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才者有位、有為者有位”

2023-06-01 07:36史珍珍王欣毛雅欣張宏張健
科普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科學普及

史珍珍 王欣 毛雅欣 張宏 張健

[摘? ?要] 科普職稱評價是科普工作者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對于穩定人才隊伍、激發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首批參加“圖書資料系列(科學傳播)”職稱評審的科普工作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半結構化訪談法,從評審指標、評審流程和評審服務三個方面,分析科普工作者對此次職稱評審工作的滿意度及其存在的問題。結果表明,科普職稱評審存在以下問題:“體制外”參評者占比很低;宣傳渠道較為傳統,不完全符合當今信息獲取的習慣;對“評審標準”及“公平公正感”的滿意度不十分理想;代表作評審方式未做詳細規定;專家提問內容和方式尚有改進空間;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參與職稱評價、評審標準更加貼近科普工作實際且體現差異、依據評審指標細化評審方式、代表作答辯環節全方位優化的對策,以期保證參評主體多元化、指標客觀化和適度透明化、評價方法多元化,實現科學評分的目的。

[關鍵詞]科學普及? ?科普工作者? ?職稱評審? ?評審標準? ?評審服務

[中圖分類號] N4;C961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3.01.010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加強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和培養,形成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2]。這不僅對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科普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也指出要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3]?!度窨茖W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指出要制定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辦法,開展評定工作[4]。因此,科普職稱評審對提高科普工作者工作能力、促進人員隊伍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是落實中央關于職稱制度改革意見的舉措,也是落實國家科普規劃的實踐。2019年5月30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圖書資料系列(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首次增設了科學傳播專業職稱[5]。此后,天津市在2019年、安徽省在2022年均發布了此類文件??梢哉f,未來幾年各地區有可能陸續出臺相關文件。2019年12月,北京創全國之首,為75位科普工作者頒發科學傳播專業高級職稱①。在一定意義上,此次科普職稱評價工作有可能成為其他地區的參考,那么此次職稱評審的評審指標體系是否完備、評審流程是否規范、評審服務是否順暢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研究現狀

部分學者從必要性、評價指標等維度對科普工作者職稱評審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從科普人員隊伍建設來看,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所占比例較低[6],職業晉升和職業認同是組織吸引科普工作者的重要維度之一[7],但以“科普大軍”科技館工作人員為例,該行業缺乏公認的職稱考評體系,其從業人員參與職稱評定存在較大難度[8]??破章毞Q評審對于穩定科普從業者、提高業務鉆研積極性等具有重要意義[9],可以說是繼“增加收入”之后能夠最有效地吸引和留住科普工作者的措施[10]。北京市出臺的科普職稱評價《試行辦法》對評審標準和細則的設定更加科學、接地氣[11],體現了“干什么,評什么”的原則,實踐了人才分類評價的理念[12]。梅睿認為,在新疆科普人才職稱評價中,應根據所從事的科普工作,即科普實體場館、科技咨詢推廣、校內外科技輔導等,對業績成果進行相應分類和區分[13]。

職稱評價體系與評價工作相關的實證研究成果豐富,學者分別從評價原則、指標設計、評價標準進行了分析。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應當建立起和職稱掛鉤的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激勵機制,將習近平總書記“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的指示精神落實、落準、落細[14]。在職稱評價體系構建方面,應當構建政治素養、學術成果、工作業績三位一體的評審體系,評審工作應當引入以專家隊伍建設為核心路徑,以改進同行評價[15]。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制度不僅要以論文、課題為評審依據,還應綜合考量并建立評審量化體系[16]。勝任力是科學區分個人潛在的和深層的能力特征的概念,那么基于勝任力要素的職稱評審體系,應包括多維立體的“過程性”評審體系和全方位“點面結合”的評審內容體系[17]。

