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愈的初心與《原道》

2023-04-19 23:17張弘韜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著書貞元原道

張弘韜

(鄭州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在我國歷史上,以“原道”名篇的文章不少,其中《淮南子》以《原道》為首篇,其《原道訓》高誘注云:“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歷萬物,故曰原道?!盵1]《文心雕龍》首篇也列《原道》,云“爰自風姓,暨于孔氏,玄圣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兑住吩?‘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o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2]2。都是探求道的本原。韓愈《昌黎先生集》的文集部分也是以《原道》為首篇的。韓愈是在中唐佛老盛行,道喪文弊的情況下,以扶樹儒道為宗旨,而探討儒道本原的。元錢惟善《文心雕龍序》曰:“自孔子沒,由漢以降,老佛之說興,學者日趨于異端,圣人之道不行,而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固自若也。當二家濫觴橫流之際,孰能排而斥之?茍知以道為原,以經為宗,以圣為征,而立言著書,其亦庶幾可取乎?嗚呼!此《文心雕龍》所由述也?!盵2]944此議用以釋韓《原道》,則更為貼切。它是韓愈宣揚儒家“圣人之道”的道統說綱領,辟佛老的代表作,在中唐頗具典型意義。正如茅坤所說:“辟佛老是退之一生命脈,故此文是退之集中命根?!盵3]韓愈指出“先王之教”即“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4]172。他提倡學習儒家經典,宣揚儒家維護封建統治的禮法,主張維護儒家所說的倫常關系。因此,他認為老子的學說是“去仁與義”的“一人之私言”,是“坐井而觀天”。佛徒之道是棄君臣,去父子,禁生養,破壞倫常道德,滅絕人性的東西。指出佛老之害是民窮、國危、政權不穩的根源??v然韓愈辟佛老未能擺脫唯心觀點,以維護封建道德為目的,但他指出佛老盛行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是富有現實意義的。

《原道》是韓愈儒學的核心,對研究韓愈思想至關重要。然迄今對其成文年代仍無定說。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云:“方崧卿云:此卷所作,多不得其年月。程伊川(顥)曰:‘《原性》等文,多為少作?!垂侠钯銜?‘謹獻舊文一卷,扶樹教道,有所明白?!蛟?此語當指《原道》等文也。公上書之日,尚在江陵,年未四十,以《原道》等為舊文,蓋所作舊矣?!辈娬{:“韓愈當時任江陵府法曹參軍,三十八歲。此文當作于此前?!绷杏凇耙赡辍睓谥衃5]。閻琦《韓昌黎文集注釋》作了詳細說明:“此篇及以下四篇,作年迄無定論。按貞元十四年,張籍至汴,與愈相識。籍好古文,好古道,排釋老,其在汴,嘗有《上韓昌黎書》兩通,責愈‘排釋老不若著書,囂囂多言,徒相為訾?!小洞饛埣畷?見卷二。答以‘懼吾力之未至’、‘請五六十然后為之,冀其少過也’相推辭。魏本引張蕓叟曰:‘愈《原道》《原性》等篇,皆激籍而作?!?愈貞元二十一年有《上兵部李尚書書》,云:‘謹獻舊文一卷,扶樹教道,有所明白?!f‘扶樹教道’之‘舊文’,必指《原道》等文無疑。則此文之作約在貞元十五年至二十年間。又按,李翱貞元十八年有《復性書》,顯系因讀愈《原道》、《原性》后而發??及啃雄?貞元十六年與愈相聚于徐州,故可斷定《原道》諸篇之作,應在貞元十五、六年間?!盵6]鄧小軍認為“韓愈《原性》與《原道》兩個文獻之間,在思想上存在著重大差異,并非同一時期所作;《原性》一文作于《原道》之前,是韓愈早年之作”,“韓愈晚年作《原道》”[7]。陳克明《韓愈年譜及詩文系年》認為《原道》較難系年,而入“較難系年者”之中[8]。

考察韓愈《原道》的寫作時間,除應注重韓愈仕履、作品系年之外,對韓愈思想更要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作者思想發展變化對一生事業的影響。下邊只就少年所作、晚年所作進行具體辨析。

