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面結合 雙線并進

2022-05-30 21:39戰曉民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長文短教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篇幅較長的課文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需要耗費較多的課時,這樣不僅會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也會使學生深感疲憊,導致語文學習效率下降。而堅持“點面結合,雙線并進”,運用“長文短教”的模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可以從實際教學目標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梳理課程結構、感悟結構規律,繼而采取高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堕_國大典》是一篇篇幅較長的課文,文章立足“長文短教”的策略,深入探索課文教學難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長文短教”;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146-03

“長文短教”是一種新興的獨特教學模式,如何在小學語文長篇課文教學中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現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F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等問題,而運用“長文短教”的模式,則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繼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注重“長文短教”模式的應用,有效發揮其價值。

一、“長文短教”教學模式概述

“長文”是指篇幅相對較長、文字多的課文,“短教”是指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把握課文本質,通過藝術化處理,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把握,了解學習重難點?!伴L文短教”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研讀教材、分析學情、解讀目標的基礎上,辯證地處理教學內容選擇與時間利用問題,找到解決較長課文教學時間相對不足的問題的最佳切入點,縮減不必要的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開國大典》教學中“長文短教”的策略

(一)精準解碼,把握點面結合切入點

以小學語文《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為例,課文圍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進行了全方位的論述。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場景的方式進行精準解碼,立足于不同的場面描寫把握點面結合的切入點,由此實現“長文短教”[1]。

1.點面分解,感受激動心情

以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為例,本段主要描寫群眾隊伍的入場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前四自然段,了解天安門廣場的基本情況后,根據參會人員的信息,分析先寫群眾隊伍之中的鐵路工人、郊區農民,后寫天安門廣場人潮涌動的用意,通過點面分解,讓學生根據“四面八方、擎、直奔、摸著黑、紅旗翻動、波浪”等字詞分析人民群眾參加盛典的激動、急切、喜悅心情。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點面分述段落,教師通過點面分解的方式,讓學生從特定的角度出發,分析整體與細節之間的關聯,從而結合開國大典這一事件,感受參會群眾的激動心情,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又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

2.點面交替,展現會場盛況

以課文描寫開國大典盛況的段落為例,教師可以通過點面交替的方式,即按照時間的順序,從毛主席宣講和人民群眾的激動表現入手,逐步推進教學,實現“長文短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引導學生瞻仰毛主席的英姿,同時結合開國大典的恢弘場面,閱讀課文并找出文中四次提及毛主席的地方,做好標記的同時,通過感受主席的動作、語言,體會偉人的形象與典禮的隆重。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找出主席宣講前、升旗后、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過程中人民群眾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將“目光、掌聲、歡呼、雀躍”與相應的事件對應起來,感受場面的恢弘[2]。

3.點面交融,營造熱烈氛圍

以課文中開國大典會場背景的描述為例,其中的“點”和“面”并非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交融在一起,表現了特定的氛圍,能夠傳達出不同的情緒與情感。教師可以圍繞群眾游行的場面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視頻資料中人民群眾的歡樂、激動心情,觀察開國大典籌備階段的背景布置、會場規劃等工作細節,透過天安門廣場上的“燈籠、燈火、禮花、火把”等事物感受典禮的氛圍。同時,可以將人民群眾按照次序游行的“面”與毛主席向前探身并不斷向群眾揮手的“點”融合,由此實現點面交融,讓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從你呼我應的口號“毛主席萬歲”和“人民萬歲”之中,聯想領袖與人民同樂的畫面,感受開國大典的熱烈氛圍。

4.點面交錯,凸顯壯觀之景

以課文中閱兵式部分為例,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教師可以利用閱兵場面之中的人、事、物、景渲染氣氛,通過點面有序交錯,凸顯開國大典的壯觀,突出人民解放軍的威武之師形象[3]。教師可以從領導人以及部隊兵種入手,向學生介紹參加開國大典的不同人物,著重介紹閱兵式的情況,按照順序介紹各個兵種的方陣、服飾、步伐、武器等,讓學生通過分析不同的細節,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武。同時,將群眾雀躍、鼓掌、歡呼與閱兵方隊的經過聯系起來,利用點面的有序交錯,凸顯閱兵的壯觀。此外,教師要立足于整體景象,配合播放不同年代的國慶閱兵式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國防力量逐年增強,結合開國大典閱兵式的宏大規模,獲得多方面的學習體驗,聯系課文中的閱兵盛況,產生對人民解放軍的熱愛之情。

(二)著眼全局,謀劃“雙線并進”路線圖

《開國大典》一課是按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進行編排的,從課后習題入手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課文設計彰顯了語文學習的“雙線并進”。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整體入手,著眼于全篇課文,科學設計教學路線,形成整體感知、品讀語言、學習寫法三大教學板塊,推進“長文短教”的落地。

