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彈性對學習適應的影響:專業認同的中介作用
——以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為例

2023-11-28 09:43白潔瓊
晉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道題彈性效應

白潔瓊

(忻州師范學院教育系,山西忻州 034000)

學前專業教師的培養,特別是職前階段師范生的培養是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本科階段是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樹立專業認同和信念,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而形成專業素養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學習適應情況直接關系到其專業學習效果、學業成就的高低,進而影響今后的職業選擇和專業發展。因此,對學前專業師范生學習適應進行研究,探尋影響學習適應的重要因素,幫助學前專業師范生更好地調整學習狀態以積極適應本科階段的學習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一、相關概念

(一)學習適應

學習適應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習條件的變化,主動調整身心狀態平衡內外學習環境以促進自身發展的能力??梢?,學習適應并不能簡單理解為學習者對學習環境和教學方式的被動順應,其更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取得持續學習的能力[1]。依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適應就是學習者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達成與外界環境相對平衡的狀態,但這種平衡不是絕對靜態的,而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心理過程,也是心理發展的本質和原因[2]。學習適應是學生個體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問題[3],其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而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大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較之中學階段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學習適應良好既是心理健康的表現[4],也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助推作用,反之,學習適應不良則會加重學生的厭學情緒[5],增加學業失敗的概率甚至影響其身心健康[6]。就學前教育專業而言,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并重,涉及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多領域集知識與技能于一體的專業,其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要兼顧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而且職后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尚處于發展初期的學齡前兒童,這些對于學前專業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研究顯示,大學生的學習適應問題越來越突出,包括學習壓力大、焦慮情緒嚴重、學習興趣和動機不足、學習自我效能感下降等,學前專業師范生的學習適應情況并不樂觀。近幾年國內關于大學生學習適應的研究逐漸增多,但是鮮有聚焦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學習適應的研究,且為數不多的幾篇也都集中于新生的學習適應。所以,關于學前專業本科生學習適應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有待加強。

(二)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又可稱為“心理韌性”“復原力”或“抗逆力”,我國最早由學者席居哲將其譯為“心理彈性”,并做了完善的研究綜述。國外學者對心理彈性的界定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論,“特質論”認為心理彈性是“個體從消極經歷中恢復過來,并且靈活地適應外界多變環境的心理品質和能力”[7];“過程論”認為“個人在面對壓力情境時能夠良好適應的動態過程即為心理彈性”[8];“結果論”則認為“心理彈性是個體在經歷困境后仍能產生積極正向的結果”[9]。盡管心理彈性的定義各有不同,但總體而言心理彈性是對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保護作用的內源性因素,個體積極應對壓力、逆境和創傷等不利處境時保護自身免受消極事件的危害,獲得積極的發展結果,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研究發現,該群體的心理彈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整體表現良好。然而,目前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心理彈性與學習適應關系的研究非常缺乏,特別是學生心理彈性對其學習適應的影響及內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專業認同

專業認同指學習者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與接納,逐步將自己與專業及未來職業角色同一化,構建起專業所需的觀念與價值體系的過程[10]。我國學者秦攀博對專業認同做出更加完善的界定,即學習者能夠客觀地看待所學專業,對其產生正確的認知,形成深刻的理解,進而樂于投身專業學習,積極應對專業學習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感受到自身與專業的契合,是從專業認知上升到專業情感,再落實到專業行為的逐漸深入的過程[11]??梢?,專業認同是個體對該專業所感受到的一致性和平衡感,是個體對于職業特點與自身特點的一種價值與意義判斷[12]。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專業認同則是指個體對學前教育的合理認識、正確態度和積極情感體驗的內在心理機制,包括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專業行為和專業培養四個方面[13]。專業認同是影響學習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專業認同能夠積極正向地作用于學業表現[14]。研究發現,通過提高學生的心理彈性,可以有效增強專業認同。

綜上所述,我們推斷,心理彈性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學習適應,還可以通過某些其他心理變量或者學業變量影響大學生的學習適應,專業認同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中介變量。因此,我們提出本研究的假設:學前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在心理彈性和學習適應之間起著中介作用。

二、專業認同在心理彈性對學習適應影響中的中介作用實證研究

為進一步了解專業認同在心理彈性對學習適應影響中的中介作用,本文選擇山西省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12 所本科院校其中4 所院校(公辦院校2 所,民辦院校2 所)的440 名在讀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實證研究。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00 份,有效率為94.12%。自愿選擇本專業197 人(49.25%),非自愿選擇本專業203 人(50.75%)。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彈性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采用肖楠和張建新翻譯修訂的《心理彈性量表》(CD-RISC 中文版)。該量表包含堅韌性(13道題)、力量性(8 道題)、樂觀性(4 道題)三個維度,共計25 道題目。采用5 點計分法,從“從不”到“總是”,對應分值1~5,量表的總分越高,表明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 系數為0.887,具有良好的信度,見表1。