韓愈性執著,認定的路就堅持走下去,任何干擾都不能改變。他少年開始學寫文章時即作“古文”,中雖讀時文,或偶一為之,因羞于趨時,能而不作。貞元八年,中進士后,在《爭臣論》里提出“修辭明道”的口號后,便毅然決然舉起“古文運動”的旗幟,有意識地推動中唐文體文風改革。在此后的十年里,他除了求官謀生,集中精力干了兩宗大事。其一,是積極創作,探索創造出足以為文章范式的好文章,讓愛好學習寫作的后生有法可依,有路可走。貞元十四年,韓愈在《與馮宿論文書》里說:“仆為文久,每自測意中以為好,則人必以為惡矣;小稱意人亦小怪之,大稱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人以為好矣:小慚者亦蒙謂之小好,大慚者即必以為大好矣,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4]259這說明他提倡推行古文之難。他既能寫一手好的四六時文,寧可不中考選,也不趨時。硬是不為外界勢利引誘干擾,凌難而上,終于寫出了一手好“古文”,為愛好而習之者樹立了樣板。如貞元十三年《答張籍》二書、貞元十七年《答李翊》二書,既是具體指導張籍、李翊作文,也是樹幟立命的范文。自貞元八年至貞元十七年的十年里,他寫了不少好文章。其中如《送孟東野序》《徐泗豪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太學生何蕃傳》《與汝州盧郎中薦侯喜狀》《師說》《歐陽生哀辭》《圬者王承福傳》等,尤其是《送李愿歸盤谷序》,被蘇軾稱為“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盵9]韓愈這時的文章已涉及各種常用文體,皆可作為后學者的范式。其二,抗顏為師,收招后學,培養和組織了一批從事這種新體散文創作的隊伍,如李翱、張籍、李翊等。不但應試中選,此后李翱成為“古文”大家,相繼與韓愈倡導古文寫作,為宋歐陽修等稱為“韓李”。張籍與韓愈終生為師友,不但成為中唐詩壇有影響的詩人,古文寫得也好。貞元十八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有《與祠部盧員外書》,薦舉了學有所成的侯喜、侯云長、劉述古、韋群玉、沈杞、張苰、尉遲汾、李紳、張后馀、李翊等十人參加進士試,未出五年皆登上第。贊揚“喜之文章,學西京而為也”“云長之文……其文與喜相上下”“(劉述古)文麗而思深”“有沈杞者、張苰者、尉遲汾者、李紳者、張后馀者、李翊者,或文或行皆出群之才也”[4]260-261。此時向他求教學文的人不少,正如他在《山石》詩里所說:“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4]47此詩寫他貞元十七年與李景興、侯喜、尉遲汾同釣溫水、同游洛北、同宿惠林寺的軼事,說明他倡導古文寫作已結成朋黨,形成了一支創作“古文”的骨干隊伍。也可以看出,韓愈入京師長安求官,雖坎坷跌宕,甚不如意;而他發動倡導的文學革命是成功了:雖非波瀾壯闊,卻也在眾目睽睽,阻力重重之下定鼎于中唐文壇,影響北宋及元明清,以至于近代,匯成了滔滔滾滾的新型散文的文化之河。此時他癡心“古文運動”,尚未用力于對“道統”的研究。

謂《原道》乃韓愈晚年所作者,并無具體說明。按韓愈從政與思想發展變化的實際分,其晚年最早當指他參加平淮西凱旋之后,元和末至穆宗長慶時期。元和十三年初韓愈秉憲宗、宰相之旨撰寫《平淮西碑文》,用心費時。如《進撰平淮西碑文表》所說:“陛下推勞臣下,允其志愿,使臣撰《平淮西碑文》者,聞命震駭,心識顛倒,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涉旬月,不敢措手?!奔啊俺趾啿俟P,從而寫之”[4]452-453,又得循經問典,煞費苦心。精心細琢,謹錄封進,得費多少時日,怎能有精力去思考撰寫《原道》等著作?接著大鬧訴碑不實,推碑、重寫、洗碑、重刻,朝野上下,沸沸揚揚,火藥味嗆人窒息,韓愈哪有心思考慮撰寫《原道》之論?接又以諫迎佛骨,幾被處死,而遠貶天涯海角的潮州;到潮州后諸事紛紛,韓愈又一心撲在為民辦事上。在這緊張忙碌的八個月里,韓愈哪有寬松的時間、優裕的心思去寫《原道》呢?如果深入研究韓愈思想變化的態勢,就會發現,韓愈晚年,特別是上《論佛骨表》,貶潮州后,那種直指皇上的銳氣難以見到了。除了對皇上表示忠心,為鞏固皇權出使鎮州,很難在言論與行動上找到《原道》里所謂“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的直指皇權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的針對浮屠的尖銳言論[4]173-175。鑒此,《原道》等論著的寫作,成于他儒學思想走向成熟、銳氣十足的壯年的概率,要比他失去棱角的晚年大得多。所以說《原道》等寫于韓愈晚年,實不可能。長慶間,主和派弄權,朝中爭權奪勢,把平淮功臣裴度等排擠在外,藩鎮之亂再起,韓愈以衰老多病之身,已無振作向上的心思精力,等待的也只是養病大歸了,怎能在這種情況下去完成“唐之一經”的艱巨任務呢?了解排查韓愈一生行年世履,思想發展變化的實際,才能得出符合歷史實際的論斷。

