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的探索

2021-06-08 09:22王鑫鵬朱雪梅程懋鋆
關鍵詞:勝任維度課程

王鑫鵬,朱雪梅,程懋鋆

盡管全球化與本土化是一對矛盾,但隨著交通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方方面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并深刻影響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因此基于本土化的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時代高質量的地理教育,應面向未來全球化人才之需求,積極探索既立足本國實際又兼具全球勝任力的育人模式。

圖1.全球勝任力的維度與構成要素

一、理解:全球勝任力內涵及地理學解讀

21世紀的學生身處互聯、多元、迅速變革的世界,需要掌握在全球化背景下與他人友好交流合作的能力、開放包容的態度,因此全球勝任力(Global Competence)作為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能力,成為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重要指標[1]。2018年,PISA測試首次將全球勝任力納入考核,并且與哈佛大學“零點計劃”(Project Zero)共同發布《PISA全球勝任力框架》。該框架將全球勝任力定義為:全球勝任力是分析當地、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能力,是理解和欣賞他人觀點和世界觀的能力,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有效互動的能力,是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的能力。全球勝任力主要由四個相互依存和高度重疊的維度構成,并得到四個不可分割的要素支持。如圖1所示,維度一“分析當地、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能力”建立在技能要素上,促成知識要素;維度二“理解和欣賞他人觀點和世界觀的能力”建立在知識要素上,促成價值觀要素;維度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有效、得體互動的能力”建立在價值觀要素上,促成態度要素;維度四“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的能力”則建立在態度要素上,促成技能要素[2]。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素養的公民,不僅有助于拓展個人的國際視野,幫助學生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從長遠看,具有較強國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高素質未來公民,將會推動國家在世界大變局之中,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從而更好地處理國際事務,更好地促進世界全球化進程。因此,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在世界各國中已日益得到重視。早在1988年,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就發表了《為全球勝任力而教》的報告,將全球勝任力納入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3]。近年來,關于全球勝任力的研究在我國也逐漸得到重視。

已有研究中提出的全球勝任力培養策略多強調跨文化的國際交流[4][5],對地理課程實施中落實全球勝任力培養的研究較少。實際上,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6]1。高中地理課程內容與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對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具有獨特價值。在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上,俞立中倡導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全球勝任力,地理課程的內容及理念決定了地理教育在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和極大的價值[7]。從地理學角度對全球勝任力內涵進行解讀,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首先,“維度一”體現了區域間發展的矛盾?,F代地理學是全球地理學,只強調區域、局部以至單個國家的發展是不夠的,要著眼于全球與全局,處理好部分與整體的對立同一關系,從全球視角審視區域間的相互作用[8]。其次,“維度二”與“維度三”關注人文現象的地域分異性?,F代地理學的特色是用系統思維研究人地關系,從多角度解釋地理現象,辯證看待地域文化等問題[9]。最后,“維度四”與現代地理學的核心觀念“人地協調觀”相對一致,要求正確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并采取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由此可見,全球勝任力是聚焦不同尺度區域間發展矛盾,秉持可持續發展觀,綜合分析并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因此,全球勝任力培養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不同的是,地理學更加關注人地關系,而全球勝任力更強調人與人的關系。

二、思辨:高中地理課程有利于全球勝任力培養

(一)可能性——高中地理課程為全球勝任力培養提供了必備素養

第一,地理課程為全球議題的討論提供了情景。全球議題的討論必須依托具體的地理環境開展。由于不同地理環境要素組合特征存在差異性,學生對議題的討論應當具備“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地理思想。高中地理課程涉及同一地理問題在不同環境下的研討,如區域發展模塊中針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的學習,分別采用我國東北地區、日本北九州地區、德國魯爾區等案例。對于問題的解決,需要關注同一問題在不同地區下的表現形式,發展區域分析的學科核心素養,因地制宜地提出解決措施。