縱觀已有研究,科普專業職稱評審意義突出,但目前關于科普專業職稱評審的研究還存在兩方面的突出問題。第一,以科普工作者為對象的研究,聚焦人員需求、培訓制度、人才吸引等維度,較少關注職稱評審。而有限的幾篇關于科普職稱評審的研究論文,則是側重評審意義,并未對具體的評審指標進行分析,例如聚焦北京市首次參加職稱評審的科普工作者對分類評價的滿意度[9]。第二,已有關于科普人才職稱評審的研究,其研究內容聚焦職稱評審指標的設計,較少關注職稱評審的方法與流程。然而,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同等重要。因此,本研究聚焦科普工作者,從職稱評審的評價指標、評審流程和評審服務三個方面,分析職稱評審工作,以期為今后的科普職稱評審工作以及該領域的研究做出一定貢獻。

2研究問題、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首次參加職稱評審的科普工作者為研究對象,從評價指標、評審流程和評審服務三個方面,分析科普工作者對職稱評審的滿意度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建議。

錦標賽理論、多元評價理論是職稱評價的重要理論基礎,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問卷和訪談提綱設計的主要參考。職稱評價是對人員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認可,與其聯系緊密的理論基礎之一是錦標賽理論。該理論認為,員工之間的競爭更可能是基于員工產出排序的錦標賽競爭,即排名靠前的員工得到晉升[18]。根據組織內“錦標賽制度激勵合同模型”[19],錦標賽制度要發揮激勵功能,就必須能夠使員工形成樂觀預期[20]。因此,本研究想要探討科普工作者對此次職稱評審指標、評審流程等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評審工作的滿意度。針對評審工作本身,多元評價理論也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該理論起源于教育學,認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勢,因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當是多方面的,包括評價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以及方法多樣化??紤]到科普工作者的科普工作內容和側重點存在差異,比如科普的研究方向、內容制作方向、推廣普及方向等,因此,該理論也可作為評價職稱評審工作的基礎[21]。也就是說,在科普工作者職稱評審工作中,為了較全面地評價該群體的工作,應當從評價主體多元化、指標體系全面化(內容多維化)和方法多樣化三個方面下功夫。相應地,在設計問卷和提綱時,應詢問參評者對評審標準、評審專家及其提問方式、代表作評審、答辯以及整個評審流程的滿意度。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半結構化訪談,對此次科普職稱評審進行數據收集。首先,從調查問卷內容來看,問卷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單位類型、從事科普相關工作的年限、職稱申報方向和級別;第二部分是參評者對職稱評審條例的看法,包括開展職稱評審的必要性、代表作評審的滿意度、影響職稱評審質量的因素等;第三部分是參評者對職稱評審組織和流程的滿意度,包括對宣傳、申報過程、評審工作、評審公平公正等維度的滿意度。其次,從訪談提綱來看,訪談主要詢問關于評審標準的滿意度、更改“唯論文”的滿意度、評審流程的滿意度及其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整個評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從調查方式和訪談過程來看,在設計電子問卷基礎上,形成填答二維碼,將其打印并張貼在參評者出口處,由研究人員在現場提醒參評者“掃碼”填答問卷。在此過程中,為了降低參評者自身能力對研究數據的影響,采取隨機方式選取參評者進行半結構化訪談。

3數據分析結果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103份,回收率79.2%。其中有效問卷103份,即回收的問卷100%有效。此次共訪談參評者19人。下面將首先介紹參評者的基本信息,進而從多個角度分析參評者對職稱評審的滿意度情況。

3.1基本情況

研究生占比高、年輕化、經驗豐富是此次參評者的突出特征。首先,從參評者的學歷分布來看,博士研究生占22.33%,碩士研究生占44.66%,大學本科生占31.07%,大專及以下人員占1.94%,即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參評者占近七成??梢哉f,這是一支專業素質高、理論水平高的隊伍。在訪談中,有參評者也提出,科普工作者不僅要有專業知識,能夠對科普內容深入理解,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加工能力,以確保所完成的科普作品便于公眾理解和接受。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看,具有較高學歷的科普工作者更能勝任此項工作。

其次,從參評者的年齡分布來看,21~30歲的占4.85%,31~40歲的占59.22%,41~50歲的占25.24%,51~60歲的占10.68%??梢哉f40歲及以下的參評者占六成以上,彰顯了晉升高級職稱的科普工作者正朝著“青壯年”方向發展,不再是單純的“熬年頭”。訪談中,有參評者指出本次科普人員職稱評審給予了年輕人很好的激勵。

