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共同價值的公共性特質及其典范性意義*

2022-03-14 15:10袁祖社
江海學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全人類共同體人類

王 鑫 袁祖社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0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在“兩個一百年”背景下,中國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共同價值”不僅是一種指導人類行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種規范理性意義上的指針,為人類美好的生存與生活愿景提供一種深刻的理據。當今時代,人類在共同價值信念與實踐的問題上并未達成實質性的一致。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價值觀等問題上沖突不斷,難以形成合理、有效的集體行動,根源之一就在于缺乏一種建立在實踐公共性基礎上的被全人類(包括個人、組織、國家)共同認同并遵守的價值共識或共同價值觀。千百年來,人類也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由此學界展開了一系列反思和追問,關切的主題主要集中在人類有沒有共同價值,何謂共同價值以及人類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共同價值和如何確定人類共同價值等等。

人類文明新向標:“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探索歷程

在人類觀念史中,人類對“價值”的探索與認知,歷來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對差異化、多元化、多樣性價值的理解和共識,承載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其所處時代的美好期盼與憧憬。在這個意義上,“價值”是古往今來人們不斷探索、發現,并隨著人類公共性實踐活動而逐漸澄明的至關重要、難能可貴的東西,合理的、正確的價值觀是人類共同行動的準繩。所謂人類共同價值,是指在人類文明長期演進歷程中,國際社會在有關人類生存、發展和交往等重大基本問題上所形成,并得到全人類廣泛認同和遵守的一些最基礎、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規制和原則。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有無以及能否得到遵守,決定著人類文明的水準。

(一)世界主義之思何以必要

從古至今,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國家基于各自的文化傳統、制度理念,提出、創制了各不相同的用以維系、協調共同體成員行為規范的理念、規制和辦法。從學理淵源上講,自古希臘時期,人類便開始了對“共同價值”持久、深入的理論關切?!俺蔀槭澜绻瘛笔鞘澜缰髁x始終堅持的人類理想的生存與生活圖景,其最初的思想源頭是古希臘智者學派、雅典思想家安提豐關于“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并譴責貴賤之分和希臘人野蠻人之分”的主張,(2)高秉江:《古希臘超越論傳統與普世主義的形成》,《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表現出篤定的世界主義情懷。犬儒學派代表人物第歐根尼曾自豪地向亞歷山大大帝宣稱:“我是世界公民?!笔苓@一思想的影響,希臘晚期的斯多亞學派為世界公民理論提供了確當而深刻的理據,芝諾在其著作《國家篇》中提出,“我們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生活,對所有的人來說是共同的秩序”。(3)姚介厚:《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第二卷,“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下),葉秀山、王樹人總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62頁。芝諾認為,一個理想社會應該徹底摒棄希臘城邦原有的體制與制度,世界的居民不應該因為各自的正義原則而分裂成不同的城邦或社群,而應該歸屬于同一個社群或政體。而正是這一對理想社會的烏托邦式想象,成為古希臘延續近八個世紀的主導性政治倫理信念。受斯多亞學派的深遠影響,在中世紀(也稱為宗教化時期),經院哲學的代表人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將世界主義價值理想寄托于建立“上帝之城”的虛幻想象和基督教神學的世界新秩序。啟蒙以后的理性主義人本化時期,德國古典哲學的開創者康德在《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中說道:“在一群人所借以結合成一個社會的一切契約(pactum sociale——社會公約)之中,建立一個公民體制的契約(pactum unionis civilis——政治結合公約)乃是其中那么獨特的一種……在所有的社會契約之中,都可以發現有許多人為了某一個(大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目的結合起來;但是他們的結合其本身便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目的,因而一般地在人們彼此之間不得不發生相互影響的每一種外在關系之中乃是無條件的首要義務,則這樣一種結合是唯有在已經發現自己處于公民狀態之中,亦即已經形成一個共同體的社會之中才能發現的?!?4)李秋零主編:《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37頁。事實上,康德心中的世界公民的本質是建立倫理共同體的社會制度和社會體制,表現出強烈的世界主義政治理想。

