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近十年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2023-11-03 11:41王國超
教育觀察 2023年24期
關鍵詞:雙語兒童研究

楊 帥,王國超

(貴州民族大學民族文化與認知科學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一、引言

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敏感期,也是進行語言教學的最佳時期。在大力發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背景下,學前雙語教育已成為促進我國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同時,學前雙語教育作為我國民族教育的組成部分,具有跨語言、跨民族、低齡性等特點,在民族地區開展學前雙語教學的優勢更為明顯,但我國各地區實際情況存在差距,學前雙語教育仍需深化發展。鑒于此,本研究結合我國雙語教育的發展歷程,運用CiteSpace對近十年學前雙語教育相關文獻展開可視化分析,探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

在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中以“學前*雙語*少數民族”為主題詞,檢索時間設定為2013—2022年,共檢索文獻326篇,其中期刊論文182篇、碩博論文85篇、會議及報紙6篇,特色期刊53篇。為確保研究的客觀科學性與準確性,研究樣本從期刊論文和碩博論文中選取,并剔除弱相關文獻后,得到218篇研究樣本,并以Refworks格式導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6.2.R2繪制知識圖譜,對近十年來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關鍵詞、年度趨勢等進行分析,探究其發展現狀,通過分析現有研究的優勢與不足,對未來研究做進一步思考和展望。

三、研究結果

(一)年發文趨勢分析

從年發文趨勢(圖1)來看,學前雙語教育相關研究在2013—2016年呈漸進上升趨勢;2016—2019年相關研究的發文量逐年下降,2019—2022年相關研究短暫增多后再次出現逐年下降趨勢。年發文趨勢的變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影響,文件提出“直至2020年,我國要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實現國家語言能力與綜合國力相適應”[1]。

圖1 年發文趨勢

(二)研究機構分析

通過對已有數據的統計發現,共有15所研究機構發表學前雙語教育相關論文在3篇以上,如表1所示。開展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機構主要為高等師范院校、民族院校和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職業院?;蛴變簣@的參與度較小,這反映出我國學前雙語教育的研究主體較為單一。同時,從研究機構的所在地可以看出,研究機構多集中在新疆等邊疆地區,說明地域性影響著學前雙語教育研究。鑒于此,一方面,民族地區的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陣地,除了關注教學工作也應利用自身的區域優勢,聯合高校合作開展學前雙語教育的探索;另一方面,具有地域優勢的研究機構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發展。

表1 發文3篇以上的研究機構

(三)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中心思想的高度凝練與概括,也體現著研究重點和熱點。近十年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2所示。

圖2 關鍵詞聚類圖譜

關鍵詞出現的頻率代表了該詞對相關研究領域的影響程度,通過整理得到學前雙語教育的關鍵詞詞頻和中心性,如表2所示。關鍵詞出現的頻率越高,說明其在研究領域中越重要;中心性越大代表該關鍵詞在知識圖譜中地位越高,更容易成為關鍵性節點?!皩W前教育”“雙語教育”“少數民族”“新疆”“民族地區”“學前雙語”“學前兒童”的中心度均大于等于0.1,是關鍵詞知識圖譜中的關鍵節點。

表2 關鍵詞詞頻和中心性

結合關鍵詞聚類和高頻關鍵詞,分析可得學前雙語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前雙語教育兒童發展研究

學前雙語教育研究離不開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探討。阿里·阿里木江對維吾爾族4—6歲兒童的雙語詞匯量進行測試,探究了學前雙語教育在兒童人格發展、語言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影響。[2]瞿海萍等人對傣族學前雙語兒童的入學漢語準備進行測量,得出傣族學前兒童在入學前語言準備方面落后于漢族兒童的結論,認為學前雙語教育對兒童的發展體現在縮小言語準備差距上。[3]田菲菲將重點放在維吾爾族學前雙語兒童的認知發展方面,通過分析維吾爾族兒童認知特點,說明開展學前雙語教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影響。[4]馬靜靜同樣是研究維吾爾族學前雙語教育,但將重點放在了探究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發展方面,認為學前雙語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同伴交往上。[5]還有研究者從教育影響方面討論學前雙語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例如,郭璇將視角放在了家庭、社區以及幼兒園三者環境交互影響下,討論了三種不同的環境對學前兒童雙語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6]

