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馬克翻譯理論視閾下軍事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翻譯策略探討

2021-01-17 14:14周時娥陳英濤
關鍵詞:馬克譯文語義

周時娥 陳英濤

一、引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軍事英語翻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為我國引進國外先進軍事技術、加強中國軍事軟實力建設、促進中外軍事交流與合作以及提高軍隊外語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國防與軍隊改革的深化推進以及軍事任務的不斷拓展,軍事學術著作和軍事技術資料的翻譯已成為軍事翻譯人員的常見任務之一。[1]如何翻譯這兩類資料,達到最佳翻譯效果,成為軍事英語翻譯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軍事英語閱讀是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的重要課程之一,教會學生翻譯策略是該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認為,紐馬克翻譯理論可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借鑒。

二、紐馬克翻譯理論

(一)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

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方法,并把這兩種方法應用于不同類型的文本中?!霸诮浑H翻譯中,翻譯者用目標文本來表達和源語同樣的效果;在語義翻譯中,翻譯者在目標文本句法結構和語義方面允許的范圍內,來表現源語言的真正語境意義?!盵2]47-48

語義翻譯是指在譯入語語義和句法結構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準確地再現原文的形式和上下文意義。語義翻譯的關注對象是譯出語作者,譯者必須忠實于原作者,符合源語文化,努力傳達源語的所有細微差異和作者風格的所有特點。在表達形式上,語義翻譯應盡量保留原文的語義效果,竭力做到譯文與原文“形神兼備”。

交際翻譯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應,即信息傳遞的效果,目標文本所產生的效果應當力求接近源文本。交際翻譯重視譯文產生的效果,首先要關注目標語和目標文本讀者。因此,在交際翻譯中,譯者可以適當發揮,擺脫原文語言結構和形式的束縛,發揮譯文語言的優勢,適當對原文進行增減,重新組織句法,調整原文的邏輯關系,改寫晦澀難懂之處,運用目標語常見的搭配和結構,使譯文地道、流暢,讓目標讀者容易接受。

總體上,語義翻譯更多從作者語言層面來考慮,注重譯出原文的所有含義和形式;交際翻譯則更多從讀者層次來考慮,注重譯文讀者產生與原文讀者相同的效果。交際翻譯法的實質是意譯、歸化、適度再創造。但是,這二者并不彼此排斥,不能絕對區分開來,翻譯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一種方法,二者在翻譯中常常交替使用,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3]45-46

(二)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在不同類型文本中的應用

紐馬克在總結和吸收其他理論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語言的功能將翻譯文體劃分為三種類型: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喚號召型文本(vocative text)。譯者應根據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

表達型文本主要包括文學作品、政治文獻或演說、自傳、信函等。 原作者的風格、源語獨特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都很重要。因此,表達型文本的翻譯應以語義翻譯為主,遵循“作者和源語第一”的原則,既要忠實于原作者表達的思想內容,又要忠實于原作者的語言風格。

信息型文本主要包括非文學作品、教科書、學術論文和報刊文章、會議記錄、產品說明、技術資料等內容重于形式的文本。信息型文本翻譯主要是向讀者如實通順地傳遞原文的信息,但不可忽視讀者的接受效果,即譯語語言應符合譯入語讀者的語言認知體系。因此,信息型文本的翻譯應以交際翻譯為主。

呼喚號召型文本多見于廣告、宣傳手冊、論辯、通告、規章制度等旨在說服或引導讀者的文本,文本的中心是讀者而非作者,目的是“號召讀者去行動、去思考、去感受”[4],力圖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因此呼喚號召型文本的翻譯多使用交際翻譯方法。

三、紐馬克翻譯理論在軍事英語翻譯中的應用分析

(一)軍事英語資料分類及翻譯建議

軍事英語資料可劃分為四類:軍事指導文件(軍隊上呈下達的各種文書)、軍事學術著作(專門研究戰爭規律和軍事思想的各種論著)、軍事技術資料(有關武器裝備、后勤保障、工程構筑和專業訓練方面的文字材料)、軍事文學作品(以軍事為題材而創作的各種文藝作品)。[5]55

結合紐馬克翻譯理論,筆者認為軍事學術著作和軍事技術資料屬于信息型文本,因此在翻譯中宜側重于交際翻譯;軍事指導文件屬于表達型文本,在翻譯中宜側重語義翻譯;而軍事文學作品兼有表達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的特點,因此可以結合使用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方法。

(二)軍事學術著作和軍事技術資料特點

軍事英語翻譯不同于其他文體的翻譯,它有其獨特的語言特征??傮w上來講,軍事學術著作和軍事技術資料在語義上具有特義性、單義性和準確性的特點;在使用上,具有正式性、統一性和隱義性的特點;在形式上,多使用縮略語、復合詞、復合句和被動語態。[6]

大量使用縮略語。為節省篇幅,省時省力,英語軍事資料大量使用縮略語,比如NATO、CIS、GPS、DMZ、C3I system等。

多用名詞做定語。軍事英語術語多用名詞作定語,如carrier task force operation (航母特混艦隊作戰)、gate guard shack(門崗)、staff officer(參謀)等,這種多名詞構成的術語具有明確的語義關系和嚴密的邏輯關系。

廣泛使用復合詞。在詞匯上大量使用復合詞,使句子結構簡單化,表達精煉。常見的復合詞如:advance to contact (前去接敵)、fire-on-the-move ability(移動射擊能力)、low-altitude-flying-target interception (低空飛行目標攔截)等。

