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魚長途運輸關鍵技術及多組學技術在運輸應激評價的研究進展

2023-09-01 01:39何靜怡魏涯岑劍偉李來好楊賢慶黃卉郝淑賢趙永強王悅齊林織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23年16期
關鍵詞:活魚魚體組學

何靜怡,魏涯,岑劍偉,3*,李來好,楊賢慶,黃卉,郝淑賢,趙永強,王悅齊,林織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510300) 2(上海海洋大學 食品學院,上海,201306)3(大連工業大學,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遼寧 大連,116034)4(廣東順欣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陽江,529800)

2021年我國漁業生產總體穩定,水產品產量達6 690.29萬t,同比增長2.16%,隨著人民的飲食結構的改變,水產品人均占有量比上年增加0.97 kg,上漲2.09%[1]。我國消費者對魚類的消費習慣有別于西方,“生猛海鮮”意識根深蒂固,特別是名貴海鮮品種多以鮮活銷售為主,加之我國水產品供給存在不平衡的問題,活魚長途運輸技術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水產品遠距離、高密度、集約化?;钸\輸及流通全過程品質和安全監控等技術難題是活魚長途?;钸\輸流通產業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當前活魚運輸應激研究多集中在激素分泌、血液學分析、組織結構損傷等方面,而從魚體代謝通路、基因表達等分子生物學角度的分析仍在發展階段。本文歸納水質實時在線監測、低溫暫養、喚醒三大魚類活運關鍵技術,從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角度總結魚類對應激的響應機制。

1 活魚運輸方法

目前我國活魚運輸的主要對象為具有經濟效益的觀賞魚類和商品成魚類。市場上的活魚銷售種類多有地域限制?;铘~運輸按距離長短可分為短途運輸(≤8 h)和長途運輸(>8 h)[2]?;钸\方式包括有水活運和無水活運兩大類,有水活運是傳統的活運方式,適合短途運輸及名貴的觀賞魚類,但因魚水質量比較低使得成本較高。無水活運主要有低溫無水活運及模擬冬眠運輸(生態冰溫和麻醉輔助),無水運輸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增加運輸時長。此外,利用高壓使魚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高壓活運及用脈沖電麻醉進行活運[3-4],均是新型非化學的麻醉手段。

2 活魚運輸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2.1 運輸水質實時監測技術

活魚運輸過程重點關注水質、溶解氧及溫度條件,水質具有非線性變化、不穩定的特征,難以用傳統模型精準預測水質好壞[5]。微型芯片內含可反復擦寫的只讀程序存儲器和隨機數據存儲器,執行速度快、存儲量大,支持多種計算機開發語言,為科研工作者及產業實際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隨著科技進步,微型芯片因可靈活自主編程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6]。盧俊杰[7]選用AT89C51微型芯片作為監測系統的主控,結合極譜型復膜式溶解氧電極傳感器和集成型溫度傳感器,將溫度和溶解氧濃度通過傳感器轉化為電信號后由A/D轉換器轉化為數字量,監控系統由數據采集分析、傳感器驅動、人機界面及外圍電路組成,該系統可以實時研判數據和預設數據差值,調節溫度和溶解氧系統控制改善水環境,由微型芯片機驅動的自動監控系統實現了制冷保溫、增氧、殺菌、水凈化等功能,可實時監測水質。在實際應用中,福建省八達龍有限公司采用上述系統半年累計完成38 t 超60 h的活魚運輸,不同魚種的運輸均有極高的存活率。王新鵬等[8]提出結合無線通信和物聯網技術,增加多個傳感器以采集水質的溫度、濁度、pH及溶解氧等多個參數,通過以太網對傳感器數據進行傳輸,結合前后端信息交互,實現遠程智能控制水質。此外,人工神經網絡作為一種以神經元為基本結構單元的大規模信號處理系統,通常由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組成,模擬生物神經網絡中信號輸入、傳遞、激活過程,不斷調整計算人工神經元之間的權值,將其相互連接起來,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非線性映射能力[9-10],隨人工智能進步,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在污水處理、環境水質、醫學、采礦等領域多有應用,謝萬里等[11]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廣泛適應性,創新性地通過調整權值和閾值以不斷接近期望值,進而網絡收斂的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BP)網絡和根據預設誤差不斷動態調整節點、標準差,使得樣本轉移到新空間以得到逼近結果的徑向基函數(radial basis function, RFB),使用該神經網絡應用于運輸河川沙塘鱧和雜交黃顙魚過程中的水質評估,選擇溶解氧、總氨氮TAN、pH指標作為網絡輸入層,構建傳遞函數、輸出層、隱含層、訓練模型,實驗發現2種神經網絡模型的評價結果一致,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但RFB具有更高的預測精準度和客觀性,計算參數更少且有更高的響應速度。在水質在線監測的發展和當前大量生物傳感器仍易受生物污損而需要經常更換元件的局限性下,BOWNIK等[12]提出建立連續監測敏感水生生物指標的行為或生理參數的實時生物預警系統,基于視頻動物行為追蹤技術,分析動物生理行為特征,掌握水質的連續變化,該系統可檢測出水質分析標準之外的微生物毒理參數等,為優化活運水質及掌握有水運輸中的污染源提供新思路。隨著活魚長途運輸的高速發展,傳統理化實驗監測及經驗運輸理論已經不符合現代活運要求,水質動態監測及遠程控制技術在當今活魚長途運輸產業中亟待提升。

