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前路零切跡椎間融合固定雙節段頸椎病△

2021-03-31 02:02湯立新李顯博葉向陽趙玉果王華磊郭雄飛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1年5期
關鍵詞:雙節椎間隙頸椎病

程 省,湯立新,李顯博,馬 遠,葉向陽,趙玉果,王華磊,郭雄飛,王 挺

(南陽市中心醫院骨科,河南南陽473000)

頸椎病是目前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其中雙節段頸椎病的病情進展迅速,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其治療關鍵在于及時診斷并采用手術治療[1]。雙節段頸椎病常需采用前路頸椎間盤切除融合術治療,既往以籠架-鋼板系統的應用最廣泛,可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但術后易合并內固定斷裂、吞咽困難等不良反應,臨床穩定性較差,需考慮進行術式的調整與優化[2]。近年來,隨著融合技術的改進,頸前路零切跡椎間融合(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固定系統的概念逐漸被提出并推廣,但目前對于雙節段頸椎病的術式選擇尚缺乏明確可行的臨床指南[3]。本研究在雙節段頸椎病的患者中采用Zero-P固定系統,并與籠架-鋼板系統進行比較,旨在尋求最適合的固定方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確診為雙節段頸椎??;(2)經保守治療效果欠佳,自愿接受內固定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骨關節系統疾病史、畸形史或手術史;(2)存在神經系統并發癥、精神疾病或惡性腫瘤。

1.2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雙節段頸椎病患者,共120例符合上述標準,納入本研究。依據術前醫患溝通結果分為兩組,兩組患者的術前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病程和發病類型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備案,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與比較

1.3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全麻,取仰臥位,選取頸部右側入路,透視定位椎間隙后將椎體撐開釘置入椎間隙,安置撐開器后撐開椎間隙,完全切除椎間盤以及周圍增生骨贅以徹底減壓。

Zero-P組:選取與椎間隙相互匹配的試模,透視下調整試模,再選取匹配的Zero-P后使用自體骨以及人工骨進行椎間隙填塞,整個手術過程需在透視下進行確認。將螺絲釘在導航器的幫助下置入椎體并鎖緊,逐層縫合。

籠架鋼板組:采用籠架-鋼板系統固定,取合適的籠架高度,在透視輔助下置入人工骨籠架并調整位置,選用合適長度的頸椎前路鋼板完成螺釘置入。

1.4 評價指標

記錄圍手術期資料。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協會(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頸椎評分和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量表)評價臨床效果。行影像檢查,測量頸椎前凸(C2~C7)Cobb角、椎間隙高度[7-8],觀察融合情況和內置物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兩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圍手術期情況

兩組手術均順利完成,Zero-P組出現2例神經損傷、1例硬膜破裂;籠架鋼板組出現3例神經損傷、1例硬膜破裂,均實施對癥處置后好轉。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資料見表2,Zero-P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籠架鋼板組(P<0.05)。Zero-P組62例患者中,術后發聲嘶啞1例,吞咽困難2例;籠架鋼板組58例中,術后發聲嘶啞4例,吞咽困難6例;經對癥處置,術后7~14 d癥狀緩解;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生術后脊髓、神經根損害加重,切口血腫,呼吸困難和深部感染等嚴重并發癥。Zero-P組62例中,切口甲級愈合48例,乙級愈合12例,丙級愈合2例;籠架鋼板組58例中,切口甲級愈合28例,乙級愈合17例,丙級愈合13例;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結果(±s)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結果(±s)與比較

指標手術時間(m i n)切口長度(c m)術中出血量(m l)術后引流量(m l)下地行走時間(d)住院時間(d)Z e r o-P組(n=6 2)7 1.8 2±1 3.2 7 2.3 1±0.8 5 5 0.6 8±1 0.3 5 7 5.2 6±8.7 4 1 0.2 5±1.8 9 1 6.7 9±2.4 3籠架鋼板組(n=5 8)8 8.6 7±1 5.1 8 4.8 9±1.3 5 7 6.2 7±1 3.2 5 9 4.5 3±9.4 7 1 8.3 4±2.0 7 2 2.0 9±3.1 3 P值<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

2.2 隨訪結果

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32個月,平均(15.52±3.41)個月。隨訪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發生神經損害癥狀加重,均無手術翻修者。

兩組患者隨訪資料見表3。Zero-P組術后恢復頸椎完全負重活動時間顯著早于籠架鋼板組(P<0.05)。與術前相比,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下降(P<0.05),而JOA評分和SF-36評分顯著增加(P<0.05);術前兩組間VAS、JOA和SF-36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Ze?ro-P組VAS、JOA和SF-36評分均顯著優于籠架鋼板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隨訪資料(±s)與比較