1.把握整體,奠定情感基調

“長文短教”并非單純地壓縮教學時間或減少教學內容,而是要著眼于整體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全面的閱讀,使之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4]。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營造有助于學生閱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運用已有閱讀經驗和生活經歷感知文本內容,體會富有濃郁情感色彩的詞語,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首先,教師應當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文中帶有濃厚情感的語句,讓其深入理解描寫典禮熱鬧場面的用意,讓其在體會人民群眾的激動心情與典禮的熱烈隆重的基礎上,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其次,教師要播放有關開國大典的微課視頻,同時呈現不同的圖文資料,幫助學生從情感入手梳理文本內容,由此著眼于全局,規劃印象與情感“雙線并進”的教學路線圖。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偉人講話、閱兵式、群眾游行等內容,了解文本之中的點面結合內容,梳理課文結構,并嘗試用凝練的小標題概括不同的場面,從整體的角度把握課文。最后,教師應當聚焦典禮的核心部分——升國旗、主席宣講,為學生提供開國大典的流程圖,讓學生在學習支架的幫助下感受恢宏的場面,形成愛國主義情感,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做鋪墊。

2.品讀語言,渲染良好氣氛

“長文短教”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科學控制課時,提升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品讀語言,分析多種鋪陳和渲染方法,讓學生能夠獲得身臨其境之感,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加深體會。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第七至九自然段,分析“莊嚴、雄偉、歡呼、徐徐、樹立、瞻仰、雷鳴”等詞語的用意,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重難點字詞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典禮的隆重、場面的喜慶。其次,教師應當從修辭手法入手,引導學生反復品讀相關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感受其中的強烈動感,從點面結合中了解“海洋”與“波浪”互為映襯,生動再現了開國大典的壯觀場面,由此讓學生懷著激動的心情品讀語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5]。最后,教師應當獨立設計品讀板塊,讓學生分析閱兵式以及群眾游行的段落,同時進行聯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這樣寫的好處,使學生能夠在交流之中加深學習體會。

3.學習寫法,積累寫作經驗

《開國大典》的篇幅較長,在把握整體和品讀語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法,為后續的學習積累寫作經驗,由此實現“長文短教”,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和水平[6]。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等舊知識,以愛國為主題,仿寫一些相對簡單的愛國場面,由此引申出《開國大典》中的升旗、游行、講話、閱兵等場面。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寫作內容與課文進行對比,由點到面地分析各種場面描寫的特點以及方法,根據不同意象之間的關系揣摩作者的目的,由此學習不同的寫法,感受不同表現形式之間的區別。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開國大典的過程分成幾個重大場面,并簡要說明典禮的流程,由此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使之能夠為后續的學習積累寫作經驗。最后,教師要強化面批講解,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分點講解開國大典場面的寫法,全面總結抒發愛國情感的內容,從全局出發,堅持“雙線并進”,向學生傳授營造氛圍、傳遞情感的方法。

(三)依情施策,實現言意兼得

在小學語文《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學情來實施“長文短教”,根據學生對文本的了解以及生活經驗引入不同的圖文資料,科學利用微課等資源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要從細節入手講解知識,做到以點帶面,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場景入手分析情感,做到用面襯點,實現“言意兼得”的目標,不斷提升語文教學成效。

1.突出重點,強化學習指導

把握實際學情,突出重點教學內容,能夠為“長文短教”的實施提供便利,有效強化學習指導,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7]。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接力朗讀課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重點感受閱兵式恢弘的場面,讓學生透過文字談感受,由此深入把握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理解情況以及學習特點開展下一步的教學。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如何將閱兵式的場面以及人民群眾對國家、領袖、解放軍的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此時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之中的愛國行為,向學生提供不同的圖文資料,讓學生以制作手抄報、剪貼畫的形式,由點及面地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同時通過用面襯點,從愛國情感之中提煉積極的愛國行為,設計科學、完善的愛國活動方案。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立足課文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分析課文之中點面結合描寫閱兵場景的意義,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深入分析描寫閱兵的不同語句,提升學生的自豪感與歸屬感。

2.聚焦細節,優化實踐活動

教師要聚焦課文細節,把握實際學情,科學落實“長文短教”,在現有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立足“言意兼得”目標開展高質量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促進語文教學效果提

升[8]。首先,教師應當聚焦課文中宣告新中國成立、升國旗奏國歌、群眾游行等場面,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實踐活動,讓學生思考如何將點和面寫具體,并立足情感表達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創作簡短的現代詩歌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繼而滲透語文要素,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聚焦課文細節,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升華語文教學。其次,教師要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引入有關新中國在外交、經濟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明白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革命志士的付出,從而樹立起學習報國的崇高志向。

在小學語文長篇課文教學中,借助“點面結合”讓學生深刻了解人文內涵,利用“雙線并進”指導學生體悟文化精神,能夠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選擇恰當合理的教學方式,根據課文內容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側重于舉一反三和遷移訓練,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從而達到“長文短教”的目標,促進語文學習質量和效率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明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2).

[2]梅艷.小學語文創意讀寫研究述評[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2).

[3]魏潔,俞愛宗.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研究綜述[J].教育觀察,2020(7).

[4]王艷玲.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優化策略的探討[J].科技資訊,2020(19).

[5]郭翠花.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0(2).

[6]申桃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20(24).

[7]張斌,周金玉.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科技資訊,2020(29).

[8]馬媛.“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36).

【作者簡介】

戰曉民(1967~),男,漢族,山東巨野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長文短教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長文短教,讓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對長文短教的一點探索與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