文不斷,有如《依韻奉酬晏尚書見寄》《留題常熟頂山僧居》《送常熟錢尉》等。范仲淹守任蘇州的第二年,靈巖寺高僧定慧大師宗秀于五月來訪,謁請詩序,范仲淹應請為其作《朝賢送定惠大師詩序》。文中稱贊定慧大師才華、節氣以外,更對大師超然世外之隱逸風范多有稱頌并表仰慕之情,“來則談空實相,號天人師;去則指霞嶺,嘯風林”。范仲淹自我感嘆個人貶謫途中雖亦有隱情,然見定慧大師“上人之隱,盛于吾人之隱遠矣”。他的一腔家國情懷,使他在那或貶或遷途中,得以永葆平和泰然之心以待萬事萬物,而寵辱不驚。

蘇州天平山范仲淹紀念館

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在蘇州知府任上第二件大事開啟。據樓鑰《范文正公年譜》,范仲淹擇南園地建蘇州郡學,延胡瑗等為州學教授。名賢之資,加之家國之心,范仲淹一生熱心教育。電視劇《清平樂》中執掌應天府書院的師者風范,守邊御夏時授教狄青《左傳》的愛才之心,對夏之戰論過貶知耀州時規勸張載“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且贈《中庸》一書的儒者仁愛育人之心,在《宋史》中亦有真實的記錄。他一直主張“國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史料中可以見到范仲淹但凡到某地任職,必建學興教,惠澤鄉民。此前知任興化縣上,亦曾興辦學宮,轟轟烈烈。今日范仲淹在自己的故鄉,購得南園之地,便在此南園之地上建成學校,聘請好友胡瑗“為蘇州教授,諸子從學焉”;同時作《與孫明復書》,邀請他到蘇州“講貫經籍,教育人材”。他還屢次奏請朝廷立郡學,得到歐陽修等朝中重臣支持,最終仁宗慶歷四年(1044)朝廷頒發州郡立學的詔書。元朝鄭元祐《吳縣儒學門銘》中記載:“天下郡縣學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吳中,蓋范文正以宅建學,延胡安定為師,文教自此興焉?!狈吨傺陀趨侵惺壮たh之學,厥功至偉。吳中子弟享其遺澤,自宋以后,有“登科者逾百數,多致顯”之榮。據統計,從這里曾走出了八十幾位狀元和四百余名進士。及至今日,當年府學所在,今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仍是吳中學子向往的學習之所。范仲淹《歲寒堂三題·其一歲寒堂》說“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子孫四方志,有家在江城”,故鄉之地“于以聚詩書,教子修誠明。于以列鐘鼓,邀賓樂升平”。師者情懷,拳拳之心,天地可鑒;儒者風范,文質彬彬,日月可表。同年十月,拜尚書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京,判國子監。

四、潤州:宦海沉浮過渡之地

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向仁宗上“百官圖”?!皶r呂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呂夷簡不悅。他日,論國朝建都之事,二人意見不合,朝堂爭論激烈,范仲淹言辭急切有失,遂貶知饒州。電視劇《清平樂》中有范仲淹因上“百官圖”而被貶一事。景祐四年(1037),京師地震。據《續資治通鑒》載,直史館葉清臣上疏言:“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被黜,天下舌不敢議朝政,行將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責,詳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幾明威降鑒,善應來集?!弊嗍柽f上去幾天后,仁宗下詔,范仲淹等皆得近徙。范仲淹便由饒州調至知潤州。

寶元元年(1038)二月,范仲淹50歲,到達潤州后,便去了道教圣地茅山,有詩《移丹陽郡先游茅山作》。詩言“竭節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范仲淹感懷平生仕途多舛,不如潛心悟道來得痛快,“不更從人問通塞,天教吏隱接山居”,詩人當是尋找一種自我的心理寬慰?!顿浢┥綇埖朗俊贰坝锌推缴鷲郯自?,無端半老尚紅塵。只因金簡名猶在,得見仙巖種玉人”,皆因一時感懷,身臨其境之處,情不自禁。他在給宋仁宗的《潤州謝上表》上說:“徒竭誠而報國,弗鉗口以安身”,一面還不忘勸諫仁宗“總挈綱柄,博延俊髦”,以使“人心不在于權門,時論盡歸于公道。朝廷惟一,宗廟乃長”。雖三黜,報國憂國之心從未改變,茅山道君自敵不過。

年過半百的范仲淹知潤州,雖短短一年時間,成績頗可稱道。名儒出身,從來看重建學興教,培養人才之事。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寶元初,文正范公仲淹守潤,新學宮,請賜以閑田,具經史、傳疏、諸子書,聘江南處士李覯使講說,以教養其州之子弟。率五日一視學,躬教以文,間設飲食,延勞獎進之。士翕然興于學,民相勸趨于善,邦之人士深德之,立祠于學?!崩钣M與范仲淹相交甚厚,后來范仲淹知越州,興辦郡學,亦曾邀請李覯前往講學。范仲淹一生心系教育,在江蘇各處,早年泰州,后來蘇州,現在潤州,從未將建學興教之事耽擱。今日江蘇,教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名校林立、名師云集,亦算不辜負當日文正公在江蘇這片土地上為教育的傾心付出。

