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兩漢隱逸詩賦中的休閑文化探析

2022-03-17 22:46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詩賦兩漢隱士

劉 小 珍

(湘潭大學 碧泉書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隱士作為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的獨特群體,濫觴于先秦時期。自范曄在《后漢書·逸民列傳》中單為隱士設傳后,歷代史書中一直立有列傳來專門記載隱士事跡。由隱士為主體而構成的隱逸文化,作為主流文化的補充,同樣歷史悠久。隱逸文化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同時,休閑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隱逸文化存在著密切聯系。一方面,隱士在隱居后擁有了大量的閑暇時間,其所進行的活動,如琴棋書畫、游山玩水等,可稱為休閑活動;其所創作的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其中也含有休閑思想與休閑文化。另一方面,隱逸之“逸”與休閑之“閑”具有一定的契合之處,故有“閑情逸致”等詞語的產生。

隱士只是不做官的士人,但同樣接受文化教育,具有較高的學識素養,所以即便他們獨立于主流文化以外,依然創造了豐富燦爛的隱逸文化,隱逸詩賦即是隱逸文化的產物。不少人研究“隱逸”,多是側重于“隱”,談及原因時,重在強調外界社會的黑暗和個人內心的失志,賦予隱逸消極含義,不自覺忽略了避世之后隱士們在生活上或精神上的“閑情逸致”?;陔[逸文化與休閑文化的密切聯系,本文以休閑文化角度重新理解隱逸詩賦中所描述的隱逸生活,對于發掘古代隱逸文化中的另一積極側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概念界定

先秦兩漢隱逸詩賦是當時隱逸文化的創造物,界定隱逸詩賦,要先理解隱逸文化。中國古代隱逸文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既特殊又普遍的文化現象,以隱士為主體。因此,厘清隱士、隱逸等概念,方可更好界定隱逸詩賦。

“隱士”由來已久,《莊子·繕性》中就已出現“隱士”一詞,據傳上古時期已有許由、善卷等隱士身影。他們與士人一樣,接受文化教育,具有較高學識素養。士人們因各自原因而退隱山林或在家閑居或產生隱逸傾向后,他們的身份便從士人轉變為了隱士,并有“身隱”與“心隱”之分別。

“隱”“逸”最初是兩個釋義不同并單獨使用的文字,《說文解字》對二字作如下解釋:“隱,蔽也。從阜,急聲?!盵1]305“逸,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盵1]203“隱”字為遮蔽之意,“逸”指逃跑之意。至西漢才出現二字合用組成“隱逸”一詞,《漢書·何武傳》載:“ 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吏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召見,不可有所私問?!盵2]3484此句中的“隱逸”作動詞用,即隱居避世之意。此后“隱逸”一詞既可作動詞用,含“隱居”之意;又可作名詞,指代“隱居之士”。自范曄撰《后漢書·逸民列傳》為隱士單獨立傳,歷代史書都設有列傳來記載隱士事跡,《晉書》以“隱逸”為名來撰寫隱士傳記,自此,“隱逸”成為隱逸文化中的常見核心用語。

隱逸詩賦作為反映隱逸文化的文學作品,從古至今多有學者進行論述。本文所論隱逸詩賦不以作者身份為判定標準,而是以內容為準則,涉及隱逸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在內容上,或展現隱逸生活、或表達隱逸思想、或抒發隱逸情懷、或稱頌古代隱士等,含有此類內容并占有較大比重的詩賦均可歸為隱逸詩賦。

休閑文化與隱逸文化有著密切聯系,要了解豐富多彩的休閑文化,首先要明晰“休閑”這一概念?!靶荨痹诩坠俏闹芯鸵殉霈F,許慎《說文解字》釋“休”為“息止也。從人依木?!盵1]125“休”即表示休息、停止等含義。 “閑”古作“閑”,由“閒”引申而來,“閒”即“間”字,本義指空間上有空隙,由于詞義引申,用來指代時間上空閑。后來假借“閑”表示此引申義[3]179。關于“閑”有兩個層次,明人張萱認為:“閑有二:有心閑,有身閑。辭軒冕之榮,據林泉之安,此身閑也;脫略勢利,超然物表,此心閑也?!盵4]444在“身閑”這一層面注重的是以感官來體驗歡樂,在“心閑”這一層面,則更加看重內心與精神世界?!靶蓍e”一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裴松之的注解中:“植常為琴瑟調歌,辭曰:‘長去本根逝,夙夜無休閑?!盵5]576并在此后的史籍中多有出現?!靶蓍e”一詞不僅可指身體上的放松,更強調在精神層面的自由狀態。關于“休閑”,西方學者也多有論述,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他對“休閑”給予了極高贊美,在其著作《政治學》中就提出“休閑才是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的命題。以休閑為研究對象而形成的休閑學雖是近代以來的事情,但關于自由閑適的生活狀態,在閑暇時間內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卻是自古有之。休閑作為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6]。

