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國李調元文化之鄉”建設的思考

2023-03-18 05:11賴安海
巴蜀史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羅江川劇文化

賴安海

李調元文化是指以李調元的著述、思想學說為主干,生平行事、歷史遺存、民間傳說的傳播與演變等諸多衍生現象為分枝,且自成體系的特色文化。作為具有地域唯一性的李調元文化原生地的德陽市羅江區,自20 世紀90 年代起在李調元故里文化遺存保護,紀念館建設,李調元研究、著作整理出版等李調元文化遺產的保護、發掘與弘揚上成效顯著。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在李調元故里文化遺存的保護與搶救性維修、李調元川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及地方特色美食品牌的推出上存在不足,文旅融合發展滯后。這些當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羅江李調元特色文化之鄉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重啟李調元文化旅游區建設

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指地屬調元鎮域的云龍山由北向南逶迤,灅、濘二水盤繞于山南匯為凱江的“一山兩江六壩三大片區”。20 世紀90 年代,李調元故里文星鎮(2006 年更名為調元鎮)制定《文星鎮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據李調元所撰《羅江縣志》有關記載重建醒園,落實李調元祖居地宗祠遺址保護措施,對李調元詩書臺鹡鸰寺等予以修復、擴建并連通三大片區的旅游公路,大大提升了李調元故里的知名度,帶動了當地文化和經濟的發展。1996 年羅江復縣后,一度加大了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建設力度,但由于種種原因,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建設中斷。搶救性保護維修李調元文化主要載體的歷史文化遺存,修訂《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規劃》,重啟李調元文化旅游區文旅融合建設項目,西以灅水河團堆壩鎮政府駐地文星古鎮醒園為重點,中以云龍山李調元宗祠遺址為內核,東以濘水河東觀音古鎮廟街為中心,依托江河生態濕地、古堰和國家級水稻油菜制種基地,修復生態濕地,維護古堰渠,構成以李調元文化為主線融山水自然風光、農耕田園風情為一體,即以“文心畫境、詩意田園”為主題“三片一環”的人文生態旅游風景區,應是當前李調元文化之鄉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文星古鎮醒園片區

天井壩灅水平安渡橋:刻立明余學官故里碑,碑書新都狀元楊升庵《送余學官歸羅江》詩:“豆子山,打瓦鼓。陽坪關,撒白雨。白雨下,取龍女??椀媒?,二丈五,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我誦綿州歌,思鄉心獨苦。送君歸,羅江浦?!?/p>

國家級水稻油菜制種基地展示與加工中心西南側灅水花龍灣濕地:恢復陳家堰,打造500 畝花龍灣生態濕地公園。

調元鎮文星古場鎮及醒園:近醒園廣場(李調元曾觀戲吟詩處)重建萬年臺(古戲臺);古街西街口至東口新街恢復300 米石板鋪筑街面;醒園,復原臨江閣展陳,歸位移走的李化楠塑像,掛李化楠、李調元、李鼎元、李驥元醒園詩詞書畫作品(原展陳失管被盜);充實和完善座花館雨村書屋,清溪草堂塑李調元書案前著書蠟像;維修石亭,掛回現藏于鎮政府庫房的木刻楹聯,搶救修復垮塌的碑廊,疏浚半畝塘、清溪和洗墨池。

