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枇杷研究進展

2022-12-16 20:09邵長芬李得發
農業與技術 2022年21期
關鍵詞:枇杷研究

邵長芬 李得發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重慶 409001)

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為??崎艑俣嗄晟橘霠钅举|落葉藤本植物,又名地果、地瓜藤、地瓜榕、地石榴等[1]。地枇杷因其具有較強的抗性、適應性,已被眾多學者發現并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目前已經對其進行了醫學藥用價值、營養成分、抗旱性、抗污染等方面的研究,發現其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因此,本文分析相關學者對地枇杷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給出地枇杷進一步開發利用的發展對策,為地枇杷推廣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 分布與生物學特性

1.1 資源分布

地枇杷分布于我國長江流域及亞熱帶許多省區,湖北、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和陜西南部、西藏、甘肅,印度、越南及老撾也有分布[2]。和玉吉等通過對采自重慶市(北碚縉云山、南川金佛山、沙坪壩歌樂山)3個地方的地枇杷材料進行研究,發現可以通過葉表皮正烷烴含量的調節,來適應生長環境的不同海拔變化[3]。

1.2 生物學特性

國內學者對地枇杷的形態學特性和微觀形態特征進行了描述。地枇杷匍匐枝條長可達2m,莖生不定根;葉堅紙質,橢圓形,植株含有白色乳汁;雌雄異株,榕果球形至卵球形,成熟時粉紅色,香甜可食;或者暗紅色,不可食。唐偉等研究發現,四川野生的地枇杷有2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是米地果和母地果,米地果果肉層厚、嫩滑、有香味、味道清甜、可食用,母地果果肉層薄且干硬,不可食用;且2種類型根、莖、葉上也有細微差別,不仔細觀察很難區分[4]。李慧靈等研究了地枇杷葉表面微觀形態結構,發現地枇杷葉片表面具有蠟質層結構,且細胞壁較厚,能夠適應高鹽、干旱等多種逆境條件[5]。

2 栽培繁育

2.1 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不僅成活率高,而且還能很好地保持母本優良性狀,扦插繁殖是地枇杷的主要繁殖方式,分為硬枝扦插繁殖和嫩枝扦插繁殖[6]。地枇杷可用NAA、IBA、IAA、GGR等生根劑進行浸泡,生根劑的種類、生根劑的濃度、浸泡時間、扦插基質的配比、插穗的長度等都會影響地枇杷扦插的綜合效果,但生根劑種類是影響扦插效果的主導因素。土壤選用加入河沙或者蛭石的微酸且肥沃的紅壤土,春季選擇木質化枝條,保留1片葉,修剪成15cm左右的插穗,在50mg·L-1NAA溶液中浸泡插穗60min[7],或者在100mg·L-1濃度的NAA溶液中浸泡120min[8]后進行扦插,插后及時澆水,并注意調控溫度和濕度,肥水管理上注意施肥要少量淡施,且水分不宜過多,以防病害發生,同時注意除雜草和防治病蟲害,地枇杷扦插成活后80d左右就可以移栽,移栽后及時除草[9]。

2.2 分株育苗

地枇杷為匍匐生長,莖生不定根,可做分株繁殖。周貴付等通過分株繁殖方式繁育地枇杷,選擇二年生地枇杷枝條修剪成15~20cm,每枝的莖節都要有3~8根須根,以保證其成活率。栽植前保證種植床土壤濕潤,將分株枝條帶須根一頭斜置于寬30cm、深15cm的傾斜種植床內,澆透定根水,覆土時留出藤條5cm在土外,土壤壓實。春季栽植后搭遮陽網防曬并保濕,秋季栽植后覆地膜或稻草保溫,與雨水天氣及時排水防澇,待新芽長出后噴施低濃度N、P肥,促進生長[10]。

2.3 壓條育苗

由于壓條繁殖是母體直接供養分,所以與扦插繁殖相比有更好的成活率和結實率。李潔玉等選擇春季2—3月進行地枇杷壓條繁殖,采用100mg·L-1的IBA溶液處理,并將根部進行20cm填土壓實,控制莖的埋土間距40cm,將莖埋入15cm的土中并填土壓實,澆透水后土壤保濕,當年可收獲地枇杷果實[1]。