眾多西方學者出于不同的民族國家、倫理觀念、政治立場提出了形式多樣的世界主義,這些理論有其清晰的共性:即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共同價值的努力。隨著人類歷史與文明的發展,共同價值何所指的問題盡管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與制度形態所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歷史時期人們都在既定的認知范圍內,對自以為恰當的價值理念做合理性辯護,由此決定了人們對共同價值的理性探索必然經歷曲折漫長的過程。

(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出場邏輯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旨在研究公共價值觀隨著世界社會文化和政治變遷的規律、特點和趨勢。該研究以價值觀普查的方式,對世界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的普通民眾的價值取向進行調研,并將個人微觀價值觀的轉變與宏觀的世界問題聯系起來。調查發現,當今時代,因地域、歷史傳統、思想文化、制度性質以及意識形態的差異,人類在價值觀的選擇上不盡相同,甚至是充滿矛盾的。世界價值觀調查的研究者們認為,“觀念改變世界”(values change the world)的后現代思維已經全面取代工業革命以來被許多國家奉行的“財富改變世界”的傳統思維。單純的經濟增長型價值觀已經不足以解決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人口增長、環境污染、貧富差距、食品和醫藥安全以及教育投入等,想要取得進步需要經濟發展之外的價值觀的轉變,這種價值觀的轉變極有可能會像“技術改變世界”那樣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從以上所述能夠得到兩點啟示,一是在紛然雜陳、復雜多變的當今時代,人類需要一種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能夠得到全人類共同認同和遵守的價值理念;二是在改變世界的意義上,首先要做的是實現觀念,或者說思想上的價值自覺,并通過各種社會機制轉化為人類共同體自覺的集體有效行動,這對于進一步推動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政府基于中華5000年文明傳統以及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功經驗,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主張和價值識見,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原創性、最具世界性意義的價值新主張。追溯習近平關于“人類共同價值”的系列論述,先后經歷了三次躍升:第一次是人類共同價值的孕育、萌生。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5)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人民日報》2013年3月24日。作為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對世界局勢的清醒判斷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彰顯了中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態度,對于全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次是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與準確表達。2015年第70屆聯合國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推?、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6)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這一論斷引發了國際社會熱議。這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在重大國際場合中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概念并詳細闡釋其核心思想。第三次是人類共同價值的內涵、目標、愿景日臻豐富完善,逐漸成為指引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則。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圍繞“人類共同價值”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識見,深刻闡述了人類共同價值的豐富內涵及其對構建美好世界的重大意義。

應當說,人類共同價值是基于“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我們該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對全球社會面臨的最基礎、最重要的價值問題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它回答了我們應當建構一個怎樣的世界、如何建構這個世界,以及人類社會將向何處去的根本問題。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和實踐,對于深刻變革以往舊的價值觀的狹隘性,克服、揚棄其固有的諸多弊端,切實關照全人類的普遍福祉意義重大。不僅如此,人類共同價值還是對新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人類生存與發展、全球治理和全球正義實踐諸多難題和困境的有效回應,推動世界各國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形成真正的以生存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為核心內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識性信念理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公共性理論特質

人類是一種“趨公共性”或者“向公共性”的存在,公共性是人類文明的準繩和價值的“拱心石”。以公共性看待生存,以公共性求得優存,是人類歷史、制度、思想理論的宏偉旨趣,也是生存與生活實踐始終遵循的最深刻的內在規范。有文明史以來的人類,迄今為止在智識層面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公共”與“私人”的沖突。人類思想理論和制度實踐的一切努力,都可以視為對這一難題的回應。因此,只有理解了公共性,才能洞悉普遍性意義上人類知識的規范理性意義及其價值旨趣,如此,互識和共識才成為可能。公共性關聯著“秩序”,關聯著人類依照優良人性自主性生成和確立的方式成為自己的真理。因此,公共性不只是代表、體現某一種價值,或者指稱某種具體的價值,公共性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提出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公共價值體系,全人類共同價值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同,是因為它既是一種人類達成共識的底線價值,又是一種基于全人類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發展的價值理想。