(二)云龍山片區

修復云龍山硯臺池(水庫)側邊李調元曾祖李攀旺、祖父李文彩墓及墓園(殘碑在李文彩墓北側),于路埡口近公路處重立李攀旺、李文彩神道碑。形成東臥云龍山首翠林,南眺筆架三峰,西列古硯池,北環象山萬松嶺,構成完美的中華風水格。李氏祖墓與宗祠之間稍南山腰云龍寺,李調元于寺中趣題嘲方丈“鳳棲禾下鳥飛去,馬臥蘆邊草不生”聯,以“兩石夾柱照(趙)亮”巧對貢生趙亮“一木壓滾調圓(元)”的趣對等故事甚多,李調元少時有作云龍山詩數首吟此,晚年亦有《宿云龍寺》吟與方丈下棋夜讀王維詩事:“天氣初寒不可支,云龍深處與誰期?梅窗茗熟僧歸后,松櫈棋殘客去時。一盞孤燈遲月上,千山落木見星稀。夜來更覺禪林靜,細讀王維一卷詩?!爆F遺址有清嘉道間李調元子侄輩與鄉人捐修云龍寺功德碑。于遺址重建李調元與方丈下棋的“松濤”亭,塑二弈棋像,碑刻簡介等。

云龍壩扁擔灣李氏宗祠遺址《李氏敦本堂存賾》摩崖石刻園,于亭軒中刻立李化楠《修建祠堂記》碑。

象山醒園遺址東濘江云龍壩古云龍堰渠的醒園筒車、水碾遺址尚存,復建水碾及筒車,刻立醒園李鼎元《筒車》《水碾》詩碑,與溪渠稍上明代白石崖古渡、云龍堰渠清代普濟橋相照應。云龍山李調元故里牌坊,移走近年于牌坊前違規安置的農用變壓器。

(三)觀音古鎮廟街片區

云龍灣東康家壩觀音古鎮廟街及觀音崖石刻:古街補鋪300 余米手工開鑿石板街面;將原廢棄的小學校改為李調元川菜院子,參照李調元整理編刊的《醒園錄》設置食品加工作坊和露天醬缸、泡菜壇棚、餐飲廳堂等;與觀音崖正對的場中心廣場重建萬年臺,常年演出川劇。完善觀音巖石刻景區排水系統保護石刻防止浸蝕,修墡蓮臥觀音臺基,游覽道小徑改以毛石板鋪筑。

鹡鸰寺李調元讀書臺:按原已批準的文物保護規劃,路口修李調元讀書處牌坊,恢復寺南山門及梯道。寺內補刻李調元三次寓居鹡鸰寺讀書中秀才、中舉、中進士詩(6 首)和其父李化楠、儒師(貢生)趙亮《游鹡鸰寺》詩。

順河種子基地油菜花觀賞園區及黑灘子堰:維修清代小水利樞紐、清代范家橋,復修橋亭、水碾,加高范家溝石河堰,引水入黑灘子生態濕地,確保羅江區自來水廠水源水質。

(四)交通環線建設

現到調元鎮有從羅江城縱穿調元鎮域南北順濘水云龍山北上的羅(江)安(安州區)公路,橫貫調元鎮域東西的羅江區金(山)略(坪)公路,經鹡鸰寺、觀音巖,跨濘水河抵云龍山李調元故里坊接羅安公路,過調元鎮文星古鎮醒園,跨灅水河達略坪鎮接羅(江)綿(竹)公路。今羅江城雨村東路升平橋頭經佛耳崖古渡、金子山春花秋月梨園景區、清代金子堰和黑灘子堰小水利樞紐、油菜花主觀賞區至觀音古鎮和李調元讀書處鹡鸰寺的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東環線三級旅游公路,只余黑灘子至云龍橋頭1500 米村道未擴建;羅江城四川工科院大學路溯灅水經唐代芒江堰,跨平安渡橋至花龍灣濕地、國家級水稻油菜制種基地展示中心、調元鎮醒園交金(山)略(坪)公路西環線段約3000 米未擴修,將東、西環線剩余4500 米按三級旅游路擴修,形成李調元文化旅游區環線及南北東西縱橫加網狀旅游景區線路。

