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研究

2022-05-30 18:37蔡明丹羅秋瑩
領導科學論壇 2022年10期
關鍵詞:互助養老鄉村振興農村

蔡明丹 羅秋瑩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農村已成為中國應對養老挑戰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當下農村傳統家庭已不具備完整的養老功能,農村老人養老需求增加但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由此促進了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文章通過對廣西農村地區互助養老模式發展的現狀進行調研,發現其面臨著發展遲緩、政策法規缺位、資金投入有限、覆蓋面不廣泛、參與意愿較低等問題,并提出通過政府支持、運營管理、改善觀念三個層面來進行完善,有效化解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風險,實現農村互助養老模式順利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互助養老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鄉村治理中精英流失及應對機制構建研究”(2020KY24020);2021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重大疫情下廣西農村應急響應能力提升研究”(21FGL028);2021年廣西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養老互助模式研究”(S202113520032)。

作者簡介:蔡明丹,廣西警察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經濟師;羅秋瑩,廣西警察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廣西南寧530028)

中圖分類號:F323.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10-0105-04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形勢,加快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幸福院等互助型養老服務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鼓勵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養老服務”。發展互助養老模式不僅是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關鍵,而且是高質量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但是當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面臨著多種問題,效果不明顯。因此解決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在實踐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不僅是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具體要求。

一、廣西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現狀調查

近年來廣西老年人口增速較快,截至2020年老年人口達836.38萬人,同比增長12.2%,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形勢。隨著廣西老齡人口比重不斷提升,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齡化不斷加深隨之而來的問題,廣西地區養老服務基礎建設正在不斷加強。近年來廣西多個地市開始嘗試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

(一)調查設計

此次研究分別選擇廣西百色市A村和C村、來賓市B村、平果市D村和南寧市E村展開調研。開展調研的鄉村具有以下共性:村內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村里老人大多以務農維持生計,生活水平低,生活方式單一;村里養老機構少,養老服務不足。

此次調研主要使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通過問卷調查獲取老年人的基本情況、經濟狀況、養老方式、對農村互助養老的需求及看法和對參與互助養老的態度等信息;通過訪談法向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詢問了生活狀況、健康狀況、日?;顒?、子女基本情況、養老規劃以及對農村互助養老的了解等情況;另外通過開放式問題提取調研對象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建議。

此次調查問卷累計共發放72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以隨機抽樣法走訪了25位老人。在回收的72份有效問卷中,男性共計39人,女性有33人。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者年齡在60~80歲之間,其中60~76歲的老人表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日常起居等方面無需子女照顧,76~88歲的老人表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沒有勞動能力。被調查者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由贍養人給予和政府發放的適齡養老金;二是政府對低保戶提供的經濟支持。受訪老人理解子女外出務工的不易,在經濟方面沒有特別要求。其中,仍具備勞動能力的老人會選擇務農獲得經濟收入,以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還有少部分從體制內退休的老人,能夠定期獲得屬于自己的養老退休金。被調查者家中子女進城務工數占比較大,導致“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現象屢見不鮮。部分老人獨居生活,偶爾與子女聯系,密切程度不及鄰近的親友。

在生活起居方面,23.6%的老年人表示非常需要他人的幫助,22.8%的老年人表示比較需要,30.6%的老年人表示一般,23%的老年人表示不太需要。具體需求中占比最高的醫療服務達77.8%,聊天解悶占68.1%,洗衣做飯占62.5%,打掃衛生占58.3%。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老人并不理解什么是互助養老,但經解釋后,多數人選擇居家養老的同時,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也持積極態度,并認可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推行和發展。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農村互助養老模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地區的養老壓力,而且對社會和諧、經濟發展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之下,經濟發展滯后的廣西農村地區在互助養老模式的探索與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政府支持層面

一是起步遲緩,政策法規缺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明確指出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為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形勢,緩解農村老年人養老壓力,推動農村養老互助院等互助型養老服務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空巢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方面,我國農村互助養老模式起步晚發展滯后,廣西尚處于探索階段。另一方面,廣西尚未出臺關于互助養老方面的地方性規章制度,這就導致廣西互助養老模式的運營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在此基礎上導致廣西互助養老模式在管理、服務和監督機制上都缺乏規范性。沒有相應的政策保障就會導致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互助養老也很難持續運作[1]。

二是資金來源有限,投入運營受挫。農村互助養老雖然是一種相對經濟的養老方式,但無論是養老互助院的建設,還是場地的修建、養老設施的維護以及老年人日常生活消費等,都需要持續穩定的資金保障?!稄V西壯族自治區“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廣西村級互助養老服務設施,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集體出資一部分、社會投資一部分、慈善捐助一部分的方式建設互助養老設施。但社會捐贈并非長期的、固定的資金投入。由于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村民集體出資數額相對較小,主要還是依靠政府財政投入維持養老服務的運營,這無疑會增加政府財政負擔。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廣西顯著的特點,互助養老資金得不到保障是大部分農村的重點和難點。若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廣西農村互助養老就無法投入運營和持續運轉。

(二)運營管理層面

一是覆蓋面不廣泛。當前我國老年人養老形式主要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是在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創新發展的。目前,我國對農村老年人養老互助模式探索較為積極的主要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廣西對互助養老模式的探索還不夠深入,覆蓋面較窄。在調查中,68%的老人表示沒聽說過農村互助養老,32%的老人表示聽說過互助養老,但具體如何實施并不了解。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老年人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尤其是農村老年人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更是倚重居家養老[2]。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對于現有政策福利覆蓋不到的“空巢”老人而言,自我養老成了一種無奈之選。

