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瀾湄合作機制下云南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究

2023-03-07 13:59
紅河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際化云南院校

張 寧

(云南開放大學對外合作交流處,云南昆明 650501)

2022 年7 月,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議上發表的《關于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聯合聲明》中提出要鼓勵瀾湄國家間的人才培養。云南高職院校要主動應對趨勢,把握機遇,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并重,充分挖掘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一、瀾湄合作機制下云南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趨勢

(一)在地國際化培養成為新方向

在地國際化理念的提出為解決師生不能跨境流動提供了新思路,與傳統“師生跨境流動”相比,在地國際化有意識地將國際知識和技能體驗及跨文化思想整合進所有正式與非正式的課程中,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化需求,因而成為高校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在地國際化注重“本土化”培養,鼓勵高等院校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與外部優質資源有機融合,減少跨境流動帶來的經濟負擔,孕育更為公平的發展環境,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瀾湄合作機制深化推進促使高等院校加大國際化改革發展力度,人才培養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新形勢下,實施在地國際化進行人才培養是高等院校面臨的新課題。

(二)差異化錯位發展是必由之路

2019 年2 月,國務院出臺“職教20 條”,首次明確了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具有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類型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應轉變思路,走與普通高校差異化發展的道路。瀾湄合作持續深入化推進,教育合作揮發了積極作用,高職院校應當把瀾湄合作理念運用到學生培養中,找準優勢、嘗試差異化錯位發展,特別是在人才培養上,要從“求同存異”轉變為“求異存同”。

云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鐵路人才培養為紐帶,以高鐵師資培訓為載體,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專業辦學特色優勢,助推中泰、中老高鐵項目建設,并積極開拓南亞東南亞國家軌道交通技術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結合自身優勢,建立與醫學護理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深入推進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并取得顯著成效;云南旅游職業學院主動對接旅游企業,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承接云南“走出去”中資企業海外員工教育培訓,培養符合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需求的跨境人才。瀾湄合作機制下,需要高職院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走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三)加大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力度

人文合作是瀾湄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國際化人才培養是人文合作的重要內容。在深入推進瀾湄合作倡議中,加大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是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云南省高職院校要主動融合和服務國家、云南省發展戰略,通過“中文+職業技能”探索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與老撾蘇發努馮大學及孔子學院攜手共進,打造老撾首個“中文+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培育擁有機械加工、軌道交通、電氣工程等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的專業化本土人才,為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把強調效率放在首位的瀾湄合作,需要大量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其提供智力保障,這給云南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二、云南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注重留學生和本土國際人才培養,忽視本校學生國際化能力培養

云南省高職院校目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對象以來華留學生為主,學校通過組織短期培訓、游學體驗、漢語教學、定制化課程等形式面向瀾湄五國招收來華留學生,從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上公布的云南省49 所高職院校2022 年質量年度報告數據來看,有1/3 的院校開展了留學生招生工作,學生來源主要為南亞東南亞國家,如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為保證身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能夠正常完成課程學習,制定了《留學生線上教學方案》,確保留學生教學工作能夠正常開展。部分高職院校以特色專業為依托,通過中資企業等渠道在境外設立分校,為當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充分調研泰國當地經濟社會建設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尤其是“走出去”中資企業崗位技能需求后,在泰國開辦“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邦帕空分?!薄霸颇辖煌殬I技術學院班賽分?!?所境外分校,并最終確定“邦帕空”分校以軌道交通專業(高鐵方向)及物流管理專業,“班賽”分校以新能源汽車應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招生教學。

云南省高職院校在為瀾湄五國培養來華留學生,通過合作辦學、依托項目等形式為當地培養本土國際化人才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卻忽視了對本校學生國際化能力的培養,多數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未能體現出學生國際化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沒有開設相關課程,更沒有配套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導致學生畢業后與瀾湄合作背景下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中文+專業技能”的國際化人才差距較大。

(二)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國際化師資隊伍

高水平師資隊伍是提升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云南省大多數高職院?,F有師資水平國際化能力明顯不足,一是雙語教師數量有限,導致多數高職院校無法開設雙語課程,有些高職院校開設了雙語課程,但僅能在個別專業開設一兩門課程;二是雙語教師質量不高,大部分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專業課教師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語言訓練,教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三是外籍教師雖然能夠勝任語言教學,但卻沒有專業授課資質,使得多數專業課難以實現雙語教學。從教師角度來看,扎實的語言能力和過硬的專業技能不能兼得導致對學生的培養難以達到“中文+專業技能”的目標。

師資國際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對師資國際化培養浮于形式,培養途徑主要是參觀訪問或是學術交流,針對語言能力提升的培訓鮮有涉及。在“引進來”方面,高職院校在引進人才或是組織招聘環節,多以“專業背景”“學歷條件”作為限制因素,對教師的“海外經歷”“企業工作經驗”“語言能力”等考慮不多。云南高職院校普遍對教師國際化教學能力方面沒有監督考核制度,也缺少培養和激勵機制,因此,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顯著提升。