其一,多元兼顧性。承認文化與價值的多樣性以及在此基礎上給予它們最大限度的尊重、包容和自主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法國學者阿蘭·圖海納說道:“不承認文化的多樣性,重新組合世界的思想就將掉進新的普遍主義的陷阱,誤入虛幻的夢鄉?!?7)[法]阿蘭·圖海納:《我們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有差異》,狄玉明、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244頁。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共同價值的先進性和包容性體現在,它承認不同國家、民族文化與價值的差異性,兼顧文化與價值的多元性,尊重世界的多樣性,是世界各國家、民族在不同的文明與價值形態中達成的價值共識,也是人類價值追求與價值認同方面的最大公約數。它超越了某一特定國家或民族的價值,但又不凌駕于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之上,是基于國家、民族利益,帶有人類共性的價值。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8)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10月26日。

其二,價值超越性。人類共同價值是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批判與超越。二者之間,一是哲學基礎不同。所謂普世價值的哲學基礎是資產階級抽象的人性論,宣揚人具有共同的、固定不變的本性,它試圖將世界同一化、格式化,“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并宣告“歷史的終結”,(9)沈湘平:《論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人類共同價值——基于特殊性與普遍性關系的視角》,《哲學研究》2022年第4期。以此詮釋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與這種普世價值不同,共同價值以“差異”為前提,它一方面承認人性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適性,另一方面提出人性又是具體的、歷史的、不斷變化發展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格式化了的各主體差異化的價值觀,而是在“差異”中領悟“共同”,在“異知”中追求“同道”。二是內在特征不同。西方普世價值是排外封閉的價值,它站在西方中心主義的立場,維護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反對或者排斥任何有悖于西方價值論的價值理念。全人類共同價值是開放包容的價值,它不僅尊重世界價值與文明的多樣性,而且認為不存在固化于一個歷史階段的價值,人類共同價值在不同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具體內容,是開放、共建、共享的。三是實踐方式不同。西方普世價值實行強制推廣、圍堵打壓,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人類共同價值秉持包容發展、協商共建的原則,堅持“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10)習近平:《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人民日報》2021年1月26日。四是目標與效果不同。西方普世價值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用來控制或侵略其他國家的霸權工具,目的是使全人類西方化、資本主義化,在世界范圍內推行金融霸權、文化霸權、軍事霸權,昭明了其唯我獨尊、一方獨霸的勃勃野心。人類共同價值是促進世界各國朝著正和博弈、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追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與遠大理想,目的在于實現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其三,實踐生成性。人類無法超越時空的壁壘窮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知識,人類的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動態開放的過程,一切真價值都是在特定的時代境遇、依托一定的文化背景來認識和把握的,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對價值的認知也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過程,對人類共同價值的把握和認知要在生生不息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不同文化共同體的交流和融合中不斷完善,實現認識論和價值論的相互融合和彼此確證。人類共同價值堅持人類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認知是不斷生成、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它不是確立一種普遍的固定模式,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類智識水平的提升而逐漸豐富、完善的。它既包含“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具體的價值理念,也包含著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積極價值傾向、正確價值選擇與良善價值目標。人類共同價值既是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實然價值追求,同時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美麗新世界與美好生存境界的應然價值期許。

