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蜀多名士“三蘇”媲兩家

2023-03-18 15:46祁和暉
巴蜀史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蘇氏蘇舜欽三蘇

祁和暉

一、“全蜀多名士”典出杜詩

杜甫寓巴蜀年多,跨10 個年號,足跡遍天府。杜甫寓居東川梓州(今三臺縣)時曾遍游東川所轄遂州、蓬州、閬州、鹽亭、射洪、綿州等地,居停時間長達一年半有多。在杜詩《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遂州蓬州兩使君咨議諸昆季》中點評“全蜀多名士”。其詩曰:

馬首見鹽亭,高山擁縣青。

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嚴家聚德星。

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

二、北宋蜀地有兩大“三蘇”家族媲美齊名

按兩大“三蘇”所屬家族在宋代出道成名之時間先后論,銅山“三蘇”早于眉山“三蘇”。

按正史、地方志、詩文、雜記等資料,大體可勾勒出巴蜀兩大蘇氏家族的家學淵源及家族仕進文脈譜系。

兩大蘇氏家族家學文脈悠遠,世代書香世家。眉山蘇氏是初盛唐時期大文人蘇味道入蜀為官留下的遺脈。銅山蘇氏乃唐宰輔蘇颋為蜀郡太守時留下的后裔。兩大蘇氏,在北宋政壇、文苑皆大放光彩。其血緣譜系如下。

(一)銅山蘇氏

蘇協,《宋史》附簡傳示其子蘇易簡傳中?!秱鳌肺姆Q蘇協“舉蜀進士,歸宋,累任州縣、以易簡(其子)居翰林,任開封縣兵曹參軍,俄遷光祿寺丞,卒,特贈秘書丞?!?/p>

蘇易簡(954—993),字太簡,蘇協子?!端问贰ぬK易簡傳》稱:“少聰悟好學,風度奇秀,才思敏贍,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踰弱冠,舉進士。太宗方留心儒術,貢士皆臨軒復試。易簡所試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覽之,稱賞,擢冠甲科?!?/p>

蘇易簡學問、才華深得宋太宗器重。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即“以右拾遺知制誥”。宋雍熙二年(985),不到30 歲的蘇易簡,已“與賈黃中同知貢舉,后經“知審刑院”歷煉后,“掌吏部選”。又升遷給事中、參知政事。史稱“易簡以親老急于進用,因亟言時政闕失,遂參大政”。

蘇易簡有三子:蘇宿、蘇壽、蘇耆。此三子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皆祿之以官”。

蘇舜欽、蘇舜元皆為蘇耆之子。舜元為兄,舜欽為弟。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宋史·文苑·蘇舜欽傳》記其人“少慷慨有大志,狀貌怪偉……一時豪俊多從之游?!?1 歲時便敢于“詣登聞鼓院上疏”,言時政得失,并對朝廷陳規陋制提出批評,指出宋真宗“即位以來,屢詔群下勤求直言”,但又不廢止“乙亥詔書”之陋規。21 歲的蘇舜欽直言批評說:“臣觀乙亥詔書,戒越職言事,播告四方,無不驚惑,往往竊議,恐非出陛下之意……今諫官、御史悉出其門,但希旨意,即獲美官、多士盈庭,噤不得語。陛下拱默,何由盡聞天下之事乎?”

舜欽曾被范沖淹舉薦,“召試,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并娶宰相杜衍之女,但因多次越級上疏,縱論時政得失,得罪權臣王拱辰,被逐出京師,后得湖州長史之職而卒。放廢閑居蘇州時,買水石建滄浪亭以明志。

舜欽兄舜元,字才翁,史稱“為人精悍任氣節,為歌詩亦豪健,尤善草書,舜欽不能及。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

銅山蘇氏,在蘇協調任開封縣兵曹參軍時,已遷居開封。蘇易簡生長于銅山中江,蘇舜欽生于開封,卒于蘇州,故有些今人著述不將其定為中江人。但銅山蘇氏家教、家學仍嚴守祖籍文脈傳統。蘇舜元、蘇舜欽兄弟表現出典型的巴人豪義氣質。

(二)眉山蘇氏

眉山“三蘇”名滿天下,但此蘇氏出道成名時間略晚于銅山蘇氏。從北宋中后期始,其“三蘇”父子三人詩詞、文章及行跡才輝耀士林文苑。以蘇軾為領袖的“蜀學”屹立儒林,與王安石領導的“新學”、周敦頤和二程領導的“洛學”、張載的“關學”并駕齊驅。更有“蘇門學士”如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及后起之“蘇門君子”傳承眉山“三蘇”的哲理與文脈。蘇軾在王安石變法中雖一度蒙冤入獄,但連皇太后、皇帝都是蘇軾的“粉絲”,蘇軾終得保全性命。蘇軾的一生是成就輝煌的一生,沒有蘇軾,宋代士林文苑將為之減色。蘇軾的一生又是坎壈多難的一生,一路遭貶,行遍“黃州惠州儋州”,及至晚年從儋州蒙赦放還,未及歸故鄉,便病死于江蘇常州。

