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2022-05-30 18:37任剛
領導科學論壇 2022年10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表現為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民為本的重民思想、開拓進取的改革精神以及廉潔的政風和節儉的家風。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有助于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升育人實效;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投身道德實踐。具體可從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實踐教學、用好網絡資源等方面,拓展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邊疆中華文史研究中心開放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思政教育與林則徐紀念館歷史文化價值融合研究”(BJWSY20210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西域文學的中華文化符號研究(先秦-1884)”(21BZW152)。

作者簡介:任剛,伊犁師范大學邊疆中華文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伊犁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新疆伊寧835000)。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10-0129-04

2019年4月,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蔽覀兊拿褡寰窦畜w現在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偉大貢獻的歷史人物身上,林則徐就是突出的代表。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先驅,無論在抵抗西方外敵入侵、探索富國強民道路方面,還是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面,縱觀林則徐的一生,無不彰顯出一個偉大愛國主義者的家國情懷。1995年6月,習近平參加福州林則徐銅像揭幕儀式時指出,讓在林則徐身上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永遠發揚光大。同年8月,在福州市紀念林則徐誕辰2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系統論述了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明確提出要“繼承、發揚林則徐堅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氣貫長虹的民族正氣,學習他清廉剛正的高尚風范,學習他‘開眼看世界的開拓精神”。新時代,對大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愛國主義認知,將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涵養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愛國主義行動,激勵大學生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

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可以概括為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民為本的重民思想、開拓進取的改革精神以及廉潔的政風和節儉的家風。

一是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林則徐的著名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就是其愛國主義情懷的真實寫照?;㈤T銷煙行動抵制了英帝國主義的商品傾銷、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尊嚴、維護了國人健康,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喚醒了國人的愛國意識。即使是在被革職流放期間,林則徐還時刻關注中英戰局,心系國家安危,托請山西布政使朱士達將曾主持刊刻的《炮書》轉送陜西撫標中軍參將馬輔相,希望能造出新式大炮,以御敵寇[1]。

二是以民為本的重民思想。林則徐的民本思想表現為他始終關心民眾疾苦,重視民間智慧。在流放伊犁期間,林則徐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為百姓做了大量實事。曾歷時四個月,捐資認修伊犁河阿齊烏蘇大渠龍口工程,灌溉荒地十余萬畝,當地人不忘其恩,稱此渠為“林公渠”。林則徐還對吐魯番的“坎兒井”水利設施和灌溉方式加以改進,并在新疆全面推廣,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坎兒井”也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林公井”[2]154-187。

三是開拓進取的改革精神。林則徐學貫中西,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系統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新思想的《海國圖志》就是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為洋務運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擔任江蘇巡撫期間,林則徐興辦海運,取消兌費,減輕糧戶負擔,進行漕務改革,用“商辦”來代替“官辦”,是偉大的制度創新。林則徐在江南任職期間,針對考場老師以公謀私、考生作弊現象嚴重、考場秩序混亂等問題,向朝廷呈《請定鄉試校閱章程折》,請求對科場存在的問題踐行改革[2]23-38。

四是廉潔的政風和節儉的家風。林則徐是十分愛惜自己的名聲,入仕從政30余年,始終廉潔自律。在家風建設方面,林則徐曾寫過一副有名的對聯告誡子孫后代:“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贈其過?!边@種對于錢財的清醒態度對于封建士大夫階層而言難能可貴,對于后世國人也影響深遠[1]。

二、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創新育人方式、提升育人實效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

青年大學生通過學習、感悟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有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的強烈愿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課程中適當講授林則徐在抵御外侮、改革創新、流放伊犁過程中的偉大事跡,讓學生了解與林則徐有關的真實的歷史事件,感受林則徐獨特的人格魅力,在學思感悟中實現精神上的共鳴,從而被震撼、被感染、被教育、被激勵。不僅如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林則徐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通過實踐活動、場景再現,讓學生親身感受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進而端正青年學子的人生態度,厚植為國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堅定為實現理想抱負奮斗終身的信念意志。并將此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學習,成為社會可用之才,真正擔負新時代賦予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扛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旗,展現出新時代新青年的歷史擔當精神。

(二)有助于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升育人實效

對于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針對性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開辟實踐教學“第二課堂”,通過實地參觀、場景再現、情景模擬等方式,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以理論講授和實踐活動的形式有機結合,讓學生沉浸其中,真切感受林則徐事跡的強烈感召力。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直觀有效,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還能達到浸潤心靈、啟迪心智的效果。解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率低、抬頭率低等諸多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現實問題?!暗诙n堂”形式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機融合,調動了教師、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查閱資料、制作表演道具、節目編排、組織參觀考察活動、撰寫調研報告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受到教育之外,還鍛煉了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從學校層面看,這種模式不僅實現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標,還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機制改革、載體運用拓展方面,為進一步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