在潤州,范仲淹還有一件為人銘記之事,便是重建清風橋,以利關河兩岸居民通行往來。宋《嘉定鎮江志》記載:“清風橋,在嘉定橋之南。宋景祐間,郡守文正范公希文重建,俗呼為‘范公橋’?!卑傩找苑豆麡驅崬橛浄豆鞯?。后來梅堯臣贊范仲淹此舉“謂公天下才,非專一方惠。乃此作輿梁,力行無鉅細?!币徽Z中的,范仲淹對民生之事從來事無巨細?!都味ㄦ偨尽酚州d,南宋嘉泰、開禧間,郡守辛棄疾重修范公橋。清末畫家周鎬創作有《京江二十四景》,畫圖之一“范橋流水”,可見橋面建有廊亭,造型典雅飄逸??上教靽鴷r期,范公橋橋石、橋欄俱被拆毀,僅余門圈,卻也危甚。后來,由于長江港灣淤沙擴展,主航道北移,碼頭東遷,江灘積淤,致使關河逐段淤塞,失去河道之形。1929年江蘇省府遷鎮江后,完全平廢,關河之上的清風橋亦隨之淹沒在歷史塵土中。1998年,鎮江正東路拓寬改造,考古發現了宋代清風橋遺跡,宋代橋石大半保存,橋體跨度長約40余米,橋下河床遺址即在酒海街和上河邊之間地下。于是在原址勒石立碑紀念,現為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范仲淹知潤州期間,看盡潤州風光。他到甘露寺李德裕奠堂憑吊,游北固山,作《北固樓》;游金山寺,作《送識上人游金山寺》。其同榜進士兼好友滕子京、魏介之,曾相約到潤州,探望范仲淹。摯友相會,少不了詩文唱誦,范仲淹寫下《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訪丹陽郡》,以記其事?!伴L江天下險,涉者利名驅。二公訪貧交,過之如坦途?!薄巴耆偃?,太半空名呼。沒者草自綠,存者顏朱無?!奔葘懗隽嘶茧y至交的真情難得,又感嘆物換星移,世事滄桑。滕子京后來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受友人之托,寫下傳世名篇《岳陽樓記》。范仲淹一生并未去過岳陽樓,何以將岳陽樓四周景物描寫得如此傳神?情感宣泄得如此酣暢淋漓?這該與詩人仕宦輾轉走過不少地、見過不少景有一定關系,詩人的才情自是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詩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真實心境,徹底地打動了人心,所以至今唱誦不衰。此間,范仲淹與文士名流亦多酬唱之作,如《依韻酬葉道卿中秋對月》《送蔡挺代父之蜀》等。詩人悉心整理多年文稿最終編定而成8卷本《丹陽編》,此后有20卷本《丹陽集》行世。丹陽,原潤州之名,范仲淹以地名書,足見他對潤州的魚水情深。詩人在《京口即事》中吟道:“突兀立孤城,詩中別有情。地深江底過,日大海心生。甘露樓臺古,金山氣象清。六朝人命薄,不思此升平?!睗欀菔且粋€多么好的地方,一派太平盛世之象,可惜那六朝風云人物,無福消遣。身處其地,面對滾滾長江氣勢,心胸開闊,雄心壯志任意揮灑,這便是范仲淹眼中、心中的潤州。

仁宗寶元元年(1038)十一月,范仲淹接朝廷詔令,改知越州。一年之后,西夏李元昊反,仁宗以范仲淹眾望所歸,召還京師??刀ㄔ辏?040)至慶歷初,參與經略西北軍政。慶歷三年(1043),李元昊請和,西境稍寧。范仲淹調任回京拜樞密副使,后再拜參知政事。此時仁宗深感國家官僚機構冗雜,行政效率低下,有意改革。于是以范仲淹為首的一撥諍臣實施改革的慶歷新政,以此拉開。由于新政侵犯貴族官僚的利益,阻撓之聲切切,慶歷五年(1045)初,新政改革廢止,以失敗而終。這次失敗,卻為后來王安石變法吹響了號角。范仲淹等人因此遭謗“朋黨”之聲再起,紛紛外放。雖年老多病,仕途輾轉奔波,心懷社稷百姓終無所恨?;实v四年(1052),范仲淹調任潁州,抱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

猜你喜歡
泰州范仲淹蘇州
泰州海陵區剛柔相濟 深抓中小企業責任落實
Pingtan in Suzhou 蘇州評彈,值得一聽
幸福水天堂——泰州
蘇州伴宅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范仲淹畫粥苦讀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
泰州古韻
官場圣人范仲淹
范仲淹苦讀軼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