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效應、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

2022-03-09 21:53楊帆
江蘇教育·教師發展 2022年11期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義務教育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經歷了試點改革、全面推進、創新鞏固等發展階段,為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提供了保障。在這一進程中,教師聘任政策取得了豐富地方師資來源、提高鄉村教師實際待遇、推動區域教育公平等積極效應,但也依然存在教師工作壓力較大、相關政策銜接不充分等問題。綜合政策資源等政策實施的影響因素,研究建議從推進政策整體部署、完善聘任政策過程、加快建設配套性政策、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成效等路徑提升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效應。

【關鍵詞】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教師隊伍建設;高素質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86-0025-05

【作者簡介】楊帆,蘇州大學(江蘇蘇州,215123)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政策學、課程與教學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全面啟動以教師聘任政策為基礎的教師招錄制度。本研究中,教師聘任政策是指聘任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則下,各級政府、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根據義務教育教學工作需要設置崗位,聘請有資格的公民擔任相應教師職務并明確聘任雙方權利、義務、責任的行動依據和準則。作為一項探索歷史不足40年的教師政策,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其政策實施產生了廣泛的現實效應并受到政策資源等多因素的影響。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本研究將提出有助于提升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效應的若干路徑。

一、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歷史梳理

我國早在夏周時期就出現了教師聘任形式,后來隨著學校形式的不斷豐富以及官學、私學的逐步分野,學校教師主要從致仕官員或者知名大儒中選聘,直到清朝末期才在《京師同文館章程》中出現為了確保師資而“聘用教習”的專門表述,但是當時聘任的教師主要是已有功名在身的舉子或官員。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在師范生招生、工作分配、在職培訓等義務教育教師聘任的多個環節進行了探索,但是由于之后師范學校經歷了十年的停辦、撤銷,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的發展也基本停滯。

1.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試點改革階段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借鑒了國際上常用的公務雇員合同聘任、雇員雇傭等教師聘任方式,正式將教師人事制度納入國家專業人員聘任管理范疇,明確了不同層級中小學教師的學歷要求,并將這一要求與教師的工資待遇、獎助津貼相掛鉤,專門設立了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負責教師的工作職責、工作條件、考核評審等關系到聘任或任命與否的基本權利,改變了過去由國家政府決定教師聘任的傳統??紤]到教師聘任政策實施需要建立在地方教育發展基礎之上,我國優先選擇了社會經濟文化水平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行政策試點和推廣,推動各地教師聘任方式從國家任命向學校聘任過渡。

2.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全面推進階段

在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頒布之后,教師聘任政策被正式納入國家教育法案,成為教師準入和招聘的基本制度。隨之而來的,是國家在1999年做出的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的決定以及2000年做出的加快推進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的決定:一方面將教師聘任作為教師招錄的主要形式,規定了教師聘任的目標任務、編制管理、崗位設置、資格證制度、考核制度、激勵機制等;另一方面向全社會開放教師招聘,允許持有教師資格證的非師范高校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業。此外,國家通過“縣管校聘”的方式推動教師交流輪崗,進一步凸顯了教師聘任政策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的優勢。

3.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創新鞏固階段

隨著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推進,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已形成事業編制、聘用合同制、勞務派遣制等多種類型并存的格局,這對優化教師結構、建立競爭機制、擴大辦學自主權有積極作用,但也產生了不同類型教師待遇和權益差距較大、聘任主體混亂、合同擬定形式化、學校教師隊伍不穩定等問題。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完善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的戰略目標,要求根據教育發展實際進行“分類”施策。同時,通過對不同類型政策的“整合”來規范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現職稱制度與教師聘任政策的銜接??梢哉f,我國通過對教師聘任政策“分類與整合”的方式來增強教師的職業吸引力,為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提供了保障。

二、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現實效應

作為一項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教育政策,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產生了復雜的結果。從短期來看,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有助于學校更加自主地吸引優秀師資并進行專門管理;從長期來看,教師聘任政策實施影響教師的身份和權益,將改變我國教師隊伍的結構,甚至會影響國家整體的教育實力。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決定了教師的入職體驗,對教師的專業品質和發展潛力有預測作用,對教師的社會聲望、身份認同、主觀幸福感有重要影響。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為學生群體、學校組織、教育區域等教育系統的嵌套組織提供平臺,對學生的離校年齡、語言學習、學業成績,對學校的組織管理、師生關系、設施與安全,以及對教師資源的區域配置都會產生影響。從政策實施結果的性質來看,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產生了以下效應。