指標時間點P值完全負重活動時間(d)V A S評分(分)<0.0 0 1 0.1 6 4<0.0 0 1 J O A評分(分)0.1 3 0<0.0 0 1 S F-3 6評分(分)術前末次隨訪P值術前末次隨訪P值術前末次隨訪P值Z e r o-P組(n=6 2)2 6.8 9±4.9 7 6.1 5±2.1 4 1.4 2±0.8 6<0.0 0 1 9.5 3±3.3 2 1 8.2 9±6.7 4<0.0 0 1 3 2.5 3±7.3 2 5 7.2 9±1 1.7 4<0.0 0 1籠架鋼板組(n=5 8)3 8.5 4±5.3 7 6.2 1±1.5 6 3.6 5±1.4 8<0.0 0 1 9.1 4±3.9 3 1 1.6 3±4.4 9<0.0 0 1 3 3.1 4±7.9 3 4 8.6 3±9.4 9<0.0 0 1 0.1 3 0<0.0 0 1/

2.3 影像評估

兩組患者影像學測量結果見表4。與術前相比較,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頸椎前凸Cobb角和椎間隙高度均顯著增加(P<0.05);術前兩組間頸椎前凸Cobb角和椎間隙高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末次隨訪時,Zero-P組患者的上述參數的改善顯著優于籠架鋼板組(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影像測量指標(±s)與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影像測量指標(±s)與比較

指標時間點P值頸椎C o b b角(°)0.1 6 4<0.0 0 1椎間隙高度(m m)術前末次隨訪P值術前末次隨訪P值Z e r o-P組(n=6 2)8.4 2±4.6 3 1 7.1 3±7.8 2<0.0 0 1 5.5 2±2.1 9 1 0.4 7±3.6 3<0.0 0 1籠架鋼板組(n=5 8)8.2 9±4.5 7 1 2.5 3±5.7 8<0.0 0 1 5.9 4±2.0 2 7.4 5±3.8 4<0.0 0 1 0.1 3 0<0.0 0 1/

融合間隙達到影像骨性融合時間,Zero-P組62例中,<10周39例,10~16周15例,>16周8例;籠架鋼板組58例中,<10周22例,10~16周19例,>16周17例;兩組間差異有統計意義(P<0.001)。至末次隨訪時,Zero-P組未見內置物松動,籠架鋼板組1例患者出現螺釘松動,Zero-P組典型病例影像見圖1。

圖1 患者,男,52歲,雙節段神經根型頸椎病,接受Zero-P固定系統治療 1a,1b:術前MRI及三維CT示C3/4椎間盤突出,硬膜脊髓明顯受壓 1c:術后12個月正位X線示內固定物位置良好 1d:術后12個月側位X線片示頸椎前凸角良好,椎間隙高度恢復,已骨性融合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Zero-P組的圍手術期參數均明顯低于籠架鋼板組(P<0.05)。Zero-P組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籠架鋼板組(P<0.05),與El?lingson等[9]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揭示了Zero-P固定系統在頸椎病手術中可有效降低手術創傷,規避不良反應的發生。分析原因在于頸椎病手術的主要出血來源是椎體骨質及附屬組織,Zero-P固定系統無需損傷椎體,無需充分剝離肌肉及切除韌帶等深處結締組織,因此其手術時間短而出血量較少;而籠架-鋼板系統置入需對椎體及周圍組織進行充分顯露,因此其手術時間長、出血量較多[10]。

本次研究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頸椎疼痛及功能恢復評分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的疼痛、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改善,且Zero-P組均明顯優于籠架鋼板組,表明Zero-P固定系統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椎體間植骨融合進程并提升融合的穩定性,進而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與Reddy等[11]學者的報道保持一致。分析原因在于Ze?ro-P固定系統并非置入鋼板,充分減少了對鄰近節段的刺激及置入物與生理性阻滯的直接接觸,規避了因接觸性刺激而引發的吞咽困難,此外還可減少鄰近節段椎體結構性退變的風險[12-13]。

本研究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影像學指標均明顯改善,且Zero-P組改善明顯優于籠架鋼板組(P<0.05)。分析原因在于Zero-P固定系統具有較好的生物親和性,其材質、彈性等特征與生理性組織較為接近,可有效促進骨折愈合、加速融合進程,此外還可有效規避固定系統的下沉,改善影像學指標[14],與Noguchi等[15]學者的影像學分析一致。

綜上所述,在雙節段頸椎病的治療中使用頸前路零切跡椎間融合Zero-P固定具有安全、高效、低創的優勢,在改善頸椎矯形效果、恢復頸椎生理功能并緩解疼痛癥狀等方面療效滿意。建議依據病情優先選擇頸前路零切跡椎間融合Zero-P固定。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1)樣本量一般,可能存在選擇偏倚;(2)隨訪時程有限,未對遠期效果進行隨訪評價,有待于后續繼續改進治療方法,行進一步長時程、大樣本量研究。

猜你喜歡
雙節椎間隙頸椎病
超聲與傳統體表標記定位孕產婦L3~4椎間隙用于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
頸椎病與老年癡呆
改良CT測量法在評估腰椎椎間隙高度中的應用分析
藝術為媒“僑之緣”云端獻禮賀“雙節”——興化“僑之緣藝術團”精心編排中秋國慶在美云端演出節目
鷓鴣天·慶“雙節”
“雙節”長假,帶動消費旺起來
游泳 趕走頸椎病
頸椎病的簡便貼敷療法
球囊壓迫法建立兔雙節段脊髓損傷模型
腰椎正中矢狀面椎間隙的CT測量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