二是服務供給不足,缺乏有效激勵措施。調查中近80%的老年人希望互助養老能夠提供醫療服務。老人是疾病突發高發的主要群體,但突發疾病時難以及時前往醫院治療,且農村老人大多經濟基礎薄弱、醫療支付能力水平低,這也就導致了許多農村老年人生病后不愿意前往醫院救治。在農村互助養老中提供互助服務的主要是低齡老人,但這部分群體自身并不具備專業的服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無法提供有效的互助服務。農村互助養老是一種提倡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換取將來享受同等的養老服務的互助養老方式,但不免會出現一種提供免費服務時間長、享受時間短的弊端,所以一些老人會希望得到物質方面的補償。調查中,88.89%的老人希望從互助養老中得到物質補償或相應補貼。如果無法提供有效的服務,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必定會大大降低老年人參與互助養老的積極性。

(三)傳統觀念層面

對于具有較強傳統觀念的老人來說,“養兒防老”是為晚年生活提供一份保障。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傾向于在照顧孫輩的同時從事農務勞作以供生活需要。部分老人表示不愿意接受其他老人的幫助,對于自己的晚年生活的期許,更希望的是子女的陪伴。居家養老被老人視為最理想的養老方式,他們渴望與子孫一起生活的天倫之樂,參與互助養老意愿低。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農村互助養老的發展對策

互助養老模式憑借其自身優勢為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提供較為適宜的方案。但面對此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僅靠政府的力量,還應當從村社、村民、社會力量等多角度對農村養老問題形成各方協同的工作機制。通過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農村具備較高勞動力的人群將更多的精力注入農業發展當中或進城發展,從而提升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當鄉村振興經濟發展了,為農村互助養老提供更多的條件,養老問題也可以得到有利保障。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侓保障。發展互助養老,亟須國家制度政策的支持。既要明確其性質、作用、服務對象等的基本定位,又要明確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等主體參與互助的職責與權利。政府要充分發揮政策扶持作用,積極、全面地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制度化、法制化,保證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的高效運行。在此基礎上,必須確保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合法地位。政策和制度要結合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就互助養老模式的運作環節進行規范作出指引。

二是拓展多元渠道,加大資金扶持。目前互助養老模式資金來源仍以財政投入為主,但這不能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資金短缺是農村互助養老可持續性發展的短板。任何服務行業都少不了資金的支持,資金是各項養老服務順利實施的保障,解決資金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其一,加強繳稅納稅監管力度。加強對偷稅漏稅的監管,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緩解政府財政撥款壓力。其二,吸引社會力量助推互助養老產業發展?;ブB老不能僅靠政府財政撥款,還要借助社會力量,鼓勵社會捐贈和愛心企業注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專業人才,并引導社會團體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擴大社會贊助增加資金來源渠道。

(二)積極宣傳推廣,提高服務質量

一是積極宣傳推廣,提高認可度。廣西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山區信息相對閉塞,老人受教育水平低,養老概念和養老意識相對薄弱,對新型養老模式理解和接受的程度較慢。應在廣泛宣傳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同時進行小范圍試點。鼓勵老人親身體驗互助養老帶來的可靠保障,提高互助養老在農村的社會認可度,讓老人認識互助養老、了解互助養老,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助養老。這不僅能夠滿足老人在養老方面的需求,提高農村老人的接受率和信任程度,還可以有效保障互助養老在農村地區順利實施。因此,可以結合當地農村的具體情況,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力量,加強對互助養老的宣傳,并著重介紹各地的成功經驗。同時,將互助養老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傳遞給廣大的老年人及其子女,讓他們從心里接受互助養老的理念。

二是提高服務質量,靈活激勵制度。受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展限制等諸多因素影響,廣西農村醫療服務供給不足,醫療水平低。要提高互助養老服務質量,首先應從擴大農村醫療建設入手,提高互助養老隊伍的醫護水平,配備充足的護理器材,相應的通用藥品,提高養老服務水平,促進養老服務專業化。定期每年組織醫護人員下鄉為老人進行全方位體檢,檢查老人身體健康狀況。每季度組織應急隊伍到村莊中進行急救指導與培訓,增加低齡老人隊伍的急救知識。號召青年志愿者到農村地區開展志愿活動,鼓勵青年志愿者同老人談心談話,滿足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同時可為低齡老人發放一定的互助補貼,也可以高齡失能群體每月提供的生活費支出作為參考換取低齡老人未來享受互助服務的生活費。以這種享受福利為主、補貼發放為輔的方式給予低齡老人勞動補償,能一定程度上調動農村老年人的參與積極性,對農村互助養老的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轉變養老觀念

當前,老年人普遍存在著“養兒防老”的思想,視養老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但由于家庭結構的縮小,年輕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已婚、有了孩子的家庭,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和孩子上,對老人的照顧也逐漸減少。在現實條件下,我國老年群體要根據當前的現實狀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ブB老是符合老年人自身養老需求的,既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子女缺乏陪伴而產生的孤獨感和空虛感。讓老年群體逐步改變傳統養老觀念,積極融入老年群體,積極參加老年活動,建立起相互幫助的意識,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也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實現有尊嚴、獨立的老年人生[3]。

綜上所述,農村互助養老是符合農村老人養老需求且能夠有效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養老模式。盡管目前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只有政府、社會、家庭、個人積極參與進來,共同努力,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就能不斷改善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的養老問題,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愛、老有所樂,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促進社會和諧友愛。

參考文獻:

[1]魏鑫.新農村背景下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3).

[2]鐘麗紅.對老齡化背景下農村互助養老問題的思考[J].西部財會,2022(2).

[3]徐璇,顧娟,等.需求導向視角下鹽城市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優化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35).

責任編輯:朱婧婧

猜你喜歡
互助養老鄉村振興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河南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和互助養老研究
84歲老太征室友你會響應“互助養老”嗎?
淺析農村留守老人互助養老新模式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