2.2 低溫暫養技術

低溫暫養主要是使魚體適應運輸環境、代謝排泄及對魚冷訓,常采用梯度降溫和禁食操作。暫養的本質是在維持魚類生存環境條件下適度饑餓以調節能量代謝和降低氧化應激來提高機體的抗逆能力,減少新陳代謝和耗氧量,延長?;顣r間,提高存活率[13]。暫養環境和方式由魚的種類、運輸方式、運輸時長等決定,隨著活運技術進步和應用推廣,在保證運輸成活率的前提下,暫養時間逐漸縮短[14]。陳亞楠等[15]研究暫養溫度、氨氮濃度、暫養密度對斑點叉尾鮰的肌肉水分含量、pH和持水力三大肌肉理化性質和質構特性影響,結果表明溫度和氨氮濃度越高,肌肉理化和質構特性下降越顯著,暫養密度過大導致溶氧少而降低持水力,過小則因活動少也導致肌肉水分和持水力下降。李小勤等[16]在不同鹽度下暫養草魚發現鹽度越高滲透耗氧量越大,草魚損耗率越大,但合理的鹽度升高可增加肌肉羥脯氨酸、膠原蛋白含量,改善草魚口感。除控制上述水質理化因素外,陳帥等[17]采用混合式直接傳熱系統對暫養池水降溫,設計包含機械制冷、熱交換、給水和自控的溫控系統,通過熱工計算制冷量,將換熱器、制冷機和過濾器連接一體,使得池水降溫過濾循環,補充了冰塊降溫和自然對流等傳統降溫模式無法滿足觀賞魚的養殖要求,該設備運用于珍珠、紅獅等觀賞魚暫養中,成活率達98%以上。SHRIVASTAVA等[18]評估禁食時長對鯉魚耗氧率、氨含量、Na+/K+ATP酶和H+ATP酶活性等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魚體具有最適禁食暫養時長,適宜時長可保證清腸,在運輸中不產生過多排泄物,但超過最佳時長,魚體則不能維持自身基礎代謝水平,對運輸應激的抵抗力也將下降,加重應激損傷。因此,對魚種個性化暫養條件優化的探究是保證活魚運輸的關鍵步驟,需全面考慮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目前,廣東省活魚運輸企業運用“低溫暫養、冷鏈運輸”技術[19-20],采用高低位暫養池設計,應用新型微孔供氧和多級過濾技術,保證供氧均勻、低溫能耗低,暫養密度大,結合液氧配送,不添加任何麻醉劑,成功突破活魚遠程冷鏈運輸時長超過50 h的技術難關,存活率高達99%以上,實現“南魚北運”,成為了全國活魚長途運輸產業的典范。