第二,綜合思維為理解與考慮他人觀點和世界觀、進行文化交流提供了思維方式。地理學第二定律指出空間的異質性,由于不同的要素組合情況產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對他人視角的理解應當運用綜合思維,多角度思考,最終理解并評價他人觀點。如高中地理課程地理2模塊“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節中,列舉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與不同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從多要素角度理解對全球問題的不同觀點和行動措施。

第三,人地協調觀是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的必備價值觀。針對全球問題采取過度“開放態度”并不可取[10],需要秉持一定的價值觀作出判斷和評價。以亞馬孫地區熱帶雨林的砍伐造成的全球環境與氣候問題為例,若僅持有“開放態度”,可能造成學生對當地出于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大量砍伐熱帶雨林的行為表示贊同的觀點。持有人地協調觀的學生,應當指出大量砍伐熱帶雨林造成的全球環境與氣候問題,并因地制宜地為當地居民提出經濟發展的其他可能可行性建議,處理好當地經濟增長與全球福祉的關聯性。

(二)必然性——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蘊含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要求

首先,從高中地理課程性質與內容要求上看,地理學研究內容包括全球問題?!靶抡n標”指出地理學研究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并引導學生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如全球議題中全球氣候變化、工業在不同生產國之間的聯系、國際難民人口遷移等問題就是地理課程的學習內容,對這類問題的探討需要發展學生的全球勝任力。通過梳理“新課標”中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內容要求,運用整體論思想,從整體出發重構教學內容,建構高中地理全球勝任力內容體系[10]。如圖2所示,可以分為全球環境問題、全球發展問題、國際合作與國家安全四個部分,貫穿高中地理課程全部學段。

圖2.高中地理全球勝任力內容體系

其次,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體現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地理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形成關注地方、國家和全球地理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意識”[6]2,其與全球勝任力“維度一”與“維度四”密切對應。在全球化的時代,實現“滿足學生現在和未來學習、工作、生活需求”[6]2的基本理念,需要學生具備、理解與欣賞他人視角并進行跨文化互動的能力,即全球勝任力“維度二”與“維度三”的要求。通過高中地理課程學習后,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下,調動地理核心素養解決存在的地理問題。面對跨地域、全球問題的分析也需要具備全球勝任力。

(三)進階性——高中地理課程中全球勝任力的進階培養

為落實地理教學中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與評價,需要設計進階性目標,并在教學中結合具體課程內容,不斷提升學生全球勝任力的意識與水平。參照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劃分與PISA2018全球勝任力認知水平層次分級標準,從資料獲取的途徑、地理環境復雜程度、要素綜合程度、行為表現與認知的復雜程度由簡單到復雜,劃分了地理教學中全球勝任力的進階水平。如表1所示,水平1至水平4由低到高逐層遞進,學生在學習必修課程后應達到水平2的要求,選修地理課程的學生最終應達到水平4的要求,水平1與水平3可作為階段性評價的參考。

表1.地理教學中全球勝任力進階水平分級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課程在全球勝任力的培養中具有獨特地位。全球勝任力的培養需要高中地理課程提供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高中地理課程在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等方面也滲透著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要求;地理教學要關注全球勝任力的進階培養。

三、實踐:高中地理教學中強化全球勝任力培養

(一)全球勝任力培養的“五個一”教學流程

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采取“五個一”的設計思路,滲透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如圖3所示,其教學流程為:①確定一個主題。選擇表現既定主題全球意義的材料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全球議題。②選擇一個案例。根據課標的內容要求與全球勝任力進階水平要求,結合案例提出導學問題,制定學習目標。以上兩個步驟體現全球勝任力“維度一”的要求。③提供一些材料。圍繞案例提供豐富的信息,創設情景,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賦能,使學生全面了解案例中現存的問題與原因,體現全球勝任力“維度二”的要求。④開展一些討論。采取在線討論、分角色辯論等形式,設計探究活動,指導學生理解他人觀點并能夠有效合理溝通,體現全球勝任力“維度三”的要求。⑤作出一些評價。設置表現性任務,開展學習評價,指導學生從人地協調觀的角度解決跨區域或全球問題,如提交解決方案等任務,體現全球勝任力“維度四”的要求。