最后,從參評者的工作年限分布來看,工作年限在1~3年的占5.83%,4~5年的占7.77%,5~10年的占36.89%,10~15年的占28.16%,15年以上的占21.36%??梢哉f,在科普相關崗位工作5年及以上的參評者占絕大多數,參評者工作經驗較為豐富。與此同時,此次職稱評審除了開通“按部就班”的常規通道,還開通了“破格”通道,使得成績突出、入行不久的科普工作者也可以參評,具有較高的激勵性。

為非公部門科普工作者晉升職稱“打開一扇窗”。從參評者所在單位性質來看,來自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這些“體制內”單位的參評者占80%左右,是參評者主體。此次職稱評審將非公經濟體內的科普人員、科普自由職業者納入申報范圍。雖然從比例上看,私營經濟部門的科普工作者和科普自由職業者占比較少,分別為10.68%和1.94%,但在評價主體的擴展范圍上,本次評審是一次很大的突破,解決了非公部門職稱評審難題,使得一些在“體制外”,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或從事科普相關工作的自由從業者得到了行業認可。例如,訪談中“果殼網”負責科普工作的人員表示,此次職稱評審為他們這些在“體制外”單位、互聯網企業從事科普工作的人員開辟了一條職稱上升通道,具有重大意義。

設立的三個申報方向符合科普工作實際情況。此次職稱評審將申報方向分為三個:科學傳播研究、科學傳播內容制作、科學推廣普及。參與調研的參評者在這三個申報方向所占比例分別是20.39%、29.13%、50.49%。從科普工作整體來看,這三個方向的劃分比較符合科普工作實際:科學傳播研究和科學傳播內容制作對我國科學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普及推廣則是面向公眾的重要環節。

3.2職稱評審工作的滿意度分析

代表作評審得到參評者認可。本次職稱評審改變“唯論文”的審查方式,提出“代表作評審”方式。參評者對于代表作答辯方式的態度顯示,69.9%的人表示非常滿意,27.18%的人表示比較滿意,0.97%的人持中立態度,1.94%的人表示不太滿意。顯而易見,代表作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審條件得到大多數參評者的認可,認為比“唯論文”的評價條件更能代表科普工作特征。

參評者認為評價標準、專家評委會影響較大。按照職稱評審的申報及答辯流程,影響職稱評審質量的因素可分為六類:評審標準、專家評委會、評審方式、日常工作部門、評審程序、申報人。為了解參評者對這六類因素影響職稱評審的觀點,本研究設置了多選題,填答結果見表1??梢?,過半數的參評者認為影響職稱評審的因素有評審標準、專家評委會、評審方式。這三類因素都是與職稱評審的條件和方法高度相關的。參評者認為日常工作部門、評審程序和申報人個體因素對職稱評審的影響相對較小。

參評者對評審工作和流程滿意度較高。按照此次科普職稱評審工作所涉及的內容,本研究從評審標準、評審流程、評審服務三個方面分析參評者的滿意度。首先,把這三個方面細化為以下維度:評審標準、評委提問、申報過程、宣傳工作、組織工作、服務態度、整體工作、公平公正感。進而,請參評者按照“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比較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五級量表,對上述維度打分,結果見表2。

首先,根據各維度在“非常滿意”的比例進行橫向比較。其一,參評者對“服務態度”的滿意度最高,對“組織工作”“整體工作”“申報過程”的滿意度都達到77.7%。因此,從上述四個維度來看,雖然這是首次組織和開展科普工作者職稱評審工作,但申報、組織以及整體工作都給參評者留下較好的體驗感,得到參評者的認可。其二,分別有69.9%和68.9%的參評者對“評審標準”“宣傳工作”感到非常滿意。雖然從絕對值上看,參評者對這兩個維度的評價達到“及格”,但相對于申報、組織等工作,參評者對這兩個維度的滿意度還是較低。與之類似,參評者對“評委提問”“公平公正感”的滿意度最低,分別僅有64.1%和62.1的參評者對這兩個維度“非常滿意”。