事得一樣一樣做,路得一步一步走?;诋敃r社會現實和韓愈的思想實際,韓愈認為,少時的他大張旗鼓宣揚儒道的條件尚未成熟,而他的道統思想亦未釐定,故在與張籍答辯時推辭暫不著書。

韓愈三試博學宏詞科落選后,曾有《答崔立之書》,憤慨地說:“方今天下風俗尚有未及于古者,邊境尚有被甲執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為憂。仆雖不賢,亦且潛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薦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猶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猶將耕于寬閑之野,釣于寂寞之濱,求國家之遺事,考賢人哲士之終始,作唐之一經,垂之于無窮,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二者將必有一可?!盵4]245韓愈“少小尚奇偉”,欲“進短策”而“引龍夔”,“陳堯舜”愛國憂民的雄心壯志;且有效法孔子作《春秋》,“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的愿望。欲著“唐之一經”,乃韓愈平生夙愿,此其一也。韓愈謫陽山為縣令,事本不多,待他行仁政,施教化,在很短的時間,將窮處無序的蠻鄉的群眾生活、社會秩序安定下來,創造了一個有序政務、收徒傳道,讀書學習、整合思想的寬松環境。正如他在《送區冊序》里所說:“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賦、奉期約: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瓫r如斯人者,豈易得哉!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說,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間也。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盵4]293《縣齋讀書》亦云:“出宰山水縣,讀書松桂林。蕭條捐末事,邂逅得初心?!盵4]67正說明他與區冊等在寬閑的環境讀《詩》《書》,研究儒學的經典之作,整合自己學習圣人之道的心得,而實現的著唐之一經的“初心”,此其二也。自從《答張籍》二書,強調“儒道”的問題,經過十年的學習研究,韓愈的“儒道”思想已經成熟,道統“思想”也將形成,打下了他《原道》等一系列理論著作成書的基礎。如貞元十九年寫的《送浮屠文暢師序》,簡直就是一篇小《原道》。文章首先從儒道產生的“民之初生”說起,指出儒學圣人,創立了中華文化思想史上的文明之道,而這文明之道的核心是“仁義”,這也是《原道》的核心思想。以“仁”施政,以“義”規范人與人的行為。以“禮樂刑政”教育人。這樣,“施之于天下,萬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體安而氣平”,推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書之于冊,中國之人世守之?!盵4]286幾乎與《原道》的結論一模一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道統思想,不僅指孔子,而是對“民之初生”以來先圣優秀思想的總結,即中華文明思想史的總和。韓愈“道統”思想的形成,打下了他日后寫《原道》儒學理論專著的思想基礎,此其三也。最后一點,是他著書這一舉措,得到了有識之士的支持。不僅張籍希望他著書,又有如李伯康等熱情支持他著書。正如他在《李員外寄紙筆》詩里所說“兔尖針莫并,繭凈雪難如”[4]142,李員外及時送來了上好的兔毫繭紙。韓愈就是在這寬閑的環境里,讀書研究的基礎上,道統思想成熟的時刻,在朋友的支持下,懷著和諧優裕的心態,一氣呵成,寫成了《原道》等一系列儒學理論著作,成就了他著“唐之一經”的初心。