長句使用較多,句子較長,結構相對復雜,分句多。如:An army’s highest priority is to maintain a state of readiness which can be an effective deterrence to aggression and/or assure the ability to fight and win should the deterrence fail.[7]9這個句子比較長,包括了三個從句,但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廣泛使用被動語態。大量使用被動句是軍事英語的一大特色。比如:Nine classes of hazardous materia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如果將其翻譯成“九類危險品被聯合國分類系統中做出規定”則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翻譯成“聯合國已確定九類危險品”則較為通順自然。

(三)交際翻譯策略應用分析

目前國內所有軍校都開設軍事英語閱讀課,課本內容基本上是關于軍事學術著作和軍事技術資料的,下面主要針對這兩類軍事文本,結合紐馬克翻譯理論和軍事英語特點,從詞匯、句法和語篇三個層面分析討論軍事英語翻譯過程中英譯漢的翻譯問題。

1.詞匯層面

例1:On exercises and operations, soldiers carry their individual equipment, ammunition, water, food and protective clothing.[8]102

譯文:在演習和行動中,士兵攜帶各自的單兵裝備、彈藥、水、食物和防護服。

分析:交際翻譯注重目標語讀者的理解和反應,即信息傳遞的效果。此例中individual equipment譯成“單兵裝備”,既能讓中國讀者明白原句的意思,又符合軍事詞匯的專業特點,體現了交際翻譯的優勢;如果譯為“個人裝備”,沒有“軍語味”,且信息傳遞效果不好。

例2: The G-36 is equipped with a 30-round magazine and can fire at a rate of 750 rounds per minute.[8]104

譯文: G-36配備一個30發的彈匣,能夠以每分鐘750發的速度發射。

分析:紐馬克認為,在交際翻譯中目標文本所產生的效果應當力求接近源文本。此例中,“magazine”如果譯成“雜志”,就屬于誤譯,只有譯成“彈匣”才是正確的。

2.句法層面

例3:Rapidly fielding new and better equipment to the current force (which) ensures the army remains adaptive and responsive to evolving situations by providing the means which allow us to consider what may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considered or anticipated, thus providing soldiers and units the equipment they need now.[7]18

譯文:為現有部隊快速配備新的、更好的裝備。通過提供一些手段,讓我們能夠分析和思考以前沒有考慮到或預料到的情況,確保軍隊對不斷變化的局勢保持適應性和反應能力,從而為士兵和部隊提供他們目前所需的裝備。

分析:軍事英語長句較多,這些長句中通常又含有若干分句和許多短語及其他修飾限定成分,句式較為復雜。此例中,這個長句有兩個定語從句和兩個賓語從句。如果按照語義翻譯法,翻譯出來的漢語可能晦澀難懂。采用交際翻譯法,擺脫原文語言結構和形式的束縛,靈活處理介詞短語和定語從句的位置,邏輯關系就比較清晰,譯文也比較流暢,語言表達符合漢語語言規范。

例4:The requirement to reset equipment and return all army units to full readiness when they return from deployment ensures army ability to execute follow-on operations.[7]11

譯文1:要求調整裝備和所有陸軍部隊恢復到戰備狀態,當他們從作戰部署中返回,確保陸軍有能力開展后續作戰。

譯文2:調整裝備和使從作戰部署中返回的所有陸軍部隊恢復到戰備狀態,能夠確保陸軍有能力開展后續作戰。

分析:譯文1采用語義翻譯法,嚴格遵照原句結構和形式,看似忠實于原句,但翻譯出來的句子使讀者覺得生硬、突兀;譯文2采用交際翻譯法,將時間狀語從句“when they return from deployment”提前翻譯成定語來修飾“所有陸軍”,這樣讀起來就順暢多了。

3.語篇層面

例 5:Shock and awe. This was of course the bumper sticker for how the war would begin, well advertised weeks in advance. But the idea was not so new. Selectively hitting military targets while sparing civilian infrastructure is an idea that builds on the US experience in Afghanistan, Kosovo, and Desert Storm.[7]3

譯文: “震懾與畏懼”,這當然是介紹戰爭將如何開始的“小廣告”,戰爭開始前幾周就大做宣傳。但這并非什么新花樣,有選擇地打擊軍事目標而避開民用基礎設施,是美國從阿富汗戰爭、科索沃戰爭、沙漠風暴行動的經驗總結中孕育產生的軍事策略。

分析:原句中“the idea”指的是“the bumper sticker for how the war would begin”,但如果不結合上下文并從語篇的角度理解,就不知道“the idea”指的是什么,后面的翻譯中為避免重復,用“這”來代替“the idea”。為了更符合漢語語言規范和表達習慣,譯文采用了改譯、加詞、重復等翻譯技巧,例如:將原句的介詞短語“in advance”進行了“改譯”,翻譯成“戰爭開始前”;將“in Afghanistan, Kosovo, and Desert Storm”翻譯成“阿富汗戰爭、科索沃戰爭、沙漠風暴行動”分別添加了“戰爭”“戰爭”“行動”,否則,讀者有可能將其理解成地名,而不是戰爭和軍事行動。該譯文符合交際翻譯的方法,達到了交際翻譯的目的。

四、結語

翻譯軍事學術著作、軍事技術資料、軍事指導文件以及軍事文學作品等不同的軍事英語資料,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紐馬克的翻譯理論為翻譯這些英文資料提供了借鑒,但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需要結合文本的具體情況靈活采用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方法,以達到最佳翻譯效果。學生掌握了這些策略,閱讀和翻譯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猜你喜歡
馬克譯文語義
真實場景水下語義分割方法及數據集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連通器及其應用
馬克·吐溫:辣你沒商量
語言與語義
弟子規
弟子規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漢語依憑介詞的語義范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