綜合來看,國內研究者對學前雙語教育中兒童發展的研究視角多樣,呈現出多元立體化的研究格局,除了探究學前兒童個體因素的發展,也通過周圍環境等因素討論兒童發展問題。

2.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研究

劉飛等人認為學前雙語教師團隊的培養是順利開展雙語教育的關鍵,雙語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更是對學前雙語教學質量起到重要影響。[7]為此,國內研究者也從不同視角對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進行了研究。

第一,學前雙語教師整體數量的研究。王嘉毅等人研究了我國西藏地區學前雙語教師數量短缺的問題,認為教師數量不足和教師隊伍水平不高,是造成該地區學前雙語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8]李適等人對新疆南疆地區學前雙語教師數量進行統計,發現該地區雙語教師數量與幼兒在園人數不匹配,造成師生比例失衡這一問題。[9]

第二,學前雙語教師整體結構的研究。陳升雅等人指出云南省布朗族聚集地的學前雙語教師結構主要呈現出年齡與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在學歷層次水平上達不到專業化要求。[10]李適等人對新疆地區學前雙語教師走訪調查,發現該地區師資整體結構呈現出年齡、性別、專業化、學歷不合理等問題。[9]

第三,學前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研究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影響學前雙語教育發展的核心因素。陳升雅等人認為促進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是要對學前雙語教學特點的準確把握。[10]李適等人認為學前雙語教師專業核心能力的不足體現在其自身教學水平、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個體發展意愿方面。[9]

第四,學前雙語教育教師培訓的研究。研究者側重對國家政策進行文本分析,結合各地方學前雙語教師培訓和評估制度作為研究的切入點。趙彥俊等人分析我國民族學前教育發展相關政策,結合“民族地區學前教師國培計劃”“雙語特崗教師”“雙語輔導員”等項目,提出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師培養建議。[11]捌馬阿末結合《關于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的通知》等政策文本,圍繞四川省甘孜州學前雙語教師發展問題從短期、中期以及長遠目標給出教師培養的建議。[12]王國寧等人對國家現有的雙語教師培訓機制進行分析,結合新疆地區的發展狀況,提出建立國家、自治州、市區三級培訓體系,健全學前雙語教師培訓考核標準等發展意見。[13]

綜合來看,研究者注意到了師資年齡結構的合理化、具備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團隊是支撐學前雙語教師發展的關鍵,但從現實來看,教師結構數量、能力水平以及專業化發展水平上還有待加強。

(四)研究趨勢分析

根據關鍵詞突現的詞頻變化可以預測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關鍵詞突現圖譜如圖3所示。

圖3 關鍵詞突現圖譜

關鍵詞的發生率越高表示其突發強度越高,在文獻中出現的頻率也就越高。2019年開始,“執行功能”“民族地區”“行動研究”等關鍵詞開始出現,說明其為我國當前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前沿和熱點,也可能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例如“執行功能”一詞,其中“功能”意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種或多種屬性。[14]在此意義上,“執行功能”意為對某一事物呈現出多維度的高級認知過程,學前雙語教育的執行功能所表達的含義代指外顯出來的,且具有本質意義和效用的表征。語言作為人與人直接溝通的橋梁,如果語言不通,便難以進行交流,更無法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陳霞探討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指出其功能在于使該地區幼兒民族觀念養成以及形成文化繼承與發揚意識,另外在培養集體意識和維護國家安全統一方面也有著積極作用。[15]褚遠輝等人認為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從小抓起,幼兒期所形成的經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學前雙語教育來看,開展雙語教育能在思想層面為幼兒打下基礎,為民族團結教育搭建良好平臺。[16]

綜合來看,國內研究者圍繞學前雙語教育的探討主要為促進多元文化交流、促進幼兒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相關關鍵詞的出現也表明了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由理論轉向實踐,從問題構想轉向行動研究。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通過對已有研究的回溯,不難發現我國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成果較為豐富,但也存在有待完善之處,具體如下。

