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微生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2023-08-04 02:07侯慶華謝玲玲王雙玲
大學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課程思政

侯慶華 謝玲玲 王雙玲

[摘 要]本項目的研究對象為廣東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專業的海洋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工作。項目組針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課程思政建設理念為指導,以教學內容改革為突破口,以超星學習通和雨課堂教學平臺為抓手,輔以三分鐘演講、課后擴展閱讀、科研反哺教學等手段,構建海洋微生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及實踐動手等能力,實現廣東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專業交叉融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雨課堂;三分鐘演講;課后拓展閱讀;科研反哺教學;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7-0047-03

2020年春季疫情的暴發促進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迅速發展,隨著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其較傳統線下教學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實踐方向[1-2]。而超星學習通和雨課堂作為新型智慧教學工具,通過將傳統教學和現代通信工具相結合,實現了教學多環節的互動,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快捷可行的方案[3-4]。海洋微生物學充分利用了超星學習通及雨課堂教學平臺的優勢,將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有機融合,開展了該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

一、海洋微生物學課程建設現狀及教學改革思路

(一)課程建設現狀及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

海洋微生物學是廣東海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海洋科學專業海洋化學方向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海洋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熟悉海洋微生物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全球變化的關系,掌握海洋微生物的分離、鑒定以及多樣性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從事海洋微生物學領域工作的能力,提升學生在海洋微生物學領域的專業素質,為科研及生產實踐打下基礎。該課程共設置32個學時的理論課,目前未設置海洋微生物學實驗及實習課時。

根據該課程歷年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評價及調研總結發現,海洋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其一,往屆學生對本課程的教學評價是課程內容較多,教師講解速度較快,學生難以及時消化吸收;其二,該課程的理論知識更新較快,上課過程中教師穿插了很多課本外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課后無法通過PPT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其三,該課程課時過少,缺少實驗和實習環節,學生對“海洋微生物實驗技術”這一章節的理解不夠深入。

(二)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高校要以課程思政建設理念為指導,以教學內容改革為突破口,以超星學習通和雨課堂教學平臺為抓手,輔以三分鐘演講、課后擴展閱讀、科研反哺教學等手段,構建海洋微生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授課模式。 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及實踐動手等能力,實現我校海洋科學專業交叉融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二、課程建設舉措

(一)課程資源建設

課程資源建設主要從線上課程資源和課程思政兩個方面加強建設。1.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海洋微生物學課程每一章的課件、速課、思維導圖及與章節內容相關的前沿文章鏈接和簡介,供學生預習和復習使用。2.在超星學習通發布與海洋微生物學相關的課程思政案例,在加深學生對海洋微生物學背景知識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專業學習熱情。3.為學生提供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及百度、bilibili網站中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錄制一些與海洋微生物學實驗技術相關的視頻并撰寫配套的實驗講義,供學生學習使用。4.引入雨課堂學習平臺,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程教學內容建設

1.針對因課程內容較多而導致的講解速度過快的問題,課程教學內容需做如下調整:其一,對于基礎理論部分,即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以及PCR技術等,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已有所接觸,教師不再占用較多時間來講解此部分內容,而是以課堂練習題形式幫助學生梳理理論知識;其二,利用超星學習通的課件和速課,要求學生對每一章節的基礎概念進行預習,減少課堂中講解基本概念的時間,把時間主要用于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的講解。

2.針對課本陳舊的問題,要把與課程理論知識相關的前沿文獻上傳至超星學習通平臺供學生擴展閱讀,課堂上再抽出少許時間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前沿文獻的選擇要結合我校海洋科學專業交叉融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盡量選擇具有方向交叉性的文獻,如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海洋微生物的分布、海洋微生物與物質循環等,內容涉及前沿海洋微生物同海洋化學、物理海洋及海洋地質方向的交叉。教師要注重講授地球科學系統下的大海洋理論,多方向多角度地解讀文獻。

3.針對海洋微生物學課程缺少實踐教學環節的問題,可采取線上線下多途徑結合的方式解決。對于“海洋微生物實驗技術”一章,由于課時有限,本課程未設置實驗課,可以讓學生提前觀看實驗視頻并完成預習任務,通過中國大學MOOC、百度、bilibili等平臺,學生可提前學習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教師只需在課堂上重點講解疑難部分及注意事項。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科研反哺教學的作用,教師以自己的科研項目為依托,給學生開放科研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實踐訓練。通過在線開放課程視頻學習、理論講解及實驗室實踐操作等方法,讓學生分組完成微生物多樣性、豐度及功能的檢測??蒲蟹床附虒W的培養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符合我校綜合型海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