(三)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提出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1]。瀾湄合作機制啟動以來,已經從最初的“培育期”到現在初步形成了“3+5+X”合作框架,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對人才的能力等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課程是聯系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中介和紐帶,也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云南省高職院校目前開設的課程很少能體現出國際化因素。

一是使用全中文授課,教學內容難以與國際接軌;二是教學模式以傳統課堂講授為主,學生使用國際化教學平臺進行線上學習的較少;三是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語言學習的時間安排較少,而且語言學習也多以傳統的聽、說、讀、寫技能的學習為主,很少開設跨文化交際之類的課程,這類課程的安排基本上是面向國際交流學院語言專業的學生,對于機電、光電、城建、冶金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中幾乎不會涉及。缺少對相關課程的系統性學習,學生整體國際化能力就很難提升。

課程設置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學校辦學定位不清晰,沒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導致課程設置與目標定位不匹配,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設置程序不規范等問題比較為突出。

三、云南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

2020 年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中提出,我國職業教育要與境外中資企業合作,支持職業學校到國(境)外辦學,培育一批‘魯班工坊’,培養熟悉中華傳統文化、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教育是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高校是實施人才培養的直接主體,高職院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承擔培養人的具體任務。在瀾湄合作機制下,如何充分發揮云南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瀾湄合作機制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是云南高職院校面臨的新課題。

(一)堅持開放式國際化辦學理念

云南高職院校在瀾湄合作不斷向多層次、寬領域發展的趨勢下,應堅持開放式國際化辦學理念,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引起足夠重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既要吸收留學生、培養本土化人才,也要重視本校學生國際化能力的提升。高職院校要用最先進的國際化理念來培養本校學生,充分理解和認識學生國際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戰略的大背景下,緊扣云南著力推進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發展目標,解放思想、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完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爭取更多實質性的國際合作項目。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幫助學生畢業后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快速參與到瀾湄合作建設中,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開啟“產學研”模式,將企業海外工程核心技術標準和職業素養要素融入學校專業建設標準,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實施;學校開設不同語種專業及相關選修課程,幫助提升學生國際化語言能力;通過實施“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厚植學生愛國情懷等措施培養了大批適應瀾湄合作機制運行的后備力量。

云南省高職院校應緊抓“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這一歷史機遇,堅持國際化辦學理念,加快國際化辦學歷程,注重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能力,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以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進瀾湄合作。

(二)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育教學活動最直接的體現,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具體環節,課程設置一方面受到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制約;另一方面也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方法和教學物質資源的選擇。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是高校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高校通過借鑒國際認可度較高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采取先進的國際化教學手段,選用符合瀾湄合作人才需求的教學內容,嘗試順應國際化人才需求的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開發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探索實施在地化國際人才培養模式,調動全體師生的力量、協調校內各種要素,多方聯動,使每位教師、學生不跨國流動也可以獲得國際一流課程的體驗感,通過學習,進一步掌握國際化知識、拓寬國際化視野、培養國際化競爭意識。對于云南高職院校來說,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還要熟悉瀾湄國家的歷史習俗、文化結構等相關知識,在課程設置上將瀾湄意識、語言能力、專業技能和國家情懷等能力的培養綜合考慮,全面提升。

高職院校在著手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引進國際標準;另一方面也要向外輸出“中國標準”,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一套適應泰國分校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交通專業國際化教學資源體系,其中專業教學標準已獲泰方完全認可。

(三)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課程實施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高職院校走國際化發展道路,首先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國際化師資隊伍。高水平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同樣要遵循“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將國際化導向轉化為明確的機制與具體的措施,一方面是在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的同時,探索完善人才激勵和評價機制,用好人才政策紅利,拓展各行各類人才引進渠道,加大學校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比例;另一方面是要采取多種措施,著力培養本校教師的國際化水平,打破傳統以交流互訪為主的培訓方式,積極尋求跨國合作項目,依托各類國際合作平臺,鼓勵教師“走出去”,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研究,不斷提升師資國際研究參與度,提高國際學術對話能力,以科研促教學,改進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外聯內通,統籌推進,加強日常管理中的國際化能力導向培養,打造一支中外結合、強強聯合、互學互鑒、優勢互補的國際化師資學團隊,為實現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教師是實現學校國際化辦學理念的實踐主體,也是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導因素,應引起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需制定針對教師海外提升的實施辦法或列出專項經費予以保障,不斷提升師資國際化能力建設。

四、結語

近年來,云南不斷深化同瀾湄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在促進經濟融合、公共衛生、數字合作、教育及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云南高職院校主動融入云南發展大局,《瀾湄職業教育聯盟國際合作發展報告》中顯示,瀾湄職教聯盟主動作為,瀾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已在云南培訓來華務工人員4 萬余名。通過定制課程、開展培訓等方式為瀾湄國家培訓技術技能人才1 000 多人次。隨著瀾湄合作進一步深入化推進,對國際化人才也必將提出更高要求,云南高職院校應借助平臺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堅持開放式國際化辦學理念、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為云南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歡
國際化云南院校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