隱逸文化與休閑文化,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聯系緊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其一,從字義上看,段玉裁為“逸”字作注時認為:“亡逸者,本義也。引申之為逸游,為暇逸?!盵7]472在《今文尚書·無逸》中即借用此引申義,含有閑適、安樂、放縱等含義??梢姟耙荨弊衷谧至x上含有一定的休閑成分。其二,從思想淵源上看,儒家的待時之隱與道家的適性之隱是古代隱逸思想的重要源頭[8]26。同時,儒家道家思想中均蘊含著豐富的休閑理想。例如,孔子對“曾點之志”的看重,既是其休閑觀的反映,也是其隱逸情懷的體現;莊子所提倡的“逍遙”,恰是一種自在休閑。其三,從內容上看,隱逸和休閑具有重疊部分,隱士們在隱居后,擺脫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后, 擁有了大量的閑暇時間,不僅可以進行琴棋書畫、吟詩作賦等休閑活動,而且在精神上獲得了解脫,使得身心處于一種悠閑放松的自然狀態,這也正是今人不易獲得的休閑心態。其四,隱居與休閑活動,都是人們選擇后而做出的主動行為。

選擇先秦兩漢這一斷代,一則此時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階段——萌芽期,對后世的隱逸傳統和休閑文化均有重要影響;二則對隱逸文學雖多有研究,但這一時段的隱逸詩賦卻較少受到關注,古今研究多是詳后世而略前朝;三則在這一時期的隱逸文化與休閑文化有其重精神而輕物質的時代特色。

詩賦家在創作過程中,常常會將時代背景、思想情感、個人生活等融入到作品之中。本文采用休閑文化這一新視角,以先秦兩漢的隱逸詩賦為窗口,來重新理解隱逸詩賦中所展現的隱逸生活,對于發掘古代隱逸文化中所蘊含的休閑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二、先秦兩漢隱逸詩賦中的休閑文化

先秦兩漢隱逸詩賦雖處于隱逸文學的初期階段,但在內容上已涵蓋廣泛,或展現隱逸生活、或表達隱逸思想、或抒發隱逸情懷、或稱頌古代隱士等。休閑文化歷史悠久,自先秦《詩經》到明清小說,無不體現著休閑文化的豐富內涵,“休閑”不只是簡單地指身體上的放松,更強調心理與精神的一種自在狀態,故可將休閑分為重感官體驗的“身閑”和關注內心狀態的“心閑”這兩個層面。先秦兩漢隱逸詩賦中所蘊含的休閑文化、其中記載的休閑活動,也為我們探尋時人的休閑生活提供了豐富素材。

(一)“身閑”

首先,“據林泉之安”的“身閑”正是隱逸生活的真實寫照,隱逸往往是隱居于山林之中,與大自然有更為密切的關系,詩賦中也常有對自然景物的描摹。先秦詩歌《箕山操》即敘寫了許由隱居的箕山之景:“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麗崎,萬物還普。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間,何所卻慮?!盵9]308在描述優美的自然景色之外,也表達了游于自然逍遙灑脫的情懷。秦漢之際的商山四皓《采芝操》對隱居的自然環境作了大致刻畫:“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樹木莫莫,高山崔嵬。巖居穴處,以為幄茵?!盵9]91東漢班固在《終南山賦》中,不僅書寫了終南山的自然景象,還想象著榮啟期、綺里季等隱者在大自然中進行登高游覽的休閑活動:“伊彼終南,巋嶻嶙囷?!嘛w瀨,上挺修竹,玄泉落落,密蔭沉沉。榮期綺季,此焉恬心。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盵10]534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所作的《招隱士》則是極力渲染隱居山林之可怖:“山氣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⒈焚庑芰`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盵11]107深山之中,既有山險水急的惡劣環境,又有虎豹熊羆等兇狠猛獸。作者極力刻畫山林險惡,想借此勸退世人的隱逸想法,卻恰恰從反面說明隱士在自然中所獲得的歡樂之多,足以令“王孫”在山林久留而不愿入世。隱逸詩賦中出現的自然景象,不僅是對隱士居住環境的描寫,更是將自然山水看作心靈解脫之所。作者在書寫隱士在山林中閑適生活的同時,其精神仿佛也與上古隱士一起徜徉于自然,在與自然的融合中獲得精神慰藉。