2.3 喚醒技術

運輸到達目的地后需要對活魚進行喚醒操作,將運輸后的魚類放置于水溫約為該魚生態冰溫區的暫養池中,隨后梯度升溫使魚體恢復正常。喚醒需要控制的關鍵點是暫養池中水的初始溫度和升溫速率,目前多側重于對改善活魚暫養條件及減少運輸過程中應激的研究[21],對喚醒環境的研究多體現在升溫速率方面,張長峰等[22]設計了無水?;罘椒肮I化實現系統,在該系統應用于鯽魚、鯉魚等通過梯度降溫使其進入半休眠或休眠期,運輸后在不同溫度梯度內設置升溫速率對魚進行喚醒:當溫度為-2~5 ℃時,適宜的升溫速率為0.8~1.5 ℃/h;當升溫至5~10 ℃時,適宜的升溫速率為1.5~3 ℃/h;當升溫至10~30 ℃時,適宜的升溫速率為3~5 ℃/h。無論何種活運方式,經過禁食暫養、?;钸\輸后的魚體維持基礎代謝水平,理想的喚醒時長、喚醒環境是保證魚體健康的關鍵,其溫度耐受性和理想升溫速率不同,認為對暫養環境的研究可為喚醒技術提供數據參考,監測魚體特征,調節適宜升溫速率可提高喚醒率,研究不同魚的喚醒模式對魚類運輸亦是重要一環。

3 多組學技術在魚類應激響應研究的應用

應激是魚類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響應,魚體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分泌激素調節免疫、代謝、生長等生理活動。評估應激對魚類的影響多從生理生化、血液學、組織結構等角度展開,但應激是動態過程,和魚體存在復雜的聯系。高通量、高靈敏度的組學技術(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及代謝組學)可得到更多有效數據,多組學聯用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目前組學技術在水產養殖、污染影響、疾病診斷、食品加工領域中應用,成為了當前的主流研究技術手段[24],但從組學角度分析魚類運輸應激響應機制并基于組學技術提出改善運輸環境的相關實用技術尚少,表1列舉了部分基于組學技術分析魚類常見應激的研究機制,掌握魚體內的基因表達、代謝產物及通路的改變,為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完善活魚運輸技術提供理論基礎。

表1 近年來各組學技術在魚類應激中的研究進展

3.1 轉錄組學分析

生物體在特定發育階段或生理條件下細胞、組織或器官的一整套轉錄本稱為轉錄組,轉錄組學技術是用于研究生物體轉錄組的技術,主要包括雜交(如微陣列)、新一代高通量RNA測序技術(RNA-sequencing, RNA-seq)和實時定量聚合酶反應(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3種技術[36-38]。VALDéS等[39]結合其工作原理對比上述3種技術的優缺點,可用于指導轉錄組學的實際應用。經技術更迭完善,微陣列及RT-qPCR技術因需特殊生物平臺且水生生物基因信息覆蓋少而逐漸被可以不依賴已知生物基因信息的RNA-seq所取代[40]。RNA-seq主要包括四大階段:質量控制、基因比對、定量和差異表達。測量生物體基因在不同組織、條件或時間點的表達情況,對轉錄組圖譜分析,包括基因表達、可變剪切、反義轉錄本、基因結構、基因功能新注釋、GO及KEGG富集分析差異表達基因和單核苷酸多態性、等位基因特異性表達和基因融合等豐富的信息[38,41]。

CAO等[42]分析不同鹽度、缺氧狀態及高溫脅迫下魚體的應激狀況,通過生物信息學技術及RNA-seq進行基因功能注釋、GO及KEGG富集分析,發現鹽度脅迫下差異基因主要富集在細胞過程、信號轉導、細胞定位、細胞/離子轉運、類固醇生物合成、不飽和脂肪酸及能量代謝、生物調節、免疫應答中,代謝是鹽度影響最大的途徑,XU等[43]基于脾臟和頭腎組織的轉錄組學,研究長期的高鹽度脅迫造成顯著的免疫途徑改變,降低凝血功能,脾臟腫大、增強吞噬活性并下調補體途徑;CHEN等[44]對魚體肝臟、鰓、心臟組織富集分析發現,隨缺氧時間延長,合成代謝相關途徑在肝臟中富集,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和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通路在鰓中富集,心肌細胞中的腎上腺素在心臟中富集;魏亞麗等[28]在不同高溫脅迫下對尼羅羅非魚肝臟組織分析,發現差異基因主要富集在糖酵解、細胞周期、內質網的蛋白質加工及胰島素信號等通路上,實驗表明高溫脅迫下肝臟組織中參與熱應激相關的基因涉及生長、蛋白質折疊及能量代謝等多個生物學過程,羅非魚神經內分泌的調控抑制生長,高溫下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能量消耗不斷增強。