1.關注度持續提升,但缺乏歷史性把握

相較于其他教育階段的雙語教育研究,學前教育階段的研究起步較晚,成果也相對較少。隨著學前領域的政策不斷完善,學前教育階段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從兒童個體發展、文化交流、民族區域經濟、邊疆穩定、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展開研究,近年來研究成果也不斷豐富起來。但開展學前雙語教育不應只立足于教育角度思考,也應從該地區民族內部的發展歷史來考量,從民族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做到以史明鑒。

2.研究視角集中,但呈現區域間的不平衡

現階段對學前雙語教育的區域視角集中在新疆、西藏等,雖然這與該地區學前雙語教育政策文件落地早有關,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其他地區的學前雙語教育發展受關注度有待提升。一方面,有研究優勢的地域需要進一步深化和豐富研究焦點;另一方面,中東部地區的研究機構可以積極輔助具有地域優勢的研究機構,在拓寬研究視角的基礎上,提高研究的水平與質量。

3.研究內容多元化,但缺乏質性探究

在已有的研究中,既有基于數據的描述性分析,也有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總結;既有對宏觀問題的思考,也有對微觀視角的重視;既有基于國外相關問題的經驗學習,也有立足國內具體區域的比較研究。這表明學前雙語教育研究內容的多元化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研究中較少采用下田野等方式展開探索。教育與社會、文化等息息相關,學前雙語教育的發展生態需要研究者長期扎根和親身體會,借助質性研究的優勢,能較好地挖掘和解釋該研究領域背后的意義和現狀,進一步促進該領域研究內容的多元化發展。

(二)研究展望

從相關研究發展趨勢來看,學前雙語教育研究呈現多維度、多元化的發展特征。隨著多元民族文化中同質性要素增加,如何有效凸顯少數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適應性成為進一步開展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關鍵。這就要求未來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意義與作用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范圍,而是要廣泛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要促使政治、經濟、文化功能與實際情況相協調。具體而言,學前雙語教育的未來發展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化和拓展。

1.國家特色與地方特色相結合

我國歷來便是一個多民族語言交匯的國家,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并沒有一套能夠適用全國范圍的語言教育體系,如何進行精準分類,克服母語與目標學習語之間的差異特征,減少語言學習的障礙,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這就要求未來的研究者回歸歷史、總結經驗,在大力發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對學前雙語教育的目標確立、內容選擇、實踐方法等方面依據地方特色不斷進行調整,努力實現國家與地方特色相結合,真正形成語言學習雙向相通的新格局。例如,可以不斷開發新的學前雙語故事、游戲與多媒體等資源,以游戲活動和閱讀活動等方式,圍繞兒童年齡和語言特點激發其語言學習的興趣。

2.政策文件與實際狀況相協調

國家層面的政策文件起到宏觀調控和頂層設計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未來在討論學前雙語教育時,應結合政策文件對實際狀況進行具體分析,例如,可以探討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學前雙語教育政策與視角,通過比較其差異與共同點,制定更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前雙語教育發展政策。另一方面,學前雙語教育的研究應圍繞政策落地和實施效果,聚焦學前兒童多語言發展的過程與機制,包括語法、詞匯的習得、多語言環境和文化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通過不斷開發和改進測量工具,準確評估學前雙語教育的成效和兒童語言發展的實際狀況。

3.多視角與多方法相促進

大力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順應“民族多元”與“國家一體”的格局,也需要對不同地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進行持續有效的關注。國家民族統一,文化多元,這也對研究視角與方法的選擇提出新的挑戰。通過新理念與新視角,擴寬研究廣度,持續深化研究,切實提升學前雙語教育研究的質量,促進學前雙語教育的實效性發展。

五、結語

未來研究一是可以繼續加強對不同文化背景下學前雙語教育的成果關注,嘗試將雙語教育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如科學、藝術與體育等,幫助兒童獲得全方位學習的體驗。二是持續開展家園與社區的合作,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兒童雙語教育的全過程,利用社區資源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為兒童語言發展提供條件支持。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互動應用程序、電子書、視頻等方式引導學齡前兒童積極參與和練習雙語表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用兩種語言。

猜你喜歡
雙語兒童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