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干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研究進展

2024-01-31 04:38劉東斐李志榮
湖北體育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體育運動體育鍛煉個體

劉東斐,李志榮

(1.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網絡成癮是一種行為成癮,指個體反復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對網絡使用產生強烈心理渴求,停止或減少網絡使用時伴有戒斷反應、精神和軀體癥狀等臨床特征[1]。 研究表明,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從2000年的7.38 億增加到2021 年的49 億,在短短二十年內增長了567%以上[2]。隨著互聯網的廣泛使用,網絡成癮日益成為一個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逐漸概念化為 “一種精神病理學障礙”。 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由于其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變化,變成了網絡成癮的高危人群[3]。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和需求增加,包括娛樂性互聯網使用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以及留宿使用率,導致青少年網絡成癮率迅速增加[4]。 網絡成癮不僅會導致睡眠不足、長時間不吃飯和身體活動受限外,還會擾亂學校、工作和其他活動,最終可能導致學習、心理健康和物質使用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主要問題。 因此在當今后疫情時代,探索與網絡成癮相關的變量,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于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目前針對網絡成癮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心理社會療法、藥物治療和醫學療法[3]。但網癮青少年常因病恥感和抵抗心理拒絕治療,也常因心理干預和醫藥干預周期長、費用高、副作用大等局限性中途放棄治療[5]。 而體育運動作為一種低成本、易推廣和高依從性的干預手段,隨著其在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治療中表現出的優越性和顯著性逐步被證實,越來越多的人將其作為網絡成癮癥狀的重要干預手段。 但目前在運動與網絡成癮的相關研究中,還存在許多變異因素,使得難于揭示出運動與網絡成癮間的因果關系。 基于此,針對青少年網絡成癮日益加重的現狀以及身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對運動干預網絡成癮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概括了不同運動行為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深入開展運動戒癮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1 運動干預網絡成癮的研究進展

通過分析整理文獻發現,學者對于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研究主要經歷了3 個階段,最先是從理論層面闡述了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可行性; 逐漸演變到對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實證研究; 近幾年集中于網絡成癮運動干預中介效應的挖掘研究。 目前關于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研究主要包括2 大方向:關于運動行為變異的研究和關于干預中介效應的研究。

1.1 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理論研究

“網絡成癮”現象最早是由精神病學家Goldberg[6]在1995年發現的,他將其命名為網絡成癮綜合癥,是指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的一種現象。 我國關于網絡成癮與體育運動相關論述最早見于鄧文才2003年《大學生網絡成癮性與體育成癮性行為的比較》一文中[7],在這篇文章中他將網絡成癮與體育成癮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了可以通過培養學生體育成癮性行為來緩解其網絡成癮行為的觀點。隨后劉映海等[8]又從鍛煉心理學的視角對網絡成癮進行了歸因分析,認為體育鍛煉可以從3 條路徑來改善網絡成癮者的心理健康,進而緩解網絡成癮癥狀,這3 個方面分別是:體育鍛煉可以替代網絡來滿足個體需求;體育鍛煉可以使個體建立正確的網絡認知; 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機體對于網絡的抵抗和控制能力。 雖然這些研究只在理論層面進行了論述,但對后期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相關研究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啟發和指導作用。

1.2 網絡成癮運動干預實驗研究

在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實證研究中,呈現出從個案研究到群體研究;從運動行為研究到運動方式研究;從單一運動形式到多種形式聯合干預的規律。

1.2.1 個案研究

在實證研究的開始階段,個案研究以樣本量小、操作簡單的特點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青睞。朱莉等[9]在其研究中對一名中度成癮的大二學生進行了為期12 周,每周3~4 次,每次時間為100~120 min 的籃球運干預,通過對學生實驗前中后網絡成癮程度進行評價發現,學生的網絡成癮程度從實驗前的重度到了8 周時減輕為中度,實驗結束后,學生已經恢復到正常范圍。 除了籃球這一單一的運動形式以外,也有學者運用多種運動項目進行了個案研究。 石巖[10]在其研究中將運動項目分為休閑項目(如體育游戲、遠足旅行等)和專項練習(如跆拳道),對實驗對象先后進行了為期8 個月的運動干預,在休閑體育干預結束后,實驗對象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在專項練習干預結束后,實驗對象已經基本恢復正常。 說明了不同運動項目對于網絡成癮干預的有效性。 在劉映海等[11]的研究中,除了豐富了實驗運動項目以外,也將研究對象增加到3 名,通過為期4 個月的運動干預后發現學生網絡成癮程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特別由親子溝通障礙引起的網絡成癮干預效果要更好。 雖然以上研究都從實踐的角度證明了體育運動對網絡成癮患者的有效性,但由于樣本數量太小,不具有統計學推論意義,所以還需要在相似個體中進行繼續檢驗。