其次,中國士人自古以來就具有極高的藝術修養,撫琴、飲酒、吟詩、作賦等文化活動也成為隱士們在山林中的主要休閑方式?!皹贰弊鳛榱囍?,是隱逸生活中的重要休閑活動,如榮啟期望山清歌,王子喬隨風吹笙?!皹贰辈粌H可以帶來生理上的愉悅,更可以令心靈得到放松。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中所刻畫的是一位于深山中彈琴自樂的隱士:“故養壽命之士莫肯進也。遂居深山之間,積土為室,編蓬為戶,彈琴其中,以詠先王之風,亦可以樂而忘死矣?!盵10]173可見“樂”不只是士人的技藝之一,更是其休閑生活的重要組成。對于失意士人,酒是其物質層面的短暫歡樂,遁世是其精神層面的暫時解脫。酒可以較好消解因仕途不得志而產生的悲憤情緒,漢詩《滿歌行》中,作者因處境苦難、福禍難測,在打算隱遁的基礎上,產生了及時行樂的想法,“飲酒歌舞,樂復何須”[9]276。不管是隱遁還是飲酒,只是作家順遂內心的手段,最終目的是“為當歡樂,心得所喜”[9]276。酒也可以成為隱士休閑生活中的調劑,增加隱逸樂趣,“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嘉時吉日,則亨羔豚以奉之”[12]1644。以上是借助外物來達到安閑舒適的“身閑”。

(二)“心閑”

先秦兩漢因其時代特點,作者更多關注“心閑”,不管是受道家影響的“自得其樂”,還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修身求志”,又或者受神仙方術影響的“隨仙遠游”,無一不是為追求心之自在。大量抒發情感、感嘆人生的隱逸詩賦,為我們走進作者內心世界、關注士人個人生活提供了契機。

其一是含有“自得其樂”休閑精神的詩賦。隱士有別于在官場上追求仕進的士人,他們既然選擇隱避世外,可見他們所追求的不再是世間的榮華富貴,而是山林中的任情逍遙,這正是道家隱逸思想的實質:“適性”。所謂“適性”是指契合個人的自然天性,讓其自由發展,縱意所適,即讓個人之天性自覺安適自在[13]4?!对娊洝た紭劇分芯陀羞@樣一位隱士,在偌大的山林中,且行且歌,生活安樂:“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紭勗诎?,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紭勗陉?,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盵14]321-322他雖獨自一人,卻不孤寂,反因幽靜的隱居環境符合其天性而感到舒暢適意?!冻o·漁父》中所出場的漁父,是一位深受道家隱逸思想影響的高蹈隱者,其中既含有道家“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11]39的全身思想,其最后莞爾而笑、鼓枻而歌、以水洗腳的隨性模樣,“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盵11]39更是道家適性之隱的直接體現。先秦漁父于江畔怡然釣魚的自由閑散,也使得釣魚成為后世隱者的重要休閑方式。后世士人雖未以身隱于自然,但其對隱逸生活中悠閑的向往卻是與先秦道家隱逸思想的適性是一脈相承的。東漢張衡雖未離官隱居,但其所作的《歸田賦》則在想象中表達了他對隱逸生活的企慕。賦中既有早春時節的自然美景,亦有日落后的平淡生活:“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鸧鹒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瓘椢逑抑钪?,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盵11]745-746正是因此賦第一次完整地展現隱居田園的樂趣,首開文人恬淡自適的田園之隱的先河,使得其在賦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15]。其后的仲長統在此基礎上,更是對于田園隱居生活作了具體描繪,在良田廣宅中,盡享休閑樂趣:“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盵12]1644以上詩賦多是著重強調隱逸時的愉悅體驗,在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作家的自在心境。

