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時代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培養策略

2023-02-20 09:27陳珊珊梁奕瑀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學報編輯部學術

陳珊珊,梁奕瑀

(1.合肥師范學院 科研處,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師范學院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一種對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1]。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方式,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也改變了編輯的思維方式,并隨之帶動期刊的選題策劃、組稿方式、出版發行等流程發生改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新型出版傳播體系,接連發布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5年2月11日,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中提出高校出版單位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努力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加快高校出版融合發展步伐[2]。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強調“要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把更多熟悉新媒體的中青年優秀人才充實到關鍵崗位,充分釋放人才活力”[3]。2022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重點提出要圍繞融合發展新趨勢、新理念、新技能,強化出版融合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專多能”的融合發展出版人才[4]。媒體融合已成為高校出版單位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媒體融合也對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學報編輯部應抓住媒體融合的機遇,以培養符合媒體融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編輯人才為突破口,在選題策劃、編輯校對、印刷發行等諸多方面進行自我革新,以期為高校學報改革提供人才支持,進而提升學報在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一、媒體融合時代高校學報面臨的新問題

高校學報是反映高校教學和科研成果以及對外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學術期刊的發展目標是“辦出一大批高質量學術期刊”[5],并提出要重視內容質量建設和傳播力影響力建設。因此,高校學報要緊跟媒體融合的時代步伐,以高質量學術期刊為建設目標,明晰媒體融合給高校學報帶來的新變化,充分發揮學術期刊對于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與傳統出版相比,媒體融合給高校學報的編輯出版工作帶來的新變化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出版形式和傳播渠道的改變

傳統的學報出版是對稿件進行策劃組稿、編輯校對、排版印刷,形成紙質出版物,學報受眾群體只有通過郵局訂閱、圖書館查詢等方式獲取紙質出版物,進而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料。而在媒體融合時代,出版形式和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學報編輯部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將紙質出版物中的文字、圖片與音頻、視頻、線上服務等整合起來,形成數字化內容,通過學報官方網站、學術出版平臺、移動客戶端等傳播給受眾群體。這種新的出版形式和傳播渠道極大地豐富了學報內容的呈現方式,拓寬了學術成果的傳播渠道,提高了學報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編輯角色和編輯職能的轉變

媒體融合使得編輯角色發生轉變,在傳統的紙質出版時代,學報編輯以單一角色存在,是典型的“幕后工作者”。而在媒體融合時代,編輯角色更加復雜化,需要具備編輯出版能力、應用能力和市場運作能力,要能夠從市場角度負責出版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傳統的編輯角色轉變為產品經理角色是不可避免的。而編輯角色的轉變必然引起編輯職能的轉變。傳統的學報編輯職能側重于學報的內容生產,大多局限于單一的策劃組稿、編輯校對和紙質期刊的出版發行。而媒體融合的發展要求學報編輯的職能不再單一化,而是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在媒體融合時代,學報編輯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選題策劃,可以通過采編系統對稿件進行處理,可以通過微信、微視頻、在線平臺與審稿專家、作者進行互動交流,還可以通過數字出版平臺實現學報的數字發行。

(三)閱讀方式和受眾需求的變化

媒體融合時代,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手機、電腦為主的閱讀終端日趨多樣化、普及化,人們更多地將獲取信息的渠道轉向新媒體。學報受眾群體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也隨之發生變化。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推進,學報受眾群體對閱讀內容和信息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閱讀需求明顯提升,這要求學報編輯要能夠及時更新出版理念,實現內容的深度開發;要掌握現代化編輯手段,能夠快速處理編輯過程中的海量信息;還要具有敏銳的學術嗅覺,及時掌握國內外的學術動態和前沿研究成果。

二、媒體融合對學報青年編輯的新要求

學術期刊高品質的發展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6],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新要求,也是對當代高校學報編輯的新要求。而青年編輯具有“勇于擔當、敢為人先、引領創新”[7]的特質,是學術期刊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由此可見,媒體融合背景下培養與期刊發展相匹配的青年編輯,是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實現建設高質量學術期刊的主要抓手。媒體融合背景下,青年編輯除了要具備傳統出版需要的編輯業務性知識、學科專業性知識、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外,還要滿足以下新要求。

(一)更新編輯思維

“編輯思維是指編輯在工作中所持的態度、判斷、方式和方法,它是一個建立在編輯自身知識、觀念、方法等基礎上的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穩定性的思維系統,它貫穿于編輯活動的所有環節?!保?]在媒體融合過程中,編輯的思維方式決定著編輯活動的方向、層次和質量。更新編輯的思維方式是媒體融合時代對青年編輯提出的首要要求。

為順應時代發展,學報青年編輯應更新編輯理念,打破傳統紙媒編輯的固有思維模式,充分發揮高校學報的資源優勢、專家學者優勢和編輯把關優勢,利用媒體融合帶來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動高校學報向融合型發展;要樹立媒體融合的理念,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術,并將其融入學報出版發行的每個流程,進而提高高校學報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二)提高學術鑒賞力

