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2-05-16 04:48盧凱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策略分析核心素養

盧凱

摘要: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是順應時代發展和教育需求的一種先進思想,它能夠指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開展,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將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與核心素養的理念緊密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能夠實現知識、能力與素養的多重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策略分析

引言

核心素養是新課改中提出的一種關鍵的教學理念,它對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學起到了絕無僅有的指導作用,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融入核心素養的思想理念也成為必然選擇。

一、引入國情時事教育,增強學生對社會新聞和國家發展進程的了解

政治認同指的是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一種情感和理智上存在的認同與歸屬,它是學生開展政治生活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擁有強烈的政治認同感,學生才能為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做出努力,并不斷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單純地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所以學生很難從學習中獲得對祖國和社會的熱愛之情,對民族發展歷史也不甚了解,也就是說他們的政治認同沒有得到明顯的增強和發展。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促使他們在情感和理智上產生共鳴,并能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演變成具體的行動,教師可以引入國情時事教育,引導學生不斷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時事,增強他們對社會新聞和國家發展進程的了解。具體來說:首先,從教材出發引入國情時事教育。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涉及的具體內容,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在掌握教材時事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將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從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達到增強他們政治認同感的目的;其次,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國情時事教育模式,讓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自主解讀時事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生活化意識,引導他們廣泛關注國情時事,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二、運用案例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他們的認知水平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仍然較弱,所以在這一群體中也很容易產生違法犯罪的情況,不利于整個初中生群體的發展和成長。所以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中,法治意識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有利于促使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因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將法治意識滲透在具體的案例中,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例子中認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從而成長為遵守社會秩序和國家法律的人,為國家和社會的有序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具體而言,教師在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教學時,為了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個策略:第一,教師可以精心選擇與教學目標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符合的教學案例。在選取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解讀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增強學生法治意識為教學目的,使得選取的案例既能夠反映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目標,還能促進他們關注生活中的法治事件。所以教師可以綜合運用靜態的文字圖片和動態視頻等多樣化的案例素材,利用戲劇化表演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得案例能夠不斷增強生動性和感染性,從而為學生傳達正確的法治觀念,促使其形成法治意識;第二,教師可以發揮案例教學法的體驗式功能,促使學生在浸入式體驗中逐漸增強自己的法治意識。因此,教師可以深入領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積極引入生活案例,通過合理設置層次分明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生活案例中蘊含的法律知識和觀念,并能夠通過自主解讀和合作探究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提升法治意識的教學目的。

三、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增強學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是為了促使學生成長為有獨立思想和理智的良好公民,使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辨別是非、堅守原則和底線,并能夠與不良行為和違法現象做斗爭。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他們的理性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逐漸領會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深刻內涵,提取出其中的理性精神內容,從而使學生具備強烈的理性精神。詳細地說,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將教學內容繪制為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的導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進行深入思考,明確道德與法治知識和案例中不同選擇所造成的不同影響,從而使他們形成理性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其次,引導學生樹立問題意識,鼓勵他們進行質疑和提問,讓他們運用自主思考能力深入理解學科教學中蘊含的理性精神,從而通過自主探究形成和發展理性精神。

四、構建多樣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公共參與是核心素養中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國家管理和社會公共事務,深化他們對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了解,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認同意識。因此,在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創建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自己的公共參與意識,提升他們參與國家管理和社會事務的主動性。具體可以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活動。首先,在校內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提取教材中適合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內容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題,讓學生在演講、制作手抄報等多種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實踐能力,親自參與到班級管理和校園公共事務中;其次,在校外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織社區服務、公共設施維護等活動,讓學生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并進一步演化為公共參與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教育工作者紛紛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的理念。而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研究,是為了探索出更加高效化和創新化的教學途徑。本文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姜樹梅.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分層教學研究[J].天津教育,2020(34):107-108.

[2]顧偉.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2020(45):166.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策略分析核心素養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服裝電子商務發展淺析
完善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策略分析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