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性思維發展下的語文閱讀教學

2022-02-19 08:49徐思敏
文理導航 2022年1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徐思敏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語文是極其重要的學科之一,語文教學不僅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我國語文教育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提供了重要的教學前提與保障。相比于其他學科對學生帶來的影響,語文知識的內容結構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其往往能夠直觀體現人與人溝通和交往的方式及各類思想,因此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形成發散性思維。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批判性思維發展,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滲透的實踐意義

(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心理環境

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敢于去質疑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單從課文內容上講,課程的選材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無可挑剔,然而在不同的讀者眼中,不同的文字則可以產生不同的意義。在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一方面要敢于質疑課本中的內容,而另一方面則是要對課文內容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評價,不可因為某一片面的文字就去評定一個人的功過成就,應遵循“參考在前,思量其中,評價在后”的原則,通過批判性思維的視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可提高學生適應和認識世界的能力

在現代教育環境下,21世紀以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為時代特征,逐步向前邁進,教育行業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斷前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適應社會,正確地認知世界,是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學生面對紛繁的信息需要擁有一定的決策能力,而決策能力恰恰是學生基于對世界的認識所得來的,學生要辯證地看待教學內容中的觀點或話題,這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批判性思維。

(三)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

批判性思維源于知識內容,但是又超越知識內容,想要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作支撐,在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后,還要懂得對這些知識進行質疑和思考,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組裝,這樣才能產生一定的批判性思維,正確看待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批判性思維的重點在于如何思考,知識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教學內容只是一個媒介,批判性思維則是整合這些課程內容的關鍵,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

二、基于批判性思維發展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基于課程內容展開辯論,形成思辨雛形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往往枯燥單一,教師著眼于讓學生主動閱讀相關的閱讀內容,并從中有所體悟,但學生的感悟沒有一個能夠體現到現實中的平臺或者窗口,教師無法控制學生的思想和想法,與其這樣不如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正反觀點,基于學生的看法將學生分為兩部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讓學生展開辯論,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將這些資料整合為一個觀點并在課上展開討論,讓學生通過即興辯論的形式,形成思辨的雛形。

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從網絡上尋找一些視頻資料,并在語文課上播放。在觀看視頻時,好動的初中生大多都會伸長脖子,安安靜靜地看著屏幕上畫面的變動。在視頻結束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教師要趁此機會對學生提出問題,這時許多學生都會陷入思考之。教師要讓學生加以討論,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學生要學會通過簡單的話語凝練主題。另外,學生在進行辯論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查閱相關資料,尋找事實論據,用一定的語言將其表述出來,形成自己的思辨性思維和對話題的看法?;谡n程內容展開一些活動,讓學生進行辯論,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思辨雛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達到更深的層次,這對他們理解文章思想情感、提升學習興趣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基于課程討論展開思考,交換批判性思想

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基于課程內容展開思考、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維的可以不是教師,可以是課本內容的指引,也可以是周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谡n程內容展開思考,是要學生自發展開討論,就某一觀點提出各自的看法,通過討論的方式形成對某一問題的一致理解,達成思想上的統一或者求同存異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還能培養學生尊重他人思想的意識,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能更輕松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去整合自己的知識構架,形成思維之間的碰撞,可促進學生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討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前端討論,可以是在導學部分的討論,讓學生自發討論學生心目中最苦與最樂的事情。終端討論,是學生在閱讀了本篇文章之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回答作者眼中的最苦與最樂究竟是怎樣的。末端討論,是要基于文章中的某一句話進行“咬文嚼字”,這也是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如“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這句話,學生要理解“解除”和“卸”這兩個字,作者給出的回答是“盡責方能得苦中真樂”,也就是文章所提出來的“最樂”,雖然責任會因為個人的立場和價值觀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責任卻不能推脫,不能躲避,“解除”和“卸卻”的結果迥異,在課堂上學生先要通過討論交換思想,說說自己對這兩個字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照應文章,為形成批判性思維打好基礎,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基于課程架構進行反思,形成批判性思維

在以往的教學中,許多教師不在意學生反思的過程,或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反思的不夠深刻,僅僅是做了反思,但沒有后續內容的跟進。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就某一個問題向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根據自身的知識構架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批判性思維去看待身邊的事物。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自我反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去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再將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展示出來,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形成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將自己遇到問題的過程向學生展示出來,向學生展示自己在遇到過程中首先用到了怎樣的知識,或者運用了怎樣的思想去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也許體現得不夠明顯,但最終需要將其外化于行,形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思維的表露可以促使學生反思自己,完善自己的思維架構,形成正確的批判性思維。

(四)基于課程的矛盾與沖突,尋找批判思維切入點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人對某一種現象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認知或者理解。在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在做閱讀時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想法,而初中的很多閱讀文章都是想通過一個故事來傳遞某些道理,每個人對閱讀的理解出發點不同,使得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會出現不同的看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離不開對閱讀的分析與思考,而最容易從閱讀中形成不同思維角度的地方就是文章的沖突與矛盾,教師可以通過一篇文章的沖突與矛盾,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學《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作為一則寓言故事,這篇文章的想象色彩很強,這篇文章所暴露的矛盾與沖突,學生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愚公移山的時候只是一點點地開山,沒有想到用其他的方法去改變這種情況,并且他的子孫后代也沒有人反對他的想法。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矛盾與沖突,如果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待愚公移山,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一件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學生就可以根據這篇文章的這一矛盾來展開討論。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愚公不必這么麻煩,他可以搬到其他的地方生活。還有的同學認為,愚公這樣做是為了造福后代人,畢竟一座山壓在這里,愚公這一代不解決這個問題以后后代也會遇到同樣的麻煩,這是在為后代考慮。每個人各抒己見,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和學生不用去判斷每一個人的說法是否正確與否,主要目的是通過閱讀的矛盾與沖突去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和討論,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五)基于課程進行小組討論,體現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引導,但是一節課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提出一個觀點,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想法都說一遍,正是因為課堂存在這樣一種約束性,很多學生覺得教師沒有讓自己去說出自己的想法,可能在學生心中認為自己那種想法很吸引人,但并沒有機會說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打擊”下慢慢不思考,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因此,教師要根據一節課的實際情況,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而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進行觀點表述的就是小組討論,每個人在同等的時間內說出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能夠大膽地在同學面前去分享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小組討論式的方式,學生可以很好地在語文課堂上去慢慢發展自己的思維,形成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學《范進中舉》時,教師解析完這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范進死亡是自己導致的”進行討論,有的同學覺得這句話是對的,有的同學卻認為這句話不是對的,有些在課堂上不敢大膽發言的同學也可以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上能夠形成熱烈的討論氣氛。在小組討論完成后,每個小組可以派代表分享想法,如有的同學認為范進死亡有一部分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成員和社會給自己的壓力,這些都是對這個觀點的批判。這樣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可以展示在同學和老師的面前,每個小組也可以對其他小組的觀念和想法進行反駁,在這種氛圍下,更有利于他們形成批判性思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首先要提高對批判性思維的重視程度,并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他們自主學習,積極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參考文獻】

[1]張照文.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理導航(上旬),2021(07):2-3.

[2]石平英.初中語文構建有效閱讀課堂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24):129-130.

[3]張仰軍.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23):31-32.

[4]周廣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內外整合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23):75-76.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