(三)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投身道德實踐

高校要進一步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進行概括和重新審視,讓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將這些內容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林則徐的偉大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大學生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對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有了簡單了解和認識。大學一年級開設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并積極投身道德實踐,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中所體現出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民為本思想、嚴謹家風與課程的育人目標相契合,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相關章節之中,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形式再次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讓他們深入感受林則徐的高潔品性和高尚道德并且主動汲取有益養分,進而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尚的情操以及遠大的理想,并自覺將所學所感所悟轉化為指導自身社會實踐的理論,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將自己塑造成為政治堅定、專業扎實、綜合能力全面的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大學生。

三、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性課題,其實現路徑和方法要本著繼承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原則,找到準確的契合點。具體可從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實踐教學、用好網絡資源等方面,拓展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課堂教學

高校在深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應做到“教師人人都有思政責,課程門門都有思政味”,發揮好各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做到知識傳授與思想引導相統一,如在講授“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課程時,教師可以結合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國精神和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等具體章節加入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的相關內容,通過林則徐前期禁煙、漕運改革和后期流放伊犁戍邊等不同階段的人生際遇,引導學生領悟人生真諦,克服困難創造人生價值。

為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選取與林則徐有關的歷史事件,以專題講授、小組討論的方式將林則徐的偉大事跡和愛國主義情懷生動展現出來。還可以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組織學生講好林則徐故事、演好林則徐話劇、朗誦林則徐詩文。在學生樂于參與的情景話劇活動中,要提前布置相關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編、自導、自演,將林則徐英雄事跡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教師只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做好指導和點評。這種可觀可感的演出形式,可以極大增強學生對歷史文化及英雄人物事跡的代入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感悟在強烈的情感共鳴中得到升華。從筆者的課堂實踐來看,這種形式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良好,育人成效顯著。

(二)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社會實踐

1.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文化主題實踐活動。高??梢詫嵤按髮W精神培育與弘揚計劃”“校園文化活動精品計劃”“品牌形象塑造計劃”等,以充分發揮大學“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功能。在深入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設立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專題研究項目,通過項目化建設,形成一批體現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的優秀作品;可以依托校園社團,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目的,打造體現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的社團文化活動品牌;可以鼓勵學生將林則徐事跡和精神融入話劇社、文學社、舞蹈社、愛心社等,以話劇、詩歌朗誦、舞蹈、志愿服務等形式將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浸潤到全體學生心中,在持續的熏陶下使其達到共情和共鳴;還可以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展覽館建設,在通識教育基地、紅色文化長廊等場所,設置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宣介板塊,并組建講師團、學生宣講團,讓師生在學習實踐當中得到鍛煉,獲得成長;還可以充分利用主題班團課、演講比賽、征文等形式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發揮好校園媒體的作用,進行廣泛宣傳。

2.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紀念場館實踐活動。林則徐一生輾轉大江南北,在浙江、江蘇、湖北、湖南、廣東、新疆都留下了精忠報國、勤政為民的足跡。福州、伊犁和蒲城都有林則徐紀念館,當地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這些文史資源,可與相關場館進行聯建,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組織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現場教學,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撰寫實地調研報告,鞏固學習成果。還可以鼓勵學生到這些場館擔任講解員,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再次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達到共鳴,不但豐富了教學實踐形式,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還解決了福州和伊犁當地文旅行業面臨的高素質專業人員緊缺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動要取得實效,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引導學生認真梳理林則徐的生平和偉大事跡,將相關知識進行再學習和內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學生帶著強烈的情感體驗,在紀念館中用精煉、生動的語言為參觀者講述林則徐事跡和精神,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將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校園互聯網與校園文化建設

互聯網作為信息傳遞的主要平臺,已成為大學生傳遞與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要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就要把新媒體作為引領青年思想的突破口,高度重視新媒體的地位和作用[4]?;ヂ摼W時代為高校開展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載體,林則徐的英雄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可以借助互聯網融入校園,如可建設“云思政”教育平臺,讓學生通過觀看林則徐偉大事跡的相關視頻進一步深化了解其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吟誦林則徐詩文,在情感上得到升華和共鳴,讓愛國主義精神浸潤學生的心靈。

校園人文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知、情、意、行,約束著不良行為的發展[4]。為了營造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除了在環境布置上宣傳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高校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園貼吧等平臺,把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分類別、分模塊宣傳,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學習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的氛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參考文獻:

[1]鄭學富.林則徐的廉潔政風和節儉家風[N].天津日報,2021-12-06(10).

[2]林慶元.林則徐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杜曉煒,聶立.堅定文化自信,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的有效融合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9).

[4]溫映雪,鄭傳芳.高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10).

責任編輯:趙春燕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