1.2.2 運動行為研究

隨著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個案研究初見成效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擴大研究群體來驗證網絡成癮運動干預的普適性。 同時也將研究重點轉移到運動行為(即運動時間、強度、頻率等)的研究。

在關于運動強度的研究中,主要存在2 個爭議,第一是運動強度的變化是否影響干預效果。 有研究通過對大學、高中、初中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與網絡成癮相關性分析發現體育鍛煉頻率和時間對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而體育鍛煉強度對網絡成癮的影響不存在顯著意義,即運動強度變化對網絡成癮影響不大。 但也有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運動強度與網癮癥狀成反比關系。 第二是改善網絡成癮癥狀的最佳運動強度到底是多少。 有研究指出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對網絡成癮者的作用最大,可以增強抑制功能來緩解網絡成癮癥狀[12];也有研究指出高強度間歇運動可以促進網絡成癮者機體內環境的調節,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增強成就動機,進而矯治心理障礙,戒除網癮[13]。 目前唯一明確的是低強度運動對于網絡成癮的干預效果較差。 因此在接下來需要開展更多組對照試驗研究來明確不同運動強度在網絡成癮運動干預中發揮的作用。

在關于運動時間的研究中,不同的體育鍛煉時間對網絡成癮者干預效果不同。國內學者一般采用8~16 周來探究運動對網絡成癮者的干預效果。 研究表明,長時間、持續的體育運動有助于青少年提高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改善社會關系,用良好的體育行為來代替網絡成癮行為[14]。 也有研究指出短期高強度運動一方面可以增強個體的自我成就感,并產生成就感遷移,減少對網絡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個體的身體自尊,強化自我概念,穩定個體的情緒,使個體逐步戒除網癮[15]。因此,無論是長時間的持續干預還是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都可以緩解網絡成癮的癥狀,但不同運動時長的產生的影響效果究竟能持續多長時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2.3 運動方式研究

在關于不同運動方式對網絡成癮癥狀干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單一運動形式和“運動+”2 種類型。

我國采取的單一運動形式主要包括3 種: 集體對抗類運動項目;有氧運動項目;休閑體育項目(如表1)。不同的運動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消耗和運動體驗,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效果也存在差異。 集體對抗類項目如足球、籃球等,一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和對抗性,在比賽中可以使患者有豐富的運動體驗,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上產生滿足感[16];另一方面集體對抗類運動強度較高,可以增加集體的血流量和吸氧量[17],對神經系統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氧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健身操等,一方面在舒緩的音樂指導下,可以使個體心無雜念,機體得到放松,產生積極的心境狀態;另一方面在進行太極拳和健身操練習時,可以使機體的多巴胺分泌增加,使機體對體育鍛煉產生了興趣轉移,從而緩解了網絡成癮癥狀[18]。 休閑體育項目如體育游戲、拓展訓練等,可以通過使學生不斷地變化行為來促進其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改善社交能力,從而達到預防和矯治網絡成癮的目的。

表1 單一運動形式研究

“運動+” 的形式是指運動聯合其他干預手段進行的干預方式。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運動+”的干預形式主要有運動與生物反饋相結合;運動與心理輔導相結合;運動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如表2)。運動聯合生物反饋干預能夠有效改善網癮者的心理健康和應對方式從而戒除網癮,分析其原因發現一方面通過體育運動可以改善網癮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引導其接納自己,認可他人,另一方面通過生物反饋療法可以改變機體的腦結構,刺激激素分泌,從而使患者病情康復。 有研究指單獨對網癮者進行心理輔導會讓其產生抵觸心理,通過運動的形式來開展心理輔導,可以讓其不自覺參與到運動中,對患者情緒和認知產生影響,極大地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的癥狀,緩解網癮癥狀[19]。 但也有研究指出,運動聯合心理輔導干預3 個月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癥狀仍然存在。 說明了目前雖然多項研究表明運動聯合其他形式干預網絡成癮具有顯著的效果,但對其干預機制還存在許多未解之謎,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為聯合運動干預提供科學的證據。 運動與不同的方式結合可以對網癮者產生不同的效果,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較少,不夠深入,隨著各學科交叉融合的不斷發展,這一多學科聯合干預的方式也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需要通過更多的研究來驗證其有效性以及開發更多的聯合干預手段,豐富目前網絡成癮的治療方式。