三、銅山、眉山皆為巴蜀歷史文化名城

眉山為歷史文化名勝地,乃唐宋八大家之三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故鄉,研究者多,此處不贅。蘇易簡、蘇舜欽、蘇舜元祖孫“三蘇”的祖籍地中江,亦是抗美援朝英雄烈士黃繼光的故鄉。知其中江縣名者雖多,而知其歷史文化之悠久者不多。

中江縣置縣史逾1800 年。漢屬廣漢郡郪縣地域;蜀漢割郪縣地與廣漢地置伍城縣(亦說原稱“五成縣”);晉、宋、齊、梁沿襲置伍城縣;北魏、北周置元武郡(后更名玄武郡)以伍城縣為郡治;隋改置新城郡,不久因凱江經過城內改稱凱州,以伍城縣為州治;唐改縣名為銅山縣,屬東川梓州;五代十國時期王蜀(前蜀)、孟蜀(后蜀)沿襲唐制稱銅山縣;宋先稱銅山縣,后改中江,亦稱中江縣;元廢縣;明復置縣,仍名中江,屬川北道潼川府;清、民國沿襲至今。

中江縣境內西北為山地,東南為丘陵,凱江、郪江貫境而過。四川盆地之盆周山地丘陵,盆底大平原,中江兼而有之,是自然地理上巴蜀的天然交匯地,文似蜀鄉、武似巴地。史稱其地有玄武山、大雄山,其民風民俗“好勝尚武,不恥貧賤,俗好讀書,士通經學,地靈人杰”。

唐代大詩人盧照鄰觀銅山縣形勝而留詩《宿玄武二首》:

方池開曉色,圓月下清明。

已乘千里興,還撫一弦琴。

庭搖北風柳,院繞南溟禽。

累宿恩方重,窮秋嘆不深。

王勃又留下《題玄武山道君廟》詩及序?!短圃娂o事》載:王勃、盧照鄰、邵大震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唱和絕句。王勃贊譽巴蜀山川為“宇宙之絕觀”。其中也包括銅山景觀在內。

詩圣杜甫游覽過銅山,留下《題玄武禪師屋壁》詩。據明代曹學佺記載,杜甫曾經有詩題凱州云:

凱州城下湍水流,凱州城隅多古丘。

集虛道人不復見,白云西北多悠悠。

蘇軾表兄程建用《與蘇子瞻書》中首句即告知蘇軾:“中江于東蜀,號為巨邑?!彼稳宋耐颊摚骸翱h為江所環,故名之?!?/p>

《宋史·蘇易簡傳》載:易簡母薛氏為賢母?!凹耙缀唴⒅?,召薛氏入禁中,賜冠帔,命坐。問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對曰:‘幼則束以禮讓,長則教以詩書。上顧左右曰:真孟母也?!碧K母之賢,反映了中江人文習俗就是“束之以禮讓,教之以詩書”。如此優良文脈習俗,培養出“銅山三蘇”及當代黃繼光,固屬順理成章。天府有中江,幸甚!四、中江“三蘇”留下的遺產與評價四要點

(一)政績遺產:

1. 蘇易簡在參知政事任中,對宋太宗成為“太平天子”、建設“太平興國”社會秩序輔佐得宜,使天性并不平和的趙光義由殺伐立威走向文教興國,認真執行趙匡胤定下的用人國策——對士人,非大逆不道之罪,不開殺戒,致使宋代士人普遍敢直言朝政得失,彈劾吏治庸佞奸滑。蘇易簡長期主管朝廷科舉、吏部選官,選舉了一大批北宋賢才良士,如巴蜀閬中“三陳”之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皆出自蘇易簡及蘇易簡系良臣之門。陳堯叟則是蘇易簡主考時錄取之士,而范仲淹、歐陽修等又出自蘇易簡主事吏部選官之時,這些人才為北宋中期儲集了人才領袖。而蘇舜欽雖為易簡之孫,卻在27 歲中進士后還要通過范仲淹舉薦,經皇上“召試”其才卓然,然后才能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

