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類整本書教學,用閱讀開啟思維

2024-02-07 20:59李念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普思維

李念

【摘 要】 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分享書籍??破疹愇膶W作品的整本書閱讀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科普知識,還能開啟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幫助他們更好地吸收和整合所學知識。

【關鍵詞】 科普 整本書閱讀 思維

一、依文扣題,共同探討

師:同學們,記得之前我們一起開展的“快樂讀書吧”活動嗎?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快樂讀書吧”,繼續享受課外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皶凶杂悬S金屋”,古人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生:因為書里面有很多知識,這些知識就像黃金那樣寶貴。

師:說得很對?,F在讓我們思考這幾個問題——為什么鐵會生銹?為什么面包放久了會發硬?為什么水能帶走臟東西?……想知道答案嗎?讓我們一起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從這部科普作品中尋找答案。

二、聚焦疑問,師生共讀

師:你們從封面上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呢?(出示封面)

生:我看到了中文和英文書名,還有書的作者、譯者和出版社。

師:當我們拿到一本書,可以從封面上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我們了解書的基本內容。這本書的作者米·伊林是蘇聯著名的科普文學作家。他善于把文學和科學結合起來,以生動的比喻、典型的事例,用詩一樣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科學知識。他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解答了許多關于日常生活的問題。米·伊林著作豐富,如《十萬個為什么》《房間的故事》《山與人》《在你周圍的事物》等。他的作品對我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F在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閱讀科普類文學作品時遇到了不懂的科學術語,應該怎么做呢?

生:我會在書的邊緣做上記號,等讀完之后再去查。

生:我會標記出主要內容或者不懂的地方進行批注。

師:回答得很全面。那我們該如何利用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呢?

生:我會試著聯想文章中描述的情境,再和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做比較。

師:大家在讀的時候也要反復揣摩作品語言,感受每個詞語背后的深意,這樣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你們覺得科普作品中的圖畫、表格和地圖重要嗎?

生:當然重要。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文章內容。我經常會通過觀察、思考這些圖表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師: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利用這些小妙招,更好地閱讀和理解科普作品!

三、持續閱讀,拓展思維

師:同學們,翻開33頁進行閱讀,找出相關的語句做上記號。(學生閱讀后)這段文字講了哪些科學知識呢?

生:這段文字向我們普及的是房屋內部的科學知識。如,為什么爐子里的柴會畢剝作響?為什么煙會從煙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燒的時候,煙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烘烤的馬鈴薯有一層硬皮,煮的卻沒有?水為什么能滅火?

師:這段文字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呢?

生:這段文字采用了與讀者對話的形式,這種形式使內容更生動,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

師:關于大自然、生活,以及我們周圍的很多事物,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疑問和好奇心,而書中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問題,同學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要去讀一讀了呢?

生:是的,我一直想知道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還有為什么我們打噴嚏時會閉上眼睛。

師:我相信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書中。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很多優秀的科普作品,比如《看看我們的地球》《改變世界的發明》《游戲中的科學》,閱讀這些書籍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學的奧秘。閱讀時,同學們可以將讀書的過程和心得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書中的內容。接下來的兩周,我希望大家可以認真閱讀推薦的作品。同時,也歡迎大家推薦自己讀過的優秀科普作品。

一、創設氛圍,激起興趣

在此次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選擇了“快樂讀書吧”活動作為教學的起始點,這不僅回應了學生的日常體驗,還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回憶。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關于閱讀和知識的情境,這為后面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再通過一系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巧妙地將學生的興趣從個人經驗轉向了科普閱讀,這為之后的課程內容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確保學生對話題有了足夠的興趣之后,教師引入了本節課的主題——科普閱讀。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的問題與學生的回答形成了良好的反饋循環,確保了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還強調了《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對幾代中國人的影響,突出了這本書的歷史地位和對科普教育的重要貢獻。

二、連接生活,分享技巧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巧妙地以日常生活經驗作為橋梁,連接學生與科普閱讀。教師再以書籍封面為切入點,教授學生如何“讀”一本書。當學生開始分享他們的閱讀技巧時,這為整個班級創造了一個分享和學習的閱讀氛圍。學生不僅從教師那里獲得了方法,還從同伴那里得到了實用的建議。這種互相學習和分享的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思考非連續性文本,如圖表、地圖,在科普閱讀中的重要性,這也是培養學生多維度閱讀和理解的策略。這堂課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了實用性和實踐性,確保了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閱讀的方法和科普知識。

三、閱讀文本,拓展思維

從具體的文本出發,充分發揮《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的教育價值。一開始,教師通過直接的閱讀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文字中的科學知識,再引導學生對讀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這種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幫助學生鍛煉了快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當教師詢問關于文本的語言特點時,這實際上是在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技能,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技巧。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科普作品,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探究精神。當教師建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筆記時,實際上是在教授他們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整合所學知識。

總體來說,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科學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技巧和習慣,為他們的終身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改進與優化

第一,可以加強個性化教學,通過簡單的小游戲或使用多媒體資料,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和生動的學習體驗。

第二,評估方式應該更多樣化,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并提供一個與科普內容相關的話題,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討論,最后進行匯報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第三,中國的科普作品可能更注重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而國外的科學文獻可能更強調技術和創新的力量。教師可以通過比較中外科普作品,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挑戰既有觀念,鼓勵他們對科學的多元性和普遍性進行深入思考。此外,這也是一個促進跨文化理解和尊重的有效方式,使學生意識到每一種文化在科學領域的貢獻,以及其背后所承載的深厚歷史和價值觀?!?/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陽江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科普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科普達人養成記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微科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