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美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實施措施

2021-07-27 00:12張祥
新課程·上旬 2021年45期
關鍵詞:實施措施語文教育審美

摘 要: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引導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促進學生素養全面發展,以更激揚的斗志,投入促進自身發展和獻身社會進步的學習活動中,在成長中以美的標準、規范要求自己,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具備基本的能力與品格,能追求自我進步和實現自我價值。

關鍵詞:審美;語文教育;實施措施

美育能促進人對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人的道德情操,促進思想發展。語文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文化引領和思想塑造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陣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基本規律,學會和掌握使用語言,更重要的是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通過文本與先賢進行心靈對話,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陶冶審美情操,具備更高的審美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提升課堂導入鋪墊學生審美基礎

任何課堂的教學都需完美的課堂導入,因為這對一節課的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課堂導入具備引導學生認知閱讀內容和促進學生美學教育的雙重作用。語文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已有的教學手段,在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內容和閱讀的文本內容引導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方向進行基本的鋪墊和引導。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借助導入環節在介紹文本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的圖片、音樂、動畫以及文本等多種元素,讓學生感受夏日的荷塘月色,讓學生評判這樣的畫面美不美?通過想象討論在這樣的時節和這樣的畫面中人們應該是什么樣的心情?同時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到作者所使用的詞“蓊蓊郁郁”“陰森森”等,讓學生思考作者的眼中為什么“月光”是“淡淡的”?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作者描述夏日荷塘的美景,也能體驗出當時作者在這美好的景色中并不舒暢的心情,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各類資源讓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四·一二事件”之后對現實的不滿與悲憤,感受到作者作為一個進步知識分子對當時境況下民族和民眾的思考,這些認識都是學生價值觀念形成和審美能力發展的重要素材。

二、深挖審美元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課本中作品的審美價值,對文本所展示的審美元素進行細化和深入挖掘,讓學生充分認識閱讀文本中的審美元素并感受其中的審美價值,對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語文課本上的文本內容具備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挖掘并引導學生積極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理解和體會“刷刷”“蠷蠷”等詞語因其形象生動而表現出的語言美,“一排排大雁”“一陣”“叮嚀”“一陣陣秋分”體驗修辭之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聽聽”“秋的聲音”,并在朗讀之后讓學生介紹作者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秋天的聲音,從而更清晰地感受作者所使用的語言之美,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作者在描述秋天之時所展現出的內心感受和情感態度,在作者運用語言之美感受秋天畫面意境之美的同時,感受作者的思想之美。

三、拓展審美角度加強學生審美體驗

語言的使用力求簡潔地傳達信息、思想和情感,語言的使用,追求簡潔,但語言所描述的內容和語言所展現的美是復雜的、多重的?!皺M看成嶺側成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拓展文本材料閱讀時的審美角度,讓學生多角度加強自身的審美體驗。除了進行朗讀閱讀等傳統的審美認知方式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影片、展示畫面、播放音樂或者原文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多角度增強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審美的發展。

總之,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思想的反映,人類的思想認識和美學取向都可以通過語言的形式展現和描述。在語文課本上的作品都是具備高度審美價值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文本的審美過程便是對語言的掌握和學習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更好地實現語文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珍.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的美育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21,8(4):101-108.

[2]魏國鴻.中學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J].學周刊,2021(24):85-86.

作者簡介:張祥(1989—),男,漢族,甘肅定西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研究。

猜你喜歡
實施措施語文教育審美
關于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現狀及對策分析
語文教育教學要做到“文道美統一”
窮其本然,化為踐履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內部控制在企業會計核算中心的實施措施研究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