2. 蘇舜欽“位卑未敢忘憂國”,數次越級上疏朝廷,批評執政大臣,甚至皇帝本人,其耿忠之心深得范仲淹等慶歷新政重臣的賞識。在斥責諫官高若訥時與歐陽修不謀而合,指出高若訥身為諫官,卻不敢言朝政得失,一味媚順權臣。歐陽修罵高若訥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蘇舜欽罵高若訥“為司諫……而溫和軟懦,無剛鯁敢言之氣?!贝溯叺弥G官“皆執政引拔建置,欲其慎默,不敢舉揚其私,時有所言,則必暗相關說,旁人窺之,甚可笑也”。舜欽在宋真宗之時,已越級上疏指出朝廷積習弊政之隱患在于“大臣持祿而不極諫,小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得上通,此患之大者?!?/p>

舜欽主張廢除不準越級進言制度,認真執行“言者無罪”的良政。他為范仲淹等因主倡“慶歷新政”而受打擊事挺身而出,呼吁皇帝為范仲淹等人主持公道。其《疏》說:“又見范仲淹以剛直忤奸臣,言不用而身竄謫”。舜欽直諫皇上說:“臣望陛下修己以御人,洗心以鑒物,勤聽政,舍燕安,放棄優諧近習之纖人,親近剛明鯁直之良士?!彼礆J這些議政之言,對北宋中期朝政均有裨益,對后世亦有教誨警醒之效。

銅山蘇氏為官清廉自律,舉薦賢才無私,直言敢諫、憂國憂民,這是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值得宣傳弘揚。

(二)詩文遺產:

1. 蘇易簡曾著《文房四譜》《續翰林志》,有《蘇

易簡文集》20 卷,“藏于秘閣”?!短接[》《太平廣記》兩大類書所參編。雖歷經歲月磨蝕,易簡集雖無全璧,但上述“覽”“記”兩大類書尚保有其部分存稿,有待搜集整理??少F的是,《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為后世保存了大量寶貴歷史資料。

2.蘇舜欽在詩文上有兩大成績:

第一,蘇舜欽在北宋古文運動中有早倡之功。

游國恩等五教授編著之經典本《中國文學史》評價蘇舜欽說:“他年輕時即不顧流俗恥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歐陽修等開始作古文都早。二十七歲中進士后,作過縣令、大理評事等小官?!睔W陽修稱譽舜欽“位雖卑,數上疏論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難言?!?/p>

眉山三蘇,尤其蘇軾是繼蘇舜欽之后的古文寫作實踐者??梢哉f,北宋的古文運動是巴人蘇舜欽先倡于前,蜀人蘇軾跟進于后。

蘇軾在為歐陽修所著《六一居士集敘》中說:“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于古”,即宋初立國七十年間,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初期,文章成就平平,有愧古人,至蘇舜欽、蘇軾為代表的努力,才真正出現“文起八代之衰”的氣象。

第二,蘇舜欽詩與梅堯臣齊名,史稱“梅蘇”或“蘇梅”。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編著經典本《中國文學史》評價說:“蘇舜欽在揭露社會黑暗時,比梅堯臣更為大膽和直露,這類作品多在古風中?!碧K舜欽詩歌充滿報國愛國激情,國運安危、民生疾苦,成為舜欽詩的主題。如《慶州敗》《己卯冬大寒有感》《吳越大旱》《城南感懷呈永叔》《哭師魯》《蜀士》。社科院版《中國文學史》評價舜欽詩“筆力雄健、感情奔放……他喜歡歌唱山川風雷的變化,有一些奇特的想象,如‘思得壯士翻白日,光照萬里銷我之沉憂?!逼鋵?,蘇舜欽命運、氣質、詩風均有摩學同鄉前輩李白之氣象?!肮棚L”類詩,直接套用李白“古風”體。依我看,稱蘇舜欽為“小李白”也不為過。

3. 為吳越湖湘景觀添彩:蘇舜欽享年僅40 歲,中進士后,長期被權臣排擠,不得不閑居林下。他偕夫人杜氏隱居蘇州,買水石筑滄浪亭苑池,在亭池間讀書、著述、吟詠,取“滄浪”為亭苑名,亦是寄志清流?!皽胬酥遒?,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睖胬送ぴ烦蔀閰窃轿奈锩麆俚?,其景觀、其精神吸引無數后人前往觀瞻緬懷,今日已是國寶遺產。

4. 銅山蘇氏出道成名,帶動了巴蜀學風上進,促進了朝廷對蜀士的重視。有宋一代蜀士成名者眾。一部《宋史》,其列傳、文苑傳、烈女傳中,時時遇見蜀士蜀女身影。這與銅山蘇門的出道成名早而高有關系。

五、兩組“三蘇”歷史影響比較及原因

在北宋前、中期,銅山“三蘇”時代影響遠大于眉山“三蘇”。當蘇易簡參與朝政時,眉山“三蘇”尚未出山。銅山老蘇(易簡)狀元及第后深受皇恩眷顧,官居要職,或主管科舉會試,或主事吏部銓選官序,以參知政事終其仕途。

