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態視閾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優化路徑研究

2024-01-03 21:50李昆明
校園英語·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多模態優化路徑大學英語

摘 要:多模態教學強調教師以多模態理論為指導,利用不同教學符號資源,打造符合學生訴求的場景,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伴隨著英語多模態化教學改革進程,與之相關的研究也較以往變得更加深入。以此為背景,此文根據英語視聽說教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相關教學活動的優化路徑展開討論。文章指出在多模態理論指導下,突出大學英語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同時對視聽說教學方法、內容加以調整,方能使英語視聽說教學活動取得預期成效。希望此研究能給其他英語教師以啟發,為日后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視聽說教學;大學英語;優化路徑;多模態

作者簡介:李昆明(1987-),男,江南大學,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批判話語分析、語言人類學。

目前,在大學英語試聽說教學中,多模態(Multimodal)教學形式獲得了廣泛應用。通過對相關教學路徑的優化,英語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學習資料,確保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英語學科知識。研究指出,將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方法應用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能夠鞏固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通過對當前視聽說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可知,學生普遍存在聽力較差、口語不流利、理解不透徹等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未能及時革新教學方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教師明確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堅持多模態教學理念,結合教學現狀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口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實現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路徑優化目標。

一、研究背景

近幾年,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手段較以往變得更加豐富。隨著全新教學理念與手段被引入英語課堂,課堂的軟、硬件環境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此背景下,多模態話語成為大學英語課堂的顯著特征,多模態教學也成為大勢所趨。多模態教學要求教師利用圖像、文字、聲音等系統,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情況高度契合的課堂情境,以確保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國內學者在多模態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如下:其一,多模態學習主要包含三個維度的內容,分別是通過與外部環境進行互動獲取信息、通過大腦處理環境信息完成意義構建、通過學習效果反映實踐能力;其二,不同模態之間關系有所不同,只有對其進行科學的選擇與應用,才能使多模態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英語視聽說是大學階段的基礎課程,開設該門課程的初衷是鍛煉學生運用英語交流、溝通的能力,使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由此可見,圍繞教師如何優化視聽說教學策略展開討論很有必要。

二、視聽說教學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大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增強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英語交際能力,確保其步入社會后,可以使用英語與他人溝通,由此滿足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發展需求。另外,《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還針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提出了要求。在聽力方面,學生應當能夠聽懂圍繞生活常見話題所延伸出的英語交談內容,基本聽懂并理解與生活和專業相關的講座,包括語速偏慢、發音標準的視音頻,能夠聽懂英語課程,能夠在課上、日常生活中對聽力技巧加以運用??谡Z表達方面,應當能夠使用英語圍繞日常話題展開交流,能夠簡單描述、敘述常見物體以及事件,并保證語法、語音還有語調符合交際規范。大學階段展開的視聽說教學,往往更注重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結合學情對教學模式、方法加以調整。雖然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均要參加四、六級的考試,且相關考試中聽說能力占比較大,但教師不應當將提高考試通過率作為教學目標,而是要將視聽作為主要的手段,將培養聽說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將鍛煉交際能力作為教學重點,確保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掌握相應的技能,為日后將英語用于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三、多模態視閾下的視聽說教學優化路徑

基于多模態的視聽說教學需要教師以信息技術為抓手,結合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靈活運用包括圖像、文字與聲音在內的模態符號資源,實現有別于傳統教學的全新模式。在調整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有以下幾方面內容需要引起充分重視。

(一)突出學生地位

視聽說自誕生之初,便作為大學英語基礎課而存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的教學大綱指出,編制英語教材的初衷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使其具備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此為出發點,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教學材料對視聽說教學的重要性,注重以拓寬學生研究、培養交際能力為落腳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并使用教學材料。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將教師視為課堂的主體,由教師通過提問或是布置作業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而長期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生,普遍對視聽說教學興趣缺缺,這并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美國教育學家斯蒂維克認為,教師應當將學習原則置于教學原則之上,應先通過學生視角制訂教學計劃,再從教師視角出發調整計劃細節,突出學生地位,由此保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教學活動中。對視聽說教學而言,教師應當將學生視為課堂“主導者”,將自身視為“引導者”“組織者”,并基于該原則展開多模態教學,通過賦予學生自主性,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情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將個體差異對學習效果產生的影響降至最低,由此保證學生始終對視聽說活動抱有極高的熱情。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多模態環境指的是自然環境、技術環境和人文環境。其中,自然環境可以簡單理解為符合學生學習條件、學習需求的場所,技術環境包含微信等交流平臺、百度等搜索引擎、慕課等網絡平臺,人文環境則是指輕松、和諧的良好氛圍。在營造課堂氛圍方面,教師可以憑借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將課堂趣味性加以凸顯,日常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多模態感官加以調動,還要為學生創造互相接觸的機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大學所采取教學模式決定了同一英語課堂的學生往往就讀于多個專業,針對學生較為拘束的問題,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引入小組活動、個人展示等環節,以既有多模態資源為抓手,通過小組辯論、微型演講或其他活動,打造富有趣味性的課堂,使學生興趣得到充分激發。例如,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將班級內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為每個小組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組員通力合作,利用課下時間完成任務,并在課上向其他小組進行展示,這樣做既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學習氛圍得到提升。

