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工程訓練,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

2022-05-05 20:52吳超越
中國教育理論 2022年1期
關鍵詞:工程訓練應試教育創新精神

吳超越

摘要:本文在工程訓練中改革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變以知識考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工程訓練 應試教育 創新精神 綜合素質 實踐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本質就是創新,創新的基礎是人才,是復合型、創造型人材,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創造能力和競爭能力。如何改變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繼承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我們教育成敗的關鍵。幾年來在工程訓練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方面,我們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著眼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著眼于綜合素質的提高,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修定教學計劃,普及工程訓練

工程訓練教學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我校高度重視工程訓練教學,在新修定05級教學計劃中,全校所有學生都要進行工程訓練,時間分別設為:機類專業4~6周實訓、近機類專業3周實訓、理工類專業2周集中實訓、文史類專業1周實訓。

在課程管理、工程訓練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工程訓練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工程訓練設施、條件的建設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有關政策配套落實,真正將工程訓練教學作為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開辦指導人員學習班,提高教育者的素質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成敗的關鍵是教育者。指導教師是工程實訓的主導,他們的教學、業務素質直接影響著工程實訓的質量。工程訓練中心根據學校對實驗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的要求,有計劃地引進高水平人才,提高工程訓練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工程訓練中心采用年度考核和三年聘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年度考核由學校布置,工程訓練中心負責,進行聘任考核;聘期考核由學校組織,統一進行;學校建立了教師工作競爭機制,采取晉職晉級、評優、表彰、獎勵等有效手段,鼓勵工程訓練教師的工作積級性;對出現重大教學事故和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停止晉職晉級。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實驗教學規章制度,保證了實驗教學質量;建立了評優機制和獎勵機制;教務處專門設立了由在職教師和離退休教師組成的工程訓練教學質量檢查與評估督導組,現場檢查,定期聽課,進行督導。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增加了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

改變傳統的實習教學內容,新編教材中增加了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教學內容;實習中增加了電工電子實習內容,以體現機電一體化的技術發展趨勢;增加了數控及特加工內容。此外我們還采取了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電化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并開發了金工實習CAI教學課件。

改革傳統實習內容,增強創新能力培養。如在鉗工基本內容完成以后,每個學生要設計一個工藝品圖案,畫出圖紙,安排出加工步驟,再加工出工件。在車工、鑄工等都有按指導人員要求,自行設計和加工工件和毛坯的創新思維培養過程。

為了使工程訓練、實驗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增開了金工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工程訓練向現代工業培訓方向發展。改變金工實習單一的培養模式,在工程訓練中開設一些實驗課。由于采取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學到的不再是單一的操作技能和孤立的工藝知識,而是一個完整的制造工程知識體系。學生通過初步的工程素質訓練,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實際工程技術難題的能力。四、工程訓練中積極開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

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中心”的重要標志。必須把“創新”的教育思想滲透、貫穿到工程訓練的全過程,并逐步得以提高。在訓練項目中設有創新模塊,即使在基本工藝的訓練中都有按指導人員要求,自行設計和加工工件和毛坯的創新思維培養過程,注意啟發、誘導學生獨立思維,在實踐中不斷加深體驗和認識,不斷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

工程訓練不只讓學生學會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管理的概念和知道如何去開發。雖然在工程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習一些設備的操作和許多加工技術,但這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各種加工技術和制造過程的了解,掌握各種加工方法和設備的合理運用;建立材料、工藝、設備、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之間相互關系的概念;培養學生尋求、接受新科技的敏銳性。

五、改變考核方式

建立較為科學的全面素質考核體系,以鼓勵創新為主。實訓成績由實踐能力(實習工件)、創新意識(創新工件)、理論考核、操作技能競賽、實習報告和實訓表現等綜合評定,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全面的素質教育考核體系。這樣可全面衡量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引導學生向注重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向發展。實訓中還采取了工時制考核和等級工培訓等措施,效果斐然。

邁入21世紀,工程訓練課作為一門實踐性的技術基礎課,其教學必須與新專業建設結合起來進行改革,在系統的整體優化中找準自身的位置。幾年來,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蔡克勇.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5-76

[2]傅水根,教育教學研究論文集[M],南京:金工研究編輯部,2000,35-271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猜你喜歡
工程訓練應試教育創新精神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訓練成績評定研究
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機械類專業工程訓練的改革與實踐
基于“培養創新型機械工程師”模式的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應試教育與新課改并非對立關系
個性化工程訓練教學服務平臺設計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有關中國教育命題的證偽
大創項目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作用研究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