其次,根據各維度在“一般”的比例進行橫向比較,有10.7%的參評者對“評委提問”的滿意度“一般”,6.8%的參評者對“宣傳工作”的滿意度“一般”。因此,參評者對這兩個維度的滿意情況還是有待提高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有1.9%的參評者對“評審標準”感覺“比較不滿意”。由于評審標準直接關乎職稱評審的結果,因此,對這個維度的滿意情況值得關注。

4現存問題

根據上述數據分析結果,本文認為此次科普職稱評審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雖解決了“體制外”科普機構職稱評審問題,但來自“體制外”的參評者占比很低

此次職稱評審為“體制外”科普工作者的職稱認定與晉升提供了機會,也極大地提高了這些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然而,相對于國企、事業單位這些“體制內”單位,來自“體制外”經濟組織和自由職業的科普工作者合計占比僅為12.62%,遠低于“體制內”單位的80.59%。雖然目前科技館等主要的科普場所多是“體制內”單位,但隨著信息化時代人們碎片化學習的發展趨勢,以及在我國9.34億短視頻用戶、90.5%網民短視頻使用率①的背景下,科普類短視頻很有可能受公眾青睞。而這些科普短視頻或相關科普類節目,有一部分甚至主要出自新興互聯網公司或自媒體等自由職業的科普工作者。因此,如何通過職稱晉升對這些科普工作者進行激勵,是值得關注的。

4.2宣傳工作不十分到位,宣傳渠道較傳統,不完全符合當今信息獲取的習慣

從滿意度分析來看,68.9%的參評者對“宣傳工作”感到“非常滿意”,6.8%的參評者滿意度“一般”,可見,相對而言,職稱評審的宣傳工作并不十分到位。通過訪談得知,參評者獲得此次職稱評審信息的渠道有官方網站、微信朋友圈、朋友或同事的告知、單位統一通知、報紙、電視及其他7種方式,可以說宣傳的渠道比較豐富,參評者反映前4種是大家采用較多的信息獲取渠道。但也不難發現,如今擁有9.34億用戶的短視頻并未被采用。正如訪談中部分參評者所指出的,現在人們首先通過官方網站獲取信息的比例不高,尤其是年輕人,一般都是在其他媒體看到相關信息,再打開官方網站了解具體內容。從這個意義上看,宣傳渠道與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路徑還存在偏差。

4.3 評審標準是關鍵因素,但參評者對此及“公平公正感”的滿意度并不十分理想

在參評者對影響職稱評審質量六因素的排序中,有近八成(78.6%)的參評者認為“評審標準”是首要影響因素。從錦標賽理論和多元評價理論來看,評審標準的設計科學、合理和可行至關重要。然而,參評者對“評審標準”的滿意度評價較為分散:69.9%的參評者認為“非常滿意”,27.2%的參評者認為“比較滿意”,1.0%的參評者認為“一般”,且有1.9%的參評者認為“比較不滿意”。與此同時,應當看到參評者對“公平公正感”的滿意度也不十分理想:選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的參評者比例分別為62.1%、35.9%、1.9%。訪談結果也反映出類似問題,比如此次職稱評審引入了加分項,旨在為有突出貢獻的參評者增加分數。然而,對參評者的訪談資料顯示,他們對于評審標準并不十分清楚,對于加分的認定也不甚了解,不利于參評者提供相應的支撐材料。

4.4 代表作評審得到參評者認可,但相關評審方式未做詳細規定,不利于參評者把握

此次職稱評審將代表作作為評審條件與破格條件,徹底打破了“唯論文、唯學歷、唯資歷”的桎梏,不再將論文作為評審唯一條件,視頻、科普方案等代表作納入評審條件,讓很多工作在科普一線的人員都能有的放矢。同時,調查數據顯示,過半(55.3%)的參評者認為“評審方式”是影響職稱評審質量的重要因素?!对囆修k法》給出的評審程序中,評議組評議環節要求專業評議組根據申報人員的工作和專業情況進行答辯,并按照分類評價標準進行定量和定性分類評價??梢钥闯?,關于評審方式的具體操作,文件并未進行詳細闡述和解釋,對于科普工作者申報過程中準確把握評審工作可能存在一定障礙。正如有的參評者在訪談中提到的,對整個職稱評審的方式不是很了解,提交代表作之后,如何準備答辯有點“不知所措”。