其四,經驗典范性。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正在成長中的“中國價值”的內核,是中國對以往社會發展的經驗總結以及對世界未來發展方向的智識性洞見。在最廣泛的意義上,中國價值包含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要素,它以人類文明進步為基礎,屬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價值,從而可以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作為一種代表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先進價值理念,人類共同價值規定了中國價值的發展方向、發展空間和發生場域,從整體上規制了中國價值的建設方式。作為人類共同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價值又作用和影響著共同價值,中國價值的內容構成了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內核,推動了共同價值在世界范圍內發揮愈來愈重要的文化規范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際社會見證了中國的崛起,我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功的背后必然有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人類共同價值既吸收、接納、總結了中國價值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踐的經驗,又是對社會發展趨勢、發展規律的一種客觀把握,表達了中國帶領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生存、共同發展、共建美麗新世界的決心。

其五,理論創新與文化傳承性。全人類共同價值汲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華,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一是全人類共同價值與馬克思“人類社會”的價值立場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即致力于批判和揚棄市民社會對私利的追求和階級的對立,致力于人類共同體中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的實現。二是人類共同價值在當代的發展與馬克思“世界歷史”的價值視野是相互契合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在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中產生的,其世界歷史視野意味著要批判和摒棄不合乎歷史發展規律的價值導向,捍衛世界歷史的前進方向。三是倡導人類共同價值實際上是對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價值理想的繼承和發展。人類共同價值關注當代人個體生活與共同體生活之間的平衡,既避免社會走向原子化、離散化的自由主義,又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立個性,倡導人類重拾共同體生活的內在旨趣,進而實現自由人聯合體的生存理想。四是人類共同價值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思想,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胸懷天下”“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的思想精髓,其核心是將實現全人類的幸福與美好生活作為最終理想和價值歸宿。

全球治理邏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核心意蘊及其典范性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人類世界正式進入一個新的動蕩變革期。此一時期,世界逐漸變成一個單一的、碎片化的體系。在世紀疫情和國際沖突的疊加沖擊下,經濟逆全球化思潮正在發酵,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負面效應日漸凸顯,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生態赤字有增無減,全球治理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與此同時,大變局也為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提供了新契機。習近平指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人類社會應該向何處去?我們應該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未來?對這一重大命題,我們要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以負責任態度作出明智選擇?!?11)習近平:《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人民日報》2021年4月21日。當今時代,如何在一個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生存、普遍安全和共同發展成為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全球治理的核心問題。

(一)人類共同價值為建立“新世界主義”的國際秩序創造了條件

當今世界,全球治理的困境在于國際社會公共秩序的缺位,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創造與形成為人類社會公共秩序與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鎖匙。有學者指出,“在全球化條件下,世界需要一種能夠保證利益共享的普遍秩序,否則世界將無法承擔后帝國主義時代的失序,當帝國主義秩序減弱到形同虛設,世界將毀于各種難以想象的恐怖行動、宗教運動或非理性冒險。所以,未來的世界非常需要一種新的天下體系,或者說,世界需要變成天下,才有可能保證世界安全。只有以‘天下無外’的邏輯把整個世界變成只有內部性而沒有外部性的天下,才有希望建立普遍共享的世界秩序”。(12)趙汀陽:《天下秩序的未來性》,《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11期。這一理想的世界秩序不是重建昔日的中華帝國,也不是在世界霸權的爭奪中角逐新的霸主,而是從根本上改變霸權主義本身,進而走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新世界主義”。而這種新世界主義訴諸一種“共建的世界”的全球想象,其基本原則在于:我們不僅共存于同一個世界,而且還需要自覺地共建一個世界,只有人類一同共建一個世界,才可能實現長久和平和共同繁榮。

客觀地說,全球問題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類所處的是一個缺乏共同價值引領的世界。就國家而言,如果世界范圍內國家之間的合作仍然局限于本國的利益與得失,而不考慮他國的死活,那么在合作中出現利益沖突是在所難免的,在這種合作中獲得的利益往往是局部的、短暫的。置身多元現代性生存場域,人類共同價值站在人類整體利益的立場,打破了以往相對狹隘、局限的民族國家的壁壘,致力于建立一個“地球一家”“人類一體”意義上理想形態的全人類共有共享共商共建的價值理念,為新型國際秩序的建構奠定了堅定的理論基礎,這對于轉變以民族國家為核心的傳統國際秩序具有豐富的啟示意義。