表2 “運動+”形式研究

1.3 現階段網絡成癮運動干預機制研究

體育運動除了可以直接改善人體網絡成癮行為外,還可以通過一些中介因素發揮作用。 其中一些心理因素和行為因素已經得到多項研究證實,并有研究嘗試從生理學角度來解釋二者的關聯(如圖1)。

圖1 運動干預網絡成癮作用機制模型

1.3.1 心理學機制

體育鍛煉可以豐富個體的心理資源。 研究表明,運動量低的個體,心理資本水平和主觀幸福感也低,對未來比較悲觀,有更高的概率會逃避現實而在網絡中尋找歸屬感。 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感[20],使其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會使個體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獲得自我滿足,還可以使個體有更大的勇氣去直面生活中的困難,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需要借助網絡來進行逃避,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降低對網絡的依賴。 此外,通過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個體的心理韌性[21],磨煉個體的意志力和抗擊打能力。 而心理韌性高的個體有著較高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能夠積極面對,避免網絡依賴行為,并且在面對網絡吸引時,能夠主動克服網癮行為對機體造成的不良后果,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過體育鍛煉還可以從家庭和好友中獲得歸屬感、情感支持、經濟支援,使個體獲得認同感,增加其被需要感和參與感[22],從而減少網絡成癮現狀。

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個體的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是指個體對信息的選擇性注意。 研究表明,相較于正性和中性信息,網絡成癮者對負性的信息刺激有著更強烈的注意偏向[23]。 眼動追蹤結果也顯示,網絡成癮者對積極詞匯的注意偏向大體呈現出無注意偏向和總體的注意回避模式。 而體育運動可以對個體的注意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選擇性注意。 物質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個體早期階段對成癮相關線索的識別,提高個體對注意資源的調控,使網癮者對網絡相關線索的過度注意轉換為注意抑制,將注意從網絡相關線索中脫離出來[24]。 此外,體育運動還可以調節個體大腦前額與注意力控制和錯誤處理相關的N170 成分和P2 成分的波動[25],降低個體對網絡相關線索誘發的N170 成分和P2 成分的波幅,減少網絡線索引起的注意偏向和認知控制的沖突,使個體更好地對網癮行為進行克制。

體育鍛煉有助于緩解個體的心理渴求。 網絡成癮者對網絡有著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對于上網行為帶來的快感會一直存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依戀,并產生增加網絡使用時間的張力和克制退癮的現象。 因此,降低個體的心理渴求是戒除網絡成癮的基礎。 體育運動能夠降低個體網癮患者對于上網行為的心理渴求,一方面,體育運動能夠加強個體多巴胺的結合能力,產生與上網渴求相似的神經通路,二者此消彼長,打亂個體大腦活性物質與上網行為的聯結,對于網絡的主觀渴求降低[26]。 另一方面,體育運動還能提高個體的認知功能和前額葉皮層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功能[27],降低成癮者的心理渴求。

體育鍛煉有助于消除個體的消極情感。 研究表明,個體抑郁、焦慮和壓力等負面情緒與網絡成癮癥狀相關[28]。 補償性互聯網理論認為消極的生活情況會使個體產生上網的動機,以緩解負面情緒,當互聯網使用緩解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個人可能會將網絡游戲等作為應對心理社會問題的策略,如果它成為“病理補償”,個體往往會采取更極端的方法來實現其最終目標,從而陷入心理危機的惡性循環。 體育運動一方面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個體感到放松,滿足個體的社交、娛樂等心理需求,消除其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29],緩解其遠離網絡時產生的不適感。 另一方面,適度的體育鍛煉還能夠有效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30],使個體產生愉悅感和興奮感,不再需要通過上網來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從而改善個體的網癮行為。