二、實施李調元紀念館提升工程

位于羅江古城凱江東玉京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樂宮的李調元紀念館,為明代羅江八景之一的“景樂梵鐘”,清乾隆五十年(1785)李調元歸居羅江后常至此與道觀中工詩畫琴棋的道長劉虛靜彈棋吟詩。1990 年當地政府將玉京山景樂宮辟為李調元故里公園,增建了亭軒、李調元詩碑廊;1997 年于此籌建李調元紀念館,先后完成李調元紀念館山門及廣場、依臨江石崖鑿建高21 米寬70 米的“文峰函?!绷_江四李(李化楠、李調元、李鼎元、李驥元)大型石刻雕塑,景樂宮李調元著作及《函?!逢惲叙^、李調元生平館、童山書法碑刻館;2007 年增擴為以李調元為主體的羅江縣博物館;2017 年后因經費等原因李調元紀念館閉館。搶救性維修玉京山景樂宮古建筑,恢復李調元紀念館專館,啟動原規劃于館北80 余畝林地辟建雨村公園工程。遷建羅江區博物館(文物展陳)于羅江古城南街歷史文化街區南華宮舊址,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奎星閣、紋江書院(雙江書院)融為一體。四川省古建筑研究設計院已完成景樂宮李調元紀念館維修方案設計,已申報待批,景樂宮搶救性維修在即,充實并完善李調元紀念館展陳內容,將景樂宮文昌殿(浩然堂李調元著作陳列館)作為雨村祠(李調元雕塑及后壁木刻李調元《童山著書序》,具李調元風骨、藝術品位得到學界認可,著名作家馬識途先生106 歲時專為題書“雨村祠”三字),后院三清殿改“浩然堂”,仿清嘉慶《羅江縣志》所載專祀李調元之父李化楠的鄉賢祠,塑李化楠像,布展李化楠生平介紹及著作。東廂房李調元生平館予以保留,前后院西廂房分別辟為李調元著作、《函?!?、李調元研究文獻、有關李調元書法美術等陳列館,“文峰函?!钡袼苤惺摇锻綍颉繁蹋ɡ钫{元書法手跡《書序》)館予以裝修。李調元紀念館提檔升級,建成四川省歷史文化名人傳習基地,全方位對外開放后,隨著雨村公園的配套建設的完竣,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羅江李調元紀念館當與眉山三蘇祠、江油李白紀念館鼎足而立。

三、加強李調元川菜文化建設

李調元整理其父李化楠收錄四川本土及在浙江、河北、北京為官時的食品加工及烹飪技藝,結合自己宦跡游歷所至遍嘗美食的心得體會輯編成《醒園錄》?!缎褕@錄》的刊行正值康雍四川大移民后乾隆中四川文化經濟復蘇走向繁榮,湖廣、江浙等外省移民與四川土著在文化、生活習俗大融合時期,萬卷樓刻《醒園錄》的刊行,加之多家刻坊翻刻、士庶廣為傳抄流布,奠定了獨具特色的川味川菜菜系基礎,更在李調元“飲食無細故”論,“居家宜儉,待客宜豐”“自食宜談,侍親宜濃”飲食仁禮孝道論,美食菜肴“常珍”說(由普通常見食材烹飪制作,富于營養且大眾喜愛,與奇珍異饌相對,氣色香味鮮美的常珍菜品)的推動下,催生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菜系的形成。