高校學報是反映高校教學和科研成果以及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要想在學術界有一席之地,學報編輯部就要引導青年編輯在工作中重視學術積累,努力提高學術鑒賞力。

面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學報青年編輯既要善于發揮自己在所學專業領域內知識結構相對完整的優勢,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學術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要依托高校學科優勢和學報特色,善于捕捉其他學科的學術研究熱點與重點;既要根據辦刊宗旨和欄目特色,善于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篩選出及時有效的信息,又要擁有前瞻的學術視野、敏銳的學術意識,用最新的學術前沿眼光審視稿件,使自己選編的稿件保持一定的先進性、學術性和專業性,進而提升學報的內容質量。

(三)擁有多學科的學習能力

媒體融合的快速發展使得出版知識和傳播技術更新迅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AR、VR等新技術的興起和運用所帶來的變化已經滲透于編輯工作的各個環節。學報青年編輯要具備良好的多學科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一是要學習扎實的編校理論知識,深入學習編輯學的基礎理論,熟悉各種規范和標準以及編輯加工的尺度和規律,提高編校水平。二是要學習融合出版需要的新媒體技術,并將新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思維結合起來。青年編輯要掌握多媒體融合知識和編輯出版加工的新技術,能夠操作一系列相關編輯軟件,建立現代化的期刊網絡化辦公平臺,還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開展編輯與讀者、編輯與作者、讀者與作者的交流活動。三是要做“學者型編輯”,要學習廣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提高編輯的選擇判斷能力,提升與作者的深度溝通能力,進而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

三、媒體融合時代學報青年編輯的培養路徑

近年來,隨著高校用人標準的提高,高校青年編輯大多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有高學歷、專業強、有技術的優勢,但由于他們大多非編輯學專業出身、入職時間短、缺乏系統的編輯培訓,存在經驗不足、業務素養有待加強、職業認同感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發揮青年編輯高學歷、專業強、有技術的優勢,如何彌補青年編輯非編輯學專業出身、業務素養有待加強的不足,如何引導青年編輯快速掌握融媒體技術,成長為“一專多能”的新型編輯人才,是高校學報編輯部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轉變思維,搭建融媒體平臺

1.促進編輯融合思維的轉變

在媒體融合時代,高校學報要想可持續發展并提升影響力,就必須從更新編輯思維入手,引導青年編輯積極主動學習新知識、運用新技術、拓展新渠道,將媒體融合思維滲透到學報出版的每個流程當中。一在選題策劃環節,要運用融合創新的出版理念,對期刊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通過拆分、重構等方式開辟線上內容,力爭實現一次出版、多次開發、線上線下融合出版。二在組稿環節,要突破紙質出版的思維和操作模式,樹立受眾服務思維,利用大數據了解并滿足學報受眾群體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力量進行約稿、組稿工作;要立足本校學科優勢,創新學報內容,打造特色欄目,滿足讀者不斷提升的閱讀需求。三在出版發行環節,要嘗試建立包含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在內的立體化的、多渠道的融媒體信息傳播平臺,要熟悉和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傳播規律,追求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2.搭建融媒體平臺

學報編輯部要為青年編輯搭建并完善融媒體工作平臺。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包含作者、讀者、審稿專家、稿件相關信息等在內的資源庫,并利用信息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歸納、整合、存儲;改變學報傳統的出版形態,創新線上傳播內容,搭建在線編輯審閱系統、學報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和移動客戶端等融媒體平臺。

(二)重視學術積累,提高學術鑒賞力

1.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編輯學者化”[9]思想要求編輯應該像學者那樣去了解和研究所編輯學科的學術動態、動向和趨勢等,努力使自己成為所編輯學科的行家乃至專家。學報編輯部應鼓勵青年編輯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會,以獲取更多、更新的專業知識,從而不斷優化青年編輯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學術素養。一是充分挖掘高校本身的學術資源優勢,關注本校高水平的學術講座和研究方向;二是積極參加各學科的學術研討會,了解各學科領域的研究重點,把握學科發展方向;三是參會后要及時總結匯報,在編輯部內交流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的編輯工作中。

2.投身教學和科研

編輯工作本身也是科學研究的過程,學報編輯部要依托院系科研團隊的力量,引導青年編輯立足編輯崗位和原有專業,主動承擔教學任務,主動投入科研工作。編輯部要引導青年編輯在工作中留心觀察,注重積累,鼓勵青年編輯積極參與和編輯工作有關的科研項目,如青年編輯核心素養的培育、新時代高校學報的轉型發展、高校學報的育人使命等;要引導青年編輯根據自身學術特長和興趣關注并積極申請各類基金項目,如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基金項目、中國高??萍计诳芯繒嗄昊?、安徽省高校學報研究會青年基金等,這些基金項目都有明確的研究范圍,給出的研究方向都是行業高度關注、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利于編輯準確把握研究熱點難點;同時要鼓勵青年編輯立足原有專業,加強與所在院系的聯系,借助院系的科研力量,共同協作參與申報研究課題,在科研實踐中,逐步提高學術素養。