2.4 組培育苗

組培育苗可以快速繁殖一定數量的幼苗,有利于植物的大規模繁育。李芊夏研究地枇杷的葉片、莖節和果實的再生體系的建立,通過實驗確定莖節、果實、葉片的組培消毒劑和消毒時間,莖節0.1% HgCl2消毒14~16min,葉片2% NaClO消毒10min,果實2% NaClO消毒14min均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篩選初代培養、繼代培養、誘導生根、誘導莖節、葉片、果實愈傷組織、愈傷組織分化不定芽、叢生芽的增殖、誘導不定芽生根等的最佳培養基配方,確定MS加0.5 mg·L-16-BA加1.0mg·L-1NAA加1.0mg·L-1TDZ為莖節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MS加0.5mg·L-12,4-D加0.02mg·L-1TDZ為葉片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MS加2.0mg·L-16-BA加1.0mg·L-1NAA為果實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MS加0.5mg·L-1TDZ加0.2mg·L-16-BA為不定芽分化培養基,MS加0.5mg·L-1TDZ加1.0mg·L-16-BA加1.0mg·L-1NAA為叢生芽增殖培養基,1/2MS加1.0mg·L-1NAA培養基中生根率達到68.52%。通過實驗發現地枇杷移栽的最佳栽培基質配方為園土(2份)、珍珠巖(1份)、蛭石(1份)的基質組合,移栽成活率可達86.17%[11]。

3 抗逆性研究

水是植物生長發育的主導因子之一,植物體的能力轉換和元素的運輸都離不開水,而有些特殊環境的水資源稀缺,如道路邊坡等地方,既會受到干旱的影響,又會受到雨水沖刷的影響,經多位學者研究發現地枇杷既能在干旱的環境下生存[12],又能在邊坡與基質組合成生物滯留系統保持并涵養水源,還能在三峽水庫消落區的較高位置作為生態修復植物進行栽植[13]。

由于國內各種金屬礦的開采、挖掘,導致環境重金屬污染嚴重,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植物在重金屬污染環境中的修復作用,多位學者研究發現地枇杷對多種重金屬如銅、鉛、鋅、鎘、砷等有較強的修復能力[14-16],500mg·kg-1處理下,地枇杷落葉后又長出新芽,說明鋪地榕可能對Mn具有一定的耐性潛力,可作為重金屬錳的指示植物[17]。地枇杷較耐陰[18],如有必要可用地枇杷進行植物景觀營造,將地枇杷種植于林緣、林下位置,涉及景觀與功能要求為一體,既滿足生態修復功能,也可作為景觀進行觀賞。

4 成分及藥用價值

地枇杷作為野生植物資源,營養成分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膳食纖維等,其果實中蛋白質、各種氨基酸、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均很高,可作為野生水果開發。地枇杷還廣泛用于醫藥學領域,其藥用成分及藥用價值被眾多學者發現并應用于醫學領域,主要含有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α-香樹脂醇、β-香樹脂醇、香豆酸甲脂、咖啡酸甲酯、棕櫚酸、香草酸、佛手內脂、齊墩果酸、尿囊素、川貝海綿甾醇等黃酮類成分、三萜類成分、甾體類成分、香豆素類成分和有機酸類成分[19]。

地枇杷作為中醫藥材,全株可入藥,具有抑菌、消炎等作用,地枇杷水煎劑可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且藥業濃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強,但無法抑制大腸桿菌[20]。錢金珠等研究了地枇杷抗糖尿病的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地枇杷有10個活性成分,涉及到雌激素受體、細胞腫瘤抗原p53、胰島素受體、Caspase-3、轉錄因子E2F1等39個靶點,通過調節2型糖尿病信號通路、胰島素抵抗、胰島素信號通路等來抗糖尿病,還可通過調節2型糖尿病信號通路、胰島素抵抗、胰島素信號通路等來抗糖尿病[21]。地枇杷植物中的熊果酸能有效抑制人前列腺癌細胞株、人白血病細胞株和人胃癌細胞株,齊墩果酸和棕櫚酸,可以有效抑制人前列腺癌細胞株和人白血病細胞株,佛手柑內脂能有效抑制人前列腺癌細胞株,地枇杷植物中的某些化學成分還具有抗腫瘤活性[22]。