圖3.全球勝任力“五個一”教學流程

(二)全球勝任力培養的“五個一”教學案例

“環境問題”是高中地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其認知應建立于全球視野中,是滲透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良好載體。因此,筆者選取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理2模塊中“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這節內容,遵循“五個一”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課標要求】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及其緣由。

【學習目標】

①查閱資料并繪制思維導圖,分析亞馬孫熱帶雨林破壞后造成的不同尺度地區的環境問題,發展區域認知核心素養與分析全球議題的能力。

②在線分角色討論,歸納造成亞馬孫熱帶雨林破壞的原因,發展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與從他人視角思考并合理溝通的能力。

③在線發表提案并進行組間評價,理解可持續發展觀的概念并能夠舉例說明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發展人地協調觀和為全球謀福祉的能力。

【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在知識的建構與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在線資源】基于“地理云課堂”SPOC平臺(https://dili.edu-by.com)設計“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協作研討—課后創生成果”一系列混合式教學活動?!暗乩碓普n堂”是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研發的中學地理教育定制化在線課程教學系統。如表2所示,導讀部分通過新聞報道導入新課,并展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部分提供自學材料,并設置討論帖發布學習成果;協作研討部分提供學生課堂分角色實時交流的平臺;創生成果部分展示學生的表現性任務完成情況,開展學習評價;拓展資料供學生課下自主選學。

表2.“地理云課堂”在線資源目錄

【教學過程】利用在線學習課程資源,遵循“五個一”教學流程,在自主學習亞馬孫熱帶雨林功能與開發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通過在線平臺與真實課堂的協作討論,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與布置表現性評價任務,落實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具體教學設計如表3所示。

表3.亞馬孫熱帶雨林開發問題的“五個一”教學設計

【教學后記】本課例以亞馬孫熱帶雨林開發作為情景,以混合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通過分析熱帶雨林破壞的成因及其所引發的環境問題,發展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教學過程中,首先分析熱帶雨林的作用與破壞后不同尺度上的問題表現,認識具有全球意義的環境問題。其次,通過線上與線下討論交流,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系統地審視熱帶雨林開發中的問題,進行合理有效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適時地引入可持續發展觀念。最后設計地理思維建模環節與表現性任務,評價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本課例對全球勝任力的培養達到進階水平2要求。教學方式上,依托“地理云課堂”,實現了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全體學生參與評價,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倡議:全球勝任力培養需強化中國特色

全球勝任力的培養是國際社會的教育共識,但落實全球勝任力教育并不是為了迎合國際趨勢,而是主動地將本國文化與國際文化接軌[12]。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依據我國教育的自身特點與需要,在全球勝任力培養中強化中國特色。

第一,全球勝任力的內涵應當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全球勝任力在我國并非全新概念。首先,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球視角思考責任擔當,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13]。在我國教育實踐中,應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全球勝任力教育。其次,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本要點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是中國學生發展全球勝任力應具備的重要素養。

第二,全球勝任力的討論議題應當關注國家安全與中國貢獻。一方面,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南海問題等可以作為地理教學中培養全球勝任力的討論主題。另一方面,在國際合作中,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破解全球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通過這些案例的學習,進一步強化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了解我國在國際合作中作出的貢獻,進而夯實安全意識、明確國家定位、培養全球勝任力。

第三,地理教學中關注我國大區域視角,運用混合式教學助力全球勝任力培養。教學內容上,全球勝任力并非一定依托“全球”背景,其實質是聚焦大尺度下區域問題的探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差異顯著,應當從我國內部大范圍的視角解釋和培養全球勝任力[14]。如“地域文化”一節,以我國南北方文化的差異的學習理解全球勝任力。教學方法上,混合式教學能夠利用在線平臺發布各類情景資料,豐富學生對全球議題的認知,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協作交流,實現全體學生參與討論互動,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深度學習,結合表現性任務對學生地理思維建模情況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養成情況進行評價,提升學習效果[15]。

猜你喜歡
勝任維度課程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新能源企業人才資源勝任管理研究
基于勝任力理論模型的冰雪人才培養新策略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