對運輸過程中的應激可以用于生物標記,作為生物或致病過程的指標,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對總轉錄本的分析揭示了發生在單個細胞或復雜群落中的過程(元轉錄復制)[45],分析應激對基因表達的影響,明確在不同環境中差異基因主要的富集通路不同,進而可準確分析不同應激對魚體各組織結構的影響機制,但通過轉錄組學分析運輸中的短期應激研究并改善活運條件的實際應用尚少,基于轉錄組學的魚類應激分析多集中在慢性應激,認為轉錄組學對發展養殖具有抗應激性狀的新魚種具有巨大潛力。

3.2 蛋白質組學分析

轉錄組學只提供基因表達的理論信息,并不能解釋蛋白質翻譯、不能提供關于基因產物的亞細胞定位或蛋白質修飾的信息,且mRNA豐度與蛋白質水平不一定完全相關,因此蛋白質組學快速發展以完善功能基因組研究[46]。蛋白質組學技術是一項大規模、高通量、系統化研究某一個細胞、組織或生物體在特定時期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的技術,它是研究蛋白質組成及其變化調控規律的科學[47-48]。蛋白組學分為定性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包括通過酶解手段降解蛋白質至肽段再倒推蛋白質信息的自下而上和直接將蛋白質打碎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48],圖2展示了2種不同方法的分析步驟?;谫|譜分析,定量研究分為靶向和非靶向定量,非靶向定量分為穩定同位素標記定量和非標記定量,標記定量包括相對和絕對定量同位素標記(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和串聯質譜標簽(tandem mass tags, TMT),非標記定量采用液質聯用;靶向定量技術包括多重反應檢測技術和平行反應監測技術[47]。蛋白質組學主要用于研究發病機制、免疫調節及宿主病原體的相互作用,可分析監測蛋白質活性的改變并提供關于翻譯后蛋白質的機械信息,通過蛋白質組學在魚類中確定活魚福利的生物指標[49-50]。

圖2 蛋白質組學的典型工作流程:基于凝膠的自上而下和無凝膠自下而上的策略[49]

章孝穎等[29]、李明云等[51]采用TMT、雙向凝膠電泳分離蛋白和液相色譜及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結合,分別研究高溫和低溫脅迫下大黃魚的肝臟蛋白組學,結果表明,熱休克蛋白70、鈣網蛋白和葡萄糖調節蛋白參與調節蛋白質的正確折疊,丙酮酸激酶參與高溫下的能量供給,高溫對蛋白質折疊、能量代謝有顯著影響,高溫下魚體激活合成熱應激蛋白抵抗脅迫,糖酵解通路是高溫下缺氧產能的重要途徑,而低溫脅迫后肝臟細胞內膜轉運中的ATP酶、角蛋白18和2-半胱氨酸過氧化物酶表達顯著下調,肌球蛋白重鏈表達顯著上調,表明低溫抑制細胞分泌和融合,蛋白出現轉運障礙導致受損細胞不能被修復使得細胞凋亡,破壞肝細胞骨架,致肝細胞最終凋亡,而過氧化物酶表達下降表明機體的抗凋亡能力下降,認為低溫通過加速細胞凋亡和阻礙受損細胞及時得到修復最終導致魚體死亡,基于此,黃智慧等[52]通過對大菱鲆急性低溫脅迫提出,提高肌球蛋白輕鏈的表達以滿足ATP酶活性需要,保證低溫下魚體對基本能量代謝需求。NUEZ-ORTN等[53]研究高溫慢性應激下大西洋鮭魚肝臟的蛋白組學,發現蛋白質降解減慢作為高溫下能量不足的補償機制,能量代謝途徑的變化是為了適應高溫條件下代謝率的增加,而脂質氧化是由于在高溫下氧化還原反應的不平衡產生大量活性氧,在應激中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和降解是重要的調節機制,有必要進一步了解不同氨基酸提高肝臟解毒能力的潛力,評估成分和添加劑以補償能量不足,改善魚體對應激的承受能力。