(三)調整教學方法

多模態視閾下開展視聽說教學,其特點在于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充分利用圖像、聲音等符號,不斷拉近師生的距離,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多模態教學的特點是以豐富的符號資源為依托,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選擇并編排不同符號資源,根據學生表現出的認知心理、興趣偏好,引導其利用不同感知模式對信息進行加工與儲存,通過模態轉化的方式,使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教師的職責主要是以學情、教學大綱為依據,科學利用符號資源展開教學。在此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需要尤為注意。

1.課前準備。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完成兩項工作,一是制作課件,二是設計課堂授課。課件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文本、圖像、音視頻等符號系統所使用的表達方式、最終取得的效果均有所不同??紤]到搭配使用不同模態更能夠吸引學生目光,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印象,在制作課件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上述符號系統加以整合,確保所制作課件可以使學生多個感官受到刺激,由此保證教學效果達到預期。多模態課件的制作方法與常規課件不同,要想使所制作課件發揮出應有作用,教師應當盡量對多種符號系統進行整合,保證每個階段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模態對應。以聽力為例,教師不僅可以選擇圖片+聲音,同時還可以選擇文字+聲音,配合相應的板書,確保學生既能夠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學習相關知識,又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重、難點,學習效果也能夠因此而得到大幅提高。在設計課堂授課方面,教師應提前發放課堂教學所使用材料,要求學生以個人或是小組為單位,按照教師提供的課程大綱和發布的任務,反復閱讀相關資料,為后續的課上學習做好準備。

2.課上教學。以往,視聽說課堂的互動模式多為生生、師生互動,多模態視閾下,互動策略、方式均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其中,互動策略既包括常規的小組協商、角色扮演,也包括小組報告和角色轉換;互動方式則在生生、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機互動及小組互動。教師可以憑借不同的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這樣做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記憶并內化所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使其應用語言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得到強化。

前期準備階段,學生以教師所提供大綱為依據自學。課堂上,教師在生本原則的指導下,搭配使用情境教學、鼓勵教學等教學模式,通過將學習資源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各種感官進行充分調動。根據學生情況,引入角色扮演、課堂演講或其他活動,使學生掌握單詞的正確讀音,在強化口語能力的同時對所學習知識加以內化。例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跟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短句,再通過播放音視頻的方式,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能力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圍繞不同主題展開對話。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通過手機問卷或以下方法對學生自學效果進行檢測,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對學生表現給出相應的評價:其一,要求學生復述某項內容、跟讀重點語句,通過聽寫的方式,對學生聽力自學效果加以了解;其二,通過造句、猜詞等方式,檢測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情況。例如,以小組為單位,由某位組員用英語描述需要猜的詞語,其他組員根據該組員的描述猜詞,規定時間內,準確率最高的小組勝出。

3.課后鞏固。課堂教學結束后,由教師為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圖像、音視頻以及學習網站,學生充分利用相關材料進行自主訓練,通過再現課堂情景、復述學習內容等方式,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日后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表現,對其自學效果給出相應的評價,使學生明確自身在閱讀、寫作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計劃,以確保學習效果能夠最大程度接近預期。

(四)豐富教學內容

實踐經驗表明,要想使多模態教學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適時加以調整,具體做法如下:其一,以信息化為落腳點,在課堂上有選擇性地融入互聯網或社會熱點話題,并通過播放相關英語視頻,最大程度吸引學生注意力;其二,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定期更新教學內容,同時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和機會,以學生所提需求為依據,有選擇性地組織英文戲劇競賽、英語演講比賽或其他活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將所學知識用于日常生活,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視聽說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綜上,在選擇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以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為目標,對視聽說內容加以整合,憑借課內+課外的立體教學模式,不斷縮小實際教學效果和預期效果之間的差距,使英語教學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實現。

四、結語

將多模態理論應用于視聽說教學,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自學和視聽說能力,而要想使多模態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將多模態話語理論與課件充分融合,協調肢體語言、語音、語調,持續吸引學生注意力;二是對多模態不同符號資源比重加以控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調整多模態材料,以免使學生產生眼花繚亂之感,導致其學習效率無法達到預期;三是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多模態知識,并養成主動使用多模態資源進行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從而達成師生共贏的局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社交視頻語篇的多模態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0871)的資助成果。

參考文獻:

[1]馬利芳,寧惠萍.大學英語多模態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和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20(20):44-46.

[2]劉秀麗,張德祿,張宜波.外語教師多模態話語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系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3):3-9.

[3]謝聰,黃靜.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海外英語,2022(16):107-108,111.

[4]季竹穎,溫柔新.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新一代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J].海外英語,2022(11):111-112.

[5]時欣然.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視聽說教學為例[J].校園英語,2022(22):64-66.

[6]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黃艷麗,劉曦.基于U校園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吉首大學為例[J].校園英語,2021(39):1-2.

[8]劉靜,謝嬌娜.多模態語料庫對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促進作用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2):206-207.

猜你喜歡
多模態優化路徑大學英語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多模態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研究
信息安全下企業經濟信息管理分析
多模態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課堂的構建
新形勢下的黨群干群關系及優化路徑探索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