其二是含有“修身求志”內容的詩賦,其作家大多是仕途不得志的失意之人。一方面,因政治上無法有所作為,不得重用而產生悲憤之感,故有隱遁之想法;另一方面,深受儒家典籍熏陶,含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無法做到真正“避世”,且受孔子“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的觀點所影響,士人在其居家擁有大量閑暇時間的同時,選擇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以待日后被重新征聘。這正是休閑的一種表現,即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16]1。如屈原在《楚辭·離騷》云:“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盵11]2屈原在被楚王放逐的流亡期間,他雖有怨懟憤懣等情緒,卻也不忘涵養自身,并保持內心純正。再如東漢馮衍在《顯志賦》中表達自身“退而幽居”的隱逸傾向后,打算經營牧業以謀生,擴建祠廟盡孝道,閉門讀書以養志:“將西田牧肥饒之野,殖生產,修孝道,營宗廟,廣祭祀。然后闔門講習道德,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盵10]367東漢蔡邕稱病返鄉,賦閑于家時,往往以讀書為樂:“思危難而自豫,故在賤而不恥。方將騁馳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義之淵藪,槃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與為友。舒之足以光四表,收之則莫能知其所有?!盵10]947也正是因為蔡邕在隱居時的勤勉不怠,才能成為東漢著名大家。以上可知隱逸常常作為士人失意之后的一種生活選擇,借助隱居時的休閑生活以研經讀史等修身活動來紓解自身的郁結,使內心于無奈世事下得到暫時的解脫。

其三,在隱逸詩賦中“隨仙遠游”的神游內容是作者隱逸想法的體現。神仙方術自先秦就已產生,秦漢時期的帝王為追求長生不老,不斷尋仙問藥。士人由于現實不順而產生的遁世思想,常常借助游仙詩賦來表達?!哆h游》開篇:“悲時俗之迫阨兮,愿輕舉而遠游?!盵11]35即借精神之游歷來表達其隱遁傾向。作者在想象世界中,常與上古仙人或先前隱士一起,或遨游于仙境,或游歷于人世。西漢嚴忌在《哀時命》中幻想自己與隱士王子喬、赤松子共同悠游于天地間:“下垂釣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與赤松而結友兮,比王僑而為耦。使梟楊先導兮,白虎為之前后。浮云霧而入冥兮,騎白鹿而容與?!盵11]109漢詩《長歌行》勾畫了一幅與仙同游的悠閑圖景:“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盵9]262馮衍則在獨自一人的漫游中尋找隱士并向其請教:“駟素虬而馳騁兮,乘翠云而相佯,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務光而愈明。欵(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慮;欽真人之德美兮,淹躊躇而弗去?!盵10]369不論是與仙同游,還是獨自漫游,皆是作者展開豐富想象所營造的一段有別于現實的精神歷程。其游仙目的是為了遠離塵世,擺脫世俗事物的困擾,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安逸,這恰與隱逸的內在精神相契合。游仙與隱逸是緊密相連的,是隱逸意識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17]31。士人們在精神世界縱情遨游,“敖翔太清,縱意容冶”[9]205于中所體驗到的愉悅、感受到的自在,讓他們暫時忘卻了人生的坎坷、淡化了情緒的沉悶。

詩賦作為文學創作,常常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先秦兩漢隱逸詩賦中,以隱逸為創作主題,來表達作家的隱逸思想;其中蘊含的自在狀態、閑適生活,體現了當時的休閑文化。

三、先秦兩漢隱逸休閑文化的特點

先秦兩漢時期作為隱逸文化的發軔期,其特性有別于后世自唐宋以來的隱逸文化,前者在隱逸文化上多注重精神和心理層面的追求,重精神而輕物質,后者則呈現出世俗化和生活化的傾向[18]。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當時的休閑文化。隱逸詩賦中關于悠閑生活的憧憬、對逍遙恣意的情感抒發,正是作者將對休閑的感悟融入到了文學創作中。

第一,先秦兩漢時期休閑文化的特點與隱逸文化存有相通之處,注重精神狀態,追求逍遙自由的心境。隱士作為士階層的一員,有著較高的文化修養,故隱士即使物質生活貧苦,依然可以用自己獨特的休閑方式來享受隱逸樂趣,身處巖穴有觀景之樂,躬耕田園有自足之樂,閑居家中有著書之樂。隱士的目光隨著避世從社會移向個人,在悠然平和的心境下,才能真正感悟安貧樂道之實質。如《詩經·衡門》中的隱士,吃魚娶妻不求名貴,只道知足常樂。儒家中被孔子高度贊揚的隱士顏回,亦是雖在陋巷,仍有其樂。在貧困的隱居生活下,所歡樂的正是其精神富足、內心自由。