肝臟作為魚類應激過程中主要的免疫、滲透調節和蛋白質合成器官,也是蛋白組學最重要的研究對象。通過蛋白組學研究應激對魚體的影響,可選擇更適合魚種的運輸方式,蛋白質的合成和分解是機體抵抗應激最直接的方式,和細胞、酶活性、生物體直接相關,找到應激因素下相關的關鍵蛋白,通過蛋白組學能闡釋在動態應激條件下魚體的免疫改變,從小分子角度表明在運輸應激過程中魚體蛋白質的實際情況。

3.3 代謝組學分析

代謝組學是建立在數據處理基礎上的小分子代謝分析,一般分子質量小于1 kDa,是繼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學后的一種小分子高通量技術,目前多在魚類飼料、重金屬影響、病理學等方面展開研究[54]。代謝組學的中心任務包括檢測、量化和編錄內源性代謝物質的整體及其動態變化規律,確定此變化規律與生物學過程之間的有機聯系[48]。實驗步驟包括取樣、樣品制備、儀器分析、數據處理和生物學闡釋,為實現改善代謝組和功能基因組相關生物信息現狀的目標提出了獨特的挑戰[23],如圖3所示為代謝組學分析流程。數據的處理有多元統計分析和模式識別法(pattern recognition, PR),PR主要包括無監督和有監督的數據分析,無監督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代謝組學分析的第一步,在確定成分和樣本的關系后,采用監督數據分析法確定樣本分類及其來源的預測,包括正交最小偏二乘法回歸-判別分析、偏最小二乘回歸、聚類分析、顯著性分析等[24]。

圖3 代謝組學分析流程

LOW等[23]歸納了應用代謝組學分析魚類受各種病毒、細菌等感染后的代謝變化,認為通過高通量技術對受感染魚類的代謝組進行表征,可開發出病毒感染生物標志物??涤褴奫48]對高溫脅迫下的虹鱒肝臟展開代謝組學和蛋白組學研究,利用超高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對慢性熱應激后肝臟的代謝產物和豐度進行分析,差異代謝物顯著富集到與蛋白質組消化與吸收、氨基酸代謝、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相關的通路,表明在慢性熱應激中肝臟蛋白質合成能力減弱,虹鱒體內的能量供給主要依靠賴氨酸而不是脂肪酸和葡萄糖,對其他代謝物如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顯著富集在不飽和脂肪酸代謝中,表明脂質代謝的干預或調節可能對緩解虹鱒慢性熱應激有作用。LIU等[35]結合核磁共振和RNA-Seq研究典型的冷水魚在熱應激下肝臟及血漿的生理代謝變化,結果表明,熱應激導致該魚出現能量代謝抑制、脂質、氨基酸、膽堿和核苷酸代謝的改變,誘導谷氨酸代謝激活,因此認為谷氨酸可能是該冷水魚的代謝標志物。而WEN等[55]研究冷應激對鐵餅魚(溫水性)鰓的生理反應,發現影響最大的代謝途徑包括戊糖磷酸途徑、淀粉和蔗糖、甘油脂和脯氨酸代謝。劉佳琳等[54]對不同鹽度下的褐牙鲆幼魚組織進行代謝組學分析,發現氮氧三甲胺是該魚應對海洋高鹽度的主要滲透調節物,及部分代謝標志物如?;撬?氨基酸含量的顯著升高表明低鹽濃度影響了蛋白質合成,應采用不同養殖策略以適應鹽度脅迫,張彥坤等[34]和高淑芳等[56]分別用基于LC-MS的代謝組學技術研究饑餓脅迫14 d后劍尾魚肝臟組織和不同鹽度脅迫下刀鱭卵巢代謝產物分析,認為饑餓脅迫主要通過干擾劍尾魚肝臟中的糖代謝、脂代謝和氨基酸代謝影響其免疫、抗炎癥及抗氧化能力,FoXO通路在饑餓脅迫中影響多種生物學過程,饑餓后L-精氨酸和?;撬犸@著下調表明免疫和抗氧化應激能力的下降,但肝臟中亞油酸的上調彌補了與免疫相關代謝物的減少,因此,就饑餓脅迫是否造成免疫下降需進一步確認,而不同鹽度下變化顯著的通路有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和嘧啶代謝通路,認為上述2種通路改變及鞘磷脂通路的改變均與刀鱭卵發育。SUN等[57]采用高分辨率的超高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和化學計量分析學研究鯽魚在堿性脅迫下應激的生物標志物和代謝機制,發現7種堿性脅迫下的標志物和23種受影響的代謝通路,表明堿性暴露導致代謝模式發生改變,其中包括氨基酸、丙酮酸的代謝破壞等,對后續培育具有耐鹽堿的的魚種魚苗計劃提供理論支持。