2017 年羅江撤縣建區后將李調元川菜文化之鄉建設納入文旅融合發展目標,對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食品類加工烹飪技藝進行評定,在川菜文化周活動期間開展廚藝大賽、餐飲名店評選。羅江特色菜品烹飪類:金面子調元蒸豬頭(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氏鹵鵝(羅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楊二土鰱魚莊羅江大肉鰱魚、魚老大羅江大肉鰱魚,御營壩劉豬腳,略坪鎮范氏新廟青椒燒雞,略坪鎮張氏聚友蓮藕燒鵝,醒園食府醉魚、風雞(羅江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門大刀回鍋肉等。小吃類:羅江鍋盔、劉包子。食品加工類:羅江花生(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江豆雞(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名優特產)、羅江青椒、潺亭謝氏糯米咸鵝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倒罐菜(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果類:金花梨(四川十大優質梨)、貴妃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鄢家長榮柚。蔬菜調料種植類:略坪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園區、調元鎮油淀子河壩御品韭黃合作社、瓢山三麻子青花椒園。水產品:羅江鱖魚(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等。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可謂琳瑯滿目,但名氣不夠大。幫助傳承人維護品牌,搶救性保護、扶持瀕臨失傳的羅江盔鍋(《醒園錄》食品)、恢復傳統制作技藝的羅江豆雞(民國初年羅江還俗僧據李調元詩意開發食品)。作為賦以李調元紋江鱖魚傳說的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羅江鱖魚烹飪菜品尚未創出特色名氣,應確立羅江鱖魚本土傳統家常味的烹飪技藝。因此,羅江李調元川菜之鄉的建設在堅持舉辦一年一屆(或隔年一屆)的川菜活動周(節)的同時,應堅持搶救、保護、扶持、監管及宣傳與推介并舉,商務部門應加強與四川旅游學院川菜研究中心的對接與合作,接受專家指導。

四、加強李調元川劇文化建設

李調元在川劇形成中的貢獻有四:一是創作戲曲理論,著《曲話》《劇話》,評論并介紹中華地方戲曲;二是引進省外戲種與四川本土燈調融合;三是聘請戲曲教師于醒園培養伶童;四是移植、編寫劇本,組建花、雅兩部戲班,編導排演劇目,逾州踏縣演出,推進了昆、高、胡、彈、燈五腔共合同臺的川劇形成。民國年間羅江縣鄉鄉有劇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羅江為著名的“戲窩子”,走出了川劇名丑王國仁。自2018 年羅江區打出李調元川劇之鄉名片起,在市、區黨委政府及文化部門及省、市川劇名家指導下,羅江區川劇協會(雨村劇社)成員不斷擴大,有固定的演出和坐唱場地,周周有坐唱、月月有大戲,藝術水平不斷提高。區文化部門組織的川劇進校園、進社區,送戲下鄉深入開展,川劇普及與傳承成績斐然,應該說申報四川省文化藝術(川?。┲l的條件已經具備,但離申報“中國川劇藝術之鄉”距離甚大,堅持現有舉措,應將建設演出陣地、壯大川劇演唱隊伍,固根本、勤交流,走出去、請進來,以提高本土演出藝術水平,培養觀眾川劇情趣作為重點,結合文化旅游發展,羅江歷史街區建設,恢復古城舊有“大觀”“同樂”川戲茶園;依托白馬關景區大霍山(羅江古八景之一),利用萬佛寺正月十六傳統廟會、三月三寶峰寺傳統廟會娘娘會、白龍谷碧桃源踏春賞花會、八月底九月初的貴妃棗節,及正在萬佛寺旁新建的蜀門風情小鎮,建古戲臺,演出川??;依托AAAA 白馬關景區龐統祠廟會及倒彎、五丁谷風情小鎮,于龐統祠側建古戲臺,演出川??;依托調元鎮李調元故里旅游區,分別于文星古鎮、觀音古鎮廟街建古戲臺演出川劇,既促進川劇文化之鄉建設,更推進歷史名城、白馬關景區、李調元故里文化旅游區為重點的羅江全域文化旅游的發展。另外,區文化館已與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有所合作,應促成建立該校羅江川劇教學實踐基地,引進該校研編的川劇基本功舞蹈(操),首先在川劇協會(雨村劇社)推出,改編成普及版廣場舞在城鄉普及。