第二,先秦兩漢時的失意士人常以隱逸休閑作為暫時性手段來紓解身心。先秦兩漢隱逸詩賦承載著作者的情感思想,其情感活動伴隨著篇章內容而時有變化。隱逸詩賦中含有隱遁意愿的作者,多是在政治上不遇的失意士人,他們的情感基調常是悲憤郁結,但隨著退隱念頭的產生,其心緒也有了一定變化。詩賦中所夾雜的悠然自得的內心狀態是值得關注的,士人雖無法與隱士那般達到真正的超脫境界,但在困厄處境中,以遠游幻想或讀史著書等休閑方式來暫時寬慰自身,體現內心的短暫放松。

第三,先秦兩漢的隱逸詩賦多是基于想象,在敘述過程中常常是虛構與現實相互交織。先秦兩漢隱逸詩賦的作者主要為士人,而非隱士,其中對于隱逸生活的描寫,也是虛設而成。詩賦中出現的隱逸生活、隱者仙人,既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展現了當時士人對先秦兩漢隱逸現象的認識;也是作者內心的寫照,在對隱逸生活的理想描述、仙境的細致刻畫的過程中,寄托著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構建了士人心中的精神樂園。

四、先秦兩漢隱逸休閑文化的影響

首先是先秦兩漢時期隱逸休閑文化對后世隱逸傳統的影響。先秦兩漢的隱逸文化作為歷史悠久的古代隱逸文化的先聲,對于后世隱逸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在隱逸思想上,先秦兩漢隱逸思想主要是由儒家的待時之隱與道家的適性之隱所構成,后世隱者雖還受佛教等宗教因素的影響,但其隱逸行為依然不出儒道二家。在日常生活中,先秦兩漢隱士在精神層面的富足,使得其雖在山林丘壑間獨行,卻依然有自己的人生樂趣,或于江畔漁釣、或以讀書為樂、或以弦歌為愉。后世文人們退隱后的休閑活動,正是發端于此。在文學作品上,先秦兩漢的隱逸詩賦多以上古及先秦隱者作典故,常出現山水、琴酒等意象,這些都被后世文人所繼承并發展,先秦兩漢隱士對自然的親近認同,使得后世的隱逸詩賦,逐漸出現了山水詩、田園詩等類型。在園林建筑上,先秦兩漢隱士避世于山林,使得后世隱者多尋求深山作為隱居之所,“巖穴之士”成為隱士的重要稱謂之一,就算處于城市,在其居所也要人為地取石構山、營造自然,這對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其次是先秦兩漢時期隱逸休閑文化對當今休閑文化的重要借鑒。休閑與生活密切相關,并對人類發展有重要作用。但休閑并非只是簡單地“玩”,休閑文化具有豐富內涵,研究先秦兩漢的隱逸休閑文化,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休閑,促進我國休閑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借鑒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但我們的身心卻沒有隨著自由時間的增加而更為輕松,反而在匆忙的生活中愈加疲憊。物質主義生活方式已經從很多方面損害了我們的休閑感受[16]171,我們的休閑活動往往是與金錢消費相掛鉤。然而,先秦兩漢隱士的生活,縱然物質條件貧乏,依然充盈著休閑智慧。正是因為,他們的休閑是建立在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使得在物質方面的要求極具伸縮性[19]326。這種重精神輕物質的休閑觀念以及隱士寧靜閑適的生活方式正是今天我們所需要的,這也是探討隱逸休閑文化的現實意義所在。

猜你喜歡
詩賦兩漢隱士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鼎盛期|兩漢
“詩賦不必寓教訓”與“文學的自覺”關系討論
尋訪竹林隱士
熊亨瀚:用忠誠血寫信仰的詩賦
兩漢名碑注譯——鮮于璜碑(一)
新時代“弄潮兒精神”全國詩賦征集大賽啟事
高句麗與兩漢關系研究
隱士的文藝范兒
兩漢文化沾漸西南夷述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