(三)教學組織實施及評價

1.課前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的課件、速課和思維導圖進行課程的預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2.課前問卷調研。由于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樣,因此在本門課程開課之前,項目組針對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其他課程的交叉內容進行了問卷調研。對于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或者大學期間其他課程接觸過且掌握率比較高的內容,教師結合雨課堂當堂練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舊知識,快速學習新的知識。

3.開課前5分鐘。將教學班分成不同的組,每一次課布置下一次課的課程思政作業,讓學生查找與下次課內容相關的課程思政案例。課堂開始前5分鐘,讓一個組的代表通過三分鐘演講的方式講解與當堂內容有關的課程思政作業,這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中講授答疑。課中充分利用雨課堂學習平臺,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出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利用正確率和答題率來判斷學生的上課效率;通過雨課堂的簽到功能及時發現學生缺勤和遲到情況,加強課堂紀律;還可以利用雨課堂的彈幕功能和紅包功能活躍課堂氣氛。

5.課后擴展學習與評價。利用雨課堂,課后及時發現優秀學生并給予表揚,及時發現預警學生并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利用雨課堂的PPT提示功能,及時發現學生沒有掌握的內容,下節課進行鞏固。課后借助超星學習通每一章的思維導圖進行章節復習及系統梳理,使學生閱讀更多與章節內容相關的前沿文獻。學生通過閱讀前沿文獻、查找相關文獻、分析前沿文獻并將其與課堂理論進行比較,能夠掌握海洋微生物學某領域的研究進展,找出其研究空白。除此以外,通過組建科研興趣小組,引導其進行課后綜合實踐練習,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科研思維及團隊協作能力。課程結束后,及時查看課后評教情況,通過學生的評語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三、課程建設成效

(一)教學資源豐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在海洋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周期(即2021年4月至7月)中,某班級學生依托超星學習通的章節學習次數如圖1所示。從超星學習通的章節學習次數來看,該課程的章節學習總次數為1975次。平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章節學習次數為721次,平時教學過程中人均章節學習次數為12次,意味著該班級學生利用超星學習通進行預習和復習的使用率為75%,說明了學生能夠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在期末復習期間(2021年6月27日至7月2日,共6天)學生依托超星學習通的章節學習次數為1254次,日均章節學習次數為209次,人均章節學習次數為20.9次,說明超星學習通平臺為學生的期末復習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通過查看雨課堂的當堂測試數據發現,在30次答題過程中,答題次數不少于25次(含25次)的學生占86.66%(部分學生因網絡問題沒有及時答題),說明通過使用雨課堂,師生良好,聽課效率得到了提高(見圖2)。50%的學生答題得分在70分以上,76.67%的學生答題得分在60分以上。教師通過課堂及時查看答題得分情況,可及時發現學生對課堂的重點及難點掌握的程度,對于整體掌握較差的知識點再次給予解釋。同時學生之間可通過橫向比較其他學生的得分情況,營造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二)教學手段先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在教學班中設置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合作完成課程思政資料的查找、學習、總結、PPT制作、三分鐘演講等任務,進而培養小組成員的團隊協作能力,既鍛煉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文獻查找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對資料的篩選及總結能力,最后通過三分鐘演講,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通過課前5分鐘課程思政案例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學習興趣。

(三)教學成效顯著

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輔以三分鐘演講教學手段,結合思維導圖和前沿文獻擴展閱讀等,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得到了提高(見圖3),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前,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3.92分,改革后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5.34分。其中80分以上的總占比由改革前的38.89%提高到了改革后的45.16%,高分段的比例顯著提高。

四、問題及建議

項目組從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對海洋微生物學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成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然而在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其一是通過雨課堂進行學生考勤和在線課堂測驗時,個別學生的網絡不穩定,直接影響到這部分學生的上課質量,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發現此類情況并給予特殊關注;其二是在雨課堂使用過程中,部分學生對有些章節不了解且沒有在雨課堂的課件中及時標注,導致反饋回來的信息不夠準確。通過分析以上問題發現,在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在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要關注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發現并揚長避短,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孟延,劉傳勇.醫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挑戰與機遇[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7(1):7-10.

[2] 顏正恕,徐濟惠.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74-78.

[3] 李勇.基于雨課堂的學習支持服務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2):55-59.

[4] 熊瑛,劉松齡,朱山.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以軟件工程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1):303-304.

[責任編輯:蘇祎穎]

猜你喜歡
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課程思政
基于超星學習通移動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應用與研究
淺論超星學習通輔助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的實現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索
超星學習通APP在高校推廣的可行性簡析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提高《電工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