(三)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培養復合型編輯人才

編校能力是編輯所必備的傳統核心能力之一[10]。雖然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多為碩士研究生學歷,但入職前大多沒有學習過編輯出版專業知識,沒有接觸過編輯校對工作。為了讓高學歷的青年編輯盡快熟悉編校流程,提高編輯業務水平,學報編輯部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通過建立導師培養制度、參加繼續教育、編輯業務和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青年編輯的編校水平。

1.建立導師培養制度

編輯行業普遍存在“師承效應”,即資深編輯與青年編輯之間關于編輯技能的傳承關系。編輯部應完善導師培養制度,挑選具備豐富的編輯經驗、精通編輯業務技能、工作認真負責的資深編輯擔任青年編輯的導師。讓導師根據青年編輯的實際情況,通過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為其制定詳細的培養方案,如為青年編輯開列書單,督促其認真學習國家、省(市、自治區)有關編輯出版的相關政策文件,引導其學習《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現代校對實用手冊》《圖書編輯校對實用手冊》等相關業務書籍,指導其了解基本的編輯出版流程、編輯校對的注意事項、編輯出版的學術研究等。

2.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繼續教育是幫助青年編輯更新知識、拓展技能的有效方式。國家也鼓勵青年編輯外出學習,參加培訓,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國新出發〔2020〕18號)中指出,出版專業技術人員享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和接受繼續教育的義務,并要求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90學時。學報編輯部要在培訓經費和培訓時間上給予保障,劃撥專項經費,統籌安排工作,鼓勵青年編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選擇高質量、高水平的編輯業務培訓班進行系統學習,如可以組織青年編輯參加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期刊協會、安徽省出版協會等組織的“期刊編校質量與語言文字規范”方面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座、前輩領航、同行交流等方式,幫助青年編輯提高編輯業務水平。

3.參加職業資格考試與職稱評定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設“出版專業基礎知識”和“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兩個科目,既注重考查出版學、編輯學方面的理論知識,也注重數字出版等新技術、新手段在編校流程中的具體運用。這一制度既是客觀公正評價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調動青年編輯系統學習編輯基礎知識和編輯實務積極性的有力手段。編輯部要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督促青年編輯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考試與職稱評定,盡快進入編輯角色。

(四)加強新技術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融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期刊快速融合,學報編輯部要樹立媒體融合的理念,順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轉變傳統辦刊思路,實現學報的轉型發展。學報編輯部可以利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優勢,積極探索全新的工作模式,順應新媒體的發展潮流,提升學術期刊質量[11]。

1.加強新技術學習

新媒體技術是當前數字化出版的技術支撐,編輯部要建立現代化的期刊網絡化辦公平臺,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青年編輯進行新媒體技能的培訓。有研究提出,新媒體時代的期刊編輯應具備包括信息搜集能力、新媒體相關軟件操作技能、內容二次加工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創新與策劃能力等在內的10項能力素養[12]。具體而言,青年編輯要掌握如電子投稿系統、在線編輯審閱系統、數字網絡出版等編輯軟件的操作和維護;要掌握新媒體相關軟件操作,包括制圖軟件、音視頻處理軟件等;要能夠運用網絡技術建立并維護學報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手機APP、知識服務平臺等;要學會運用新媒體運營的相關技能,進行學報的宣傳、推廣活動和其他衍生服務,以期達到促進學報數字信息化升級和提高期刊傳播力、影響力的目的。

2.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楊楷認為,一名編輯如果沒有文化底蘊是不能夠勝任編輯出版工作的[13]。雖然隨著高學歷人才的引進,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大多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在編校專業對口的稿件時具有自身專業優勢,能夠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核心要義,但隨著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媒體融合的快速發展,青年編輯除了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專業特長外,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具備多學科學習能力,要與時俱進,積極應對新媒體發展;要夯實知識基礎,提升文化修養;要開闊視野,轉變思維,掌握并善于調動各種資源,以順應媒體融合的發展。

四、結語

青年編輯是高校學報發展的關鍵力量,青年編輯隊伍建設是高校學報發展的動力源泉。面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報編輯部要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從青年編輯的培養入手,積極面對融媒體背景下的轉變和改革,引導青年編輯盡快完成角色定位,提升自身學術素養,履行好學術編輯的職責,擔負起學術傳播和文化傳承的責任,以期為高校學報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學報編輯部學術
致敬學報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編輯部的春天日常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瘋狂編輯部之鴨腿飯(四)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瘋狂編輯部之快遞也瘋狂
《深空探測學報》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