1.兼容不同教師聘任類型,豐富地方師資來源

通過兼容事業編制、聘用合同制、勞務派遣制等不同類型,使教師隊伍內部在學歷來源上存在一定梯度。比如事業編制教師在專業背景和教學能力上的準入門檻最高,學校在聘用合同制度教師上的招聘自主性最高,勞務派遣制教師對于學校補充師資的靈活性最高,這從不同方面盡可能地壯大了教師隊伍。

2.引入教師內部競爭機制,提高鄉村教師的實際待遇

不同的教師身份增強了組織內部生長動力的競爭機制,使教師為了提高自身待遇、增強職業穩定性、謀求專業發展空間而不斷努力。另外,同時啟動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政策對鄉村教師工資、職稱晉升也有所傾斜。

3.賦予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區域教育公平

在人事關系上,國家通過“縣管校聘”的教師管理制度,將中小學教師的錄取權和聘用權賦予實際服務學校,將中小學教師的管理權和調配權交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這使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校工作并獲得個性化發展,確保同一區域教師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障、職稱晉升相對公平。

三、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影響因素

通過近40年的努力,我國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產生了諸多現實效應,產生這些效應的原因非常復雜,除了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本身影響以外,還有政策資源、政策主體、政策過程、政策中介等因素的影響。

1.政策資源

政策資源包括教學開支、工資薪酬、生源質量、教師隊伍等。政策資源的質量及其分配是影響政策實施成敗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國教職工工資薪酬、學生人均公用經費等主要由政府財政預算撥款,這為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提供了經費保障。在人力方面,生源質量和教師隊伍質量直接決定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生活狀態,良好的師生資源會吸引教師持續從教,而較低質量的師生資源則會阻礙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已有研究認為,由于我國教育資源的地區差異明顯,中部地區教師的流失率更高,義務教育發展也存在“中部塌陷”的情況。

2.政策主體

政策主體包括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的制定者、實施者和實施對象。任何政策的實施都是政策主體在對自身價值判斷的基礎上所做的社會選擇。比如2003年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由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制定,由地方縣區主管部門以及中小學校具體落實教師工作崗位設置并聘請符合條件的公民擔任相應職務。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政策制定者、實施者和實施對象會依據集體以及個人的價值觀、態度和能力來理解并執行政策。我們發現,對教師聘任政策認同度越高、理解越透徹的政策主體越能夠實施好這一政策。

3.政策過程

政策過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評價等具體環節。任何政策的實施過程都不是一個單線的過程,其政策目標、政策工具都需要隨著政策實施所取得的效果而進行調整。比如我國為了逐步下放教師聘任權,于2014年提出了“縣管校聘”模式,這為教育系統理順不同類型聘任方式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幫助。比如在政策執行環節,由于對聘任合同法律效應的忽視,教師聘任標準經常由校長一人決定,導致出現濫用職權的問題。比如在政策評價環節,由于長期使用終結性評價方法,使得教師聘任的評價指標以硬性成果為主且未能體現教師的專業成長,這導致教師工作壓力較大。

4.政策中介

政策中介是指會影響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社會團體或組織。政策中介雖然不直接參與政策實施過程,但可能會作為政策制定智囊團或者政策執行監督者發揮作用。在教師聘任政策實施過程中,教師教育機構、教師研究團體等政策中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比如以師范院?;蛘呔C合性大學為主的教師教育機構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后備師資,這些畢業生的質量、就業觀念會決定教師聘任分類試行能否取得成功。比如由專家學者組成的教師研究團體通過實地調研、資料整理、學術研究等方式為教師聘任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理論依據,他們既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又可以與政策實施主體共同協商如何改進政策。

四、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實施效應的提升路徑

綜合當前我國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的實施進程和相關效應來看,未來我們應繼續從政策實施的影響因素入手,深入推進國家義務教育政策整體部署、著力完善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過程、加快建設教師交流輪崗等配套性政策、系統強化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成效,使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的積極效應得以進一步凸顯。