(二)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創建、實踐與不懈推進奠定了價值基礎

人類共同價值在連接世界人民共同命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提出、建構人類共同價值的價值理念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作為非實體存在的人類共同價值要發揮作用,就需要建立真實的共同體的集體行動體系。在此基礎上,世界人民逐漸意識到人類命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日益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世界的發展需要“‘共同性原則’,各文明的人民應尋求和擴大與其他文明共有的價值觀、制度和實踐”。(13)[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第379頁。

進入文明轉型新時期,中國政府以“天下”為己任,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超越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主張以及“人類共同價值”的系統性設計與理念規制。應當說,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共同價值堪稱文明轉型新時期人類整體性優存本位最先進的制度性理念與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基于對“全球問題”的共識和解決“全球問題”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世界各國家和國家間組織以及各種非政府、超國家組織形態和個人與生態環境間的關系體系。此一關系系統的建立取決于具有主動性、能動性的主體人的集體行動邏輯。在此意義上,共同價值作為處于這一關系系統中的各個人類行為體的價值,表征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公共的、共享的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凝聚全人類的價值共識和精神智慧,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在旨趣相通的人類共同價值就是后全球化時代指導國際社會解決全球問題、構建新的世界主義的公共價值歸旨和價值共識,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與踐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價值支撐。

(三)人類共同價值的核心意蘊及其對全球治理的貢獻

首先,“和平、發展”是人類自身生存與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事業。和平關乎人類生存,孕育發展生機。發展是人們在實現和平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生存質量的過程,發展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

和平與發展意味著:一是維護世界和平。人類是一個整體,共處一個地球家園。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國家不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同時,各國應建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國家安全觀,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使國家間守望相助,建立相互信任的全球伙伴關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二是推動和平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國際社會應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發展各國友好合作,促進國家之間的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深化國家之間的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三是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繁榮?!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1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2頁。當前,“世界各國聯系緊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15)習近平:《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人民日報》2013年4月8日。為此,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擴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和發展空間,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繁榮。各國還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共同推動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其次,“公平、正義”是國際社會公序良俗的倫理依循。公平與正義本身“含有尊重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平等地包容多元主體的正當權益,以尋求共贏效果的意思”,(16)李德順:《公平正義:面向未來的世界性價值取向》,《北京日報》2011年11月7日。其核心是將公平正義秩序從民族國家延續至世界和人類,引領全球治理機制向著更加合理的方向邁進。

公平與正義意味著:一是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國際社會應堅持以聯合國憲章宗旨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0頁。國際社會應促進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維護和弘揚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秩序。二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各國應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法治建設,保持社會安定有序,不斷增加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按髧g相處,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的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于利?!?18)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要達成這一目標,國際社會應摒棄弱肉強食和零和博弈的傳統思維,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19)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道路。

最后,“民主、自由”是人類優良政治實踐與制度價值的根本。民主的本質在于以人民為中心,找到全社會意愿和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保證政治生活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馬克思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0)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51頁。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自由觀,其核心價值追求與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致的,其所推進的方向不斷朝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邁進。

民主與自由意味著,一是國際社會應共同遵守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笆澜缑\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21)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7年1月19日。各國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二是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凝聚著世界不同民族、種族、國家的人民長久以來的生存與生活智慧,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三是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權利。每個國家都有權自主選擇和制定適合自身的政權組織形式、治理運行方式。促進民主應以尊重各國主權和不干涉內政為原則,“只有整個社會的權利都得到保障,才能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有維護世界和平和主權獨立,才能真正保障各國公民的社會權利,實現普遍自由”,(22)肖河:《中國外交的價值追求——“人類共同價值”框架下的理念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年第7期。最終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愿景。

猜你喜歡
全人類共同體人類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關于獻血
瘋狂的重量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人類第一殺手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