4.5 專家評委會對評審有重要影響,但專家提問內容和方式尚有改進空間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75.7%)參評者認為專家評委會對職稱評審影響較大。按照《試行辦法》的規定,專家評委會的職責是依據職稱分類評價標準對申報人員的知識水平、專業能力和工作業績等進行考核評議??梢哉f,專家評委會在職稱評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參評者對評委提問的滿意度來看,只有64.1%的參評者“非常滿意”,這表明專家評委的提問存在改進空間。另外,訪談中有的參評者提出,部分評委提出的問題與代表作相關度不高、開放性不夠,不利于參評人作答。因此,綜合來看,評委的提問方式和內容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5改進科普人員職稱評價的政策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資料的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以期為各地陸續推行的科普人員職稱評價制度、評審工作提供參考。

5.1 加大宣傳,讓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參與職稱評價,保證參評主體多元化

為改進參評主體多元化,建議加大宣傳。首先,傳遞職稱評審的激勵性。職稱評審是很好的激勵方式,設計有效的評審標準直接引導著行業高精尖人才的努力方向。比如,評審科學傳播研究、科學傳播內容制作、科學推廣普及三個方向的代表作時,為國家級獎勵、突出貢獻、重大項目等設置不同的加分檔,更能激勵科普工作者向更高層次的獎項努力。其次,加強職稱評審方面人才工作的理念宣傳,讓更多科普工作者感受到當地的“愛才之心”,從此做科普不再是“不務正業”。最后,更新宣傳方式、擴大范圍。比如將科協官方網站相關欄目信息同步到地區人才考試網,嘗試采用短視頻等當下流行的媒介進行宣傳。同時,擴大宣傳的受眾群體,不僅吸引“體制內”的科普工作者,也將更多的“體制外”科普工作者納入其中。

5.2 評審標準更加貼近科普工作實際且體現差異,確保指標的客觀化和適度透明化

此次科普人員職稱評審條件打破了“唯論文”的桎梏,將代表作作為重要的評審條件,因此代表作數量和質量的認定至關重要。在資料審核、專家評審過程中,代表作的評審標準設計應當更加貼近科普工作實際。另外,本次職稱評審的指標體系涵蓋了參評人員的職業道德、能力素質、業績水平以及實際貢獻。為提高指標的客觀性,建議對能力素質、業績水平及實際貢獻提出具有客觀評判標準的支撐材料,以保證不同組別的專家有統一的評判標準。其次,以績效能力為導向,降低現場答辯評委評分所占比例,提高代表作等業績指標占比。最后,將原有的加分原則明確,具體加分細則需列出,如對本行業有特殊貢獻可加分,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可加分,工作年限也可按照長短設置不同的加分項。同時,除了公布評審條件等信息,建議將評審標準適度公開,比如《試行辦法》指出,按照科學傳播研究、科學傳播內容制作以及科學推廣普及三類進行分類評價,建議出臺相關解釋,或者在年度職稱評審通知文件中,適當公開評分和打分標準,為參評者準備材料、認真備考指明方向。

5.3 依據評審指標,細化評審方式,體現評價方法多元化

為改進評審方法多元化,建議根據不同的評價指標,即職業道德、能力素質、業績水平以及實際貢獻,設計更具針對性的評審方式。第一,關于職業道德表現的評價可以用組織考核、個人述職以及民意測評的方式來評判。第二,對于個人能力素質的評價,建議由參評者進行限定字數的能力素質自述,其內容要涵蓋個人理論水平;對本領域發展趨勢有充分的認識和跟蹤能力;有能力針對本領域所遇到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團隊組織、協調和領導能力;輔助指導他人提高業務的能力;歷史認識、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等等。第三,對于業績水平的認定,可以圍繞參評者主持或參與的項目及其完成情況、獲獎情況、發表論文的數量與質量、出版的學術專著及其影響力、專利及成果轉化情況、獲得工作獎勵和業內認可等維度進行。