《原道》是一篇道地的學術論文,劈頭即表明宗旨:“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盵4]172“仁”是儒學施政的核心,他不但繼承了儒學“仁者愛仁”的民本思想,還作了經典式的規范。義,重在繼承孟子的思想,是講人與人行為關系的。韓愈以“宜”字定制,則把人的行為規范在恰到好處的境界,深得儒學“禮”的內涵。接著大筆橫掃楊墨釋老等異教邪說,把辟佛提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使他批佛的力度達到極點:“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4]174-175其實,韓愈與浮屠交往的目的,皆如對賈島一樣“人其人”,如是而已!韓愈主張君君、臣臣、父子、夫婦有序的社會制度,目的是為了“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也;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壹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笔ト?、君、師、工、賈、醫等皆指人,即人各有能有職,只是分工不同,并未分其高下;接說禮、樂、政、刑,皆施政的具體措施,也無偏頗軒輊。其中都暗含對人的態度,即人性的問題。尤其是在此基礎上提出明確的四民分工問題:“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敝皇欠止げ煌?尚無不平等的貴賤之分,也體現了對人的態度,體現人性上的一視同仁。下云“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指出失職者不君,與一般人就沒有區別了,這就把萬萬人之上的君拉下了神壇。故韓愈一視同仁的思想,本身就體現了他對民的看法:人生來是一樣平等的。自文章開頭提出“博愛之謂仁”,一路推演,全面闡述了他的觀點后,推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盵4]173-174這不就是《送浮屠文暢師序》之說的再次肯定嗎?

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所獻“舊文”一卷十五篇,當指四十卷本第十一卷所收“五原”及《行難》《對禹問》《雜說》《讀荀子》《讀鹖冠子》《讀儀禮》《讀墨子》等十五篇?!拔逶钡膶懽鲿r間,據貞元十九年(803)冬,韓愈被貶陽山后寫給《李員外(伯康)寄紙筆》詩云“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4]142和《原毀》中“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云云[4]178。這些斥謗憤毀存圣人之道的“著書”,即永貞元年十二月九日在江陵寫的《上兵部李侍郎(巽)書》“謹獻舊文一卷,扶樹教道,有所明白”的一卷舊文[4]234。所以,這組文章當寫于他37歲,任陽山令的貞元二十年秋冬至二十一年春?!拔逶钡膶懽鳟斎缢约核f:“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p>

韓愈到生活無序的窮處蠻鄉陽山后,一是整頓縣政機構,開展正常政務工作;二是教民耕織,開荒植樹,發展生產,改善群眾生活;三是整頓教育,宣傳禮教,使百姓懂得正常生活秩序;四是抑制豪強,保護百姓利益。使百姓懂得按制度、奉期約的安定生活。韓愈陽山施政,成效大驗,故百姓生子取名多從“韓”,而韓山也取名“縣令山”。所以,他才能“讀書松桂林”,“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青竹時默釣,白云日幽尋”。因心情好,他才能“蕭條捐末事,邂逅得初心”,擯去些小雜事,應初心而著書[4]67。才有“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膾成思我友,觀樂憶吾僚”的喜悅[4]141。也才能與好友交游,為其撰寫《燕喜亭記》時,揭出《詩·魯頌·閉宮》“魯侯燕喜”[10],作為亭題,而表示喜慶贊頌。韓愈貞元二十一年初,為感謝時任郴州刺史的李伯康寄紙筆,助己著書,寫了一首《李員外寄紙筆》詩,徑直說他“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以虞卿自比。虞卿,《史記》卷七十六有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庇衷?“虞卿既以魏齊之故,不重萬戶侯卿相之印,與魏齊間行,卒去趙,困于梁。魏齊已死,不得意,乃著書,上采《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盵11]正合韓愈此時著書的環境、心態、內容。也以他自己的體驗和表述,證明他撰《原道》等正在此時。

韓愈宰陽山時,對自己的儒學思想作了一次全面整理總結,表明了他的儒道思想已經成熟,道統思想業已形成?!对馈返任恼?達成了他著“唐之一經”的初心。此后,他在以道統思想為核心的道統、文統、學統三統思想的主導下,底氣十足地立于中唐文化思想史的節點上立身行事。

猜你喜歡
著書貞元原道
編后記
《文心雕龍·原道》探原
——“原道”傳統與劉勰的突破
兒童“著書”: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新探索
敦煌寫本P.2522的性質及《貞元十道錄》逸文問題
南京遷居告養友
畫出來的動物 也會動嗎?
貞元時期韋應物紀行詩創作芻議
元藏書家莊肅述略
訛傳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袞與建州茶業無關
新品Intel芯原道M 7R通話平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