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運用不同假體治療的早期康復效果比較

2021-07-21 10:26何云利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1年11期
關鍵詞:假體置換術膝關節

何云利

(天津市北辰醫院骨關節科,天津300400)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各組織器官均會發生退行性變化,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一種高發性骨質增生退行性病變[1]?;颊吲R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疼痛、關節僵硬、起動困難、關節不穩、膝關節活動受限等,隨病情進展患者疼痛程度會逐漸加劇,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2,3]。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有效方法,隨著生物工程材料的不斷發展,運用假體置換治療骨性關節炎在臨床上應用廣泛[4]?;顒悠脚_與固定平臺假體是臨床中常用的假體類型,為明確兩種假體在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早期康復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本次研究以在我院進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運用活動平臺與固定平臺假體,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情況,以分析運用不同假體治療早期康復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進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9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18例;年齡56~68(62.74±4.65)歲;病程10~17(13.45±2.16)年。對照組中男30例、女17例;年齡56~67(63.10±4.70)歲;病程10~18(13.67±2.2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具有患肢疼痛、行走困難等癥狀;(2)均確診為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3)僅單側膝關節退變且既往無膝關節手術史;(4)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的肝腎損傷者;(2)膝蓋周圍存在感染病灶者;(3)伸膝裝置障礙者;(4)重度骨質疏松者。

1.3 方法 患者均取仰臥位并全身麻醉,在患肢側膝關節正中位置避開髕骨邊緣取15~18cm切口暴露關節,清除周圍骨贅、部分脂肪墊和病變滑膜。對于關節已發生畸形病變者應松解其軟組織并矯正下肢力線。分別應用髓內定位股骨側,髓外定位器進行脛骨髓外定位以確定假體安裝的方向,在脛骨平臺以截骨量最小的方式進行后傾截骨。然后安裝假體試模,對照組安裝固定平臺假體試模,觀察組安裝活動平臺假體試模。再行髕骨成形和去神經化,調試骨水泥后,安裝脛骨、股骨假體后用骨水泥進行固定。檢查髕骨軌跡情況、膝關節活動度等情況并沖洗,關節腔內注射氨甲環酸后,逐層縫合關節囊、皮下、皮膚。術后應立即進行股四頭肌和踝泵收縮鍛煉,術后24h進行膝關節屈伸訓練。

1.4 臨床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術前、術后1、6、12個月膝關節活動范圍(ROM),膝關節功能(應用膝關節協會評分KSS)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膝關節功能越好。(2)計較兩組術前、術后1、6、12個月關節彎曲程度,分值越高關節彎曲程度越高。(3)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功能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ROM、K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6、12個月,兩組ROM、KSS評分較術前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間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功能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功能情況比較(±s,分)

ROM KSS術前 1個月 12個月 術前 1個月 6個月 12個月觀察組對照組n 6個月47 47 t P 73.01±12.28 72.86±12.35 0.06 0.95 87.45±11.32 86.02±11.41 0.61 0.54 96.38±10.11 95.74±10.23 0.31 0.76 96.74±10.25 95.42±10.13 0.63 0.53 31.45±9.87 30.82±10.31 0.30 0.76 85.57±9.37 84.72±9.41 0.44 0.66 91.49±8.85 90.57±8.94 0.50 0.62 91.60±9.13 91.23±9.35 0.19 0.85

2.2 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彎曲程度比較 術前,兩組膝關節彎曲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6、12個月,兩組膝關節彎曲程度較術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間膝關節彎曲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彎曲程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彎曲程度比較(±s,分)

n 術前 1個月 6個月 12個月觀察組對照組47 47 t P 70.78±12.85 71.02±12.79 0.16 0.87 96.29±11.14 95.56±11.82 0.31 0.76 113.75±12.40 110.88±11.93 1.14 0.26 116.83±11.85 113.79±11.43 1.27 0.2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略低于對照組的12.7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軟骨慢性損傷疾病,由于患者關節囊周圍組織發生病變,會引起滑膜增生,導致關節疼痛和患者活動受限[5]。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能夠使患者受限的膝關節功能恢復,緩解患者疼痛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實踐表明,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固定平臺式假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但仍然存在假體松動、關節旋轉受限、聚乙烯襯墊磨損等問題[6,7]?;顒悠脚_式假體能夠模擬正常膝關節的運動方式,有研究表明,活動平臺式假體能夠有效減少假體中聚乙烯磨損和假體松動。

為比較兩種假體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運用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術后1、6、12個月,兩組患者ROM評分、KSS評分、膝關節彎曲程度較術前顯著升高(P<0.05),但術后兩組間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活動平臺與固定平臺假體均能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取得良好的運用效果,這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8]。分析原因可能為:(1)活動平臺假體能夠模擬正常膝關節的運動方式,使髕骨軌跡改善,更加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特點,更好減少髕骨不穩。(2)活動平臺可增加人工關節的旋轉度和匹配度,對旋轉軸線具有更好的包容性。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略低于對照組的12.7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活動平臺與固定平臺假體在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相似,安全性均較高,且活動平臺假體并發癥更少??赡苁且驗榛顒悠脚_假體能夠有效增加假體固定的可靠性,盡可能的減輕脛骨關節面與聚乙烯襯墊之間的磨損,減少假體松動的可能。既往研究表明,在臨床治療時只要恰當選擇適應癥,手術操作中做到規范化和標準化,兩種類型假體在術后的應用效果并無顯著差異。但臨床實踐表明,由于肉眼定位存在誤差,活動平臺式假體在臨床應用時難以精準定位膝關節脛骨矢狀軸線,手術操作時可能造成解剖位置不準確,難以對重要位置磨損情況作出有效判斷。因此,其在臨床中應用時還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運用活動平臺與固定平臺假體均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患者早期康復效果均較好,且活動平臺假體效果略高于固定平臺。

猜你喜歡
假體置換術膝關節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鏡治療:不是良好的治療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髖關節手術史的全髖置換術與單純全髖置換術比較
高屈曲與傳統膝關節假體的10年隨訪:一項配對隊列研究
當歸六黃湯治療假體周圍骨折術后低熱疑似感染1例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對比分析
膝關節術后助行器的選配及使用
老年人應注重呵護膝關節
四肢骨肉瘤保肢術后假體斷裂個性化翻修 10例報告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分析
組配式與一體式股骨假體聯合轉子下短縮截骨治療Crowe Ⅳ型DDH的療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