表1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彈性的基本情況(n=400)

從表1 可以看出:第一,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心理彈性總分處于中等以上水平(Mean=3.70>3);第二,心理彈性各因子均分排序依次為:力量(Mean=3.74)>樂觀(Mean=3.73)>堅韌(Mean=3.64);第三,三個因子的均分差距都一樣(Range=3.00)。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采用梁進龍等人編制的《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專業認同量表》。該量表包含專業認知(4 道題)、專業情感(4 道題)、專業行為(5 道題)和專業培養(5 道題)四個維度,共計18 道題目。采用5 點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對應分值1~5,量表的總分越高,表明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 系數為0.836,具有良好的信度,見表2。

表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基本情況(n=400)

從表2 可以看出:第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總分處于中等以上水平(Mean=3.88>3);第二,心理彈性各因子均分排序依次為:專業認知(Mean=3.92)>專業情感(Mean=3.91)>專業培養(Mean=3.87)>專業行為(Mean=3.80);第三,專業情感因子的均分差距最大(Range=4.00),專業培養因子的均分差距最?。≧ange=2.67)。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適應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采用馮廷勇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習適應量表》,該量表包含學習動機(8 道題)、學習能力(6 道題)、學習態度(5 道題)、教學模式(5 道題)和環境因素(5 道題)五個維度,共有29 道題。采用5點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對應分值1~5,該量表中有18 個題項需要反向計分,量表的總分越高,表明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越好。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 系數為0.779,具有良好的信度,見表3。

表3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適應的基本情況(n=400)

從表3 可以看出:第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適應總分處于中等以上水平(Mean=3.75>3);第二,心理彈性各因子均分排序依次為:教學模式(Mean=3.86)>學習態度(Mean=3.74)=環境因素(Mean =3.74)>學習動機(Mean=3.72)>學習能力(Mean=3.69);第三,學習能力因子的均分差距最大(Range =3.00),學習動機因子的均分差距最?。≧ange=2.52)。

(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專業認同和學習適應之間的關系

利用SPSS 軟件的Pearson 相關分析,探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專業認同和學習適應之間的關系,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心理彈性、專業認同與學習適應之間的相關系數 (n=400)

由表4 可知:第一,心理彈性與學習適應存在顯著正相關(P 均<0.01);第二,專業認同與學習適應存在顯著正相關(P 均<0.01);第三,心理彈性與專業認同存在顯著正相關(P 均<0.01);第四,各個維度之間也存在顯著正向相關。這表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學生學習適應越好;專業認同水平越高,學習適應越好;心理彈性水平越好,學生專業認同感越強。

通過Mplus7.4 建構結構方程模型,考察專業認同在心理彈性和學習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應。對中介模型進行擬合度檢驗,結果顯示該模型各項擬合度指標較為理想,χ2/df=4.05,CFI=0.93,TLI=0.91,RMSEA=0.08,SRMR=0.05,其路徑圖見圖1。

圖1 專業認同在心理彈性和學習適應的中介效應模型

進一步采用Bootstrap 方法,對中介效應的顯著性進行檢驗,得到中介模型的總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具體結果見表5。

表5 中介模型的Bootstrap 檢驗結果

由表5 可知,該模型中,心理彈性對學習適應的總效應的效應值為0.498,95%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總效應顯著,即心理彈性可以正向預測學習適應。自變量心理彈性到中介變量專業認同的效應值為0.634,95%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效應顯著,即心理彈性能正向預測專業認同。專業認同到學習適應的效應值為0.305,95%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效應顯著,即專業認同可以正向影響學習適應。心理彈性到學習適應的直接效應為0.305,95%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直接效應顯著。心理彈性通過專業認同到學習適應的中介效應值為0.194,95 %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因此,專業認同在心理彈性對學習適應的影響中發揮著部分中介的作用。直接效應占總效應的61.2%,專業認同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8.8%。

三、心理彈性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

(一)心理彈性、專業認同和學習適應的總體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彈性總分(Mean=3.70 >3)、專業認同感總分(Mean=3.88 >3)、學習適應總分(Mean=3.75 >3)均處于中等以上水平。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第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學習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課程,已經初步掌握了應對壓力事件和調控情緒的方法與技能,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和積極理性的態度處理問題,具有較高的心理彈性。第二,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致力于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幼兒教育的專業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認可,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逐步提高,使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也在逐步提高,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第三,多數高校秉承“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輔導員和專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生涯規劃,積極關注學生學業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有效的學業支持,這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適應性。