5.4 代表作答辯環節全方位優化,實現增進了解和科學評分目的

由于代表作答辯對了解參評者、專家打分都有直接影響,同時也為了降低評委提問不恰當帶來的負面影響,建議從答辯開場、時間設定、出題機制、資料提交四個方面對答辯環節進行優化。首先,在答辯開場增設個人風采展示,讓參評人有機會進行自我介紹及成果展示,使專家進一步了解參評者,以便更好地溝通交流。其次,適當延長答辯時間。此次職稱評審答辯時間為30分鐘,建議延長至40~50分鐘,使得交談的廣度與深度都有所改進,給參評者充分展示的機會,也方便專家做出判斷。再次,完善出題機制。在提交申報材料時,提前讓申報人準備較為完善的代表作資料,專家可以根據這些材料進行問題設置。同時,對這些材料的格式進行要求,以便查看。最后,在評審工作開展之前,適當對專家進行培訓和提示,避免專家的問題設置與參評者科普工作的匹配度不高而對參評者造成心理負擔,最終影響參評者發揮。

參考文獻

習近平.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EB/OL].(2017-01-08)[2022-09-30]. http://www.gov.cn/xinwen/2017-01/08/content_5157909.htm.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 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市圖書資料系列(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EB/OL].(2019-05-30)[2022-09-30]. http://rsj.beijing.gov.cn/xxgk/tzgg/201912/t20191207_951149.html.

韓秀宏. 江蘇省氣象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問題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9):158-160.

呂俊. 基于求職者視角的科普組織吸引力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

葉影. 淺談科技館從業人員職稱評定中的問題和對策[J]. 科技視界,2018(30):275-277.

牛桂芹,王聰. 人才分類評價對科學傳播職稱工作的影響[J]. 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21,53(2):93-100.

李燕祥. 關于建立科普職稱系列與職業規范等問題的思考[J]. 科協論壇,2014(8): 25-26.

丁蘇雅,徐丹,王伊男,等. 科學傳播職稱對科學傳播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基于北京地區事業單位科學傳播人員的調查[J]. 科普研究,2020,15(5): 65-71,96,110.

丁坤善. 從科普職稱評審看專業人才評價新動向[J]. 中國科技論壇,2019(10): 2.

梅睿. 新疆科普人才職稱評價體系的探索——以新疆科普場館為例[J]. 科技傳播,2021,13(4): 33-35,57.

余祖良. 研制職稱評審文件細則:構建理想的新時代教師評價激勵機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6):39-42.

黃丹鳳.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職稱評價的實然發展與應然追求——以上海為例[J]. 思想理論教育,2017(7):83-88.

李儉英,應長興. 公共圖書館高級職稱評審中量化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構想——以浙江省圖書情報系列2009年高級職稱評審為例[J]. 圖書館論壇,2010,30(6): 293-295,288.

趙曉芳. 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教師職稱評定體系構建[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36): 24-26.

Lazear E P,Rosen S. 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841-864.

Malcomson M J. Work Incentive,Hierarchy and Internal Labour Marke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4,92(3): 486-507.

張紅,周黎安,梁建章. 公司內部晉升機制及其作用——來自公司人事數據的實證證據[J]. 管理世界,2016(4): 127-137.

李廷洲,金晨,金志峰. 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成效如何?——基于多元評估理論的政策評估研究[J]. 教育發展研究,2018,38(18):17-23.

(編輯? 袁? ?博)

收稿日期:2022-04-29

作者簡介:史珍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勞動力市場理論與政策,E-mail:shizhenzhen@bistu.edu.cn。

猜你喜歡
科學普及
科學普及對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及對策思考
基于擴展CIS理論的研究所形象塑造與路徑選擇研究
新形勢下的科普宣傳如何精準發力
為科學傳播插一對科普信息化的翅膀
廣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動效果調查研究
構建區域內科普共同體的研究
民國時期科普教育的開創與探索
公共圖書館現代科普教育思考
利用大數據開展科普工作的設想①
高校教師參與科學普及工作的激勵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