1.深入推進國家義務教育政策整體部署

教師聘任政策是我國教師政策的重要組成,要想貫徹落實這一政策必須同時在教師資格、教師薪酬等相關問題上形成統一的政策標準和話語體系,包括對教師學歷、教學、科研以及綜合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對教師職業身份、職務晉升、考核方式等多項工作的整合,從而達到整體提高國家師資質量的目標。與政策部署相統一的是,對于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培養和考核也同樣需要整體部署。在培養方面,既要繼續允許社會人士報名教師資格考試,又要允許社會人士通過在職方式接受師范教育,使教師后備人才在職前職后不同階段得到系統性、一體化的專業培養;在考核方面,應對不同聘任類型的教師進行分層、分類、分科的工作考核,采用學分管理的方式實現不同聘任類型教師之間的身份轉變和職業晉升。

2.著力完善義務教育教師聘任政策過程

首先,要始終明確教師聘任政策實施目標,切實保障各級政府、學校和教師在聘任過程中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統一好教師聘任的基本程序以及教師招聘標準、職務聘任標準、績效評價標準、教師流動標準,完善師資培養體系等。其次,明確不同聘任合同教師的具體聘任任務,將教師聘任標準和薪酬權益相掛鉤,既要避免出現同工不同酬或者同酬不同工的情況,又要使不同聘任方式教師的待遇和權益能夠得到銜接。最后,加強對教師聘任主體權責的監督,強化相關主體的契約精神,將教師聘任工作納入國家征信系統,既可以將教師履行合同的情況納入個人征信,又可以參照企業信用監管方式將聘任單位納入征信系統,以便更好地維護聘任雙方的合法權益。

3.加快建設教師交流輪崗等配套性政策

為了完善義務教育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我國在近20年已經創新性地出臺了一系列與教師聘任密切相關的配套性政策,包括以優化教師資源為目標的教師輪崗、績效工資、教師編制、教師培訓等政策和以補充優秀師資為目標的“特崗計劃”“三支一扶”“碩師計劃”“免/公費師范生計劃”等政策。就這些政策計劃的實施水平來看,各項配套性政策還需要繼續合理推進,避免出現問題。比如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尚未在各縣區間打通,執行力度不足;教師績效工資的量化評價方式導致教師急功近利、疏于自我成長,尚待引入增值性的教師評價技術;公費師范生項目如何實現動態跟蹤管理、如何監督公費師范生嚴格履行協議等問題的解決還處于方案探索階段。解決教師聘任相關配套性政策的現存問題,能夠增強學校教師聘任的自主權,能夠調動教師以及社會人士從事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4.系統強化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成效

教師聘任政策實施和改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并以此為立足點進一步促進學生成長、推動教育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從這一主要目的出發,教師聘任政策實施效果的提升最終還是要落到教師隊伍建設上來,從以下各方面系統強化建設成效:在技術層面,吸取我國教育試點改革的寶貴經驗,繼續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并且已經具備政策實施前提的縣區進行試點,盡可能減少教師職業的內外沖突;在制度層面,在分類管理不同聘任類型教師的同時,逐步優化聘任結構,加強對聘用合同制、勞務派遣制等流動性較強的聘任方式錄取教師的薪酬保障;在培養層面,提高師范教育在道德、知識、能力、行動等多方面的培養要求,提高教師資格在學歷背景、教學能力、工作效能、工作投入等方面的標準,為教師聘任夯實人力資源基礎;在社會層面,應大力宣傳教師立德樹人、為國育人的職業使命,渲染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使廣大社會優秀人才愿意并主動地應聘教師崗位。

【參考文獻】

[1]李瓊,高丹興陽,裴麗.扎根于實踐的教師教育改革:英國教學學校政策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0):103-113.

[2]尚偉偉,陸莎,李廷洲.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中部塌陷”:問題表征、影響因素與政策思路[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0,18(2):172-186,192.

[3]閆廣芬,萇慶輝.高校擴招政策的制定、實施、效果及其調整[J].現代大學教育,2008(3):70-75.

[4]楊帆,許慶豫.教師對學校環境的感知與專業發展[J].教育學報,2017,13(1):82-92.

猜你喜歡
教師隊伍建設義務教育
淺談如何加強“雙語”教學與雙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
百色市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高校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稅費改革與我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