1.3.2 行為學機制

基于控制能力的改善,運動干預作用機制。 網絡成癮癥狀在心理學領域被認為是一種沖動控制障礙,表現為個體缺乏對上網這種沖動行為的控制。 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對個體的病理性互聯網使用起到保護作用[31],因此體育運動可以通過改善個體控制能力來緩解網癮癥狀。 研究表明在剛參與運動時,各器官需要克服生理惰性來為機體提供能力,所以需自我控制資源會被暫時消耗,但當機體克服生理不適堅持下來持續運動時,自我控制資源反而會上升。 特別是當機體形成運動習慣和健康意識時,會自動控制自我對于不良行為進行回避。 體育運動中的規則意識也會影響人體的行為規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2]。此外,體育鍛煉還可以通過影響個體與抑制控制相關的腦區,如前扣帶回、前額葉等的功能[33],促進個體認知控制功能的恢復,增強對上網行為的抑制能力。 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也可以促進內啡肽,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釋放,產生與上網行為相同的愉悅和幸福感,降低個體的獎勵敏感性,從而控制自己的娛樂行為。

基于社交能力的提高,運動干預作用機制。 網絡成癮的個體由于長時間沉迷于網絡,會導致其人際關系緊張和社交焦慮,而社交焦慮的產生又會使個體更傾向于選擇通過網絡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進一步加劇其對網絡的依賴,使其陷入惡性循環。 研究表明,網絡成癮者有著較高水平的社交恐懼癥狀,因此社交能力的改善有助于個體網癮癥狀的緩解。 體育鍛煉一方面能夠改變個體的身體形態,提高其身體自尊和整體水平[34],提高其人際交往的自我效能[35]。 也可以通過團隊訓練和比賽,提高個體的人際信任感和包容感[36],形成動覺共情,減少彼此心理和身體上的壁壘,改善社交能力。 此外,體育鍛煉還可以調節個體與社交有關的激素如血清素、 催產素等的異常分泌[37],以及調控杏仁核、海馬等社交腦區域的神經回路來影響個體的社交行為[38]。 使得個體通過現實社交來代替網絡社交,從而降低其網癮癥狀。

基于堅毅性格的培養,運動干預作用機制。 I-PACE 模型認為個體的核心特征(如個人性格等)是網絡使用障礙的遠端因素,而網癮行為是網絡使用障礙的核心表現[39],因此個人性格特質是影響青少年網癮行為的重要因素。 堅毅是一種協助個體應對風險、促進自我彈性發展的保護性人格特質[40],與個體網絡成癮行為息息相關。 堅毅水平高的個體更加擅長自我調節,面對負性事件時表現出更多的正性情緒,有著更強的人際與情感適應能力,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相對較低[41]。 研究表明,長期堅持鍛煉的個體堅毅水平也更高,而堅毅水平高的運動員堅持進行自主運動訓練的積極性也更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長期體育鍛煉有利于個體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使其對長期的目標保持興趣,并為了實現長期目標來摒棄當下的不良行為,從而減少其使用網絡來滿足自己暫時需求?;趹獙Ψ绞降母纳?,運動干預作用機制。 個體的應對方式是影響其網癮行為的重要因素[42]。 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調節個體的情緒,減少網癮行為的發生,而消極的應對方式則會讓個體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從而沉迷網絡逃避現實。 當網癮少年在面對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時,通常會采取消極的方式面對生活負性事件來逃避現實[43],而這種消極應對方式,會進一步加劇個體網癮行為。 而體育鍛煉能夠為機體應對應激提供一種情緒調節或生理對抗,激發個體積極應對方式。 一方面,體育鍛煉能夠促進與情緒有關的生化物質的分泌,使個體的情緒即使在面臨不良應激時也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避免或減少通過沉迷網絡來逃避現實的負面行為發生;另一方面,體育鍛煉還能使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更加關注壓力或挫折是否被克服,而不是壓力本身,使個體會更加積極地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戰勝挫折,戒除網癮。

1.3.3 生理學機制

體育運動能夠改善個體腦功能。 體育運動主要通過兩條路徑對個體大腦功能發揮作用: 一方面體育運動能夠修復網癮患者的腦結構損傷,改善與執行功能有關的腦區結構,從而增強個體的執行功能,增強個體對于自我的控制力和對網絡的抵抗力[44];另一方面體育運動也可以通過促進大腦營養物質的供給和血流量的增加,來修復和優化大腦各部分的連接,修復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大腦網絡連通性異常的現象,對大腦功能起到保護作用[45]。