5 遺傳多樣性

從分子研究方面可了解地枇杷的遺傳多樣性,為其種質資源的更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參考依據。付榮華的研究結果顯示,地枇杷種群親緣地理格局顯著;地枇杷種群遺傳多樣性較高,研究種群樣本可分為云貴高原、四川盆地2類,且種群間遺傳分化明顯;地枇杷種群分化的另一原因是地枇杷分布區的隔離和氣候因素[23]。袁川等研究結果顯示,地枇杷雄花集中分布在苞片口的OS種群分布地區為海拔低、溫度變化明顯和季節鮮明的區域,OS型通過減少對單只傳粉小蜂花粉的供應來應對冬季傳粉小蜂數量的降低和春季傳粉小蜂的數量的不確定性;而雄花散生在果腔內的SS種群分布于海拔高、太陽輻射強烈的區域,此區域受海拔和太陽輻射的影響,傳粉小蜂的活力和壽命降低,雌蜂權衡利弊主動降低傳粉能量投入,SS型地枇杷增加花粉供應從而補償傳粉小蜂傳粉能量投入[24]。徐峰等研究發現,用0.2%乙酸水溶液-乙腈流動相,254nm檢測波長,流速0.1mL·min-1進行各成分分離,10批地枇杷樣品相似度0.839~0.935,28個共有峰,且經過PCA分析和聚類分析可分為2類,OPLS-DA分析其中有7個成分的VIP值大于1。因此,指紋圖譜、聚類分析、PCA分析和OPLS-DA分析可鑒別地枇杷和作地枇杷藥材質量控制[25]。

6 展望

地枇杷作為野生的新優植物,應用前景廣闊,國內學者已經從資源分布、生物學特性、栽培繁育、逆境適應性、醫藥成分及研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針對地枇杷繼續大量穩健的開發提出幾點建議。

6.1 加強地枇杷野生植物資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目前地枇杷在我國還處于大量的野生狀態,且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目前地枇杷的開發利用處于緩慢、零散的狀態,地枇杷種質資源需要合理收集、鑒定、保存、評價,應該加強地枇杷遺傳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為地枇杷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6.2 加強地枇杷品種篩選工作

優良的地枇杷品種是其開發利用的關鍵,加強地枇杷品種的篩選工作,保持地枇杷品種的優良性狀,從收集到的地枇杷品種里面篩選性狀優良的品種進行繁育,并改良研發新品種,為其作為食品、飲料、罐頭、醫藥和園林綠化、土地修復等的應用提供原料支持。

6.3 加強地枇杷優良品種的繁育工作

要想地枇杷大量開發利用還需要加強野生地枇杷優良品種和改良品種的大量繁育工作,加強地枇杷優良品種的快繁工作研究,實現地枇杷優良品種的工廠化育苗工作。

6.4 加快地枇杷產品推廣、深加工及新產品研發工作

目前地枇杷主要開發領域為水果、醫藥、園林綠化等。作為第3代水果也還未在超市等公開場合售賣,只是作為野生植物水果被少量食用,需要加大野生地枇杷的推廣力度。同時還應該加大地枇杷深加工工藝的研發力度,開發地枇杷作為果干、果汁飲料、果酒等多樣化產品研發工作。醫藥方面,地枇杷作為中藥已經被用于治療咳嗽、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病癥,效果較好;目前地枇杷植物體內的更多醫藥成分被研究發現,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癌活性,抗糖尿病等。未來應該加大地枇杷醫藥成分的檢測、提取、藥效等研發力度,開發出以地枇杷為主要原材料的保健飲品、保健食品、藥品等新型產品。

猜你喜歡
枇杷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枇杷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五月枇杷黃似橘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枇杷
夏月枇杷黃
枇杷糖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