運用代謝組學分析應激因素對魚類代謝產物的影響,在不同應激因素下,其顯著富集的代謝通路和差異代謝物均不同,通過非靶向代謝組學找到富集代謝通路和產物,進而通過靶向鑒定各產物性質和推理應激對魚體的影響,分析多種因素下魚體的變化及應激響應機制,針對性培育對抗不同應激影響的魚種并運輸,目前基于代謝組學的機制研究多從非靶向角度出發,即還未確定不同魚類在應激下代謝的規律,因此,認為有必要加大對多種魚類的代謝組學研究以探究魚體內的應激響應規律,通過高通量技術對應激魚類進行靶向代謝組表征有利于推進魚類應激響應機制的研究。

4 總結與展望

本文總結了活魚暫養、運輸水質實時監測、喚醒3種活魚長途運輸關鍵技術,簡述不同技術的工作原理及實際應用,歸納了應用多組學技術分析各應激因素對魚體中重要組織(如肝臟、腸、頭腎、腦、鰓等)基因轉錄翻譯、蛋白質表達情況及代謝產物變化的影響,基于高通量技術、質譜色譜聯用、多元統計學等分析魚體對應激響應機制的研究進展。目前國內外逐漸重視對不同魚種應激響應機制的研究,通過單一組學從不同角度分析應激影響下通路及差異基因(蛋白質/代謝產物)改變,并就此提出應激研究對培育新抗應激性狀魚種的重要價值,但研究多為長期應激,針對活魚運輸中的短暫應激的研究和通過運輸應激響應機制研究提出實際可行的改善方案目前尚少。通過組學研究發現更多的潛在生物標記物,對不同魚體實現個性化、準確度更高的應激分析;培育適合運輸的抗不同應激性狀的新魚種;基于組學技術分析科學暫養、飼喂以提高魚體抗應激能力;在提高運輸存活率前提下就改善活魚口感滋味,對更多無殘留運輸方法的開發等多個問題均有待通過組學技術解決。通過對多組學技術的分析得到單一組學技術由于其孤立的數據不能完全揭示生物體的復雜性,因此,多組學核心平臺與尖端生物信息學的結合,將深化運輸魚類應激機理的研究。在活魚應激中,結合轉錄組學可闡釋差異基因表達,得到更多特征生物標記物,基于蛋白質組學可反映魚類免疫應答的機制,通過代謝組學可評估壓力對魚體的影響,有利于在動態過程中捕獲更多代謝產物的變化,實時跟進魚體生理狀況,提高運輸效率和魚肉品質。

多組學技術聯用分析應激因素對魚體從基因表達到肌肉品質等多方面影響的快速檢測將更快更準。我國目前組學技術仍在發展階段,多組學技術意味著更龐大的數據庫,對數據融合、存儲、分析、建模等的專業要求更高,對數據的有效整合、動態分析的正確使用和解釋是目前的組學技術挑戰[48]。另外,組學檢測設備建立于高端的質譜檢測技術,這些設備、維護管理及耗材費用高昂,常規實驗室難以承受?;铘~運輸是動態變化過程,組學分析要求對樣品的快速分析,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綜合考慮精準快檢和樣品前處理的時效性。我國常見大宗經濟魚類的長途運輸距離已覆蓋全國,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多組學聯用技術從分子層闡明活魚運輸過程應激反應的機理并就此提出可行性方案將有助于我國活魚運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亟待開展。

猜你喜歡
活魚魚體組學
軸流泵內魚體的運動行為與撞擊損傷分析
淡水魚水平往復振動頭尾定向輸送方法
淡水魚腹背定向裝置設計及試驗
口腔代謝組學研究
巴西利亞買不到活魚
基于UHPLC-Q-TOF/MS的歸身和歸尾補血機制的代謝組學初步研究
“模式化”報道背后捉“活魚”——淺析如何從政務活動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
代謝組學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中的應用
幾種魚體新鮮度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蛋白質組學在結核桿菌研究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