五、創建李調元民間傳說故事之鄉

過去羅江家喻戶曉的李調元民間文學故事今能完整講述一兩個者甚少,有關李調元的民間口頭文學傳承瀕臨危絕。民間傳說重在民間口頭講述、口頭傳承,20 世紀80 年代民間文學普查時的講述人多已作古,當時參加普查記錄整理者多還健在。一是區文化館建立李調元民間故事傳習所,將原口頭記錄故事編印成冊,發至街道社區、鄉鎮行政村;二是區文化館有針對性選培李調元故事傳承人(居民、村民或基層組織負責人),組織境內仍尚能講述李調元故事的老人、原收集記錄整理者予以講述傳承;三是以李調元故里村民舊時普遍能擺“龍門陣(李調元故事)”的調元鎮文星場鎮社區、云龍山李調元故居地百花村(當依縣志和李調元自號云龍山人,改復舊地名,以“云龍”作村名)、濘水云龍灣李調元讀書處鹡鸰寺所在的觀音古鎮順河村村民組建李調元民間故事傳承傳習普及基地;四是在境內各小學,特別是調元鎮調元學校培養小小課外李調元故事員。

六、開發文創產品

羅江撤縣建區前曾加工制作過文創產品,刻李調元手書“不拘乎山水,云陣耶山,月光耶水;有忘乎詩酒,花酣也酒,鳥笑也詩”“紅雨欲飛驚宿鳥,碧波不動待游船”鎮紙(烏木和花崗石對鎮),絹本復制李化楠、李調元、李鼎元殿試卷橫軸,作為對外交往贈品,轉化為對游客展銷的文創產品,實現其文化藝術與商品的雙重價值。李調元現存川內館藏書法作品楹聯、詩詞、題跋,除上述所錄外,如“忠恕一生陰隲本,文章二字性情花”“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誰為天下士,飲酒樓上頭”“無事而靜如太空行云,舒卷自如;有事而動如雷雨滿盈,草木甲坼”及殿試卷和李調元親題“醒園”、款落雨村的端硯等,可制作鎮紙、折扇、仿李調元手書題刻的“醒園”硯等文房四寶或擺件、絹本軸藝術品等,充盈廳堂、居室文雅與書香氣息。研發出的文創產品及出版《李調元趣對》等連環畫、線裝《醒園錄》等書,應走向文化藝術市場,實現文化藝術本身具有的價值,讓更多的人在陶情悅性中啟迪心靈,得到藝術美的享受。

七、加強李調元文化校園傳承與普及工作

編寫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李調元文化鄉土教材和普及讀物小冊子。教材以李調元簡介開篇,小學生選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歌頌家鄉為主的七絕田園詩歌數十首、李調元少年詩對傳奇10 余則;中學生則精選李調元著名詩歌數十首(簡注),李調元趣對傳奇10 余則,勵志、明理、家風、家鄉游記等華美的《指侫草賦》《六不齋說》《醒園錄序》《雨村詩話序》(16 卷本)《雨村曲話序》《雨村劇話序》《游馬馳寺記》等文賦數篇(含注釋、背景、中心思想等)。每年分小學、中學兩個層次,舉辦小學生李調元詩歌朗誦、講述李調元傳奇故事及中學生演講李調元詩詞文賦讀后感等競賽活動,明了李調元文化之大要。

綜上,羅江李調元文化建設肇始于德陽市市中區時期的1990 年,正式確立并加大建設力度在1996 年復縣后,深化于撤縣建區后的2017 年至今,已歷33 年,做好羅江李調元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打造“中國李調元文化之鄉”,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鄉村振興與文化生態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并整合羅江李調元文化與江河、大蜀道、歷史文化名城、三國蜀漢等最具本土代表的固有傳統文化,加快構造以歷史文化名城為中心,白馬關蜀道與三國蜀漢文化景區、李調元故里文化遺存田園風景旅游區為重點,百里羅紋凱江人文風情自然生態畫廊作補充的“文心畫境、詩意田園”羅江全域文化旅游格局的形成。

(作者系原德陽市羅江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四川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兼李調元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

猜你喜歡
羅江川劇文化
神奇的川劇變臉
畫家/羅江
羅江農商銀行發放“紅色信貸”23億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讓汩羅江復活
年味里的“虎文化”
川劇版畫傳四方
王學俊作品
誰遠誰近?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