(二)心理彈性與學習適應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彈性與學習適應呈顯著的正相關,且心理彈性可以正向預測學習適應。這恰好印證和支持了“心理彈性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資源”,“心理彈性高的個體在面對逆境或重大壓力時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等觀點。高心理彈性者會表現出更為積極的個體特征,其學習適應性也就越好。具體表現為,心理彈性水平較高的學生具有積極穩定的情緒和樂觀向上的態度,能夠及時排解消極情緒。同時,心理彈性作為一種保護性因素,當個體在面對學業壓力、困難、挫折和環境變化時,不僅不會被挫折壓垮,還能夠快速調整自身心態恢復到原有的狀態,甚至可能會“反彈”,即愈挫愈勇,以更堅韌的毅力應對困難,適應學習中遇到的變化和挑戰。另外,心理彈性水平高的個體具有較強的能動性,能夠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并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協調和修補調適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以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從高中到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經歷了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巨大變化與轉折,而且專業學習中也面臨著種種挑戰,這無形中形成了壓力源。學生能否克服轉折所帶來的壓力,適應專業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等,對于今后的專業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心理彈性則是幫助學生緩解壓力,促進其專業學習適應的重要保護性因素。

(三)心理彈性通過提高專業認同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學習適應

研究發現,專業認同在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心理彈性對學習適應的影響中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達38.8%??梢?,心理彈性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來促進學習適應。一方面,心理彈性與專業認同呈現正向相關,心理彈性可以顯著預測專業認同。這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越強。這與張靖怡、劉環宇的研究發現一致。心理彈性良好的大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所學專業,主動了解自己的專業,發現所學專業的意義和價值,形成對專業的積極感知和正面評價,從而提高專業認同水平。同時,具有積極心理特質的學生也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積極尋找自己的優勢與專業的一致性,使得對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對專業的價值判斷趨于一致,達成自我與專業的同一性。另一方面,專業認同感與學生的學習適應也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專業認同可以正向預測學習適應。這表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認同感越高,其學習適應程度越高。專業認同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以及在學習活動中對于學業適應的努力程度,是誘發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要因素。專業認同感高的學生喜愛并接納所學專業,并且能夠客觀認識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學業要求、學習內容、社會價值,有內在的學習動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愿意克服困難去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而且,專業認同的提高,可以顯著緩解學生倦怠情緒對學習行為的消極影響,更好地適應專業的學習。

四、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對策建議

現階段,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專業認同和學習適應均處于較高水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彈性、專業認同和學習適應三者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彈性既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適應,也可以通過提升專業認同進而促使其更好地適應專業學習。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應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力度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心理品質能夠促使個體以積極情緒解決問題,并有效減少壓力情境下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15],而心理彈性中的堅韌、力量、樂觀都屬于積極心理品質的范疇。因此,政府、社會和學校應該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力度,組織心理健康講座、開設心理學課程等,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組織抗壓、抗挫訓練和心理輔導,提高其心理彈性和抗壓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學業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平穩度過適應期。

(二)多種途徑增進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識和幼兒教育行業的價值認同

本研究調查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存在部分學生是非自愿填報本專業,且多數學生對幼兒教育專業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誤解,認為自己所學專業的專業性不強,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不高,對未來就業感到迷茫,難以形成強烈的專業認同感。有鑒于此,政府、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增進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識和幼兒教育行業的價值認同。政府方面,應營造尊師重教的輿論氛圍,打造新時代幼兒教師的新形象,出臺政策切實提升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待遇,增加學前教育專業的吸引力。學校方面,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專業學習的專業性,同時合理安排教育見習和實習,讓學生親歷教育現場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理解幼兒教育工作的意義所在;此外,充分發揮校友榜樣、同伴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樹立職業信念,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就業的前景和形勢,從專業課堂到實踐場域、從學業規劃到就業指導讓學生全方面了解專業,形成專業認同感,激發學習意愿,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適應專業學習,而非被動同化。

(三)充分關注和支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

在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階段都給予其充分關注與支持,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專業學習。首先,萬事開頭難,上好開學第一課,其目的是讓學生盡早了解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使其對大學四年的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并做好學業規劃,這對于學生順利適應專業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實施學業導師制,導師指導與幫助學生應對大學四年不同的學習階段中遇到的適應問題,高效解決學習問題,提升學習適應水平。

猜你喜歡
道題彈性效應
誤會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為什么橡膠有彈性?
為什么橡膠有彈性?
懶馬效應
注重低頻的細節與彈性 KEF KF92
彈性夾箍折彎模的改進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這道題誰會做
Q博士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