體育運動能雙向調控多巴胺及其受體的活動。 體育運動可以調節機體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從而降低網癮行為。 一方面,通過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機體多巴胺的合成、分解和釋放,使個體感到愉悅和滿足,產生和使用網絡時一樣的感覺,從而降低對網絡的使用[5];另一方面,使用網絡時高水平的多巴胺是其成癮的基礎,網癮者使用網絡時多巴胺的水平會急劇上升,導致其沉迷網絡,體育運動可以降低多巴胺的合成速率,對上網心理渴求產生的多巴胺緊張形成抑制,從而降低網癮者獎勵自己的沖動[46]。

2 不足與展望

2.1 研究設計較為簡單,研究方法存在局限

實驗設計方面,多數研究存在未設置實驗對照組或者對對照組未進行干預的問題,不能排除干預本身的 “安慰劑效應”,同時,幾乎所有實驗幾乎都是研究者本人親自進行實驗干預和效果評估,未做到“雙盲設計”,未能控制“實驗者效應”,此外還存在運動監測的缺乏等問題。 問卷調查方面,存在被試招募的偏倚以及干預效果評價片面的問題,多采用受試者自我評價的形式對作用效果進行評價,可能會受到社會期望和回憶偏倚的影響。 在今后研究中要嚴密實驗設計,進一步細化干預方式,嘗試使用儀器設備來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價以獲得客觀的數據,同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混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2 干預時期較短,缺乏縱向追蹤研究

目前對于運動干預網絡成癮相關研究的實驗周期一般為6~18 周,但無論是網癮的戒除還是運動成癮的形成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對于一個運動基礎較差的青少年來說,短期干預很難熟練掌握某項技術動作,更別提具備流暢的動作體驗,所以實驗結束后其是否會堅持進行鍛煉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此外,體育運動對于網絡成癮的作用效果是即時效益、短期效益還是長期效益,現有研究并不能給出答案,因此需要長時間的縱向追蹤研究,來為運動干預網絡成癮效果的評價奠定良好的實證基礎。

2.3 結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討運動干預網絡成癮的生理學機制

目前關于網絡成癮的心理學機制和行為學機制已經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神經生物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匱乏和單一。 雖然目前國內外有多項關于體育鍛煉對腦神經、多巴胺影響的研究,但并沒有直接的實驗研究應用到體育運動和網絡成癮的關系中。 而隨著神經生物學技術在成癮領域的廣泛應用,也為網絡成癮腦機制等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因而,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需要結合生物科技知識,增加體育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合作,加強網絡成癮生理學機制,尤其是腦機制的研究,為制定科學治療方案提供保障。

2.4 量化研究結果,增強研究科學性

盡管多項運動項目對于網絡成癮癥狀的有效性已經得到證實,但在運動行為方面還存在許多變異因素,導致研究結果存在爭議。 首先是運動強度問題,關于運動強度變化是否會影響個體的網癮癥狀以及網絡成癮干預的適宜運動強度是多少不同的研究給出了不同的觀點,這就導致個體在選擇運動強度時缺乏科學指導。 此外,聯合干預形式的干預效果已被多項研究證實要強于單獨干預形式,但對于二者的作用機理究竟是疊加效應還是互補效應還不夠明晰。 因此,在未來研究中進一步量化運動干預的強度,探討體育運動與網絡成癮的量化關系,同時要加強跨學科研究,網絡成癮的原因錯綜復雜,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需要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手段來進行聯合干預,建立和完善網絡成癮的防治體系。

3 小結

通過綜述發現,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積極作用已經被多項研究證實,不同的運動項目也被應用到了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矯治中。 目前運動干預網絡成癮的研究主要有心理學、行為學和生理學3 條路徑,相對而言心理學和行為學機理研究比較清晰,而生理學機制則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其有效性。 雖然當前網絡成癮運動干預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也還存在以下問題:1)研究設計較為簡單,研究方法存在局限;2)干預時期較短,缺乏縱向追蹤研究;3)運動干預網絡成癮性的生理學機制不夠明晰;4)運動行為存在爭議,研究結果不夠量化。 今后需要嚴密實驗設計,排除相關混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從縱向研究的角度闡釋2 者關系,同時要結合生物科技,探討生理學機制,細化運動行為的分類,量化研究結果,進而更好地闡明不同運動行為與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關聯及可能的中介機制,豐富和完善運動干預網絡成癮理論,為青少年身心健康促進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體育運動體育鍛煉個體
怎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體育運動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體育鍛煉不能放寒假
夏天體育鍛煉“四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