而眉山“三蘇”從未秉持過朝廷要職。蘇洵無功名在身,因獻文章、經特別個人面試入仕,賜官甚微。逝世時朝廷恩賜公費安葬,蘇軾不要官葬而要求朝廷為老父賜謚封。蘇軾作朝官日少,基本上是奉旨效命于地方通判、刺史、令史,雖在所任官之地皆有惠政、賢聲,深得所在地官民景仰感戴,終無機會通過執掌朝廷要職報效君國。更不幸的是,竟因在自己詩文中言及朝政得失而得罪權貴,遭受一次又一次打擊、貶逐。蘇軾的仕途,坎壈多難。蘇轍仕途比其兄略平順,一度還奉旨出使金國,但亦無持掌朝政要職的機遇。

北宋中期在古文運動成為當時主流、詩詞革新隨古文新潮而起之時,蘇軾詩、文、辭、賦應時代新潮而起,中唐韓、柳倡導,北宋前期石介、蘇舜欽、穆修復倡之古文,到蘇軾以文章實踐,讓古文運動結出碩果,獲得成功。行文如行云流水,起筆于所當起,止文于所當止,直抒胸臆,流暢、生動的文風與語言以蘇軾始,成為此后中國古代散文的“定式”,乃至宋代士林諺語說:“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喝菜羹?!碧K軾門下,又形成“蘇門學士”“蘇門君子”。在經學、文學影響上,眉山蘇氏在北宋中后期已遠大于銅山蘇氏。

明代唐宋派主張詩文皆當學習唐宋,提出“唐宋八大家”之說: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眉山三蘇、王安石、曾鞏八人之文成為散文語言典范。眉山“三蘇”影響更大。

眉山“三蘇”僅蘇軾一人遺跡就已遍及中華南北,除眉山蘇宅、祖墓、祠廟之外,尚有許多蘇軾遺蹤、遺址一直被保存至今,并歷有紀念活動與方志記載、研究。依蘇軾為官順序,列目如下:

1. 陜西?。禾K軾中進士后曾經任“簽書鳳翔府判官”。陜西省歷史名人太多,未顧及年輕蘇軾之遺蹤。

2. 山東?。禾K軾在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為其州治)太守時,撰《超然臺記》記其勝。此時為蘇軾生平最意氣風發之時。

3.浙江?。涸诤贾?,蘇軾留下了西湖蘇堤。

4. 湖北?。禾K軾被貶黃州(今長江北岸黃岡市),建東坡,游赤壁,留下《赤壁賦》。

5. 廣東?。禾K軾被貶惠州(今廣東省南部東江下游),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名句,后人遂將惠州、羅浮山作為文化地標紀念蘇軾。

6. 海南?。禾K軾貶儋州(今海南儋州市)留下“春夢婆”及椰瓢喝酒、披發長嘯于椰林之中故事,今海南島上蘇軾遺跡傳說甚多。

7. 江蘇?。核位兆跁r,蘇軾遇赦,北歸途中在常州不幸染時疾去世。常州人保護傳承了蘇軾遺跡。

凡蘇軾足跡所到之地的人民,都敬恭蘇學士的人品、學問、從政能力,又都無比同情他因才遭忌的坎坷命運。蘇軾離去后,當地人便有意保護蘇軾蹤跡、傳載眉山蘇門故事。蘇軾在中華南北地方(包括遼、金、西夏在內)的影響巨大,有宋一代罕有人能與其比肩。蘇軾詩文每出,便有學子、書商自動抄錄、印制,遼、金、西夏,尤其金人會立刻翻印。

眉山“三蘇”在后世,知名度大于銅山“三蘇”,但不影響銅山蘇氏的歷史貢獻與后世評價。有人稱“銅山三蘇”為“小三蘇”,此稱不當。兩組三蘇各擅其美,都是入選《宋史》的歷史名人——但凡正史有傳之人,皆為當時要人,無所謂“小”者,正面或反面歷史影響大才能入“傳”。銅山“三蘇”《宋史》有傳,何“小”哉!

容和暉不才,試點贊銅山、眉山兩組“三蘇”,北南輝映美天府,作為結語:

萬千氣象古蜀都,

北宋風云兩“三蘇”。

南北輝映江山美,

文彩遺韻畫新圖。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猜你喜歡
蘇氏蘇舜欽三蘇
《宋故蘇氏夫人墓志銘》拓片
關于“三蘇”家風家訓的幾點探究
“三蘇”文化融入高校質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學院為例
“三蘇”基因根植工商 傳統文化潤澤校園——四川工商學院打造“五位一體”“三蘇”特色校園文化
碧瓦輝煌五百載 蘇氏琉璃綻華彩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蘇氏百文:哪里人多去哪里
敗給自己的才子
夏意
"蘇氏商業帝國”土崩瓦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